一种摩托车尾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1712阅读:8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尾架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摩托车的尾架箱,属于摩托车附属设备。
现有市场上销售的摩托车尾架箱,大多数采用上下翻开式,只能放置小件物品,不能装运大件物品,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专利CN94218167.0公开一种左右翻开式尾架箱,它由底板、左半箱、右半箱组成,两半箱向两侧翻开之后,底板上可放置大件物品,但它存在下列缺点1、箱子左、右翻开之后,虽能放置大件物品,但无法放置零散物品;2、放置大件物品时,存在捆绑不牢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能装运小件物品又能方便且牢固地装运大件物品的左右翻开式尾架箱。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扣锁(1),定位槽(2)、左半箱(3)、铰链(4)、底板(5)、右半箱(6),其中左半箱(3)和右半箱(6)与底板(5)分别采用铰链(4)连接,左半箱(3)与右半箱(6)在嵌合处有定位槽(2)定位,并有扣锁(1)锁住,其特征在于左半箱(3)、右半箱(6)及底板(5)上分别设有附属盒(7)、(8)、(9)。
为了更好地固定大件物品,底板(5)上的附属盒(9)上设有活动支架(10),该支架一端与附属盒(9)面板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使用时支架可打开增加支撑面积,使放置大件物品更稳固。
为了固定已翻开的左右半箱,附属盒(9)与底板(5)之间设有带弹簧的卡梢(11)、(12),卡梢末端设有突柱(13)或卡钩便于绑物品。
本实用新塑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左右翻开箱体后,既可装运小件零散物品,打开活动支架,又可方便且牢固地装运大件物品。
2、制作简单、成本低、设计合理,易于推广应用。


图1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翻开状态图。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由扣锁(1)、定位槽(2)、左半箱(3)、铰链(4)、底板(5)、右半箱(6)、附属盒(7)、(8)、(9),活动支架(10)及卡梢(11)、(12)构成。左半箱(3)、右半箱(6)可用塑料、铁皮、玻璃钢、铝合金等材料制成,其大小一般以能够装两个摩托车头盔为宜。箱的底部分别与底板(5)采用活页连接;箱体顶部有扣锁(1),关紧扣锁时左右半箱组成一个整体的箱,可放置小件物品。在两半箱嵌合处有定位槽(2)定位,它是在左半箱的内侧边缘加上一条铁片、塑料片形成槽,槽内镶有密封材料,如橡胶垫可防止雨水渗入箱内。在左半箱(3),右半箱(6)各有一个附属盒(7)、(8)可由铁皮、塑料皮革等材料制成,其大小为三分之一半箱大为宜,可放置零散物品,在底板(5)上有附属盒(9),它由铁皮或塑料制成,大小与底板(5)的大小相配称,盒内既可装零散物品,面板又可做运载大件物品的垫板。底板(5)与附属盒(9)之间有带弹簧的卡梢(11)、(12),卡梢用铁条、塑料或不锈钢条或铝合金片制成,它的一端连有弹簧,弹簧固定在底板(5),另一端带有突柱(13)或卡钩位于附属盒(9)外,当翻开左右半箱时,可拉出卡梢(11)、(12)分别卡住左半箱(3)和右半箱(6),突柱(13)或卡钩方便绑捆物品,在附属盒(9)面板上设有活动支架(10),它由铁皮、塑料、铝合金或不锈钢制成,其形状可制成“ ”形、“[]”形、“〔〕”或“()”形,它的一端用铰接的方式固定于附属盒(9)的面板上,另一端活动式可折起。这样,当装运小件物品时,支架收折起来置于面板上;装运大件物品时,活动支架打开,增加支撑面积使放置大件物品更稳固。底板(5)的下面板有数条用螺丝固定在摩托车尾架上的定位条(14),它为“ ”型或“ ”型结构,前后排列,当左半箱(3)和右半箱(6)翻开时,定位条(14)与卡梢(11)、(12)一起起到固定翻下来的左、右半箱的作用,防止箱体与摩托车的车身摩擦,车辆行驶时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翻开式尾架箱,由扣锁(1),定位槽(2)、左半箱(3)、底板(5)、右半箱(6)组成,其特征在于左半箱(3)、右半箱(6)及底板(5)上分别设有附属盒(7)、(8)、(9)。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架箱,其特征在于附属盒(9)上设有活动支架(10),它的一端与附属盒(9)的面板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架箱,其特征在于底板(5)与附属盒(9)之间设有带弹簧的卡梢(11)、(12),其未端设有突柱(13)或卡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摩托车上的尾架箱,属于摩托车附属设备,它由扣锁(1),定位槽(2)、左半箱(3)、铰链(4)、底板(5)、右半箱(6)、附属盒(7)(8)(9)、活动支架(10)等组成,附属盒分别设在左半箱(3)、右半箱(6)及底板(5)上,活动支架(10)位于附属盒(9)的面板上,它既可装运大件物品,又可装运零散物品,牢固且简便,设计合理,成本低,易推广。
文档编号B62J9/00GK2221537SQ9520820
公开日1996年3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31日
发明者杨建 申请人:杨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