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405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踏车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车变速装置。
目前的脚踏车(脚踏自行车、脚踏三轮车、脚踏助动车)变一速装置,都不十分理想,如外变速器虽具有省力、快捷的优点,但不能反蹬骑行,并从低速到高速或从高速到低速(以15速为例)要移多个位置。内变速器虽能将交速传动件密封于外壳内,仍有变速档位少,也不能反蹬骑行,且造价高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通过正反蹬能产生多级传动比的变速装置,以拓宽脚踏车的适用范围,满足各种脚踏车及更多骑行者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脚踏车的中接头上紧固有可控外千斤支架,在可控外千斤支架上铰接有可控外千斤,在中轴上连接有内齿轮,内齿轮外有变速环,在变速环上装有若干个行星齿轮及内千斤,并在其一端有与外千斤接触的单向面,在变速环外有外齿环,外齿环上面有一片或多片模数相同、齿数不等的链轮。行星齿轮与内齿轮、外齿环相啮合,内千斤与外齿环相接合。变速环分别与内齿轮、外齿环之间设有平档、小滚珠及丝档。当轴向前(逆时针方向)蹬时,中轴、内齿轮向前,内齿轮通过行星齿轮及内千斤与外齿环作用,链轮就向前转动,并带动脚踏车前进。当反蹬(顺时针方向)时,内千斤打滑,可控外千斤与变速环一端的单向面作用,内齿轮反转并带动行星齿轮及外齿环正转并产生一个新的传动比,并通过链轮及相匹配传动件带动脚踏车前进,从而达到通过正反蹬实现变速的目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了正反蹬内外变速机构,能更广泛的适用于脚踏自行车,脚踏三轮车,轻型传动车、健身车等人力车辆,经常骑行者的腰、腿部肌肉、可得到反向运动,可改善人体血液循环、调节中枢神经、减肥等。与其他变速装置相比,具有多功能、结构简单、造价低、容易实施、市场广阔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1所示可控外千斤支架(2)紧固在中接头(1)上,可控外千斤(3)铰接在可控外千斤支架(2)上,内齿轮(5)连接在中轴(4)上,变速环(8)上装有若干个行星齿轮(6)及若干个内千斤(9),在其一端有与可控外千斤接触的单向面(11),行星齿轮(6)分别与内齿轮(5)、外齿环(7)相啮合,内千斤(9)与外齿环(7)相接合,外齿环(7)上有链轮(10),变速环(8)与内齿轮(5)、外齿环(7)之间有平档、小滚珠及丝档。当轴柄向前(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可控外千斤(3)打滑、轴柄带动中轴(4)内齿轮(5)通过行星齿轮(6)内千斤(9)与外齿环(7)作用,链轮(10)就向前(逆时针)转动,并带动脚踏车前进。当脚反蹬(顺时针方向)时,内千斤(9)打滑,可控外千斤(3)与变速环的单向面(11)作用,内齿轮(5)反转带动行星齿轮(6)及外齿环(7)正转,并产生一个新的传动比,通过链轮(10)及匹配的传动件带动脚踏车前进。若在链轮(10)上安装多个模数相同、齿数不等的链轮,再匹配拨链器,就可得到内变速与外变速相结合的新型脚踏车变速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脚踏车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装有可控外千斤(3)的可控外千斤支架(2)紧固在中接头(1)上,内齿轮(5)连接在中轴(4)上,变速环(8)上有若干个行星齿轮(6)及若干个内千斤(9),并在其一端有与可控外千斤接触的单向面(11),行星齿轮(6)分别与内齿轮(5)、外齿环(7)相啮合,内千斤(9)与外齿环相接合,外齿环(7)上有链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链轮(10)上可安装多个模数相同、齿数不等的链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脚踏车上使用的,通过正反蹬实现变速的装置。该装置固定在中轴上,由可控外千斤、内齿轮、变速环、外齿环、链轮组成。正蹬时内齿轮通过行星齿轮及内千斤与外齿环作用使链轮向前转动。反蹬时,可控外千斤与变速环作用,内齿轮反转,带动行星齿轮及外齿环正转并产生一个新的传动比,从而达到通过正反蹬实现变速的目的。该装置可以和外变速结合,从而实现多级传动比(如30变速)。经常骑行装有本变速装置的脚踏车,还可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具有易于实施,市场广阔的优点。
文档编号B62M9/04GK2318128SQ9624938
公开日1999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18日
发明者刘春雨 申请人:刘春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