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有升降式辅助轮的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4054阅读:16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附有升降式辅助轮的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附有升降式辅助轮的摩托车。
由于生活水准的提升,不少人都购置两轮式摩托车以方便代步。而现有的摩托车,由于皆仅具有直列状的前后轮,只有两轮触地,因此,当其于低速行驶时,不易平衡,往往骑乘者必须伸出一足或二足支撑地面,以助车身平衡,方可避倾倒,因此其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缺点有1、足部易遭周围行驶中的车辆所撞伤。
2、足部在动地并负担部分车重,以致易于自行扭伤。
3、鞋子及裤子易被路面泥水所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有升降式辅助轮的摩托车,在车身下方的左右两侧增设两个可升起降下的辅助轮,在摩托车高速行进时,辅助轮可升起状态,全车的运作模式与现有的摩托车一样;当低速行进时,两个辅助轮降下而触地,使得全车与地的接触点面积增大,以利维持车身平衡而防止倾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附有升降式辅助轮的摩托车,它由现有的摩托车以及带有测速控制电路的马达所构成,其在摩托车车体的中部连接支架上轴设有辅助轮轮架,其一端接设有辅助轮,另一端与马达的输出轴连接。
辅助轮的数量可为一对以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在低速时,降下辅助轮而使车身自行维持平衡,从而较好地避免骑乘者足部遭意外伤害,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为本实用新型在高速行驶时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低速行驶时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低速行驶时俯视全车的接触地面状态的示意图。

图1所示,现有的摩托车的车身10上,具有前轮11与后轮12,本实用新型增设了左侧辅助轮13、右侧辅助轮14、左辅助轮轮架15、左辅助轮轮架16、马达17、马达驱动控制器18以及车速感测装置19等(其中马达驱动控制器18以及车速感测装置19与现有技术一致),而构成新型摩托车。其中,车速感测装置19可测出摩托车的行驶速度,并通过连线接至马达驱动控制器18,其工作原理为车速感测装置19将车速S转换成电压V,送给马达驱动控制器18,车速S与电压V的之间近似为简单比例关系V=KS,此处K为常数。假设根据行车经验或试验得知,当车速低于某一临界值St(例如St=1Km/hr)时,车身10将变得不易平衡,则由St可换算得知一临界电压Vt,此处Vt=K.St,在马达驱动控制器18内把比较用基准参考电压预设为等于此Vt。
参见图2。若车速S降低,则V值变小,当S<St时,V<Vt,则马达驱动控制器18输出一电流Id给马达17,左辅助轮轮架15与右辅助轮轮架16逐渐下降,而使左侧辅助轮13与右侧辅助轮14触地,因此触地的车轮共计有前轮11、后轮12、左侧辅助轮13与右侧辅助轮14四个(参见图3),其触地面积围成菱形,车身10的重心投影点W位于菱形面积内,不会超出该面积之外,故车身10可维持平衡不倾倒,
骑乘者不须于车速低时伸出足部踏地。
参见
图1,若车速S增加,电压V值亦会增加,当S>St时,则V>Vt,马达驱动控制器18输出一电流Iu给马达17,以使得左辅助轮轮架15与右辅助轮轮架16升起并贴附于车身10底部,此时车身10的触地轮仅为前轮11与后轮12,其操模式与现有摩托车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附有升降式辅助轮的摩托车,它由现有的摩托车以及带有测速控制电路的马达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摩托车车体的中部连接支架上轴设有辅助轮轮架,其一端接设有辅助轮,另一端与马达的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升降式辅助轮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辅助轮的数量可为一对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附有升降式辅助轮的摩托车,它由现有的摩托车以及带有测速控制电路的马达所构成,其在摩托车车体的中部连接支架上轴设有辅助轮轮架,其一端接设有辅助轮,另一端与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本装置在摩托车在低速时,降下辅助轮而使车身自行维持平衡,从而较好地避免骑乘者足部遭意外伤害,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H1/00GK2281935SQ96249160
公开日1998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19日
发明者林淑珺 申请人:林淑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