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418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或机动三轮车等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
在这类小型车辆中,为了防止在行驶中风雨直接吹打驾车人的腿部,通常用腿部遮护板遮住驾车人的两腿部前方。
在摩托车型车辆中,大多数情况是腿部遮护板相对于罩位头管前方的前部盖板在头管的后方向左右伸出而整体地形成。
然而,一旦腿部遮护板的左右任何一方受到损伤,就必须整体更换等,是不经济的,而且,虽然骑车人可能有时希望取下腿遮部护板骑车,但不能简单地满足这种要求。
因此,提出了使腿部遮护板为左右分体、而且也考虑到在取下腿部遮护板的状态下驾车的方案(特开平5-8779号公报)。
在该方案中,罩住头管前方的前部盖板与罩住头管后方的车架的车架盖板分开形成,如

图19所示,在前部盖板01和车架盖板02之间左右腿部遮护罩03的前侧缘被夹着并向外侧展开。
腿部遮护罩03的前侧缘在相向的位置形成前侧安装槽部03a和后侧安装槽部03b,在左右前侧安装槽部03a中分别插入固定前部盖板01的两侧端部,在左右后侧安装槽部03b中分别插入安装车架盖板02的前侧两侧端部。
由于腿部遮护板03的前侧缘这样地夹在前部盖板01与车架盖板02之间,所以腿部遮护板03的拆装易于进行,可以简单地改变为没有腿部遮护板的车架。
然而,在取下腿部遮护板03的场合,要拔出夹在前部盖板01与车架盖板02之间的腿部遮护板03的前侧缘,因此,在取下腿部遮护板03后,在前部盖板01与车架盖板02之间形成间隙,从外部也能看到的部位等使外观差,降低了商品性。
另外,车架盖板02的下半部与腿部遮护板03的接合面在侧视时大体沿着主车架,所以一旦取下腿部遮护板03,则配置于主车架下方的机器例如空气滤清器与汽化器等露出,外观上越来越使人不满意,而且易于附着尘埃。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这种车身壳体结构可以简单地对腿部遮护板进行拆装,即使在取下腿部遮护板的状态下也不损害良好的外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小型车辆的车身壳结构,在该小型车辆中,主管从头管向后方倾斜向下地延伸的车架的上述头管的前方由前部盖板罩住,从上述头管的后侧沿着主管向后方延伸的主管盖板罩住主管,左右分体的腿部遮护板被夹在上述前部盖板和上述主管盖板之间而安装;上述主管盖板从上面罩住主管,同时左右侧壁垂下,与该侧壁的侧缘的腿部遮护板接合的面处于从侧方罩住主管下方空间的位置。
由于主管盖板的左右侧壁垂下,与其侧缘的腿部遮护板接合的面处于从侧方罩住主管下方空间的位置,所以,在取下腿部遮护板的状态下,在主管下方空间配置的机器由主管盖板从侧方罩住而不露出,从而可维持良好的外观,并可极力避免尘埃等附着该机器。
在权利要求1的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中,在上述主管后部下方配置内燃机,将从该内燃机向上方延伸设置的进气系统配置在上述主管的下方空间,并由上述主管盖板从侧方罩住,这样,由于进气系统的各机器由主管盖板罩住,所以可维持良好的外观,并可极力避免尘埃等附着该机器上。
在权利要求1或2的小型车辆车身壳体结构中,使上述前部盖板和上述主管盖板处于在侧视时重合的位置,由此可以在取下腿部遮护板的状态下,使前部盖板和主管盖板在侧视时重合,不出现间隙,因而外观好。
在权利要求3的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中,使上述前部盖板的侧缘与上述主管盖板的侧缘在侧视时重合,由此,可以使重合部分少、无浪费,腿部遮护板也易于拆装。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图1中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机动二轮车的前半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为侧视图,示出前部顶盖板和前筐的安装构造的局部剖开的主要部分。
图6为前部顶盖板的前视图。
图7为前部顶盖板的局部剖开的侧视图。
图8为主管顶盖板的透视图。
图9为左侧主管侧盖板的侧视图。
图10为左侧主管侧盖板的局部省略的前视图。
图11为腿部遮护板的侧视图。
图12为沿图4中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为沿图4中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为沿图4中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为沿图4中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为沿图4中XVI-XVI线的剖视图。
图17为沿图4中XVII-XVII线的剖视图。
图18为在取下腿部遮护板的状态下的图1中机动二轮车的前半部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9为现有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壳体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下面根据图1~图18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本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1的整体侧视图,图2为该机动二轮车1的车架2的侧视图,图3为该机动二轮车1的车架2的俯视图。
车架2从车身前部的头管3倾斜向下地向后方延伸出一根圆筒状的主管4,在该主管4的途中稍向后一点附近焊接有左右一对前侧发动机悬挂板5、5,左右车座横支杆6、6的前端分别通过该左右一对前侧发动机悬挂板5、5进行焊接并向后方倾斜向上地延伸。
在主管4的后端焊接有左右一对后侧的发动机悬挂板7、7,在该发动机悬挂板7、7与上述车座横支杆6、6的后端向前一些的部位之间,分别安装有后撑杆8、8。
车座横支杆6和后撑杆8为方形截面的管。
头管3和主管4由角撑板9加强并接合在一起,在左右车座横支杆6、6之间依前后顺序架设第1横板10、第2横杆11和第3横板12,构成一体。
在这样的车架2中的主管4下部的前侧发动机悬挂板5与后侧发动机悬挂板7上悬挂内燃机15,在车架2前部头管3以轴支承转向轴,在该转向轴的上部左右展开地设车把17,在下部连接并向下方延伸前叉18,在该前叉18的下端以轴支承前轮19。
上述后侧发动机悬挂板7吊挂支承内燃机15,并通过枢轴21支承后叉20的前端。后轮22以轴支承在向后方延伸的后叉20的后端部并可上下自由摆动。在后叉20的后端与上述车座横支杆6之间分别于左右安装后缓冲器23。
焊接于主管4的前侧发动机悬挂板5由嵌合弯曲部5a和悬挂部5b组成,该嵌合弯曲部5a嵌合于圆筒状的主管4,该悬挂部5b从嵌合弯曲部5a的后部向外侧偏位并向下方延伸。在该悬挂部5b的下部有安装孔5c,用于通过支承销16a吊挂设置内燃机15的安装部。
后侧发动机悬挂板7具有嵌合弯曲部7a和悬挂部7c,该嵌合弯曲部7a嵌合于圆筒状的主管4,该悬挂部7c经过嵌合弯曲部7a的下端的水平段部在向外侧偏位的位置向下方垂下。在该悬挂部7c的前端缘中央近旁形成安装孔7e,用于通过支承销16b支承内燃机15的后部安装部。同时,在悬挂部7c的中央上部贯穿设置并支承用于支承上述后叉20的枢轴21,在其垂直下方穿设用于以枢轴支承主支腿39的枢轴支承孔7g(参照图2)。
内燃机15由该前后发动机悬挂板5、7通过支承销16a、16b吊挂设置曲轴箱15a,并从曲轴箱15a向前接近水平地向前倾斜,凸出气缸15b。
在该气缸15b上方和主管4下方的空间中,通过延出到气缸15b上方的进气管25配置汽化器26,并进一步在其上方将空气滤清器27支承设置在主管4上。
排气管28从气缸15b的下部延伸并沿曲轴箱15a的下面向后方延伸,一边向右偏一边连接于后轮右侧的消音器29。
在车座横支杆6上,在其前半部由第1横板10支承燃料箱30,在其后方设有小物存放箱31,在该燃料箱30和小物存放箱31的上方覆盖着车座32,该车座32的前端通过枢轴固定,从而该车座32可自由摆动地开闭。
在燃料箱30下方的、由主管4、车座横支杆6以及后撑杆8构成的、从侧面看为三角形的空间中,嵌合支承将蓄电池箱34和工具箱35形成一体的箱构件33,收容蓄电池36和工具37。
在该机动二轮车1的车架中,将前后发动机悬挂板5、7焊接在主管4上,而除此之外,在车架2的前半部,从头管3的上部后面凸起设置壳体托架50,在头管3下部前面,向前方凸出设置安装片51,在角撑板9上向左右侧方分别凸出设置壳体托架52、52,在前侧发动机悬挂板5、5上,也向左右侧方凸出设置壳体托架53、53。
在车架2的后半部,分别于左右焊接车座横支杆6和后撑杆8,将第1横板10、第2横杆11以及第3横板12依次连接在左右车座横支杆6、6之间。
第1横板10支承燃料箱30,并向前方凸出形成壳体托架10a,第2横杆11架设在呈三角形的左右支柱11a、11a之间,各支柱11a、11a焊接在左右车座横支杆6、6上,在支柱11a、11a上,向外侧凸出设置支轴11b、11b,在该支轴11b、11b上分别以枢轴的形式支承前述后缓冲器23、23的上端。
对于以上那样的车架2,前部顶盖板40罩住头管3的前方,主管顶盖板41从头管3的后侧向后方罩住主管4的上侧,与主管顶盖板41左右相连的主管侧盖板42从左右罩住上述内燃机15的气缸15b的上部和汽化器26、空气滤清器27等的进气系统,在前部顶盖板40与主管侧盖板42之间设有左右一对腿部遮护板43、43,该一对腿部遮护板43、43向左右伸出将骑车人的腿部前方遮住。
分别与左右主管侧盖板42、43后方相连的侧盖板44、44将箱构件33的左右罩住,后部盖板45在车座32的下方将燃料箱30以及小物品存放箱31的周围罩住。
前轮19的上方由前挡泥板46罩住,从后轮22的上方到后方由后挡泥板47罩住。
另外,在前部顶盖板40的前方安装前筐48。
大体如以上那样由车壳将本机动二轮车1罩住,前半部的车壳的放大侧视图如图4所示,图4中省略了前筐48。图5示出通过前筐48与前部顶盖板40相连进行的安装。
前部顶盖板40、主管顶盖板41以及主管侧盖板42固定在车架2上,而腿部遮护板43则构造成由前后的盖板夹住并可自由装拆。
首先,罩住头管2前方的前部顶盖板40如图5所示那样,与前筐48一起连接在安装支板55上,该安装支板55连接于凸出到头管3前方的安装片51。
安装支板55从本体板55a的后面突出设置有连接片55b,该本体板55a沿着前方倾斜向上,向着前面。上述安装片51与连接片55b在前后2处用螺栓固定。
在安装支板55的本体板55a上,于上部中央形成连接用的螺纹孔55c,在下部左右分别形成连接用螺纹孔55d、55d。
在该安装支板55的本体板55a的前面重叠上述前部顶盖板40,并进一步通过套筒56安装前筐48。
前部顶盖板40为左右对称的板状构件,罩住头管3的前方,它如图6和图7所示,稍有些弯曲,左右侧缘40d、40d向下方稍微有些变细,在其中央穿过设有1个安装孔40a,在其下方左右分别于有些凹下的位置穿过设置安装孔40b、40b,该3个安装孔40a、40b、40b与上述安装支板55的3个连接用螺纹孔55c、55d、55d相对应。
前筐48在后壁48a分别对应于上述安装支板55的3个连接用螺纹孔55c、55d、55d固定有安装配件49。
在安装前筐48的场合,首先在安装支板55的本体板55a的前面将螺纹孔55c、55d、55d与安装孔40a、40b、40b对准、重合前部顶盖板40,然后将圆筒状套筒56装入各安装孔40a、40b、40b的凹部,将前筐48的后壁48a的安装配件49紧靠重合在各套筒56上,从前筐48的内侧将3个螺钉57分别穿过安装配件49、套筒56、安装孔40a、40b、40b,螺旋配合于安装支板55的螺纹孔55c、55d、55d中拧紧,从而紧固前筐48(参照图5)。
这样,将前部顶盖板40固定于车架2上。
另外,前部顶盖板40在其背面上部左右分别凸起设置有安装片40c,安装片40c在中央有安装孔。
另一方面,从头管3的后侧罩住头管4上方的主管顶盖板41,如图8所示那样是一沿主管4的长物体,整体形成罩住主管4上部的上壁41a和左右垂下一些的侧壁41b、41b。
主管顶盖板41的前端形成向上立起遮住头管3背后的形状,其上壁4a的中央穿设有安装孔41c,后端近旁的上壁41a的中央也穿设有安装孔41d,另外在左右侧壁41b、41b的前部向下方凸起设置有安装片41e、41e。
在右侧的侧壁41b的前端立起部还穿设有组合开关安装用的圆孔41f。
该主管顶盖板41盖在主管4上,前部安装孔41c与从车架2的头管3凸起设置的壳体托架50紧靠并由螺钉固定,主管顶盖板41后部的安装孔41d紧靠在第1模板10上凸出形成的壳体托架10a上并由螺钉固定。
凸起设置于主管顶盖板41左右侧壁41b、41b前部的安装片41e、41e从外侧紧靠在凸设于车架2的角撑板9上的壳体托架52、25上,并与主管侧盖板42一起由螺栓60连接(参照图12),从而在以上3个地方将主管顶盖板41固定在车架2上。
主管侧盖板42的左右主管侧盖板为相互对称的形状,其左侧主管侧盖板42如图9和图10所示那样,斜向倾斜的前侧缘42a与上述前部顶盖板40的侧缘40d相对应,在该前侧缘42a的上部通过从外侧切口那样形成的安装槽42b与前部顶盖板40的安装片40c相对应。
从该前侧缘42a的上端垂下、弯曲并向后方倾斜向下延伸的侧缘42c与上述主管顶盖板41的侧壁41b的侧缘相对应,在该上侧缘42c的上部附近形成的安装孔42d与凸起设置于车架2的壳体托架52相对应。
从上侧缘42c的后端垂下的后侧缘42e与侧盖板44连接,凸出设置于其下部的安装片42f与凸起设置于上述车架2的壳体托架53相对应。
下侧缘42g从前侧缘42a的下端向后方水平地延伸一段后,弯曲并向后方倾斜向下地延伸,沿着该下侧缘42g从上依次向内面凸出形成3个螺钉固定凸台部42h,并进一步在下端穿设安装孔42i,该安装孔42i与连接于内燃机15气缸15b的凸台的安装支板15c(参照图14)相对应。
腿部遮护板43中,左侧腿部遮护板43如图11所示,上部的斜向倾斜的前侧缘43a与前部顶盖板40的侧缘40d和主管侧盖板42的前侧缘42相对应,从上部向斜下方延伸的护罩本体部43b的内侧壁43c和外侧壁43d在前侧缘相连,外侧壁43d具有一边向侧方弯曲一边伸出的形状(参照图16、图17),内侧壁43c的上侧缘43e与主管侧盖板42的下侧缘42g相对应,沿着上侧缘43e在三处形成的安装槽43f与主管侧盖板42的3个螺钉固定凸台部42h对应。
在该上侧缘43e的下端凸起设置安装片43g,该安装片43g的安装孔43h对应于上述主管侧盖板42的安装孔42i和上述安装支板15c(参照图14)。
因此,主管侧盖板42以上部前侧缘42a与前部顶盖板40的侧缘40d相配合,将上侧缘42c与主管顶盖板41的侧壁41b的下侧缘相嵌合,将安装孔42d如图12所示那样与重合在壳体托架52上的主管顶盖板41的安装片41e重合对齐并用螺栓60连接在一起,将凸起设置于后侧缘42e的安装片42f如图13所示那样重合在壳体托架53上,将侧盖板44的前侧缘连接于后侧缘42e,使沿着该前侧缘形成的安装孔44a与安装片42f对齐,用螺栓51连接在一起。
使在主管侧盖板42的前侧缘42a的上部形成的安装槽42b与前部顶盖板40的安装片40c一致,由螺栓相互固定。
这样,主管侧盖板42在两处分别与主管顶盖板41、侧盖板44一起连接于车架2的壳体托架52、53,在上部一处固定于前部顶盖板40、主管侧盖板42的上部前侧缘42a与前部顶盖板40的侧缘40d一致,在侧缘40d的内侧位于在侧视时的重合位置(参照图15)。
这样,相对于安装于车架上的前部顶盖板40、主管侧盖板42,将腿部遮护板43的前侧缘43a嵌合在前部顶盖板40的侧缘40d与主管侧盖板42的前侧缘42a之间,使内侧壁43c的上侧缘43e对齐安装于主管侧盖板42的下侧缘42g。
亦即如图15所示那样,将腿部遮护板43的前侧缘43a弯曲成曲轴状的断面,嵌合安装在前部顶盖板40的侧缘40d和主管侧盖板42的前侧缘42a之间,将前部顶盖板40的侧缘40d嵌入在腿部遮护板43的前侧缘43a的向前方开口的槽中。
另外,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沿着主管侧盖板42的下侧缘42g在三处形成的螺钉固定凸台部42h上,将沿着腿部遮护板43的内侧壁43c的上侧缘43e在三处形成的安装槽43f对齐并用自攻螺钉62连接。另外如图14所示,将在腿部遮护板43的下部形成的安装片43g插入连接于气缸15b的凸台的安装支板15c和主管侧盖板42的安装孔42i之间,从外侧用螺栓63连接在一起。
由于这样安装腿部遮护板43,所以,如果取下三处的自攻螺钉62和下部螺栓63,即可简单地仅将腿部遮护板43拆下。
在拆下腿部遮护板43的状态下骑车的场合,主管侧盖板42下端的安装孔42i通过螺栓63连接在安装支板15c上。
图18为示出取下腿部遮护板43的状态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由图18可知,主管侧盖板42从侧方基本上罩住了在内燃机15的气缸15b上方和主管4的下方之间的空间中配置的汽化器26、空气滤清器27等进气系统机器,从而可以极力避免尘埃附着该机器,并且不损伤外观而保持商品性。
另外,前部顶盖板40与主管侧盖板42之间在侧视状态下不形成间隙,这也改善了外观性。
如前所述,腿部遮护板43易于拆装,即使在取下腿部遮护板43的状态下驾车,也能维持良好的外观,不产生不谐调的感觉。
另外,即使取下腿部遮护板43,由于主管侧盖板42局部地罩住进气系统机器和内燃机15的气缸15b的侧方,所以,也能维持冷却风的导入效果。
还有,即使取下腿部遮护板43,嵌入穿设于主管顶部盖板41的右侧侧壁41b的前端立起部的圆孔41f中的组合开关70(用虚线示于图18中)仍由安装于车架上的前部顶盖板40、主管侧盖板42罩住不外露,所以有利于防盗。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在该小型车辆中,主管从头管向后方倾斜向下地延伸的车架的上述头管的前方由前部盖板罩住,从上述头管后侧沿着主管向后方延伸的主管盖板罩住主管,左右分体的腿部遮护板被夹在上述前部盖板和上述主管盖板之间而安装;其特征在于上述主管盖板从上面罩住主管,并且左右侧壁垂下,与该侧壁的侧缘的腿部遮护板接合的面处于从侧方罩住主管下方空间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管后部下方配置内燃机,将从该内燃机向上方延伸设置的进气系统配置在上述主管的下方空间中,并由上述主管盖板从侧方罩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部盖板和上述主管盖板处于在侧视时重合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部盖板的侧缘与上述主管盖板的侧缘在侧视时重合。
全文摘要
一种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主管4从头管3向后方倾斜向下地延伸的车架的上述头管的前方由前部盖板40罩住,从上述头管3后侧沿着主管4向后方延伸的主管盖板41、42罩住主管4,左右分体的腿部遮护板43被夹在上述前盖板40和上述主管盖板41、42之间而安装;主管盖板41、42从上面罩住主管4,并左右侧壁垂下,与该侧壁的侧缘的腿部遮护板43接合的面处于从侧方罩住主管4下方空间的位置。
文档编号B62K11/00GK1171346SQ97113740
公开日1998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3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5日
发明者矶村守, 中村二二男, 西本晃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