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594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脚架,尤其是一种装置在机车上可以增加机车架放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
现今机车已成为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虽然目前的机车比以前的机车轻巧,但对许多骑者来说仍感相当沉重,每次停车都必须花费一番力气才能把机车架放妥当,如遇狭窄拥挤或崎岖不平的停车场合,更需花费加倍体力才能把机车停放好,因此,机车脚架的设计有必要加以改进。
一般机车脚架平时是利用脚架弹簧将脚架以水平状态收起。停放机车时,须先将脚架踩下,以一般机车皆将脚架踏板设于车体左侧为例,此时,脚架以脚架轴栓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直到脚架末端接触地面后,骑者再以脚架末端为支点,用力将车体往后拉,直至脚架与车体夹角超过90度,利用车体重量将脚架固定在适当位置,才能将车体稳固架好,可见,车体越重,架好机车越费力。
虽有部分机车在脚架末端安装延伸出的小支杆,并以此为杠杆,使架放机车时节省体力,但减少体力相当有限,因此这种省力装置应进一部改进。
不少机车附设辅助单脚架,供临时停车,以减少骑者的不便,这种辅助单脚架只能提供方便的停车方式,若停在崎岖不平的地面或稍受碰撞,车体容易倾倒。
再分析一般脚架动作时的施力情况。脚架架放行程中分两个阶段施力第一阶段施力是从脚架自水平状态运动至末端与地面接触为止。
第二阶段施力是从以脚架后末端为支点向后拖拉车体至架好车体为止。
在第一阶段所需施力很小,仅需踩下脚架即可,但必须接着完成第二阶段施力才能把车体架好,而第二阶段施力则须费力将车体往后拖拉,对体弱和妇女来说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完成。如果能使脚架在第一阶段动作后,也能使车体稳固地架好,则可节省骑者的体力,任何人都可轻易将车体架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架放机车脚架需连续完成较长的施力过程且费力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在不改变机车脚架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在架放车体任何行程中有效支撑车体,但费力较小的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同时提供骑者不离开车体即可遥控脚架架好或收回的遥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包括一组脚架,此外,还包括一组辅助支撑器和一组辅助制退器。辅助支撑器装置于车体上,为可提供脚架在架放行程内的额外支撑,具有多个沟槽或齿列或凸出物的刚性体。辅助制退器为装于辅助支撑器与脚架之间,可控制与辅助支撑器相互咬合状况的活动构件,可以是健或销或卡榫。
辅助支撑器为一具有单向齿列的齿板。
辅助制退器为一利用制退卡榫卡住齿板上的齿列作为制退作用的制退器,并设有可将制退卡榫推开以暂时解除制退卡榫功能的推杆。
车体上设有一组可遥控的利用其他动力装置驱动的脚架推动器。
车体脚架上设有一组当车体支撑稳固后,可进一步托高车体的杠杆装置。
辅助支撑器和辅助制退器为一种蜗轮蜗杆组合。蜗杆设有可遥控的动力装置。
辅助支撑器和辅助制退器为一种螺栓与螺帽组合。该螺栓与螺帽组合设有可遥控的动力装置。
脚架的末端设计成向外延伸并呈一定角度形成一小杠杆,其末端再向内回收,以避免脚架末端向外致使使用者受伤。
辅助支撑器和辅助制退器外可加装防尘外壳。
本实用新型中的脚架为大家所公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辅助支撑器和辅助制退器两者相互作用,使机车在架放过程的第一阶段或其他行程中都能稳固地架好车体。在第一阶段,借脚架辅助器,骑者只需踩下脚架至地面即可架好车体,第二阶段则以脚架原有功能架高车体,以便进行维修、保养工作。由于在第一阶段架好车体所需动力很小,所以可借简单动力设施,通过遥控控制脚架的动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不减损机车脚架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在架放车体任何行程中有效支撑车体,在第一阶段架好车体费力较小,体弱和妇女也可轻易完成,同时,借助简单的动力设施,骑者不离开车体即可遥控脚架架好或收回。


图1是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不含脚架时的分解图;图2是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不含脚架时的组合图;图3是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含脚架时的组合图;图4是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与简易辅助控制动力组合图。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
图1、图2所示,可控制多段式脚架除原有脚架外,基本构造为一脚架辅助器10。脚架辅助器10分两组结构,即利用齿板110作为辅助支撑器,以制退器120作为辅助制退器,现说明如下1、齿板110主要结构是其上的单向齿列,该单向齿列以脚架轴栓为圆心,以制退卡榫有效作用范围为半径呈弧形排列,每一齿面皆具有承受车体重量的强度,齿背呈斜面状,以供制退器以滑动方式单向通过。它包括固定孔1101用于将齿板110固定于脚架固定座240上。
辅助固定孔1102用于将齿板110固定于机车的车体上,以两点固定以免齿板110发生位移。
脚架弹簧辅助螺栓1103用于辅助齿板110,并装置移出的脚架弹簧230,以避免原有的脚架弹簧230与脚架辅助器10作用时发生干涉现象。
解除制退卡榫凸缘1104用于解除制退卡榫1203。
解除制退卡榫固定锥片1105用于解除制退卡榫固定锥1206。
2、制退器120主要结构是其上所附设的制退卡榫,该制退卡榫系配合齿板的齿列形状,使制退卡榫得以有效嵌入齿列并单向阻止脚架被脚架弹簧收回,使脚架得以于适当位置有效支撑车体,并可借附设的简易控制零件,控制制退卡榫与脚架原有功能互相配合。它包括固定孔1201用于将制退器120与齿板110共同安装于脚架固定座240上。
脚架结合臂1202用于将制退器120与脚架210相互结合。
制退卡榫1203用于将制退器120卡住齿板110,使其只能单向运动。
制退卡榫弹簧1204用于控制制退卡榫1203的动作。
制退卡榫螺栓1205用于结合制退卡榫1203、脚架结合臂1202和脚架210三者。
制退卡榫固定锥1206用于卡住制退卡榫1203使其暂时失效。
卡榫推杆固定孔1207用于安装卡榫推杆1208。
卡榫推杆1208用于推动制退卡榫1203至制退卡榫固定锥1206。
卡榫推杆弹簧1209用于控制卡榫推杆1208的动作。
卡榫推杆螺栓1210用于安装卡榫推杆1208。
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的动作原理如下从图3可知,脚架辅助器10装在机车脚架20上,其中齿板110与制退器120系利用固定孔1101、1201以脚架轴栓220共同固定在脚架固定座240上。齿板110并利用另一辅助固定孔1102以脚架弹簧辅助螺栓1103使其固锁于机车车架上,而制退器120借脚架结合臂1202固定于脚架210上,并可以脚架轴栓220为中心,配合脚架210同步运动,其中因为一般机车的脚架弹簧230位置可能干涉脚架辅助器10的动作,所以在不影响原有功能下予以向外移出。
本实用新型的脚架辅助器10系对应机车脚架20本体的运动而产生作用,其中因制退器120随机车脚架210同步运动方式的不同时而与齿板110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其主要作用方式有二第一种方式制退器120相对齿板110的位置由水平状态运动至解除制退卡榫凸缘1104位置前,在这一阶段制退器120上的制退卡榫1203借制退卡榫弹簧1204作用将制退卡榫1203卡进齿板110上单向齿列的齿槽,但因为这一单向齿列只能容许制退卡榫1203单向通过,使脚架210只能单向运动,在这一阶段只需轻轻踩下脚架20至与地面紧密接触,即可轻松达到停放机车的目的。因此时车体两侧皆有支持,所以不会轻易倾倒。如需收回脚架时,只需轻踢卡榫推杆1208,使制退卡榫1203向外顶出,当制退卡榫1203后退至被制退卡榫固定锥1206勾住,无法再卡住齿板110。此时便可借脚架弹簧230轻易收回脚架。
第二种方式制退器120相对齿板110的位置由水平状态运动至解除制退卡榫凸缘1104位置后,当制退器120运动至解除制退卡榫凸缘1104时,解除制退卡榫凸缘1104将制退卡榫1203向外顶出,使制退卡榫1203后退至被制退卡榫固定锥1206勾住,无法再卡住齿板110,此时脚架辅助器10暂时失效,脚架210便以一般状态作用,以这一方式收放脚架,与使用一般机车脚架停放机车相同。
不论以何种方式使用脚架辅助器10,于收回机车脚架20时,制退器120皆会借脚架弹簧230的拉力回到解除制退卡榫固定锥片1105的位置,此时,解除制退卡榫固定锥片1105将制退卡榫固定锥1206顶开,使制退卡榫1203可以再度借制退卡榫弹簧1294作用将制退卡榫1203卡进齿板110上的齿槽中,以备下次停放机车使用,而解除制退卡榫固定锥片1105的位置可予以向下延伸以避免脚架弹簧230疲劳时无法有效使用。
图4所示是在可控制多段式脚架设置三个额外配件供骑者选用1、脚架推杆汽缸30脚架推杆汽缸30为单动汽缸,汽缸内有一推杆,其作用在于将脚架210下推至与地面密切接触,以支持车体,须加装一小型空气压缩机,并将启动汽缸的阀门开关以管线连接,使开关得以设置于骑者容易控制的位置,其主要作用是提供骑者以遥控方式放下脚架,提供骑者更方便的停车方式。另外也可用其他机械设备代替。
2、电动卡榫推杆40电动卡榫推杆40是利用内装扭矩马达的装置代替原有人工的卡榫推杆1208,可将启动扭矩马达的开关以电路连结,并将开关设置在骑者容易控制的位置,其主要作用是提供骑者以遥控方式收回脚架。另外也可用其他机械设备代替。
3、单向扳手130单向扳手130是利用卡榫推杆螺栓1210安装于卡榫推杆1208的另一侧,单向扳手130平时借单向扳手弹簧1301将其与齿板110分开,以免妨碍脚架辅助器10的动作,作用原理是当脚架210放至地面而制退器120确实卡住齿板110时,此时制退器120无法继续动作,若必须抬高车体,除以一般方式拖拉车体外,也能利用单向扳手130,以其附设的单向扳齿1302卡住齿板110上单向齿列的齿槽并以卡榫推杆螺栓1210为轴心顺向踩踏,借杠杆作用,便可轻易托高车体,此时可对车体进行维修,每次托高车体一个行程后,因单向扳齿1302可借压缩内附的弹簧,顺利反向通过齿板110的单向齿列,故也借单向扳手弹簧1301施压予以归回定位,以便下次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包括一组脚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辅助支撑器和一组辅助制退器;辅助支撑器装置于车体上,为可提供脚架在架放行程内的额外支撑,具有多个沟槽或齿列或凸出物的刚性体;辅助制退器为装于辅助支撑器与脚架之间,可控制与辅助支撑器相互咬合状况的活动构件,可以是键或销或卡榫。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辅助支撑器为一具有单向齿列的齿板。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辅助制退器为一利用制退卡榫卡住齿板上的齿列作为制退作用的制退器,并设有可将制退卡榫推开以暂时解除制退卡榫功能的推杆。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车体上设有一组可遥控的利用其他动力装置驱动的脚架推动器。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车体脚架上设有一组当车体支撑稳固后,可进一步托高车体的杠杆装置。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辅助支撑器和辅助制退器为一种蜗轮蜗杆组合;蜗杆设有可遥控的动力装置。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辅助支撑器和辅助制退器为一种螺栓与螺帽组合;该螺栓与螺帽组合设有可遥控的动力装置。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脚架的末端设计成向外延伸并呈一定角度形成一小杠杆,其末端再向内回收,以避免脚架末端向外致使使用者受伤。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辅助支撑器和辅助制退器外可加装防尘外壳。
专利摘要一种可控制多段式脚架结构,包括一组脚架、一组辅助支撑器和一组辅助制退器。辅助支撑器装置于车体上,为具有多个沟槽或齿列或凸出物的刚性体,可提供脚架在架放行程内的额外支撑。辅助制退器为装于辅助支撑器上,具有可与辅助支撑器上的沟槽或齿列或凸出物相互咬合的键或销或卡榫的活动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架放车体任何行程中有效支撑车体,耗费体力较小,可借助简单的动力设施遥控脚架架好或收回。
文档编号B62H1/00GK2334650SQ9820677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14日
发明者颜安庭 申请人:颜安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