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折叠手提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5935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折叠手提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旅游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
传统的自行车折叠后四周伸出叉件较多,总体积偏大且不美观,提携不便,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都市人出行活动的潜在需求,特别是没有满足其要求即能安全代步,又要便携,更须造型前卫美观别致的三者统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全折叠的手提自行车,其主体部分由高强度铝合金制成,该车的把、架、轮、座、脚蹬均可折叠,整车展开时造型前卫,富有动感,其蜂鸣车头灯插件及车把转向指示灯与车架、车把巧妙融为一体,可鸣笛提示及夜间使用,安全且功能齐备,整车折叠后近似圆形,体小质轻,置于专用提袋,更易携行,不失为一种全新理念的轻型交通工具。可成为无存车房(点)居民用户的日常代步及出差旅行、旅游者与广大国内外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便携式交通工具。
全折叠手提自行车主要由前轮1,前掣2、前轮架3、车把4、拱型车架5、蜂鸣车头灯插件6、曲线支架7、车座8、车座架9、车座调整板10、后轮架11、后轮12、后掣13、传动系统14、左抽动曲柄脚蹬15、右曲柄脚蹬16、前轮折入护架17与车支架18相配合组成。
以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1是其展开呈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2是其在
图1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是其在
图1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4是其折叠状态时的主视图。
打开使用时首先将呈全折叠状态时的该车置于一平整位置,将拱型车架5连同前轮1从前轮折入护架17内顺时针转出到限定位置,将拱型车架5连同左抽动曲柄脚蹬15转轴,向内压入后轮架11前端的复合套筒内,使左抽动曲柄脚蹬15的转轴端头与右曲柄脚蹬16的转轴端头对接,当拱型车架5与后轮架11成一直线时说明左抽动曲柄脚蹬15的转轴里端头上的卡槽与右曲柄脚蹬16的转轴端头上的卡槽咬合对齐,用穿心螺纹手柄锁定,再将前轮1从拱型车架5内拱中顺时针转出至限定位置,打开蜂鸣车头灯插件6将车把4顺时针转到底位,限定于拱型车架5的开放式双套筒立管内,再将蜂鸣车头灯插件6插回锁定,水平打开车把4上端的左右水平握把锁定之,将曲线支架7前端卡头转动至拱型车架5拱型中部的锁定手柄处锁牢,逆时针转动车座架9到所需高度打开车座调整板10,将其下端头卡入后轮架11上对应卡槽位置,锁定到限位高度翻转车座8至水平位置;翻开左右脚蹬至水平位置,即可完成整车折叠时的打开及使用。
全折叠时相反程序进行,折叠完毕后可置入专用提袋,易便携行。
车体所用材料主要部份采用轻质高强铝合金材料,或钢铝复合材料、不锈钢材、碳纤维、玻璃钢及工程塑料等材料,关健部位应采用高强度铬铜、铬钼合金钢及其它优质合金钢制作,以保证整车的强度及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全折叠手提自行车,其特征是该车的把、架、轮、座、脚蹬均可折叠,其由前轮1、前掣2、前轮架3、车把4、拱型车架5、蜂鸣车头灯插件6、曲线支架7、车座8、车座架9、车座调整板10、后轮架11、后轮12、后掣13、传动系统14、左抽动曲柄脚蹬15、右曲柄脚蹬16、前轮折入护架17与车支架18相配合组成;其中,前轮1轴上有前掣2与前轮架3连接,车把4下端与前轮架3上部转轴连接后穿于拱型车架5前端的开放式双套筒立管内与之连接,拱型车架5后端套穿于后轮架11前端的传动系统14的左抽动曲柄脚蹬15与右曲柄脚蹬16之间的牙盘转轴复合套筒内连接其中部与曲线支架7前端连接,后轮架11上沿中部的转轴与曲线支架7后端及车座架9的下端连接,车座架9与车座调整板10的上端均同车座8内的转轴连接,车座调整板10的下端可穿插于后轮架11上的卡口内,后轮12装有后掣13及传动系统14与前轮折入护架17及车支架18均同后轮架11所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手提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轮架3上的前泥板与前叉、平叉为完整的一体,前轮架3上沿中部有一转轴,使下端套穿其上的车把4折叠后可绕之向前转动,藏于其凹槽内与之吻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手提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把4左右水平握把是可折叠的,车把4下端绕前轮架3上沿向后转动至朝上状态时套穿于拱型车架5前端的开放式双套筒立管内,锁定后可以在左右90度范围转动,分别打开车把4上端的水平握把并锁定,握把上有前后刹车手掣及转向灯开关,握把两端头有左右转向指示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手提自行车,其特点在于拱型车架5的前端的双套筒立管为开放式的,可以使车把4向前转折入前轮架3上沿凹槽内,又可满足车把4连同前轮架3转折入拱型车架5的内拱部分,并且当其在车把4及前轮架3与前轮1在正常工作时由蜂鸣车头灯插件6插入其前端插座内锁定;拱形车架5的后端与后轮架11前端的传动系统14的左抽动曲柄脚蹬15及右曲柄脚蹬16之间的牙盘转轴复合套筒连接,可绕之限位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手提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轮架3与后轮架11的连接是通过拱型车架5及曲线支架7锁定各连接处后实现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手提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座8内有转轴与车座架9及车座调整板10上端连接并可绕之翻动,车座架9下端连接后轮架11上部的转轴配合车座调整板10下端在后轮架11后上部的不同卡槽位置,即可调整车座8的高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手提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轮架11上的后泥板及后叉与平又均为完整的一体,传动系统14及拱型车架5与后轮架11前端的复合套筒配合可使拱型车架5既可以与前轮架3与后轮架11成一直线,又可使拱型车架5位移转动后与后轮架11平行折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手提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传动系统14是由左抽动曲柄脚蹬15与套穿于后轮架11前端的复合套筒外侧的牙盘轴及右曲柄脚蹬16连同后轮12上的飞轮及其传动链所组成,其中左抽动曲柄脚蹬15连转轴可向其外侧抽出一个拱型车架5的宽度,使拱型车架5可以连同前轮1转入前轮折入护架17内与后轮架11平行放置,当左抽动曲柄脚蹬15连转轴向内推入到底不动时,说明左抽动曲柄脚蹬15的转轴里端头上的卡槽与右曲柄脚蹬16的转轴端头上的卡槽咬合对齐,用穿心螺纹手柄锁定时可满足前轮1及拱型车架5与后轮12在一直线状态运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手提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左抽动曲柄脚蹬15、右曲柄脚蹬16及连接于前轮折入护架17上的车支架18也是可折叠的,且脚蹬可在曲柄上调整上下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手提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轮1及后轮12上的前掣2与后掣13均为鼓抱闸刹车形式。
专利摘要全折叠手提自行车,造型前卫,富有动感,折叠后似圆形,体小质轻,是一种全新理念的便携交通工具。其由前轮、前掣、前轮架、车把、拱形车架、蜂鸣车头灯插件,曲线支架、车座、车座架、车座调整板、后轮架、后轮、后掣、传动系统、左抽动曲柄脚蹬、右曲柄脚蹬、前轮折入护架及车支架组成。其蜂鸣车头灯插件及车把转向指示灯与之融为一体,可鸣笛及夜用,整车折叠置于提袋,更易携行,全折叠整体融入设计使之成为完善的新型代步工具。
文档编号B62K15/00GK2334663SQ9820654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1日
发明者苗健 申请人:苗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