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三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5977阅读:2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边三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交通工具,尤其是边车架安装在相互平行的主车架与边轮架之间边的三轮摩托车。
就申请人所知,目前的边三轮摩托车边车架与相互平行的主车架、边轮架垂直固定连接,主车车身的重心以及边车的重心不能随行车方向的转变进行灵活调整,使边三轮摩托车的转向角度和转向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灵活转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灵活转向的边三轮摩托车,边车架由上、下底架构成,上、下底架两侧分别与相互平行的主车架、边轮架转动副连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主车车身重心和边车重心能够随行车方向转变而进行调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边三轮摩托车的边车架由相互平行的上底架、下底架及羊角托架等组成,安装在相互平行的主车架与边轮架间。上、下底架在外侧与边轮架转动副连接,在内侧与主车架转动副连接,上底架、下底架与主车架、边轮架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边车架与主车架、边轮架垂直时,边车架及边车斗与行车面平行。两对羊角托架安装在边车架上与边车斗相对应的位置处,羊角托架的连杆下端与下底架铰链连接,上端与上底架铰链连接,两对羊角托架的四根连杆与上底架、下底架形成一个随前述运动机构联动的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上、下底架间安装有一个限制四连杆机构运动到最低极限位置的限位块。上、下底架间之还安装有定位装置,当定位装置的定位销插入定位孔中时,边车架的上、下底架固定并且与主车架、边轮架垂直。边车斗的两侧与边车架上四个羊角托架的位置相对应各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耳,靠主车架一侧的两个连接耳直接与羊角托架的羊角铰链连接,靠边轮架一侧的两个连接耳与短板的一端铰链连接,短板的另一端与羊角托架的羊角铰链连接。
上述定位装置可采用如下结构形式由上定位板、下定位板、定位孔、定位销、定位弹簧和棘轮棘爪机构等组成。上定位板固定安装在上底架的下部,其上开有一个孔,定位销从上定位板的前端面插入孔中。定位弹簧安装在上定位板与定位销的端头间,下定位板正对上定位板的后端面固定安装在下底架的上部,其上的定位孔与定位销相对应。棘轮棘爪机构固定在上定位板的前端面上,其从动棘轮的轴与定位销垂直,从动棘轮轴的前端上固定有一个矩形拨块,拨块的位置与定位销的端头相对应。摆动主动摆杆使拨块的长轴与定位销平行,拨块将定位销压入到下定位板的定位孔中,边车架的上、下底架固定并与主车架、边轮架垂直。摆动主动摆杆使拨块的长轴与定位销垂直,定位弹簧使定位销从下定位板的定位孔中脱出。
上述边车架的上、下底架可以由相互平行的前梁、后梁及前连接梁、后调整杆等组成。上底架的前、后梁外端和下底架的前、后梁的外端分别与边轮架铰链连接。上、下底架前连接梁端的铰接孔分别与固定安装在主车架上的两个万向调节螺拴的球头螺拴铰链连接。上、下底架的后梁内端与后调整杆的一端采用对丝连接,后调整杆另一端的端部开有铰接孔,杆的中部平行地开有一个与端部铰接孔相通的夹缝,螺拴穿过并压紧夹缝将铰接孔与万向调节杆的球头杆固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中边车架与主车架、边轮架之间采用了转动副连接,边车架的上、下底架与主车架、边车架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主车车身的重心和边车的重心可以灵活地随行车方向的改变而进行调整,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塑可以增大转向角度、提高转向速度,实现灵活转向。同时,由于上述技术方案中边车架与边车斗间采用了铰链连接方式,当边三轮摩托车转向或在崎岖的道路上行驶时,边车的重心和边车斗的重心可以随之进行灵活的调整,提高了边车斗乘坐的舒适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塑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
图1所示实施例边车架的上、下底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
图1所示实施例前连接梁与主车架上万向调节螺拴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
图1所示实施例后调整杆与主车架上万向调节杆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图4的A向图;图6是
图1所示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所示的边三轮摩托车,边车架安装在相互平行的主车架1与边轮架2之间,边车架与主车架、边轮架垂直时,边车架及边车斗3与行车面平行。边车架由相互平行的上底架4、下底架5等组成,上、下底架的前梁31、后梁32及前连接梁33、后调整杆34相互平行,后调整杆34的一端通过对丝40与后梁内端固定连接。上底架的前、后梁外端与边轮架铰链连接,下底架的前、后梁外端与边轮架铰链连接,上、下底架后调整杆另一端的端部开有铰接孔41,杆的中部平行地开有一个与端部铰接孔41相通的夹缝37,螺拴38穿过并压紧夹缝37,将上、下底架后调整杆端部的铰接孔41分别与对应固定安装在主车架上的两个万向调节杆36的球头杆39固定,边车架的上底架4、下底架5与主车架1、边轮架2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安装时,通过调节对丝40调整主车架与边轮架之间的不平行度,同时,利用安装在主车架上的万向调节杆及万向调节螺拴进一步调整主车架与边轮架之间的不平行度。上、下底架前梁上与边车斗相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一对羊角托架6,羊角托架的连杆7下端与下底架5前梁铰链连接,上端与上底架4前梁铰链连接,上、下底架后梁上与边车斗相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一对羊角托架6,羊角托架的连杆7下端与下底架5的后梁铰链连接,上端与上底架4的后梁铰链连接,两对羊角托架的四根连杆与上、下底架的前、后梁形成一个随前述运动机构联动的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上、下底架间安装有一个限制四连杆机构最低极限位置的限位块8。上、下底架的后梁间安装有一套由上定位板51、下定位板52、定位销10、定位弹簧53和棘轮棘爪机构54等组成定位装置9,上定位板51固定安装在上底架后梁的下部,其上开有一个孔,定位销10从前端面插入孔中,定位弹簧53安装在上定位板与定位销的端头55间,下定位板正对上定位板的后端面固定安装在下底架后梁的上部,其上的定位孔11与定位销10相对应,棘轮棘爪机构54固定在上定位板的前端面上,其从动棘轮的轴56与定位销10垂直,从动棘轮轴的前端上固定有一个矩形拨块57,其位置与定位销端头55相对应。摆动主动摆杆58使拨块57的长轴与定位销10平行,拨块将定位销10压入下定位板的定位孔11中,边车架的上、下底架固定并与主车架、边轮架垂直。摆动主动摆杆使拨块57的长轴与定位销10垂直,定位弹簧53使定位销10从下定位板的定位孔11中脱出。
权利要求1.一种边三轮摩托车,包括主车架、边车架、边轮架及边车斗,边车架安装在相互平行的主车架(1)与边轮架(2)之间,当边车架与主车架、边轮架垂直时,边车架及边车斗(3)与行车面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车架由相互平行的上底架(4)、下底架(5)及羊角托架(6)等组成,上、下底架外侧与前述边轮架(2)转动副连接,内侧与前述主车架(1)转动副连接,边车架的上底架(4)、下底架(5)与主车架(1)、边轮架(2)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两对羊角托架安装在边车架上与边车斗相对应的位置处,羊角托架的连杆(7)下端与下底架(5)铰链连接,上端与上底架(4)铰链连接,两对羊角托架的四根连杆与上、下底架形成一个随前述运动机构联动的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上底架与下底架间安装有一个限制四连杆机构最低极限位置的限位块(8);上、下底架间安装有定位装置(9),当定位装置的定位销(10)插入定位孔(11)时,边车架的上底架、下底架固定并且与主车架、边轮架垂直;所述边车斗(3)两侧与边车架上羊角托架的位置相对应各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耳(12),靠主车架一侧的两个连接耳与羊角托架的羊角(13)铰链连接,靠边轮架一侧的两个连接耳与短板(14)的一端铰链连接,短板的另一端与羊角托架的羊角(13)铰链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9)由上定位板(51)、下定位板(52)、定位销(10)、定位弹簧(53)和棘轮棘爪机构(54)等组成,上定位板(51)固定安装在上底架的下部,其上开有一个孔,定位销(10)从前端面插入孔中,定位弹簧(53)安装在上定位板与定位销的端头(55)间,下定位板正对上定位板的后端面固定安装在下底架的上部,其上的定位孔(11)与定位销(10)相对应,棘轮棘爪机构(54)固定在上定位板的前端面上,其从动棘轮的轴(56)与定位销(10)垂直,从动棘轮轴的前端上固定有一个矩形拨块(57),其位置与定位销端头(55)相对应;摆动主动摆杆(58)使拨块(57)的长轴与定位销(10)平行,拨块(57)将定位销(10)压入下定位板的定位孔(11)中,边车架的上、下底架固定并与主车架、边轮架垂直;摆动主动摆杆使拨块(57)的长轴与定位销(10)垂直,定位弹簧(53)使定位销(10)从下定位板的定位孔(11)中脱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车架的上底架、下底架由相互平行的前梁(31)、后梁(32)及前连接梁(33)、后调整杆(34)等组成;上底架的前、后梁外端与边轮架铰链连接,下底架的前、后梁外端与边轮架铰链连接;上、下底架的前连接梁(33)端的铰接孔(35)分别与对应固定在主车架上的两个万向调节螺拴(42)的球头螺拴铰链连接;后调整杆(34)的一端通过对丝(40)与后梁内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的端部开有铰接孔(41),杆的中部平行地开有一个与端部铰接孔(41)相通的夹缝(37),螺拴(38)穿过并压紧夹缝(37),分别将上、下底架后调整杆端部的铰接孔(41)与对应固定安装在主车架上的两个万向调节杆(36)的球头杆(39)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边三轮摩托车,边车架的上底架4、下底架5与主车架1、边轮架2转动副连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安装在边车架上的两对羊角托架6的连杆7,下端与下底架铰接,上端与上底架铰接,四根连杆与上、下底架形成一个随前述机构联动的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边车斗3与羊角托架的羊角13铰接。行驶时,主车、边车及边车斗的重心可随行车方向的转变进行调整,增大转向角度、提高转向速度,实现灵活转向。
文档编号B62K11/00GK2320504SQ98208570
公开日1999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30日
发明者刘振东 申请人:刘振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