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骑摩托车轮应急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363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骑摩托车轮应急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轻骑摩托车轮损坏或车胎破漏而无法行驶的替代应急轮。
经检索有关专利文献尚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同的应急轮。由于长期以来轻骑摩托车在行驶中经常发生车胎扎破,或突发性碰撞造成车轮变形,使车辆无法继续行驶,只能等其它交通工具帮助运走,或者驾车人费力强行推走,这样使车轮、车胎造成更大损坏,同时使车主蒙受时间,体力、经济等方面额外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安装在轻骑摩托前后轮的应急轮。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托起受损坏的车轮、替代轻骑摩托车轮的应急轮,它包括有行走部件与轮圈支架部件。其特征在于行走部件的上方与轮圈支架部件的下方结合部装有活动折叠铰链,由活动折叠铰链将行走部件与轮圈支架部件组装构成应急轮。其行走部件的行走底板加工成平面两侧为矩形,端面是圆弧形,中间平面为圆形,在行走底板平面中心设有多个椭圆形孔,底板矩形两侧弯折成4个梯形固轮支脚、在行走底板的下方中心两侧装有调距滑块,左右旋螺丝穿过调距滑块孔与调距螺母螺纹连接。在行走部件上方装有轮圈支架部件的轮圈夹板并加工成平面箭头形,在轮圈夹板平面中心上下各设有一个长形孔,在轮圈夹板平面两侧凸圆中心各装有一个轮圈支托柱,在轮圈支架部件的轮圈夹板下方与行走部件的行走底板上方的结合部位装有活动折叠铰链,在轮圈支架部件的轮圈夹板平面上方的长形孔装有双头螺丝,在螺丝两端装有蝴蝶螺母。
作用原理在于当受损车轮无法行驶时,本应急轮轮圈夹板托起受损车轮,根据轮圈宽度调节调距螺母及轮圈厚度调整双头螺丝上下距离,然后由轮圈夹板的蝴蝶螺母通过双头螺丝调紧轮圈夹板固定其车轮,最后调紧原受损车轮的刹车螺母使其不能转动。应急轮就替代了受损车轮的行驶功能。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前轮受损时应急轮能使车辆继续动力行驶;能避免车轮车胎更大损坏;能减轻推车人的体能消耗;不使用时能折叠存放;本应急轮外形美观耐用。
以下结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1是轻骑摩托车轮应急轮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轻骑摩托车应急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1所示在主视结构示意图中在行走部件2的上方与轮圈支架部件1的下方结合部装有活动折叠铰链8,由活动折叠铰链8通过销子7将行走部件与轮圈支架部件组装构成应急轮。
参照附图2所示在侧视结构示意图中行走底板9两侧前后梯形固轮支脚装有两个胶轮14,并由胶轮固定螺丝12穿过固轮支脚孔和胶轮孔将胶轮14用螺母固定。调距滑块10的上端穿过行走底板9的椭圆形孔与活动折叠铰链8联接,调距滑块10下端的孔被左右旋螺丝11穿过与调距螺母13螺纹连接,轮圈夹板3下端两侧的孔与活动折叠铰链8两侧的孔用销子7连接,双头螺丝5穿过轮圈夹板3上方长形孔与蝴蝶螺母4螺纹连接,轮圈支托柱6铆接在轮圈夹板3平面凸圆两侧处。
权利要求1.一种轻骑摩托车轮应急轮,包含有行走部件与轮圈支架部件,其特征在于行走部件的上方与轮圈支架部件的下方结合部装有活动折叠铰链,由活动折叠铰链将行走部件与轮圈支架部件组装构成应急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骑摩托车轮应急轮,其特征在于行走部件的行走底板加工成平面两端为矩形、端面是圆弧形、中间平面为圆形,在行走底板平面中心设有多个椭圆形孔,底板矩形两侧弯折成4个梯形固轮支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骑摩托车轮应急轮,其特征在于行走部件底板的下方中心两侧装有调距滑块、左右旋螺丝穿过调距滑块孔与调距螺母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骑摩托车轮应急轮,其特征在于行走部件上方装有轮圈支架部件的轮圈夹板并加工成平面箭头形。在轮圈夹板平面中心上下各设有一个长形孔。在轮圈夹板平面两侧凸圆中心各装有一个轮圈支托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骑摩托车轮应急轮,其特征在于轮圈支架部件的轮圈夹板下方与行走部件的底板上方的结合部位装有活动折叠铰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骑摩托车轮应急轮,其特征在于轮圈支架部件的轮圈夹板平面上方的长形孔装有双头螺丝、在螺丝两端装有蝴蝶螺母。
专利摘要一种轻骑摩托车轮应急轮用于轻骑摩托车辆在行驶时突发车胎扎破或车轮碰撞造成车轮变形时,应急替代行驶的应急轮。其特征在于:行走部件的上方与轮圈支架部件的下方结合部装有活动折叠铰链,由活动折叠铰链将行走部件与轮圈支架部件组装构成应急轮。本实用新型能保持车辆继续行驶、能避免车轮车胎更大损失,能减轻推车人的体能、能折叠存放,外型美观耐用。
文档编号B62J23/00GK2366342SQ9822763
公开日2000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14日
发明者娄建国 申请人:娄建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