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式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709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式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式水稻插秧机车体罩构造及车体底盘构造。
到目前,在山间等的小型农场中,手扶式水稻插秧机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最近由于操作人员的老龄化和操作人员的逐渐减少等的农业现状,步行手扶式水稻插秧机显现出对于操作人员的沉重负担、操作时间长的问题,所以人们更希望使用乘式水稻插秧机。这种乘式水稻插秧机除了车体罩上的主平台另外还设有上下用的辅助平台。
另外,这样的乘式水稻插秧机多数具有侧面约为三角形的车体底盘,驾驶座的负荷重量由机体全长的前方侧的斜边中部的主平台等支撑。
但是,上述那样的上下用辅助平台具有区别于车体罩的单独的构成,然后再固定安装在车体底盘上,由于使用零件多,所以从成本方面考虑,是不理想的。
另外,如上述的那样,由于利用设置在侧面约为三角形的车体底盘的斜边中部上的主平台等支撑驾驶座的负荷重量,则必须使用高强度的部件构成车体底盘,由此产生了加大成本的不理想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力争减少使用零件数目,降低制造成本的乘式水稻插秧机。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体底盘即使不使用高强度部件也可以支撑驾驶座负荷重量的低成本的乘式水稻插秧机。
首先,第1发明是,一种乘式水稻插秧机,具有前轮及后轮、罩在上部的车体罩、设置在该车体罩上的主平台及上下该主平台时用的辅助平台的机体上设置的插秧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车体罩是把上述主平台和辅助平台一体成型。
在这个第1发明中,由于一体成型具有主平台与辅助平台的车体罩,所以容易制造和组装,减少了使用零件数目,降低了成本。
另外,第2发明包括第1发明在内,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平台设置在上述前轮与上述后轮之间,上述主平台和与述辅助平台通过从上述主平台向上述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和在侧视面分别上呈沿着上述前轮及上述后轮形状的侧面构成的连接部形成连接。
在第2发明中,由于在主平台与辅助平台之间设置连接部,所以可增强辅助平台的强度。另外,由于辅助平台被设置在前轮与后轮之间,所以可兼用作为前轮和后轮的轮罩,在操作者的足部万一从辅助平台滑向机体的前方或后方时也不会发生足部被卷进前后轮的危险。
第3发明包括第2发明在内,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部向上述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上设置开孔部。
在第3发明中,由于在上述连接部向上述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上设置开孔部,所以操作者在登上辅助平台时,可先将脚的前部蹬在该开孔部,可保证在纵宽很窄的辅助平台的条件下安全地上下。并且由于使机体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尽可能地窄,所以实现了在车体左右宽度上的小型化。
第4发明包括第1至第3发明在内,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平台的向上述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的边缘部分在俯视面上呈凹进车体内侧的状态。
第5发明包括第1至第4在内,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平台在俯视面上位于上述主平台与从上述主平台向上述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边缘的车体外侧。
在上述第4及第5的发明中,由于主平台向上述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的边缘部分在俯视面上呈凹进车体内侧的状态,并且上述辅助平台在俯视面上位于上述主平台与从上述主平台向上述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边缘的车体外侧,所以容易确认辅助平台的位置。
第6发明包括第2至第5发明在内,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的开孔部在俯视面上位于上述主平台与从上述主平台向上述机体下方延伸的壁面边缘的车体外侧。
在第6发明中,由于连接部的开孔部在俯视面上位于上述主平台与从上述主平台向上述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边缘的车体外侧,所以主平台上的泥土等不会落到辅助平台上,而是从开孔部落到地上,当操作者蹬在辅助平台上时,足底可确实地踏在辅助平台的平面上,保证了上下的安全。
第7发明包括第1至第6发明在内,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辅助平台近旁设有支撑上述车体罩的支撑部件。
在第7发明中,由于在辅助平台邻近设有支撑上述车体罩的支撑部件,所以能够支撑主平台及辅助平台的垂直向下的重量负荷,能够有效地减少操作者在上下机体时主平台及辅助平台的弯曲变形,可防止由于变形导致的足部打滑等。
第8发明包括第7发明在内,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设置在支撑上述前轮的前轴箱上。
在第8发明中,由于支撑部件设置在支撑上述前轮的前轴箱上,所以可支撑在操作中的从前轮垂直向上施加到前轴箱的重量负荷,可减少全体零件数目,实现轻量化及降低成本。
第9发明是,一种乘式水稻插秧机在前轮及后轮的上部设有驾驶座的车体上配置动力部及插秧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机体具有以靠近其1顶点处来支撑上述驾驶座重量负荷的在侧视面上呈凸状三角形的车体底盘。
在第9项发明中,由于机体具有以靠近其1顶点处来支撑上述驾驶座重量负荷的在侧视面上约呈凸状三角形的车体底盘,所以车体底盘本身不需要具有特殊的刚性,可实现车体底盘的轻量化,减少使用零件数目,降低成本。
第10发明包括第9发明在内,在上述车体中具有上述前轮的驱动轴和上述后轮的驱动轴以及从上述动力部将动力传达给上述两驱动轴的动力传达机构,并且具有构成上述三角形车体底盘底边的变速箱。
在第10发明中,由于把该约三角形车体底盘的底边利用具有将动力传达给前轮驱动轴和后轮驱动轴的动力传达机构的变速箱构成连接,所以变速箱同时被用于支撑施加在驾驶座上的重量负荷,从而可实现具有良好强度的紧凑型的插秧机。
以下,对附图作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车体底盘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车体底盘的示意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后罩的示意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前罩的示意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车体底盘的一部分放大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前罩的一部分放大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固定部的其他例示意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防滑部件的示意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防滑部件的示意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示意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后罩与变速箱结合部的示意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变速箱内部结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变速箱内后部结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变速箱全体内部结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从发动机到变速箱的动力传送机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从发动机到变速箱的动力传送机构的示意俯视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以下参照


本发明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侧视图。
乘式水稻插秧机A由行走车1和连结在该后部的插秧部9构成。行走车1的前部及后部分别被前轮2及后轮3悬架支撑,作为动力部的发动机5安装在车体底盘4的前部。在发动机5的后方的车体底盘4的左右中央部安装形成前后伸长的变速箱6,变速箱6的前部由前轮2支撑,后部由后轮3支撑。在盖住发动机5的发动机罩22的两侧设置有预备秧载台90,变速箱6被罩在操作者乘坐的车体罩20下。在车体罩20的后方上部设有驾驶座7,在车体罩20前部的发动机罩22的后方设有方向盘8。
插秧部9由有4条插秧线的载秧台91和多个插秧爪93等构成,前高后低设置的载秧台91通过下部轨道95及导轨96被插秧传动架92左右摆动自如地支撑,同时在插秧传动架92的后部设置由曲轴机构驱动的插秧爪93。
因而,这样的乘式水稻插秧机通过行定驱动前轮2及后轮3进行移动,同时通过插秧爪93从左右摆动的载秧台91上连续地取出一簇一簇的秧苗进行连续的插秧作业。
在插秧传动架92的前部通过转动支点轴176设置挂钩94。这个挂钩94通过包括被支撑在挂钩94上部左右两侧的上部连杆11和由挂钩94下部左右两侧支撑的下部连杆12的升降连杆机构10连接在行走车1的后部。
在下部连接杆12的前端部的内侧面固定提升臂13的基部,把这个提升臂13设置成与下部连接杆12的设置方向垂直交叉向上突出的状态。并且,驱动升降连杆机构10升降的升降油缸15连接在与这个下部连杆12连结的提升臂13上。
另外,在提升臂13的上端部与下部连杆12的后端部之间连接有辅助连杆14用于增强下部连杆12的强度。
另外,上部连杆11及下部连杆12的前端部被支撑在横向设置在后述的连接架43、44之间的销体上。这个后部连接架43、44同时被兼用作为升降连杆机构10的支撑部,起着稳定插秧部升降的作用,并且减少了零件数目,简化了构造。
另外,设置有驾驶座7等的车体罩20上设置有主变速操纵杆75、供秧操纵杆76、插秧升降操纵杆77、主离合器踏板74、刹车踏板73等。在插秧部9的下部设置与插秧部9保持一定高度的均衡用的中央浮板97及边部浮板98、99。中央浮板设置在行走车1左右的中心线上,在中央浮板97左右对称的位置设置边部浮板98、99。这样可使插秧部9的左右保持良好的平衡,保持稳定的插秧状态,从而能够精确地插秧。
图2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示意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车体底盘的示意俯视图。
车体底盘4是由管状体材料构成,由两侧向机体后方弯曲,在设置有呈开阔U字状的前架40和变速箱6的状态下,在变速箱6前端部附近的后方与变速箱6平行,从变速箱6的前端部附近形成前方为开阔V字型的左右一对边架41、42构成。边架41、42的开阔V字状的前端部与前架40的开放侧的后部连结,并且,如图4所示,边架41、42的后部向上方弯曲。
在前架40的两侧端部,通过支撑板29设置插入预备秧载台90支柱90a的保持部28,当从保持部28拔掉预备秧载台90的支柱90a时,可180度方向转向。另外,由于边架41、42的前侧呈V字状的阔开,可确保安装发动机的宽阔的空间,由于边架41、42从变速箱6的前端部附近到后方与变速箱6平行,所以可确保后轮3及各种操纵杆等的设置空间,这些固定及连结方法可使结构简化。
另外,如图4所示,设置从前架40的中央部向后下方延伸的平板状的支撑部件50,发动机5设置在这个支撑部件50上。支撑部件50的前部形成朝向前架40向上的弯曲,在该弯曲的部分上形成长孔状的开口部50a。另外,这个发动机支撑部件50的后端部被与边架41、42连结的连结架45支撑,在这个连结部分旁边也形成长孔状的开口部50b。
形成在支撑部件50上的开口部50a、50b可使机体全体轻量化,并且利于发动机5的散热,另外还可利用其作为发动机排水管的插孔或在进行维修时加以利用。另外,由于这个支撑部件50为平板状,所以可作为发动机5下部的防护罩,与其他设置防护罩的场合相比,减少了成本。另外,由于发动机5的安装位置低于其它部件,可降低机体全体的重心,可实现具有良好的翻倒角的插秧机。
另外,发动机罩22罩在发动机5的上方,发动机5的下部如图1所示的那样突出到车体底盘4的下方。因此,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发动机5是空冷式发动机,由于启动机邻近的冷却风进气口5a露出在车体底盘4的下方并且在冷却风进气口5a的相反一侧把比较高温的消音器5b的排气口设置朝向车体外方,可消除冷却风的吸气阻抗,减少吸引的损失,并且可降低冷却风的温度。并且由于发动机5的露出部分也能够散热,所以使发动机5能够保持良好的热平衡,不会发生输出功率的降低。从而可实现发动机热平衡优良的插秧机。
另外,在发动机罩22上只需设置最小必要限度的缝隙或窗口即可,所以可以把发动机罩22设置在使操作者不受热气蒸烤的位置。另外,由于降低了发动机罩22自身的高度,所以可开阔操作者的视野,提高工作效率。
图5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后罩的示意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前罩的示意俯视图。
在车体底盘4上设有车体罩20。这个车体罩20由利用合成树脂把发动机罩22与付平台23粘合在一起形成中空的前罩21和利用合成树脂把操作者乘坐的驾驶座7的设置部31与主平台32和操作者上下时的辅助平台33粘合在一起形成中空的后罩30构成,这样的构成可简化制造工艺及组装操作,同时减少了零件数目,降低了成本。
后罩30通过利用螺栓等被固定在车体底盘4上,主平台32的后侧向后上方隆起形成驾驶座7的设置部31。
与后罩30形成一体的辅助平台33设置在前轮2与后轮3之间,如图1、图2、图5所示,通过从主平台32的两侧部朝向车体的外下方稍微倾斜的壁面33a和侧视面分别沿着前轮2及后轮3所形成的侧面33b、33c构成的连接部形成连接。
由于连接部的侧面33b、33c分别形成沿着前轮2及后轮3的形状,所以可兼用作为前轮2及后轮3的轮罩,使操作者的脚即使在辅助平台33上前后滑动也不会接触到前轮2及后轮3。另外,由于辅助平台33的支撑位置在前后方向的两侧,所以可有效地确保辅助平台33的强度。
另外,在连接部的壁面33a形成具有与辅助平台33的前后方向长度基本相同长度的边33d的约台状的开孔部33e,在操作者登上辅助平台33时,可先将脚前端蹬在该开孔部33e。从而,即使是纵深小的辅助平台33,操作者也可以安全地上下,并且由于能够把辅助平台33在机体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设置得尽可能的窄,所以能够作到机体在左右方向上的小型化。
另外,如图2和3的俯视图所示的那样,在主平台32两侧与辅助平台33之间连接设置的壁面33a的边缘部分形成凹进车体内侧的凹部32a,在操作者从车体上下来时便于通过该凹部32a和倾斜的壁面33a确认辅助平台33的位置。从而,使操作者在足部蹬在辅助平台33时,可把脚切实地蹬在辅助平台33的全体面上,保证安全地上下。并且,由于该壁面33a构成从主平台32的凹部32a向机体的外下方稍微倾斜,如同从上往下看可以看到开孔部33e那样,即开孔部33e的外端部的边33d在俯视面上位于主平台32的凹部32a的外侧。因此,主平台32上的泥土等不会落到辅助平台33上而通过开孔部33e落到地上。
另外,在辅助平台33前部侧邻近,主平台32下面邻近,利用螺栓等的固定部件固定安装在剖面约呈U字型的角柱型固定体36的上面,在该固定体36的下面安装有后述的图12所示的前轴箱37。另外,前轴箱37通过连接部件37a固定在车体底盘4的前部。
辅助平台33的连接部的位于前轮2侧的侧面33b设置在前轴箱37的上面邻近,通过利用固定体36把前轴箱37与主平台32连结,来支撑垂直向下施加在主平台32及辅助平台33的负荷重量。
即,由于有这个固定体36的作用,有效地减少了当操作者在上下车体1时由于垂直向下施加在主平台32及辅助平台33上的重量导致的平台的弯曲变形,防止了由于这些变形而引起的操作者的足部打滑。同时,在工作状态下该固定体36还支撑从前轮2垂直向上施加在前轴箱37的负荷重量,具有相互增强的关系,即,这个固定体36被兼用作为平台固定体和前轴箱固定体,减少了全体零件的使用数量,实现低成本及轻量化。
此外,在主平台32前部左右踏板用开口部34A、34b不设置边缘部32b。这样,积存在主平台32的踏板下部的泥水等能够从开口部34a、34b流出,从而可防止踏下踏板时发生的打滑及误操作等,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图10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防滑部件的示意剖视图。图11是该示意俯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的那样,另外,在主平台32及前罩21的副平台23上面形成与主平台32及副平台23一体的多个并且呈格状的凸状突起的中央凹下的防滑部件35。不需要使用以往那样的平台垫,减少了使用零件数目,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生产工序。另外,将防滑部件35作成这种形状,防滑效果好,可确保在从车体前方上下时和从预备秧载台90把秧苗移送到载秧台91时的安全性。并且,尤其是格状地设置防滑部件35,排水排泥效果好,可防止淤泥凝结在防滑部件35之间。
一方面,如图6所示,前罩21包括设置有发动机5的中央的发动机罩22及设置在发动机罩22两侧的作为通向预备秧载台90的通路用的副平台23。并且,在发动机罩22的上部形成开口使油箱136可被设置在发动机5上方位置。
这个前罩21在踏板部分可与后罩30分离,通过在车体底盘4上从前方前后水平地滑动,可将其装上或拆下,因此,车体底盘4具有作拆装前罩21时导向部件的功能,前罩21的上面与车体底盘4的上面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
这样,将前罩21在踏板部分与后罩30分离,通过从前方滑动移动进行拆装构成,踏板用开口部34a、34b只需确保至少刹车踏板及主离合器踏板等的支柱73a、74b的空间即可,可以减小该开口部34a、34b的大小,提高了对于平台的其他部分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由于前罩21的拆装与方向盘8的旋转舵等的位于平台上方的部件无关,所以,提高了对发动机5等的维修性,可容易进行作业。并且,在车体底盘4上面形成导入前罩21的导轨,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导轨部件,减少了使用零件数目,降低了成本。
图7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车体底盘的一部分放大的俯视图。图8是同一前罩的一部分放大的侧视图。
如图所示,前罩21利用旋钮螺栓等的具有手持部的连接件25被固定在车体底盘4上,通过对该连接件25的操作即可简单地拆装,从而降低了成本。
把具有手持部的连接件25从车体底盘4的下方通过设置在车体底盘4上的固定部24上形成的贯通孔24a拧合在前罩21的副平台23侧的下面。这样的构成,具有手持部的连接件25不会影响到副平台23上面的设计,并且在操作者上下时和补充秧苗时等的操作时,操作者在通过发动机罩22旁的副平台23时脚不会被绊住。
另外,在车体底盘4的固定部24中,设有使前罩21与车体底盘4的安装位置即使稍有一些误差也可以安装的融通机构。这个融通机构是通过例如使固定部24上的贯通孔24a形成长圆形穿孔构成。这样,即使各个零件的尺寸有一些不一致,也可以通过融通机构来调谐,从而可确保前罩21的正确安装,同时可提高前罩21的管理效率及质量。另外,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固定部的其他例的俯视示意图。贯通孔24的形状,除了如图3及图7所示的那样前后方向加长以外,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车体的横向(左右方向)加长,也可以在前后及车体的横方向加长组合成十字状的任意形状。
另外,为了使具有手持部的连接件25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因震动而松动,设置从连接件25的轴心方向垂直相交的水平方向突出的平头销体等的插销件26,通过把其插入连接件25的凹进的把手部,来限制连接件25的旋转。另外,在这时由于插销件26被插通在设置在车体底盘4的固定体29的孔内并可沿水平方向自由摆动,可通过销钉等的拆装自如的定位件27来抑制该滑动。具体的是,例如在插销件26上按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孔26a,通过将定位件27插进位于固定体29两侧的孔中来抑制插销件26的滑动。
依照这样的构成,只要插销件26没弯没掉,就不会解除与连接件25的扣合,使安全性得到了保证。另外,由于用2个拆装自如的定位件27来固定位置,只要拆下连接件25一侧的定位件,插销件26便可以摆动,从而可容易地解除插销件26对连接件25的扣合。另外,在这时另一方的定位件27继续保持插在插销件26上的状态,这样,在进行拆下前罩21的操作时等,插销件26不会遗失。另外,连接件25对插销件26即使施加有旋转方向的力,定位件27也不会直接受力,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定位件27不会脱开,保证了安全。
另外,也可以构成例如前罩21的踏板邻近可以弯曲,能够向发动机罩22的上方转动形式,在这个场合下,当对发动机5等进行维修时,不需要拆卸前罩21的操作,简化了维修工序。
另外,几乎变速箱6的全体都设置在后罩30的下方,但是这时变速箱6的前部上面顶住主平台32的前部下面,承受垂直向下大部分重力的主平台32由变速箱6来最佳地支撑。从而提高了主平台32的支撑强度,同时省去了在车体底盘4上另外设置平台的支撑部件,减少了使用零件数目,降低了成本。另外,通过在这个顶靠部分采用如下的构成,可提高相对于变速箱6的后罩30的位置确定精度。
图12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示意侧视图,图13是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后罩与变速箱结合部的示意侧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在变速箱6前部上面的大致中央位置设置凸部6a,在主平台32前部下面的大致中央位置设置凹部32c,通过把这两个相互嵌合来确定两者的衔接位置。另外,理想的是把凸部6a及凹部32c构成圆锥台等的形状,在侧视面上形成侧面倾斜的圆锥状。这样,在该倾斜侧面的引导作用下,可进一步提高后罩30的定位精度,提高组装效率。另外,也可以形成在变速箱6上设置凹部,在后罩30上设置凸部那样的构成。
另外,如在图1所示的侧视面上前高后低地设置变速箱6,形成其后部与主平台32的下面分离,即,如图4及12所示的那样,形成从前低后高的车体底盘4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的下部,延伸到车体底盘4的后端部的后下方的在前后方向延长的状态。这样,在变速箱6的后部上方能够配置插秧部9的PTO传动轴158及升降插秧部9的升降油缸15及各种操纵杆等,确保了有效空间,可缩短车体的全长,同时可实现充分发挥作用的配置简单的构成,可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这个变速箱6的最前部邻近和最后部邻近以及中间部邻近被固定在车体底盘4上,变速箱6的最前部邻近在安装有发动机5的支撑部件50处被固定在从支撑部件50向斜内侧后下方延伸设置的固定部件51上。因此,沉重的发动机5的重量同时也被变速箱6支撑,且该施加的重力方向是压缩变速箱6的方向。这样,可以通过刚性的变速箱6来抑制发动机5的振动,同时可实现车体底盘4自身的轻量化及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构成车体底盘4的边架41、42形成从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41a、41b向上方弯曲,在该开始弯曲的中央部41a、41b附近的车体横方向上架设中央横梁46。在这个中央横梁46的车体的横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所设置的固定部件47连结到变速箱6的中间部6b。并且这个中间部6b位于与向后突出的PTO轴65垂直的上部。
然后,通过固定板39把与变速箱6的后部形成一体的后轴箱38形成连结的后部连接架43、44的上端部43a、44a和边架41、42的后端部41b、42b连接成一体,边架41、42与后部连接架43、44与变速箱6构成侧视面呈三角形的形状。
在连接边架41、42的后端部41b、42b和后部连接架43、44的上端部43a、44a的连接部,即,在构成大致三角形状的最上侧的顶点部,在机体的横方向上架设后架48,后罩30的驾驶座设置部31的下面后侧被该后架48支撑固定,并通过连接部件连接驾驶座7的后部支撑部件72。
另外,设置部31的下面前侧被支撑固定在边架41、42的中央部41a、42a与后端部41b、42b的大致中间立向设置的架设在机体横方向上的管体固定体等的支撑部件49上,并通过连接部件连结到驾驶座7的前部支撑部件71。
构成这样三角形状的框架的顶点部的略微垂直上方设置驾驶座7的后部,构成由变速箱6来支撑车体底盘4的中央部41a、42a和支撑车体底盘4后端部41b、42b的后部连接架43、44的后下端部43b、44b,这样,能够由该顶点部及变速箱6来稳固地支撑垂直施加在驾驶座7上的几乎所有的重量。因此,车体底盘4自身不需要有那么高的强度,可实现车体底盘4的轻量化同时也减少了使用零件数目。并且,驾驶座7的前部不象以往的那样由后罩30来支撑,而是由立设在车体底盘4上的管状固定体49来支撑,所以,不会使后罩30发生弯曲变形的不良情况。
另外,由于车体底盘4构成其侧视面为三角形状,可有效利用该内侧部分的空间,实现机体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如上所述的那样,在机体的横方向上架设在边架41、42上的加固用中央横梁46的俯视面的中央,设有连接变速箱6中间部6b的固定部件47,在该固定部件47的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插秧部9的油压式升降油缸15的基部15a。依次地进行装配,使变速箱中间部6a的连接点47a和中央横梁46的固定点47b和升降油缸15的设置点47c的这3点在侧视面上位于与升降油缸15作用力的直线方向上的基本同一直线上。
这样,可增大对由车轮施加到变速箱6的扭距力的承受强度,并且中央横梁46不受主要由升降油缸15形成的牵引力的影响,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强度,同样也可以实现车体底盘4自体的轻量化、小型化,并可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只需在车体底盘4上连接变速箱6的前、后和中央,便可提高车体底盘4的水平、垂直及扭距方向的刚性及强度。并且尽管只有很少的固定点,也可以使变速箱6与车体底盘4共同作为插秧机的有效的强度增强部件。
下面,参照图14至图18对变速箱6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变速箱内部结构的示意俯视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变速箱内后部结构的示意俯视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变速箱全体内部结构的示意俯视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从发动机到变速箱的动力传送机构的示意侧视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的行走车的从发动机到变速箱的动力传送机构的示意俯视图。
在变速箱6的前部形成内置行驶变速机构变速室60,在变速室60的左右两侧面与该两侧面形成一体地设置前轴箱37。在前轴箱37的左右端部固定设置朝向下方的车轴箱,车轴箱的下端部被固定设置前轮2的前车轮轴66支撑。在变速箱6的后端部一体地形成具有左右方向轴心的筒状的后轴箱38,被后轴箱38内的后车轮驱动轴69支撑。在后车轮驱动轴69的左右两端部固定设置后轮3,废除了以往那样的传动箱。
这样地把前轴箱37和后轴箱38与变速箱6设置成为一体,变速箱6可被各个车轮2、3来支撑,由于如上所述的那样可作为车体强度增强部件的底盘的一部分,所以可以减低车体底盘4的负荷。另外,在变速箱6的内面形成多个肋6f提高了剖面系数,使变速箱6具有良好的刚性。
在变速箱6的变速室60的上部支撑左右方向的动力输入轴56,动力输入轴56的左端部固定设有向外侧突出从动滑轮55,从在发动机5的左侧面向侧方突出的输出轴52上固定设置的驱动滑轮53传过来的动力通过皮带54输入到变速箱6内。然后这个皮带54通过安装在张紧臂57前端上的张紧轮58来调整张紧,通过同时进行脚踏主离合器踏板74的操作及补充秧苗操纵杆76的操作使动力接续或断开。另外,由发动机5侧的驱动滑轮53和变速箱6侧的从动滑轮56所带动的皮带54与变速箱6基本设置在一条直线上,构成高效且节省空间的向前轮2及后轮3传达动力动力传达路径。
在动力输入轴56的前下方设有轴支撑的主变速轴61,在主变速轴61的前下方设有轴支撑的前轮驱动轴62,输入到动力输入轴56的动力向大致前下方传达。然后,前轮2的前轮轴66设置在前轮驱动轴62的垂直下方,构成动力输入轴56的动力直线状地传达到垂直下方的动力传达路径。因此,能够缩短动力传达路径,减少动力损失并且结构简单,同时可以缩短车轴箱上下方向的长度,降低了成本。
另外,动力输入轴56前方的主变速轴1的上方设有轴支撑的副变速轴63,设置副变速轴63使其与动力输入轴56和主变速轴61在侧视面上形成以副变速轴63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从而使变速箱6内的构成简单化。
另外,传达给驱动后轮3的后轮驱动轴69的驱动力从动力输入轴56与前轮驱动轴62之间的主变速轴61通过链条70传达到变速箱6后下方的后轮驱动部,构成与变速箱6的配置方向相同的前高后低的动力传达路径。
也就是,在这个变速箱6后部的后轴驱动部沿着变速箱6的设置方向向后下方依次设置从动轴67、反向轴68和后轮驱动轴69,链条70由从动轴67驱动,通过反向轴68将动力传达给后轮驱动轴69,通向后轮驱动轴69的驱动传达路径与变速箱6的设置方向一致,呈前高后低的直线状传达,从而构成结构简单、节省空间的高效的动力传达路径。另外,由于这个动力传达路径是最短的路径,所以缩短了链条70的长度,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后轮驱动轴69的高度位置在车体底盘4的下方,可减小后轮3的直径,实现行走车的小型化。另外,这里是利用链条70构成对后轴驱动部的动力传达,作为动力传达的结构构成,不限于链条70那样的环形体,也可以使用传动轴。
在变速箱6后部的后轴驱动轴部设置有动力断接机构和制动机构,如图17所示,在从动轴67左右中央部固定设置轮毂部101,在轮毂部101的外周面上固定设置链轮100用来带动链条70。在轮毂部101左右两侧的从动轴67嵌合滑动齿轮102,滑动齿轮102与离合器103齿数相同且形成一体,这样的构成可节省使用零件数目并且容易组装。滑动齿轮102与反向轴68支撑的内齿轮104咬合,与内齿轮104形成一体的外齿轮105与固定设置在后轮驱动轴69上的齿轮106咬合。
另外,在滑动齿轮102上嵌合有固定在变速箱6下面的操作轴107上的轮叉,通过对固定设置在操作轴107下部的臂108进行转动操作,来转动操作轴107,使滑动齿轮102滑动。
当滑动齿轮102向内侧滑动时,滑动齿轮102的内侧嵌合在轮毂部101内形成动力的传达,后轮驱动轴69被驱动。当滑动齿轮102滑动到外侧时,轮毂部101与滑动齿轮102分离,动力传达被断开,同时由在滑动齿轮102的外侧端部形成的和夹持体构成的制动机构130发生动作,对滑动齿轮102进行制动,停止后轮驱动轴69的转动。
综上所述,依照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由于把具有主平台和辅助平台的车体罩一体成型,制造及组装简单,减少了零件数目,降低了成本。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由于在主平台与辅助平台之间设有连接部,所以可有效地保持辅助平台的强度,另外,由于辅助平台位于前轮与后轮之间,可以兼用作为前轮及后轮的轮罩,使操作者的足部万一从辅助平台向机体的前后方滑动也不会发生脚被卷入前后轮的危险。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由于在连接部的向上述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上设置开孔部,所以操作者在登上辅助平台时,可先将脚的前部蹬在该开孔部,即使是纵深很小的辅助平台也可以安全地上下。并且,由于能够使机体左右方向的宽度尽可能的窄,实现了机体左右方向上的小型化。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由于在主平台的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的一部分在俯视面上形成凹部,并且辅助平台在俯视面上位于主平台和从主平台向机体下方延伸的壁面的边缘的外侧,所以容易确认辅助平台的位置。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由于连接部的开孔部在俯视面上位于主平台与从主平台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的边缘的外侧,所以主平台上的泥土不会落到辅助平台上而是从开孔部落到地上,在操作者蹬在辅助平台上时,脚完全能够踏在辅助平台上,可保证安全地上下。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由于在辅助平台邻近设置支撑车体罩的支撑部件,所以能够支撑主平台及辅助平台的垂直向下的重量负荷,能够有效地减少操作者在上下车体时主平台及辅助平台的弯曲变形,可防止由于变形导致的足部打滑等。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由于支撑车体罩的支撑部件安装在前轴箱上,所以可支撑在工作中的从前轮垂直向上施加到前轴箱的重量负荷,可减少全体零件数目,实现轻量化及降低成本。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由于构成在侧视面上呈三角形状的车体底盘的顶点部附近承受驾驶座的负荷,所以车体底盘自体不需要具有很强的刚性,可实现车体底盘的轻量化,并且可减少使用零件数目,降低成本。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由于把该呈三角形的车体底盘的底边用具有向前轮驱动轴和后轮驱动轴传达动力的动力传达机构的变速箱连结,所以施加在驾驶座的重量负荷也被变速箱支撑,从而实现高强度的小型插秧机。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由于车轮等的支撑构造及变速箱内的动力传达构造简单,简化了行走车全体的构成,又由于容易组装,在不降低刚性的条件下实现轻量化和小型化,所以可以实现整体制造的低成本、低费用。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由于把具有主平台和辅助平台的车体罩一体成型,减少了使用零件数目,降低了成本。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乘式水稻插秧机,尤其是车体底盘与变速箱构成侧视面上的三角形状,把驾驶座设置在该顶点附近来承受重量负荷,所以实现了车体底盘的轻量化并且实现了插秧机整体的小型化。
权利要求
1.一种乘式水稻插秧机,具有前轮及后轮、罩在上部的车体罩、设置在该车体罩上的主平台及上下该主平台时用的辅助平台的机体上设置的插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罩是把所述主平台和辅助平台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平台设置在所述前轮与所述后轮之间,所述主平台和与所述辅助平台通过从所述主平台向所述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和在侧视面上分别呈沿着所述前轮及所述后轮形状的侧面构成的连接部形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的向所述机体下方延伸的壁面上设置开孔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乘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向所述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的边缘部分在俯视面上呈凹进机体内侧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乘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平台在俯视面上位于所述主平台与从所述主平台向所述机体下方延伸的壁面边缘的机体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乘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开孔部在俯视面上位于所述主平台与从所述主平台向所述车体下方延伸的壁面边缘的车体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乘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辅助平台邻近设有支撑所述车体罩的支撑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支撑所述前轮的前轴箱上。
9.一种乘式水稻插秧机,在前轮及后轮的上部设有驾驶座的机体上配置动力部及插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具有以靠近其1顶点处来支撑所述驾驶座重量负荷的在侧视面上约呈凸状三角形的车体底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乘式水稻插秧机,在所述机体中还具有所述前轮的驱动轴和所述后轮的驱动轴以及从所述动力部将动力传达给所述两驱动轴的动力传达机构,并且具有构成所述三角形车体底盘底边的变速箱。
全文摘要
一种乘式水稻插秧机,具有包括前轮和后轮的机体和设置在机体上的动力部及插秧部,并且具有把机体的主平台和辅助平台一体成型的机体罩。并且还具有在车体上以靠近其1顶点处来支撑驾驶座重量负荷的在侧视面上呈凸状三角形的车体底盘。
文档编号B62D49/00GK1327363SQ98814357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1日
发明者井上诚, 山下纲丈 申请人: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