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车体动力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838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车体动力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推车,特别涉及一种双车体动力手推车。
手推车可供人们用于运载物品,以手推车的设计而论,一般传统式的手推车,结构设计较为简单,所能达成的功能上也较有限,故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手推车需要有多种不同功能的需求,从而有必要加以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车体动力手推车,具有便于调整前轮转动的角度、左右同步刹车及简易差速器功能,并且四轮可完全贴地平稳地行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双车体动力手推车,由前车体与后车体组成,该前车体包括一置物箱,其特征在于于前车体下方设一中空套筒,其内部穿设一拨弄轴,于拨弄轴的一端设有一转向操控杆,于转向操控杆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一刹车把手,介于两刹车把手间设有一动力开关控制器;于拨弄轴另端与一折叠拨弄杆连接,该折叠拨弄杆的另端设有一转向轴连结臂,转向轴连结臂上设有一前轮架,前轮架前方设一倾斜设置的延伸架,前轮架与延伸架的底部连接一起,该延伸架的中段处与一可枢转的转向轴相互连接,于转向轴内部设有一由前车体朝下凸伸的凸柱;于前轮架与延伸架的底部间枢设一前轮轴,于前轮轴上设有一传动齿轮,于传动齿轮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套筒,于一套筒内部设有正旋飞轮,其外侧设置一左前轮,于另一套筒内部设一反旋飞轮,于反旋飞轮外侧设有一右前轮,形成一差速器;于置物箱底部设有一动力源,该动力源通过链条联结位于前轮轴上的传动齿轮;于前车体上设有一组刹车框架,刹车把手处设一钢索经由刹车框架内部所设置的钢索固定座分别联结二条钢索以联结设在两前轮及两后轮处的刹车装置;于后车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后轮,于后车体上设置有一踏板,后车体前端设有可相对于前车体下方所设的中空套管枢转的稳定轴。
所述的双车体动力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前车体的后端分别设有电池箱与引擎调节器。
所述的双车体动力手推车,其特征在于该刹车装置为夹式刹车装置。
所述的双车体动力手推车,其特征在于该刹车装置为鼓式刹车装置。
所述的双车体动力手推车,其特征在于该刹车装置为碟式刹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后的优点1.便于调整重心及转向当操作人员欲使左、右前轮朝左或朝右转向时,可藉由转向操控杆分别朝向左侧或右侧枢转,亦即可使拨弄轴、折叠拨弄轴、转向轴连结臂枢转,可因前轮架一侧受力,以使延伸架及转向轴一并以凸柱为轴心发生朝左侧或朝右侧枢转,让一组左、右前轮达到转向时抗离心力的目的。
2.具有左右同步刹车的功能于前车体上设有两个刹车框架,于转向操控杆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刹车把手,该刹车把手可藉由一钢索连接至刹车框架中的钢索固定座中央,再藉由钢索固定座可分别连动二条钢索,前述的二条钢索可分别控制两前轮或两后轮的刹车,有着可简易同步刹车的功能。
3.具有简易差速器功能于传动齿轮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套筒,于一套筒内部设有正旋飞轮,其外侧设置一左前轮,于另一套筒内部设一反旋飞轮,于反旋飞轮外侧设有一右前轮,其中正旋飞轮与反旋飞轮的作用在于,当左前轮、右前轮于转向时,只会使其中的正旋飞轮与套筒间发生带动作用,反旋飞轮与套筒间无作用,或是反旋飞轮与套筒间具有带动作用,正旋飞轮与套筒间无作用,从而具有一种简易差速器的作用。
4.四轮可完全贴地以平稳地行驶一组前轮、与一组后轮,当行驶于地面时,前车体底部的中空套管可相对于后车体上的稳定轴枢转,以使具有一组后轮的后车体可相对于前车体间作平衡的枢转,可使一组前轮或后轮于行驶时可以确实地平贴于地面上,用以达到四轮可完全贴地平稳行驶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当将电池箱、引擎调节器设置于前车体上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结构的局部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结构的前视平面及其动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结构于朝左转向时的俯视平面动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结构于朝右转向时的俯视平面动作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具简易差速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具简易差速器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具刹车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具刹车结构的局部平面图。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车体动力手推车(如
图1、图2、图3、图4中所示),由前车体10与后车体40所组成,其中的前车体10包括有一可供载物品或载人的置物箱(图中未示),于前车体10下方横向设一中空套筒11,其内部穿设一拨弄轴12,于拨弄轴12的一端设有一呈T形的转向操控杆13,于转向操控杆13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一刹车把手14,介于两刹车把手14间设有一动力开关控制器15。
于拨弄轴12的另端与一折叠拨弄杆16相互连接,该折叠拨弄杆16的另端设有一转向轴连结臂161,转向轴连结臂161上设有一前轮架17,该前轮架17略呈形,前轮架17前方设一呈形倾斜设置的延伸架18,前轮架17与延伸架18的底部相互连接,该延伸架18的中段处与一转向轴19相互连接为一体,于转向轴19内部设有一由前车体10朝下凸伸的凸柱191外部,而转向轴19可相对于凸柱191枢转。
于前轮架17与延伸架18的底部间枢设一前轮轴20(如图7、图8中所示),于前轮轴20上设有一传动齿轮21,于传动齿轮2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套筒22,于一套筒22内部设有正旋飞轮23,其外侧设置一左前轮24,于另一套筒22内部设一反旋飞轮25,于反旋飞轮25外侧设有一右前轮26,其中正旋飞轮23与反旋飞轮25作用为,当左前轮24、右前轮26于转向时,只会使其中的正旋飞轮23与套筒22间发生带动作用,反旋飞轮25与套筒22间无作用,或是反旋飞轮25与套筒22间具有带动作用,正旋飞轮23与套筒22间无作用,具有一种简易差速器的作用。
于置物箱底部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动力源,其可为电动马达或内燃机,该电动马达可通过链条连接并驱动位于前轮轴20上的传动齿轮21转动,亦即当前轮轴20转动时可使左、右前轮24、26转动,以使具有置物箱的前车体10可被驱动。
于前车体10上设有一组刹车框架27(如
图1、图2、图9、
图10中所示),刹车把手14处可连动一钢索经由刹车框架27内部所设置的钢索固定座28分别控制二条钢索以控制刹车装置对两前轮及两后轮41进行刹车,该刹车装置可为夹式刹车装置或鼓式刹车装置、碟式刹车装置。
于前车体10的后端分别设有电池箱31与引擎调节器32,该电池箱31可提供驱动时所需的电力,引擎调节器32可用以调节引擎。
于后车体4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后轮41,于后车体40上设置有一可供人们立式站立其上的踏板42,并可使后车体40前端所设的稳定轴43可相对于前车体的中空套管30枢转以维持行进时的水平状态,增加行进效率并可防止倾倒,当一组后轮41遇到地面不平整时,可藉由一组后轮41平贴于地面上,以维持动力手推车于行驶时四轮贴地的稳定性。
藉由上述结构的组合后,作短距离的购物或是载送货物或人员时,操作人员可站立于后车体40上所设置的踏板42的上,人员的手部可扶持于转向操控杆13的上方两侧处,人员的双手可分别控制刹车把手14与动力开关控制器15,用以方便操控电动立式手扶车,且当操作人员遇到地面不平时,稳定轴23可使四轮贴地,以减低车身于不平坦地面时的扭曲程度,可增加行进时效率。
当操作人员欲使左、右前轮24、26于朝左或朝右转向时(如
图1、图4、图5、图6中所示),可藉由转向操控杆13分别朝向左侧或右侧枢转,亦即可使拨弄轴12、折叠拨弄轴16、转向轴连结臂161枢转,并可因前轮架17的一侧受力,可使延伸架18及转向轴19一并以凸柱191为轴心发生朝左侧或朝右侧枢转,用以使一组前轮24、26达到转向的目的,且具有适当的抗离心功能,当行驶速度较快时,配合操作者的手臂及身体以改变重心,以抵消离心力并维持平衡,故于转弯时亦不致会发生翻车事故。
权利要求1.一种双车体动力手推车,由前车体与后车体组成,该前车体包括一置物箱,其特征在于于前车体下方设一中空套筒,其内部穿设一拨弄轴,于拨弄轴的一端设有一转向操控杆,于转向操控杆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一刹车把手,介于两刹车把手间设有一动力开关控制器;于拨弄轴另端与一折叠拨弄杆连接,该折叠拨弄杆的另端设有一转向轴连结臂,转向轴连结臂上设有一前轮架,前轮架前方设一倾斜设置的延伸架,前轮架与延伸架的底部连接一起,该延伸架的中段处与一可枢转的转向轴相互连接,于转向轴内部设有一由前车体朝下凸伸的凸柱;于前轮架与延伸架的底部间枢设一前轮轴,于前轮轴上设有一传动齿轮,于传动齿轮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套筒,于一套筒内部设有正旋飞轮,其外侧设置一左前轮,于另一套筒内部设一反旋飞轮,于反旋飞轮外侧设有一右前轮,形成一差速器;于置物箱底部设有一动力源,该动力源通过链条联结位于前轮轴上的传动齿轮;于前车体上设有一组刹车框架,刹车把手处设一钢索经由刹车框架内部所设置的钢索固定座分别联结二条钢索以联结设在两前轮及两后轮处的刹车装置;于后车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后轮,于后车体上设置有一踏板,后车体前端设有可相对于前车体下方所设的中空套管枢转的稳定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车体动力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前车体的后端分别设有电池箱与引擎调节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车体动力手推车,其特征在于该刹车装置为夹式刹车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车体动力手推车,其特征在于该刹车装置为鼓式刹车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车体动力手推车,其特征在于该刹车装置为碟式刹车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双车体动力手推车,由前、后车体组成,前车体上设一转向操控杆,转向操控杆连动拨弄轴、折叠拨弄杆及转向轴连结臂转动,转向操控杆上设刹车把手,该刹车把手控制二条钢索,于前轮轴设一套筒,一套筒内设正旋飞轮,另一端筒内设反旋飞轮,于后车体上设一踏板,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调整前轮转动角度、左右同步刹车及简易差速功能,且四轮可完全贴地平稳行驶。
文档编号B62D51/02GK2405842SQ99244188
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6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6日
发明者刘洁毅 申请人:刘洁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