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车荷载弹簧弹性系数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861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车荷载弹簧弹性系数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电动车、人力自行车等两轮车领域的制造技术。
现有技术中,使两轮车在凹凸不平路面行驶的平顺性,主要采用罗旋压缩荷载弹簧(以下简称弹簧)把车体和车轮进行弹性联接,车体上的荷载量(包括车体),通过弹簧传递给与地面接触的车轮来实现的。弹簧的轴线相对于车体的位置是不变的,这是因为弹簧套装在一导杆(直线导引机构)内,一端与车轮中心轴铰接,另一端与车体铰接,当车轮承担一定荷载量通过凹坑或凸起时,弹簧由伸长或收缩来调节车体相对平顺性。影响平顺性的主要因素是弹簧的弹性系数,而弹性系数的确定是有多种因素的,其中最主要因素就是荷载量。通过测试,两轮车的荷载量大约可归纳为三种情况,第一是车体自身重量,第二是单个人骑行时重量,第三是尾端搭乘人员重量或载物重量,三种情况的比例为1∶3∶6(指后轮,前轮差异不大)。所以后轮弹簧的弹性系数必须同时满足这三种荷载量的需要。总结前述,弹簧轴线相对于车体是不能改变的,弹性系数一旦确定,也是不能改变的,又弹性系数要满足三种荷载量的需要,必须满足最大荷载量的需要,那么出现第二种情况时,也就是单个人骑行,弹性系数显得过大而感到平顺性不佳,况且单个人的重量也是千差万别的。尽管人们努力探求新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效果并不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调节装置来改变弹簧的轴线与车体的相对位置,来得到无级变弹性系数,以满足不同的荷载量的需要,使得骑行平顺,提高舒适性,并能节省能量,延长两轮车使用寿命。
下面通过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设有荷载弹簧弹性系数可调装置。图中(1)是车体,处于静止状态,(2)是车轮,连杆(3)的一端与车体铰接,另一端与车轮中心轴(4)固连,车轮在中心轴上能自由转动,在车体上固有圆弧形部件(5),此圆弧的中心就是车轮中心。调节装置(6)能沿着圆弧部件的轴线自由移动,并能锁定在任一位置。(7)是导向杆(直线导引机构),可自由伸缩,一端与车轮中心轴铰接,一端与调节装置铰接。导向杆中套有弹簧(8),以承担来自车体的荷载量,设定弹簧轴线处于铅垂状态,并定为0°。当调节装置沿固弧轴线移动到某位置时,弹簧的轴线便与初始状态形成一a角,可以设定90°>α≥0°根据设计需要,先确定最大荷载量G和最小荷载量G’,G与G’之间就有不确定的荷载量Gy,即G≥Gy≥G’,再确定弹簧的弹性系数K与G相对应,使得K值能在弹簧轴线处于铅垂状态下满足G的需要。设满足Gy的弹性系数为Kα,只要把弹簧轴线从铅垂状态偏转α角即得,可知Kα=Kcosα,并可得出最小荷载量G’也有一最小的弹性系数K’与之对应,同样K≥Ka≥K’,Gy在区间内取任意值时,都能找到Kα与之对应,如图2。必须强调的是,弹簧设定后固有的弹性系数K是不变的,是因为弹簧轴线偏转α角后,车体实际感受的弹性系数Kα(对K而言)是减小的。这就是调节装置的作用所在。调节装置能自锁,用手动或电动便可分离调节,骑行者可根据需要调节到最佳状态,以达到骑行时平顺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广泛地使用在两轮车制造业,且制造成本不高,能量消耗低,机动车的排污量减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两轮车荷载弹簧弹性系数调节装置,包括在车体上设置一圆弧形部件,此部件上套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沿圆弧形部件的轴线能自由移动,带动荷载弹簧偏转,离开初始状态形成一夹角a,并能锁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电动车、人力自行车等两轮车领域的制造技术。在现有技术中,两轮车的后轮荷载量变化比例是1∶3∶6,而荷载弹簧的弹性系数又必须满足最大荷载量的需要,这就造成了小于最大荷载的荷载状况下,骑行者感到弹性系数过大而不舒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置调节装置来调节弹簧的弹性系数,从而使骑行者获得最佳的舒适程度,并且制造成本不高,节省能量,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B62K25/04GK2417119SQ99256189
公开日2001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30日
发明者吴大文 申请人:吴大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