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8620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特别涉及一种运用车体倾斜来进行转弯的滑板车。
一般的滑板车,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一板体51以及一固设有一连结板53的前叉52,前叉52的两端分别枢设有一前轮。连结板53通过一枢轴531枢设于该板体51上。前叉52具有一沿其垂直方向向上延伸的前管521,前管521的顶部水平固设一把手522。另外,板体51相对于前叉52的另一端枢设有后轮组54。
如图7所示,当上述滑板车转弯时,主要是直接转动把手522令前管521带动前叉52与前轮来改变行进方向。然而,这样的滑板车在转弯时存在着如下缺点1.容易失去平衡。传统滑板车在转弯时,板体51与地面成平行状态,使用者容易因转弯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而失去平衡,虽有人在连结板53与板体51间加设一弹性体(图中未示),使得板体51在转弯时可略为倾斜,如此一来,不但增加成本,而且使得操控滑板车更加困难,这是因为转弯的角度与板体的倾斜角往往无法配合。
2.受力不均。传统滑板车在转弯时,所产生的扭力绝大多数由枢设该连结板53的枢轴531所承受,使得枢轴531的寿命大幅降低,若改成外径较大的枢轴则不符合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控容易且稳定性与使用安全性高的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滑板车,它包括一固设有一把手与一板体的车体,一固设于车体把手端的前轮组,以及一固设于相对于把手端的后轮组;所述前轮组装设有一可使前轮转向的四连杆,四连杆与车体呈一倾斜角度,四连杆包括一固设于车体的固定杆,一连接杆,以及两分别连接固定杆与连接杆端部的曲柄,连接杆位于固定杆与车体之间,且两曲柄分别枢设有一前轮。
所述四连杆为一平行四连杆。
所述四连杆通过一连接座固设于车体上,连接座由两相对的金属板组成,两相对的金属板分别形成有一供四连杆的连接杆穿设的孔。
所述后轮组固设有一制动器,制动器为一阶梯状的片体,它包括一固设于板体的水平部,一两侧分别向后轮延伸有一翼片的制动部,以及一供使用者踩踏的作动部。
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在前轮组装置一四连杆机构,并将该四连杆机构的固定杆固设于车体上,通过车体的倾斜所产生的力矩,使得该四连杆带动前轮偏摆,来实现转弯。同时通过上述的组合可达到稳固、便于操控、以及使用安全的目的。
与传统的滑板车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车体平衡度佳。由于滑板车转弯的方向与车体的倾斜方向一致,故可将转弯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对车体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使得使用者转弯时可以轻松地保持平衡而不致摔跤。
2.安全性高。由于滑板车具有一制动器,因此使用者可在下坡时或速度过高时,使用制动器来降低滑板车的速度,遇到突发情况时可避免危险,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大幅提高。
3.坚固。车体转弯时所产生的扭力,可经由前轮组的四连杆均匀地传导并分布于整个车体,如此车体不会有局部因承受过多扭力而经常损坏,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与负担。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及其形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轮组的平面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后轮组各部元件的结合情形。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轮组的平面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前轮组各部元件的结合情形。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轮组转弯时的平面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前轮组在转弯时的形态。
图5为传统滑板车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传统滑板车的俯视图。
图7为传统滑板车转弯时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操控容易且稳固的滑板车。首先参阅
图1,它主要包括一L型车体10,一具有一四连杆机构的前轮组20,以及一具有制动器31的后轮组30。该前、后轮组20、30分别固设于该车体10上。L型车体10在其垂直部的顶端固设有一与前轮组20平行的把手101,在其水平部固设有一与前轮组20垂直的板体102。前轮组20的四连杆机构,本实用新型以平行四连杆机构为实施例,该平行四连杆机构包含有一固设于该车体10的固定杆21,一平行于固定杆21的连接杆22,以及两曲柄23、24。两曲柄23、24分别枢设并连结于固定杆21与连接杆22的两端点。同时,两曲柄23、24与固定杆21与连结杆22形成一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与水平面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同时,两曲柄23、24分别在其靠近中心点的下方枢设有一前轮,平行四连杆机构通过一连接座201固设于车体上,连接座201由两相对的金属板所组成,两相对的金属板分别形成有一孔202,供平行四连杆机构的连接杆22穿设,并使得连接杆22位于车体10与固定杆21之间。另外,后轮组30固设在板体102相对于前轮组20的一端。当直线前进时,后轮的侧面与前轮的侧面平行,如图2所示,后轮组的制动器31为一阶梯状的片体,它包括一固设于板体的水平部,一两侧向后轮延伸有两翼片311的制动部,以及一供使用者踩踏的作动部。
参阅图3,当本实用新型直线前进时,固定杆21施于两曲柄的力F3、F4以及两前轮分别施于两曲柄的力F1、F2,其合力为零,因此滑板车得以保持直线前进。
参阅图4,当滑板车朝曲柄24倾斜时,两曲柄所受的作用力F1、F2、F3、F4分别产生垂直分力与水平分力F5、F6、F7、F8。垂直分力因为两两互相抵销而达到平衡,水平分力F7、F8因作用于支点上因此没有产生力矩。另外,水平分力F5、F6分别对两曲柄23、24产生一朝向曲柄23的力矩,因该力矩的作用且又因固定杆21固设于车体上的缘故,使得两曲柄23、24与连接杆22同时连动并朝曲柄23方向偏移,进而使得两前轮朝车体倾斜方向偏摆,并与车体产生一角度θ,让滑板车朝车体倾斜方向转弯。由于滑板车转弯的方向与车体的倾斜方向一致,故可将转弯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对车体的影响降至最低。
当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器受使用者踩踏时,制动器的两翼片分别抵住后轮的两端来制动滑板车。当外力移除时,制动器不需再借助任何外力即以本身的弹力恢复原状,并可通过使用者踩踏时施力的大小,来控制滑板车前进的速度。
权利要求1.一种滑板车,它包括一固设有一把手与一板体的车体,一固设于车体把手端的前轮组,以及一固设于相对于把手端的后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装设有一可使前轮转向的四连杆,四连杆与车体呈一倾斜角度,四连杆包括一固设于车体的固定杆,一连接杆,以及两分别连接固定杆与连接杆端部的曲柄,连接杆位于固定杆与车体之间,且两曲柄分别枢设有一前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连杆为一平行四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连杆通过一连接座固设于车体上,连接座由两相对的金属板组成,两相对的金属板分别形成有一供四连杆的连接杆穿设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组固设有一制动器,制动器为一阶梯状的片体,它包括一固设于板体的水平部,一两侧分别向后轮延伸有一翼片的制动部,以及一供使用者踩踏的作动部。
专利摘要一种滑板车,它包括一固设有一把手与一板体的L型车体,一具有连杆机构的前轮组和一具有制动器的后轮组,前、后轮组分别固设于车体上。前轮组的连杆机构具有两曲柄,两曲柄分别枢设有一前轮,同时其固定杆固设于车体上,且与水平面形成有一定角度的倾斜,并通过倾斜车体所产生的水平分力,使连杆机构的连接杆带动两曲柄朝该水平分力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两前轮朝车体倾斜方向偏摆,让滑板车朝车体倾斜方向转弯。本实用新型不但使得车体更加稳固,而且能提高转弯时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K17/00GK2411192SQ99256268
公开日2000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3日
发明者林信义 申请人:欣锠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