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1502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属于搬运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重物近距离运输在平地主要靠滚轮小车,而在没有电梯的楼道内主要是依靠人力的抬动搬运,费时且费力。为解决货物在楼梯上下搬运的问题,人们也提出了不少方案,大部分是在滚轮的设计上进行改进,但普遍在实现上楼功能时表现出运动连贯性差或结构十分复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通过滑块与阶梯菱角的交替作用来实现运输装置在楼梯上连续性向上滑行;同时底部安装有可调节位置的滚轮,这样保证了运输装置通过楼道后实现平路上的滚动运输。因此,该设计有较大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采用滚轮滚动与滑块滑动的方式实现两用功能,同时根据需求可拆卸拉杆安装在后部成为推杆,或取下便于存储与运输。
[0004]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发明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包括车架、拉杆、滚轮、滑块和制动块组成,拉杆通过螺栓固定于车架前端方形通槽内,连杆连于车架与拉杆两侧销钉上;曲轴连于车架与滚轮之间;车架两侧设置有导轨,滑块连于导轨上下侧方形槽内;导轨内外侧圆弧槽内嵌有弹簧和挡块;弹簧一端作用于圆弧槽端面,另一端作用于挡块圆柱端面;挡块与滑块配合,制动块通过销轴铰接在车架后端。
[0006]滑块侧面开有斜槽,下部开有方形凹槽,方形凹槽内嵌有防磨片,滑块底部有小角度倾斜,滑块于车架两侧对称布置,内外侧滑块交错布置。车架两侧端部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上侧与前侧开有贴合槽。车架后端销轴上装有扭簧,扭簧作用于车架和制动块之间。制动块前侧开有贴合槽。
[0007]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08]1、上楼时,把曲轴从定位块下侧旋转到上侧,通过车架底部滑块上的防磨片与楼梯棱角接触对整个装置起支撑作用。人在装置前端和后端对拉杆与货物分别提供推拉力,使运输装置向上运动,导轨内外侧滑块交替与楼梯棱角接触,实现装置滑动运输上楼;上楼后,把曲轴从定位块上侧旋转到下侧,让滚轮接触地面,实现滚动运输。结构简单,巧妙的实现了滑动连续上楼,并结合了平面滚动运输功能。2、车架后部设置有制动块装置,通过用脚踏下制动块,让制动块贴近车架底部并由磁铁吸住,制动块底部与楼梯面平行,接触后实现制动;向前推动运输装置,靠制动块与前一楼梯棱角接触的反作用力解除制动。操作简单、方便。3、定位块上侧与下侧贴合槽内装有磁铁,用于保持曲轴在两个位置处的稳定性,使装置安全可靠。4、根据需求拉杆可拆卸安装于后部,必要时可前后都安装,方便运输及装置存放。使用方便、功能多样、运用价值较高。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在平地工况下的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发明在上楼工况下的组合立体结构意图;
[0011]图3为本发明的车体后段立体局部剖面视图;
[0012]图4为本发明的车体底面组合立体图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发明的滑块,挡块和弹簧组合立体图示意图;
[0014]图6为本发明的车架前视图;
[0015]图7为图6的A-A截面图;
[0016]图8为本发明的制动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车架;2.连杆;3.拉杆;4.滚轮;5.滑块;6.挡块;7.弹簧;8.轨道;9.曲轴;10.定位块;11.扭簧;12.制动块;13.防磨片;14.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9]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所示,本发明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包括车架1、拉杆3、滚轮4、滑块5和制动块12组成,拉杆3通过螺栓固定于车架I前端方形通槽内,连杆2连于车架I与拉杆3两侧销钉上;曲轴8连于车架I与滚轮4之间,车架I两侧设置有导轨8 ;滑块5连于导轨8上下侧方形槽内,导轨8内外侧圆弧槽内嵌有弹簧7和挡块6 ;弹簧7 —端作用于圆弧槽端面,另一端作用于挡块6圆柱端面;挡块6与滑块5配合,制动块12通过销轴14铰接在车架I后端。本发明可用于上下楼道间运货,结构巧妙合理,同时设有平地滚轮装置,较好地实现了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功能多样、运用价值高等特点。
[0020]如图6所示,滑块5侧面开有斜槽,下部开有方形凹槽,方形凹槽内嵌有防磨片13,滑块底部有小角度倾斜,滑块5于车架I两侧对称布置,内外侧滑块5交错布置。
[0021]如图3所示,车架I两侧端部设有定位块10,定位块上侧与前侧开有贴合槽;所述车架I后端销轴14上装有扭簧11,扭簧11作用于车架I和制动块12之间。
[0022]如图8所示,制动块12前侧开有贴合槽。
[0023]结合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上楼工作原理做详细说明:当本发明处于图2所示状态时,曲轴9与定位块10上侧接触,定位块10上侧磁铁吸住曲轴9,防止曲轴9转动,滚轮4位置高于滑块5,滑块5与地面接触。抬高运输装置前端,让第一排滑块5上的防磨片13与楼梯棱角接触,靠在装置前端拉动拉杆3和在后端推动货物提供向上的动力。上楼过程中,车架I相对于与棱角接触的滑块5向上滑动,接触的滑块5受棱角的反作用力沿导轨8向下运动,车架I带动未接触的滑块5向上运动与前面另一侧接触的滑块5作用于同一棱角上。随后,前面接触的滑块5在导轨8倾斜处被抬高,并在弹簧7的推力作用下通过接触的棱角。内、外侧滑块5交替完成这种运动过程,实现了车架I在滑块5上连续向上运动的功能。挡块6—端为圆柱形,另一端为四棱柱形,置于导轨8与滑块5之间,实现了滑块5相对于导轨8前后、上下的多向运动。在上楼途中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制动时,通过用脚踏下车架后部制动块12,让制动块12贴近车架I底部并由磁铁吸住,制动块12底部与楼梯面平行,接触后实现制动;向前推动运输装置,靠制动块12与前一楼梯棱角接触时的反作用力解除制动。
[0024]结合图1对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工作原理做详细说明:当本发明处于图1所示状态时,曲轴9与定位块10下侧接触,定位块10下侧磁铁吸住曲轴9,防止曲轴9转动,滚轮4与地面接触,实现平面滚动运输动能。此外,拉杆3可拆卸安装于后部或前部,必要时可前后都安装,方便运输及装置存放。
【主权项】
1.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包括车架(1)、拉杆(3)、滚轮(4)、滑块(5)和制动块(12)组成,其特征在于:拉杆(3)通过螺栓固定于车架⑴前端方形通槽内,连杆⑵连于车架(I)与拉杆(3)两侧销钉上;曲轴(9)连于车架(I)与滚轮(4)之间,车架(I)两侧设置有导轨(8);滑块(5)连于导轨(8)上下侧方形槽内,导轨(8)内外侧圆弧槽内嵌有弹簧(7)和挡块¢);弹簧(7) —端作用于圆弧槽端面,另一端作用于挡块¢)圆柱端面;挡块(6)与滑块(5)配合,制动块(12)通过销轴(14)铰接在车架(I)后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块(5)侧面开有斜槽,下部开有方形凹槽;方形凹槽内嵌有防磨片(13),滑块底部有小角度倾斜,滑块(5)于车架(I)两侧对称布置,内外侧滑块(5)交错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车架(I)两侧端部设有定位块(10),定位块上侧与前侧开有贴合槽;车架(I)后端销轴(14)上装有扭簧(11),扭簧(11)作用于车架⑴和制动块(1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块(12)前侧开有贴合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地与楼梯两用运输装置,包括车架、拉杆、滚轮、滑块和制动块组成。拉杆通过螺栓固定于车架前端方形通槽内,连杆连于车架与拉杆两侧销钉上;曲轴连于车架与滚轮之间;车架两侧设置有导轨,滑块连于导轨上下侧方形槽内;导轨内外侧圆弧槽内嵌有弹簧和挡块;弹簧一端作用于圆弧槽端面,另一端作用于挡块圆柱端面;挡块与滑块配合,制动块通过销轴铰接在车架后端。本发明能实现滑动运输上楼;上楼后,把曲轴从定位块上侧旋转到下侧,让滚轮接触地面,实现滚动运输;结构简单,方便运输及装置存放;使用方便、功能多样、运用价值较高。
【IPC分类】B62B5/04, B62B5/02
【公开号】CN105035143
【申请号】CN201510374976
【发明人】胡琴, 万长成, 王长新, 梅毅, 王辰
【申请人】西南石油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