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82233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汽车连接结构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对汽车外覆盖件的质量要求很高,在外部可见的表面既车身A级表面不能出现外观缺陷,否则将会影响品质。在车身上使用点焊会在零件表面产生明显的外观缺陷,所以在A级表面区域不能够使用点焊。如例在车身的顶盖外板位置,A级表面的面积比较大,且现在的轿车顶盖一般比较平坦,料厚也不是很厚,这样会导致顶盖外板的抗凹性不足,和无法满足顶盖雪压的实验要求。在顶盖外板位置,顶盖横梁与顶盖外板不能焊接,横梁和顶盖有一定的间隙,顶盖横梁不能够有效的支撑顶盖外板,使顶盖外板的强度不足,且在行车过程中会产生噪音,高速行驶时尤其明显。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包括顶盖外板和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横梁为一个或多个,且其垂直设置于所述顶盖外板的内侧;所述顶盖横梁包括顶盖横梁主体,所述顶盖横梁主体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设置有涂胶槽,在所述涂胶槽内涂覆有膨胀胶。
[0006]其中,所述顶盖横梁主体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分别间隔地设置有涂胶槽,相邻的涂胶槽之间为U形豁口 ;并且所述左端面和右端面上的涂胶槽和U形豁口错开设置;而所述U形豁口的宽度大于所述涂胶槽的宽度,在所述涂胶槽内涂覆有膨胀胶。
[0007]其中,所述顶盖外板上A级表面的面积大于整体面积的80%。
[0008]其中,所述膨胀胶的膨胀率为70?85 %。
[0009]其中,所述膨胀胶包括ABS树脂、聚氨酯弹性体、发泡剂、润滑剂、增塑剂和空心微珠,并且所述空心微珠的密度为0.6?0.9gcm 3ο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能够使车身的Α级表面和内板能够有效的连接,使内板能够参与到外板的变形中,提高外板的抗凹性能,满足顶盖的雪压试验,且不产生外观品质问题。
[0012]2.膨胀胶在高温下膨胀后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能够避免外板和内板的产生的噪声。
[0013]3.操作简单,只需要有结构简单的涂胶枪就能很方便的操作,设备投资小,且涂胶的质量容易保证,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
[0014]4.涂膨胀胶的量可以在涂抹的零件上设计涂胶槽,涂胶槽的尺寸可以标准化,这样能保证涂胶量基本能保持一致,减少膨胀胶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顶盖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1的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3为顶盖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顶盖横梁与顶盖外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包括顶盖外板1和顶盖横梁2,所述顶盖横梁2为一个或多个,且其垂直设置于所述顶盖外板的内侧。所述顶盖外板1上A级表面的面积大于整体面积的80%。所述顶盖横梁包括顶盖横梁主体,所述顶盖横梁主体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间隔地设置有涂胶槽b,相邻的涂胶槽b之间为U形豁口 a ;并且所述左端面和右端面上的涂胶槽b和U形豁口 a错开设置;而所述U形豁口 a的宽度大于所述涂胶槽b的宽度,在所述涂胶槽内涂覆有膨胀胶3。在本实施例的顶盖横梁上,涂胶区域是前后交错的,所以膨胀胶2是分段式的,能减少涂胶量。又因为涂胶不是从左到右连续的,能避免顶伤顶盖外板。在非涂胶区域,横梁边界开U形豁口 a。顶盖豁口 a的大小需要略大于涂胶槽b,一般保证10mm左右,这样此横梁的胚料能够形成互补,能够提高顶盖横梁的材料利用率。而且保证2个零件胚料之间10mm的间隙能保证连续模冲压的多个零件能够很容易的分开成单个零件。图4示出了顶盖横梁与顶盖外板的安装结构。
[0022]在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中通过涂抹膨胀胶将顶盖外板与顶盖横梁紧密结合成为一体,取消了结合焊点,提高了车身外表美观性。在焊装的过程中,涂抹膨胀胶在顶盖横梁上。为了操作方便,所述膨胀胶使用液态增塑剂为载体,同时填加微粒悬浮在增塑剂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增塑糊形成流体涂抹在零件的表面。在涂装车间,在车身的烘烤线上,膨胀胶的涂抹位置被加热,膨胀胶里的化学发泡剂在160°C或更高的温度条件下,烘烤20分钟会分解产生气体,会引起熔体的膨胀发泡,形成有成核作用的热点承担成核剂的作用,控制膨胀胶体内泡孔的数量和大小,最终形成泡孔的大小和数量分布均匀的膨胀体。这种膨胀体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而且这种膨胀体能够使顶盖横梁2对顶盖外板1进行有效的支撑,能够缓冲两板的碰撞,因此膨胀胶3既能够使顶盖横梁2和顶盖外板1能够有效的连接,又能够使钣金之间产生噪声。所述膨胀胶的膨胀率优选为70?85%,膨胀率高于85%时会导致支撑的强度不足,膨胀率低于70%时对消除噪声的作用不是很好,更优选地,所述膨胀胶的膨胀率为80%左右。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轿车、SUV等新开发的车型。
[0023]实施例2
[002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70?85%的膨胀率,并且兼有良好储存稳定性和耐剪切性能的膨胀胶。本实施例涉及的膨胀胶由ABS树脂、聚氨酯弹性体、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液态增塑剂、AC发泡剂、润滑剂、阻燃剂、抗氧剂、烷基酚醚磺化琥珀酸酯、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过氧化月桂酰和空心微珠组成的组合物制成。所述组合物中以重量百分计含有:20?25wt%的ABS树脂、10?12wt%的聚氨酯弹性体、6?8wt%的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25?3(^七%的液态增塑剂、3.2?4.(^%的AC发泡剂、0.8?1.(^七%的润滑剂、10?12wt%的阻燃剂、2.5?3.0wt%的烷基酚醚磺化琥珀酸酯、1.5?1.8wt%的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0.2?0.3wt%的抗氧剂、0.1?0.2wt%的过氧化月桂酰和余量的空心微珠。所述空心微珠的密度为0.6?0.9g/cm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ABS树脂优选采用中、高耐热且流动性好的ABS树脂,例如Lustran ABS 702、Lustran ABS 801或LustranABS802等。所述聚氨酯弹性体为聚酯型或聚醚型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所述润滑剂为石蜡、硬脂酸盐、硅油或白油等。所述液态增塑剂为环氧大豆油、ESO等。所述膨胀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将上述比例的ABS树脂、聚氨酯弹性体和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在130?150°C的条件下混合20?30min,然后依次加入AC发泡剂、润滑剂、阻燃剂、烷基酚醚磺化琥珀酸酯、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抗氧剂和过氧化月桂酰,在120?150°C的条件下继续混合35?50min,形成均匀混合体,然后进行混炼并粉碎成粒径为1.0?10.0 μ m的粒料;②将空心微珠加入液态增塑剂中在300?500转/min的条件下搅拌20?30min,然后加入步骤①制备得到的粒料,然后在1000?1200转/min的条件下转变为50?60min即可。本实施例上述的膨胀胶,在170°C条件下15分钟后膨胀率可达到70?85%,固化后剪切强度可以达到1.8MPa以下,但如果使用密度为1.2g/cm3以上的空心微珠或其它填料时,虽然膨胀率基本保持不变,但固化后的剪切强度仅可以达到l.0MPa或以下的水平。
[0025]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包括顶盖外板和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项盖横梁为一个或多个,且其垂直设置于所述顶盖外板的内侧;所述顶盖横梁包括顶盖横梁主体,所述顶盖横梁主体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设置有涂胶槽,在所述涂胶槽内涂覆有膨胀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横梁主体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分别间隔地设置有涂胶槽,相邻的涂胶槽之间为U形豁口 ;并且所述左端面和右端面上的涂胶槽和U形豁口错开设置;而所述U形豁口的宽度大于所述涂胶槽的宽度,在所述涂胶槽内涂覆有膨胀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外板上A级表面的面积大于整体面积的8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胶的膨胀率为70?8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胶包括ABS树脂、聚氨酯弹性体、发泡剂、润滑剂、增塑剂和空心微珠,并且所述空心微珠的密度为.0.6 ?0.9gcm 3。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膨胀胶的连接结构,属于汽车结构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顶盖外板和顶盖横梁,所述顶盖横梁包括顶盖横梁主体,所述顶盖横梁主体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分别间隔地设置有涂胶槽,相邻的涂胶槽之间为U形豁口;并且所述左端面和右端面上的涂胶槽和U形豁口错开设置;而所述U形豁口的宽度大于所述涂胶槽的宽度,在所述涂胶槽内涂覆有膨胀胶。本发明的连接结构不仅能够给顶盖横梁和顶盖外板之间提供有效的连接,而且能够避免一体式涂胶导致的顶盖外板变形,同时也能够消除钣金之间产生的噪声,减少膨胀胶的用量,降低成本,并且由于减轻了车身的结构重量,也有利于提高燃油的经济性。
【IPC分类】B62D27/02
【公开号】CN105235755
【申请号】CN201510730789
【发明人】沈太生, 刘刚, 周志龙, 张玉明, 祝峰
【申请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