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运车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2065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货运车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货运车斗,属于三轮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三轮车车斗包括车斗底部、前部、后侧部、左侧部、右侧部,这五个部件通过钢板冲压而成,同时在其背面增加加强筋已增强强度,但这种车斗虽然增加了加强筋,但是其结构性能差,不坚固,同时其安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性能好、坚固而且安全性高的货运车斗。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货运车斗,包括车斗底部(5)、前部(I)、后侧部(2)、左侧部(3)、右侧部(4)以及护栏,所述车斗底部(5)包括第一底部方管(51)、第二底部方管(52)、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底部钢板,所述第一底部方管(51)、第三底部方管(53)、第二底部方管
(52)、第四底部方管(54)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底部支架,且所述底部钢板设置于底部支架上;
[0006]所述前部(I)包括第一前部方管(11)、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三前部方管(13)、前部钢板,前部背靠(14),所述第一前部方管(11)、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一底部方管(51)、第三前部方管(13)围成前部支架,所述前部钢板安装在前部支架上,而所述前部背靠(14)安装在第一前部方管(11)上;
[0007]所述后侧部(2)包括第一后部方管(21)、第二后部方管、第三后部方管(22)、第四后部方管、后部钢板,所述第一后部方管(21)、第二后部方管、第三后部方管(22)、第四后部方管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后部支架,所述后部钢板设置于矩形后部支架上;所述第三后部方管(22)与第二底部方管(52)之间通过第一合页转动连接;
[0008]所述右侧部(4)包括第一右侧部方管(41)、第二右侧部方管(42)、第三右侧部方管(43)、第四右侧部方管(44)、右部钢板、右尾灯架(46),所述第一右侧部方管(41)、第三右侧部方管(43)、第二右侧部方管(42)、第四右侧部方管(44)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右部支架,所述右部钢板设置于矩形右部支架上;所述右尾灯架(46)设置于右部支架上,且位于后侧部(2)的一侧;所述第二右侧部方管(42)与第三底部方管(53)之间通过第二合页转动连接;
[0009]所述左侧部(3)包括第一左侧部方管、第二左侧部方管、第三左侧部方管、第四左侧部方管、左部钢板、左尾灯架,所述第一左侧部方管、第三左侧部方管、第二左侧部方管、第四左侧部方管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左部支架,所述左部钢板设置于矩形左部支架上;而所述左尾灯架设置于左部支架上,且位于后侧部(2)的一侧;所述第二左侧部方管与第四底部方管(54)之间通过第三合页转动连接;
[0010]所述护栏包括后护栏(6)、左护栏(7)和右护栏(8),所述后护栏(6)与第一后部方管(21)通过第四合页转动连接,所述左护栏(7)与第一左侧部方管通过第五合页转动连接,而所述右护栏(8)与第一右侧部方管(41)通过第六合页转动连接;
[0011]所述第二前部方管(12)上设置有第一分体手扣(91),第四右侧部方管(44)设置有第一手扣挂片,所述第一分体手扣(91)与第一手扣挂片相互配合将第二前部方管(12)与第四右侧部方管(44)锁住连接;所述第三右侧部方管(43)上设置有第二分体手扣,第二后部方管设置有第二手扣挂片,所述第二分体手扣与第二手扣挂片相互配合将第三右侧部方管(43)与第二后部方管锁住连接;所述第三左侧部方管上设置有第三分体手扣,第四后部方管设置有第三手扣挂片,所述第三分体手扣与第三手扣挂片相互配合将第三左侧部方管与第四后部方管锁住连接;所述第三前部方管(13)上设置有第四分体手扣,第四左侧部方管设置有第四手扣挂片,所述第四分体手扣与第四手扣挂片相互配合将第三前部方管(13)与第四左侧部方管锁住连接;所述前部背靠(14)的右侧设置有第五分体手扣,所述右护栏(8)的前端设置有第五手扣挂片,所述第五分体手扣与第五手扣挂片相互配合将前部背靠(14)与右护栏(8)锁住连接;所述右护栏(8)的后端设置有第六分体手扣,所述后护栏(6)的右端设置有第六手扣挂片,所述第六分体手扣与第六手扣挂片相互配合将右护栏(8)与后护栏
(6)锁住连接;所述左护栏(7)的后端设置有第七分体手扣,所述后护栏(6)的左端设置有第七手扣挂片,所述第七分体手扣与第七手扣挂片相互配合将左护栏(7)与后护栏(6)锁住连接;所述前部背靠(14)的左侧设置有第八分体手扣,所述左护栏(7)的前端设置有第八手扣挂片,所述第八分体手扣与第八手扣挂片相互配合将前部背靠(14)与左护栏(7)锁住连接。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液压杆固定座,所述液压杆固定座设置于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之间,且所述液压杆固定座位于底部支架前端部。
[0013]进一步地:底部支架前端部设置有底部加固方管,所述加固方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液压杆固定座设置包括第一液压固定杆、第二液压固定杆以及第三液压固定杆,所述第一液压固定杆、第三液压固定杆各自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底部方管、第四底部方管固定连接,而所述第二液压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固定杆、第三液压固定杆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液压固定杆上设置有液压杆固定片。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货运车斗,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由于包括车斗底部(5)、前部(I)、后侧部(2)、左侧部(3)、右侧部(4)以及护栏,所述车斗底部(5)包括第一底部方管(51)、第二底部方管(52)、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底部钢板;所述护栏包括后护栏(6)、左护栏(7)和右护栏(8),所述前部(I)包括第一前部方管(11)、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三前部方管(13)、前部钢板,前部背靠(14),所述后侧部(2)包括第一后部方管(21)、第二后部方管、第三后部方管(22)、第四后部方管、后部钢板,所述右侧部(4)包括第一右侧部方管(41)、第二右侧部方管(42)、第三右侧部方管
(43)、第四右侧部方管(44)、右部钢板、右尾灯架(46),所述左侧部(3)包括第一左侧部方管、第二左侧部方管、第三左侧部方管、第四左侧部方管、左部钢板、左尾灯架,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性能好、坚固而且安全性高,同时其美观大方。另外后门单开,既适用于筐类货物装载,又可载人行驶,因此可以客货双用。而侧门与后门采用折叠高护栏设计,并且侧门高护栏还带有折叠座,折叠座采用滑道支撑,折叠座收起时,滑道与侧门贴合,几乎不占空间;侧门折叠座对比前门折叠座要长很多,两侧折叠座可以很轻松乘坐4人;车厢属于宜客宜货型。高护栏与折叠座快速可拆卸,瞬间转变成普通高度模式,适用于小体积货物运输。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0]实施例
[0021 ]本实施例的一种货运车斗,如图1所示,包括车斗底部5、前部1、后侧部2、左侧部3、右侧部4以及护栏,所述车斗底部5包括第一底部方管51、第二底部方管52、第三底部方管53、第四底部方管54、底部钢板,所述第一底部方管51、第三底部方管53、第二底部方管52、第四底部方管54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底部支架,且所述底部钢板设置于底部支架上;
[0022]所述前部I包括第一前部方管11、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三前部方管13、前部钢板,前部背靠14,所述第一前部方管11、第二前部方管12、第一底部方管51、第三前部方管13围成前部支架,所述前部钢板安装在前部支架上,而所述前部背靠14安装在第一前部方管11上;
[0023]所述后侧部2包括第一后部方管21、第二后部方管、第三后部方管22、第四后部方管、后部钢板,所述第一后部方管21、第二后部方管、第三后部方管22、第四后部方管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后部支架,所述后部钢板设置于矩形后部支架上;所述第三后部方管22与第二底部方管52之间通过第一合页转动连接;
[0024]所述右侧部4包括第一右侧部方管41、第二右侧部方管42、第三右侧部方管43、第四右侧部方管44、右部钢板、右尾灯架46,所述第一右侧部方管41、第三右侧部方管43、第二右侧部方管42、第四右侧部方管44依次连接围成矩形右部支架,所述右部钢板设置于矩形右部支架上;所述右尾灯架46设置于右部支架上,且位于后侧部2的一侧;所述第二右侧部方管42与第三底部方管53之间通过第二合页转动连接;
[002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