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8327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载重三轮车包括车架及设于车架上的手刹车系统,所述车架的前部设有前轮和车把,所述车架的后部设有两后轮,所述两后轮之间设有车厢,所述车架的前部与后部通过两条弯梁连接,所述弯梁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所述两条弯梁的倾斜部通过焊接上下一体成型固接于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两条弯梁的水平部上下水平设置并固结于所述车架的坐垫支撑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双弯梁的水平部与坐垫支撑杆形成三角架形状,增加了载重量,载重量可以达到800-IOOOKg,是普通载重三轮车的2-5倍,抗拉、抗压能力强,结构美观大方,行车平稳,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

【背景技术】
[0002]载重三轮车被广泛用于货物运输,而目前使用的载重三轮车外形轻巧,驾驶方便,节能环保。然而目前的载重三轮车大部分采用的是单弯梁,载重量较轻,抗拉及抗压强度受限,一旦超过载重量,会影响行车的平稳性,造成安全隐患。
[0003]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载重量大,抗拉、抗压能力强,结构美观大方,行车平稳,安全可靠。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包括车架及设于车架上的手刹车系统,所述车架的前部设有前轮和车把,所述车架的后部设有两后轮,所述两后轮之间设有车厢,所述车架的前部与后部通过两条弯梁连接,所述弯梁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所述两条弯梁的倾斜部通过焊接上下一体成型固接于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两条弯梁的水平部上下水平设置并固结于所述车架的坐垫支撑杆上。
[0007]具体地,所述两条弯梁的水平部与所述车架的坐垫支撑杆形成三角架结构。
[0008]具体地,所述车架的前部还设有前叉,所述前叉设于前轮的两侧并固结于所述车架的前部。
[0009]具体地,所述前叉上还套设有弹簧。
[0010]具体地,所述车箱包括底板、两侧板、前挡板、门板及宽体大梁,所述宽体大梁平行设置于所述车厢的两侧,所述底板置于所述宽体大梁上,所述两侧板的顶面沿着所述两侧板向外延伸方向设有横梁。
[0011]具体地,所述宽体大梁与所述横梁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方管。
[0012]具体地,所述车厢的底部还设有若干方管中梁。
[0013]具体地,所述门板通过门扣扣接与所述两侧板上。
[0014]具体地,所述手刹车系统包括手刹手柄、三角形活动连接板及后轮刹车杆,所述三角形活动连接板可活动地设于下端所述弯梁的水平部上,所述手刹手柄枢接于上端所述弯梁的的水平部上,所述手刹手柄通过传动杆枢接于所述三角形活动连接板的一端,所述后轮刹车杆杆枢接于所述三角形活动连接板的另一端。
[0015]具体地,所述车架上还设有脚踏板。
[00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载重三轮车包括车架及设于车架上的手刹车系统,所述车架的前部设有前轮和车把,所述车架的后部设有两后轮,所述两后轮之间设有车厢,所述车架的前部与后部通过两条弯梁连接,所述弯梁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所述两条弯梁的倾斜部通过焊接上下一体成型固接于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两条弯梁的水平部上下水平设置并固结于所述车架的坐垫支撑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双弯梁的水平部与坐垫支撑杆形成三角架形状,增加了载重量,载重量可以达到800-1000Kg,是普通载重三轮车的2-5倍,抗拉、抗压能力强,结构美观大方,行车平稳,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0019]实施例1
[0020]图1为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包括车架I及设于车架上的手刹车系统2,所述车架I的前部设有前轮3和车把4,所述车架I的后部设有两后轮5,所述两后轮5之间设有车厢6,所述车架I的前部与后部通过两条弯梁7和8连接,所述弯梁7包括水平部71、81和倾斜部72和82,所述两条弯梁7和8的倾斜部72和82通过焊接上下一体成型固接于所述车架I的前部,所述两条弯梁7的水平部71,81上下水平设置并固结于所述车架I的坐垫支撑杆9上,所述两条弯梁的水平部7和8与所述车架的坐垫支撑杆9形成三角架结构。三角架结构具有稳定性。两条弯梁7和8可以提高车架的载重量,同时提高驾驶的稳定性。
[0021]具体地,所述车架I的前部还设有前叉10,所述前叉10设于前轮3的两侧并固结于所述车架I的前部,所述前叉10上还套设有弹簧11,前叉10起到加固的作用,弹簧11起缓冲的作用,当下坡时,载重的力车架I的前部集中,此时弹簧11会被压缩,能释放一部分的力,保证车架I不被损坏,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提高了使用寿命。
[0022]具体地,所述车箱6包括底板61、两侧板62、前挡板63、门板64及宽体大梁65,所述宽体大梁65平行设置于所述车厢6的两侧,所述底板61置于所述宽体大梁65上,所述两侧板62的顶面沿着所述两侧板62向外延伸方向设有横梁66,所述宽体大梁65与所述横梁66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方管12。宽体大梁65起到支撑货物重量的作用,与普通的载重三轮车相比,其承载力大大增强,而横梁66与宽体大梁65之间的支撑方管12,进一步加强了车厢6的结构强度,保证载有重量较大的货物时,车厢6的两侧板不会受到损害,保证了大的载重量。进一步的,所述车厢6的底部还设有若干方管中梁,加固底板61的强度。
[0023]具体地,所述门板64通过门扣67扣接与所述两侧板62上,打开门扣67,放下门板64,就可以将车厢6内的货物卸下;同样的,装载好货物后,扣上门扣67,门板64就被扣接与两侧板62上。
[0024]具体地,所述手刹车系统2包括手刹手柄21、三角形活动连接板22及后轮刹车杆23,所述三角形活动连接板22可活动地设于下端所述弯梁8的水平部81上,所述手刹手柄21枢接于上端所述弯梁7的的水平部71上,所述手刹手柄21通过传动杆枢接于所述三角形活动连接板22的一端,所述后轮刹车杆23枢接于所述三角形活动连接板22的另一端。启动手刹时,拉动手刹手柄21,传动杆带动二角形活动连接板22转动,冋时后轮刹车杆23枢转,进一步驱动后轮刹车皮与后轮转轴卡合,将后轮制动。同样的,松开手刹手柄21,就可以取消后轮制动。
[0025]具体地,所述车架I上还设有脚踏板15,踩动脚踏板15就可以驱动三轮车运动。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载重三轮车包括车架及设于车架上的手刹车系统,所述车架的前部设有前轮和车把,所述车架的后部设有两后轮,所述两后轮之间设有车厢,所述车架的前部与后部通过两条弯梁连接,所述弯梁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所述两条弯梁的倾斜部通过焊接上下一体成型固接于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两条弯梁的水平部上下水平设置并固结于所述车架的坐垫支撑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双弯梁的水平部与坐垫支撑杆形成三角架形状,同时车厢使用了宽体大梁、若干支撑方管及若干方管中梁,加强了车厢的结构强度,增加了载重量,载重量可以达到800-1000Kg,是普通载重三轮车的2-5倍,抗拉、抗压能力强,结构美观大方,行车平稳,安全可靠。
[0027]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载重三轮车,包括车架及设于车架上的手刹车系统,所述车架的前部设有前轮和车把,所述车架的后部设有两后轮,所述两后轮之间设有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前部与后部通过两条弯梁连接,所述弯梁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所述两条弯梁的倾斜部通过焊接上下一体成型固接于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两条弯梁的水平部上下水平设置并固结于所述车架的坐垫支撑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载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弯梁的水平部与所述车架的坐垫支撑杆形成三角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载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前部还设有前叉,所述前叉设于前轮的两侧并固结于所述车架的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载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上还套设有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载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车箱包括底板、两侧板、前挡板、门板及宽体大梁,所述宽体大梁平行设置于所述车厢的两侧,所述底板置于所述宽体大梁上,所述两侧板的顶面沿着所述两侧板向外延伸方向设有横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载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宽体大梁与所述横梁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方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载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底部还设有若干方管中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载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通过门扣扣接与所述两侧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载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刹车系统包括手刹手柄、三角形活动连接板及后轮刹车杆,所述三角形活动连接板可活动地设于下端所述弯梁的水平部上,所述手刹手柄枢接于上端所述弯梁的的水平部上,所述手刹手柄通过传动杆枢接于所述三角形活动连接板的一端,所述后轮刹车杆杆枢接于所述三角形活动连接板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载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还设有脚踏板。
【文档编号】B62L3/02GK204021110SQ201420450131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1日
【发明者】李春田 申请人:东莞市捷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