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导线配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531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导线配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与配线系统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导线配线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般自行车导线配线系统包括至少一控制导线,各该控制导线包括一控制缆线及一覆设于该控制缆线外的刚性外管,该控制缆线是连接至一位于手把部的操作器,当该操作器被拨动时,控制缆线即会相对该刚性外管来回移动、进而控制自行车的致动机构。如中国台湾专利M280341及M436029所揭露的配线系统即属此类。
[0003]然而,此种自行车导线配线系统的导线于制作上需将内部的控制缆线穿设于钢性外管,使得导线制作困难、且需耗费较多成本;此外,于实际操作时,内部的控制缆线因为长期与钢性外管来回摩擦,容易使内部损坏,不利长久使用。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自行车导线配线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导线配线系统,无需于控制缆线外另外覆设钢性外管,如此一来,制作上可较为简单且减少成本、并且不易使控制缆线损坏。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自行车导线配线系统,供设于一自行车的车架,该车架具有一轴管部及一横设于该轴管部的手把部,该轴管部包括一头管及一可相对转动地穿设于该头管的前竖管,该手把部与该前竖管相连且可连动地转动,该手把部系绕该头管转动,该手把部定位地设有一操控部,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导线配线系统包括:
[0008]—第一转向部,定位地设于该轴管部;
[0009]至少一控制缆线,供与该操控部相连接并抵接于该第一转向部后供连接至该自行车的致动机构,各该控制缆线由该操控部可控制地带动。
[001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另包括一定位地设于该轴管部的第二转向部,该第二转向部与该第一转向部轴向地相间隔,由该操控部延伸的该至少一控制缆线通过该第二转向部后连接至该第一转向部。
[001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手把部还包括一可绕该轴管部转动的把立管及一横设于该把立管的横把管,该把立管连接于该横把管与该前竖管之间,该致动机构包括一供设于该自行车的前轮部的前煞车器,该第一转向部包括一对应于该前煞车器的第一竖管导引部,该操控部包括一设于该横把管的前煞操作器,该第二转向部设于该把立管与该前竖管相交处,该横把管与该把立管的相交处设有一与该至少一控制缆线抵接的第三转向部,一该控制缆线定义为一前煞缆线,该前煞缆线由该前煞操作器延伸并依序通过该第三转向部、该第二转向部与该第一竖管导引部后供连接至该前煞车器。
[001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横把管另设有一第一手把导引部,该前煞操作器凸设一朝该第一手把导引部弯折的一第一弯管段,由该前煞操作器延伸的该前煞缆线是依序通过该第一弯管段与该第一手把导引部后连接至该第三转向部。
[001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向部是设于该手把部与该前竖管相交处的内部,该第一转向部是设于该前竖管的内部。
[001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转向部是为枢设于该车架内部的滚轮,该至少一控制缆线是抵接于该第一及第二转向部的轮缘。
[001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手把部还包括一可绕该前竖管转动的把立管及一横设于该把立管的横把管,该把立管连接于该横把管与该前竖管之间,该致动机构包括一供设于该自行车的后轮部的后煞车器,该第一转向部包括一对应于该后煞车器的第二竖管导引部,该操控部包括一设于该横把管的后煞操作器,该第二转向部设于该把立管与该前竖管相交处,该横把管与该把立管的相交处设有一与该至少一控制缆线抵接的第三转向部,一该控制缆线定义为一后煞缆线,该后煞缆线由该后煞操作器延伸并依序通过该第三转向部、该第二转向部与该第二竖管导引部后供连接至该后煞车器。
[001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横把管另设有一第二手把导引部,该后煞操作器凸设一朝该第二手把导引部弯折的一第二弯管段,该车架还包括一连接该前竖管及一座立管的上管,该第二竖管导引部设于该上管与该前竖管的连接处,由该后煞操作器延伸的该后煞缆线依序通过该第二弯管段、该第二手把导弓I部后连接至该第三转向部。
[0017]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手把部还包括一可绕该前竖管转动的把立管及一横设于该把立管的横把管,该把立管连接于该横把管与该前竖管之间,该致动机构包括供设于该自行车的前齿盘部及后轮部的一前变速器及一后变速器,该第一转向部还包括一第三竖管导引部及一第四竖管导引部,该操控部包括设于该横把管的一前变速操作器及一后变速操作器,该第二转向部设于该把立管与该前竖管相交处,该横把管与该把立管的相交处设有一与该至少二控制缆线抵接的第三转向部,二该控制缆线分别定义为一前变速缆线及一后变速缆线,该前变速缆线由该前变速操作器延伸并依序通过该第三转向部、该第二转向部与该第三竖管导引部后连接至该前变速器,该后变速缆线由该后变速操作器延伸并依序通过该第三转向部、该第二转向部与该第四竖管导引部后供连接至该后变速器。
[001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一下管、一供设一座杆的座立管及一供跨设于该自行车的后轮部的下叉,该下管连接该前竖管及该座立管,该下叉由该下管与该座立管的连接处向该自行车的后齿盘部延伸并与该后齿盘部相枢接,该第三及第四竖管导引部设于该下管与该前竖管的连接处,该下管设有一对应于该前变速器的第一下管转向部,该座立管与该下管连接处供设有该前齿盘部,该前变速器向上延伸且朝该第一下管转向部弯设有一第三弯管段,由该第三竖管导引部通过的该前变速缆线另依序通过该第一下管转向部及该第三弯管段后供连接至该前变速器,该后齿盘部设有该后变速器,该下叉与该下管的连接处设有一第二下管转向部,该后变速器延伸有一概呈U形的第四弯管段,该第四弯管段一端连接该后变速器、另一端朝该第二下管转向部弯设,由该第四竖管导引部通过的该后变速缆线另依序通该第二下管转向部及该第四弯管段后供连接至该后变速器。
[0019]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导线配线系统无需于控制缆线外另外覆设钢性外管,如此一来,制作上可较为简单且减少成本、并且不易使控制缆线损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局部放大图。
[0024]附图标号:1:自行车导线配线系统;11:第一转向部;111:第一竖管导引部;112:第二竖管导引部;113:第三竖管导引部;114:第四竖管导引部;12:第二转向部;13:第三转向部;21:第一手把导引部;22:第二手把导引部;31:第一弯管段;32:第二弯管段;33:第三弯管段;34:第四弯管段;35:第五弯管段;36:第六弯管段;41:第一下管转向部;42:第二下管转向部;51、52、53、54:控制缆线;70:自行车;71:操控部;711:前煞操作器;712:后煞操作器;713:前变速操作器;714:后变速操作器;72:致动机构;721:前煞车器;722:后煞车器;723:前变速器;724:后变速器;73:车架;730:轴管部;731:头管;732:前竖管;74:座立管;740:座杆;751:上管;752:下管;76:下叉;77:手把部;771:把立管;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