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式水下游览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0187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潜式水下游览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在水中运行的船筏类产品,主要适于在江河湖泊等水中进行半潜式游览观光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江河湖泊中承担游览观光的各种游船型式繁多,各具特色,但其共同特点就是乘坐游船的人只能位于水面之上游览江河湖泊等水面以上周围及两岸风光景色,而不具备观察水中景观的功能。随着人们游览要求的提高,许多游人希望观察水下景色,为此出现了个人潜水形式的水下游览,但该种方式,游人不仅在游览之前需经专门培训、价格不菲外,许多游人还由于对水的恐惧心理,不敢进行个人潜水游览,使水下游览不能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人们对水下游览观光的需求,设计一种半潜式水下游览船,达到无需特殊防护措施和专门培训即可使游览人群方便的潜入水中观看水中景象、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连接固定框架将左右两侧的浮筒框架连成整体,在连接固定框架上部和下部分别配装遮阳棚和水下密封船体;人力驱动轮和机动螺旋浆分别设置在水下密封船体后侧上部和后侧中部;在水下密封船体的顶面上开有人员进出舱口,挡水护板设置在人员进出舱口周边,将其与外侧密封隔挡;在水下密封船体的底部上和底部外侧分别配装配重和可拆卸的行走轮;密封可视的观光窗设在水下密封船体的侧壁上;可透水的护网位于水下密封船体的侧壁周边和上部及底部下方,将水下密封船体包容,至此构成半潜式水下游览船。
本实用新型满足和适应了人们对水下景象的游览需要,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新颖、使用安全可靠、操作简易方便、观光效果好的特点。


图1是半潜式水下游览船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件号说明1、人力驱动轮、2、机动螺旋浆、3、配重、4、行走轮、5、护网、6、水下密封船体、7、观光窗、8、浮筒框架、9、连接固定框架、10、挡水护板、11、遮阳棚、12、人员进出舱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连接固定框架9将左右两侧的浮筒框架8连成整体,在连接固定框架9中心上部和下部对称位置上分别配装遮阳棚11和水下密封船体6;人力驱动轮1设置安装在水下密封船体6的后侧上部,机动螺旋浆2配置在水下密封船体6的后侧中部。在水下密封船体6的顶面上开有人员进出舱口12,挡水护板10设置安装在人员进出舱口12的外边周围,且将其与外侧密封隔挡。在水下密封船体6的底部上配装配重3。在水下密封船体6的侧壁上设有密封可视的观光窗7。在水下密封船体6的底部外侧安装可拆卸的行走轮4。在浮筒框架8的下部、位于水下密封船体6的侧壁周边和上部上方及底部下方均设有可透水的护网5,该护网5将水下密封船体6包容,至此构成半潜式水下游览船。
水下游览时,浮筒框架8漂浮在水面上,水下密封船体6整体埋没于水中,游人从人员进出舱口12进入水下密封船体6内,从观光窗7处向外观察水中景象。其船体游动可采用人力驱动或机动螺旋浆两种方式。护网5对水下密封船体6进行全面的安全保护,同时,可在护网5与水下密封船体6之间的水中投放各种鱼类和水生动植物,供游人观赏。游船上岸时,利用行走轮4可方便的拖上岸。
权利要求1.一种半潜式水下游览船,其特征在于连接固定框架(9)将左右两侧的浮筒框架(8)连成整体,在连接固定框架(9)中心上部和下部对称位置上分别配装遮阳棚(11)和水下密封船体(6);人力驱动轮(1)设置安装在水下密封船体(6)的后侧上部,机动螺旋浆(2)配置在水下密封船体(6)的后侧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水下游览船,其特征在于在水下密封船体(6)的顶面上开有人员进出舱口(12),挡水护板(10)设置安装在人员进出舱口(12)的外边周围,且将其与外侧密封隔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水下游览船,其特征在于在水下密封船体(6)的底部上配装配重(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水下游览船,其特征在于在水下密封船体(6)的侧壁上设有密封可视的观光窗(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水下游览船,其特征在于在水下密封船体(6)的底部外侧安装可拆卸的行走轮(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水下游览船,其特征在于在浮筒框架(8)的下部、位于水下密封船体(6)的侧壁周边和上部上方及底部下方均设有可透水的护网(5),该护网(5)将水下密封船体(6)包容。
专利摘要半潜式水下游览船属于船筏类产品,主要适于在江河湖泊等水域中进行半潜式水中游览观光使用;连接固定架将两侧的浮筒框架连成整体,在该整体的上部配装遮阳棚,在其下部上固装设有人力驱动轮、机动螺旋浆、人员进出舱口、挡水护板、配重、行走轮及观光窗的水下密封船体;护网配置在水下密封船体侧壁周边和上部上方及底部下方,将其包容;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新颖、使用安全可靠、操作简易方便、观光游览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B63B35/73GK2601935SQ03238769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8日
发明者李建光 申请人:李建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