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赛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6757阅读:18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赛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赛艇。
背景技术
传统的赛艇主要由主艇体、龙骨、肋骨、前后甲板及内舱结构等组成,内舱结构主要包括由隔板、平板、支承条组成的不封闭的运动员座位区域结构及腿部、脚部所处的区域结构。这种赛艇结构复杂,制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制作周期长、精度低,容易因搞错尺寸而返工;这种艇还没有足够的储备浮力,安全性不够;艇中也无法自动排水,一旦上浪,有水涌入艇内,赛艇只能负重前进,影响成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方便、利于提高制作质量、全船浸水不沉的新型赛艇。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由主艇体和上盖组成双壳结构,主艇体和上盖之间的空间形成储备浮力舱,艇身中设有横向支撑架。由于采用该技术方案,本发明制作简单,制艇材料选用广泛,特别是采用这种结构,首尾甲板及内舱结构可成型于上盖,能更进一步地简化制作、提高精度,并且采用双壳结构,其主艇体和上盖之间的空间形成储备浮力舱,能大大提高储备浮力,保证全艇浸水仍然不沉,同时,采用该结构,能够提高艇体的抗形变能力,有利于提高赛艇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还可同时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支撑架包括两侧肋骨,及与肋骨连接的横向骨架。横向骨架的上沿紧贴座舱部分的上盖,下沿距艇底一定间距。这样,横向支撑架的自重轻,并能对上盖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赛艇结构的稳固并能有利于运动员的划艇发力。
脚舱的前后板均向舱内方向倾斜。这样,能更进一步地提高储备浮力,特别突出的是,它还为自动排水提供结构前提并便于在前板顶端区域设置符合人体小腿形状的凹弧面,这样,在提高储备浮力的同时,还能改善运动员坐位的舒适度,有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提高成绩。
后舱板向舱内方向倾斜,在后舱板的斜面上设有导引分水凸块。该结构利用惯性原理,使得前舱的水顺着脚舱的倾斜前后板进入艇尾,并利用倾斜的后舱板排出艇外,所设的导引分水凸块能够提高排水效果和效率。后甲板与后舱板相接处区域可向艇舷外倾斜,这样能够提高排水速度,进一步地提高排水效果和效率。
脚舱的底部设有排水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艇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和主艇体合拢后的中纵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图4E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5C-C剖视图。
图7为图5A-A剖面图。
图8为图5B-B剖视图。
图9为图4F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9D-D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G-G剖视图。
图12为图9H-H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3。本实用新型由主艇体1和上盖2组成双壳结构,主艇体和上盖之间的空间形成储备浮力舱,艇身中设有横向支撑架13。首尾甲板3、4及内舱结构成型于上盖。内舱结构为脚舱5和座舱6,这样,艇的主体结构只需通过两副模具即可制作,保证艇的制作规范性和精确性,简化艇的制作,降低难度。
所述横向支撑架包括两侧肋骨14,及与肋骨连接的横向骨架15。横向骨架的上沿紧贴座舱部分的上盖,下沿距艇底一定间距。
参照附图4、9、10、11、12。脚舱的前后板8、7均向舱内方向倾斜,在前板顶端区域设置符合人体小腿形状的凹弧面9。
参照附图4、5、6、7、8。后舱板10向舱内方向倾斜,在后舱板的斜面上设有导引分水凸块11。从图中可看到,导引分水凸块高出后舱板的斜面,其前端呈尖角,并向后端方向对称展开,将水导引至后甲板与后舱板相接处区域12,该区域向艇舷外倾斜。
权利要求1.新型赛艇,其特征在于它由主艇体和上盖组成双壳结构,主艇体和上盖之间的空间形成储备浮力舱,艇身中设有横向支撑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赛艇,其特征在于其首尾甲板及内舱结构成型于上盖,内舱结构包括脚舱和座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赛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架包括两侧肋骨,及与肋骨连接的横向骨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赛艇,其特征在于横向骨架的上沿紧贴座舱部分的上盖,下沿距艇底一定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赛艇,其特征在于脚舱的前后板均向舱内方向倾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赛艇,其特征在于脚舱前板顶端区域设有符合人体小腿形状的凹弧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赛艇,其特征在于后舱板向舱内方向倾斜,在后舱板的斜面上设有导引分水凸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赛艇,其特征在于后甲板与后艇板相接处区域向艇舷外倾斜。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赛艇,其特征在于脚舱的底部设有排水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赛艇。它由主艇体和上盖组成双壳结构,主艇体和上盖之间的空间形成储备浮力舱,艇身中设有横向支撑架。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制艇材料选用广泛,特别是采用这种结构,首尾甲板及内舱结构可成型于上盖,能更进一步地简化制作、提高精度,并且采用双壳结构,其主艇体和上盖之间的空间形成储备浮力舱,能大大提高储备浮力,保证全艇浸水仍然不沉,同时,采用该结构,能够提高艇体的抗形变能力,有利于提高赛艇的速度。
文档编号B63B35/71GK2756553SQ20042012250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5日
发明者熊英, 熊飞 申请人:杭州飞鹰船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