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落井人员救生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500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套落井人员救生器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套救生器材,尤其适用于口径小于50厘米竖形水井的救生。 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设计巧妙、制造成本低而救生需要时间短,成功率 大等特点,属于消防、特勤等救急用品。背景技术
经常有电视、报纸等媒体报导公安、消防、特勤等战士抢救落井儿童的经过, 或者是当地政府、公安、医院、群众联合救助落井人员的经过。综合起来,救 助落井者有以下方法 一是向井内释放绳索,让落井者自缚后拉出,但落井者 一般为年幼孩童,或者己经失去知觉;二是用绳子将体材瘦小的救助人员头朝 下吊下去,然后将落水者救出;三是动用大型挖掘设备从一边挖掘,费时费力 而且有泥土、水泥块坠落砸伤被救人员的危险。本发明克服了以上三种常用方法的缺陷,设计了一套救助落井人员的专用器. 材,可以安全、快速、轻易地对落井者进行施救。三
发明内容
这套器材主要包括一至三支相同的"手指仿生抓缚装置"(暂且称作石氏蛇 形钩),功能是用于对落井者进行抓缚、打捞、上提。还包括一个"充气上浮输 氧照明装置",功能是把落井者从水中举升起来,并且提供流动空气或氧气,提 供照明和通话条件;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用手指仿生抓缚装置向上拉出落 井者的过程中,确保落井者不会半途再次掉入井底。需要说明的是,在复杂状况下营救落井人员时,以上发明内容可以起到关 键作用,但并不排斥同时使用其它器材和物品,例如望远镜、氧气瓶、空气泵、 照明灯等现有器具。四

-图1是本发明的"手指仿生抓缚装置"的原理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充气上浮输氧照明装置"的结构图。 以上图中工、连接轴2、环状关节3、不锈钢管4、可插接厚壁糙面ppr管5、铆钉6、钢丝绳7、帆布或胶皮护套8、调整丝杆9、蝶形螺母10、橡胶气囊、11、充气导管12、内层百褶布套13、外层百褶布套14、可插接厚壁糙面ppr管15、氧气管16、氧气出口17、照明、通话装置18、照明、通话用导线五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手指仿生抓缚装置",类似于手指的腱鞘和肌腱结构。用一 组互相平行的连接轴(1),将一组环状关节(2)互相连接。环状关节的一端, 与一段坚固的不锈钢管(3)相连接,不锈钢管用数支铆钉(5)铆在32毫米厚 壁糙面ppr管(4)的一端。在各个连接轴的一侧与环状关节的空隙内穿有一根 坚固的柔软钢丝绳(6)。钢丝绳一端固定在环状关节的末节上,另一端穿过可 插接的数段ppr管总长,可靠地挂在带有蝶形螺母(9)的调整丝杆(8)下端 的钩子上。ppr管每段4一6米,两端各打上两个孔,通过带孔的不锈钢管,与另一段 ppr管相插接,以便随意确定长度。糙面设计是为了打捞时防滑。如图2所示,"充气上浮输氧照明装置"由橡胶气囊、充气导管、内外层百 褶布套、可插接厚壁糙面ppr管、氧气管、照明、通话装置等构成。内层百褶布套(12)和外层百褶布套(13)牢固地绑缚于厚壁糙面PPR管(14)的下端, 其作用是对橡胶气囊(10)双重保护。橡胶气囊(10)与充气导管(11)相连 接。充气导管(11)、氧气管(15)、照明及通话用导线(18)等置于糙面PPR 管(14)的空腔中。氧气出口 (16)和照明、通话装置(17)安装在PPR管(14) 下端的适当位置。在对竖井落并者实施救援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首先使用"手指仿生 抓缚装置"或者"充气上浮输氧照明装置"。 一般情况下,当井内光线幽暗、又 急需对落水者供氧时,可首先将"充气上浮输氧照明装置"通过落水者一侧探 入井水中,之后使气囊充气,利用气囊浮力和施救者的上提力量,尽快使落井 者口鼻离开水面,同时提供照明和氧气。接着将一至三支"手指仿生抓缚装置" 伸入到落井者胯下、腋下或其他适当部位,向上拉起调整丝杆(8),并立即旋 紧蝶形螺母(9),此时环状关节便顺次弯曲,可随意由垂直向下变成圆弧形的 钩状,便可对落井者进行抓缚、打捞、上提。"充气上浮输氧照明装置"则紧随 其后上提,确保向上拉出落井者的过程中,增加保险系数,落井者不会半途掉 入井底。本套器材的两种装置互相协同,具有救生需要时间短,成功率大等特 点,可以安全、快速、轻易地对落井者进行施救。
权利要求
1、一套落井人员救生器材,其特征是包含两种互相协同的装置,其一为“手指仿生抓缚装置”,主要由一组互相连接的环状关节和软钢丝绳构成,可随意由垂直向下变成圆弧形的钩状,用于对落井者进行抓缚、打捞、上提,类似于手指的腱鞘和肌腱结构;其二为“充气上浮输氧照明装置”,利用气囊浮力和施救者的上提力量,把落井者从水中举升起来,并提供氧气或流动空气,提供照明和通话条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指仿生抓缚装置",其特征是对手指腱鞘和 肌腱结构的仿生,包括一组平行排列的连接轴互相连接起来的环状关节,和穿 行在所有连接轴一侧与环状关节的空隙内的柔软钢丝绳,钢丝绳一端固定在环 状关节的末节上,另一端穿过可插接的数段PPR管总长,可靠地挂在带有蝶形 螺母的调整丝杆下端的钩子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指仿生抓缚装置",其特征是,当将连接轴改互相平行为略带角度,并使环状关节组适当加长时,旋紧蝶形螺母,环状关 节可顺次弯曲直至螺旋状,可有力地、密切地对手臂、小腿进行缠绕性抓缚,极其适用于救助不能配合的儿童落井者,或已经失去知觉的落井者。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指仿生抓缚装置",其特征是,可插接的PPR管及其内部的柔软钢丝绳,可改用同轴闸线(也叫操控拉索、拉线)来操控环 状关节组的弯曲、缠绕动作,从而成为制作水下打捞器具的原理。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上浮输氧照明装置",其特征是向落井者提供了可轻易置于身下的气囊,迅速减轻落井者的恐惧感,而且橡胶气囊外设 有双层百褶布套以双层保护,连接橡胶气囊的充气导管、氧气管、照明、通话 用导线等置于可插接的厚壁糙面PPR管的管腔中,向落井者提供氧气或流动空 气,提供照明和通话条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套落井人员救生器材”,包括一至三支相同的“手指仿生抓缚装置”,和一个“充气上浮输氧照明装置”。前者类似于手指的腱鞘和肌腱结构,主要由一组互相连接的环状关节和软钢丝绳构成,可随操控人意志完成各种角度的弧形弯曲,直至实现大于360度的螺旋形缠绕,既能方便地伸入落井者腋下、胯下打捞、上提,更能有力地、紧密地对手臂、小腿进行抓缚,极其适用于救助不能配合的儿童或已经失去知觉的落井者。后一种装置则利用气囊浮力和施救者的上提力量,把落井者从水中举升起来,并且提供氧气或流动空气,提供照明和通话条件。两种装置协同使用,可以安全、快速、轻易地对落井者进行施救,尤其适用于小口径竖形水井的救生。
文档编号B63C9/08GK101401988SQ20081014400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0日
发明者石力元 申请人:石力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