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电动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756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水域而且便携 的救生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便携式救生器械, 一般为救生圈、救生衣和 充气救生腰带等等,且该所述救生器械均为依靠其本身材质或者气体 在水域做为浮体去承载被救人以实现救生的目的。
虽然上述材质的救生器械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达到救生的目的, 但其实质上只是一个水上浮体而已,且游动完全是靠人自身的体力支 撑以及两臂划动或者鸭鸭蹼划动推进,其行动迟缓,游距较短,因此, 对于抢险、救生应急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动力,
而且便于携带的水域电动救生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是由浮体、憎水防护层和设置于该憎水防
护层内的潜水电动推进器组合而成,其中,所述憎水防护层内注入有浮体填充物,以使得使用于水域时该潜水电动推进器为浮于水面以及
对潜水电动推进器作密封处理;所述潜水电动推进器包括一窝壳,连 接设置于该窝壳上且一端穿设憎水防护层的导流管,套设于导流管上 的中空蓄电池,与该中空蓄电池连接且设置于窝壳内的控制器以及连 接于该控制器且设置于窝壳内的电动机,并且在所述电动机的电机轴 上设置有同轴的离心桨叶以及在窝壳上且与所述离心桨叶同轴向位 置处设置有进水口。
此外,所述浮体为装设于憎水防护层外且再与该憎水防护层结合 成一体,也亦可于所述憎水防护层内且与设置于憎水防护层中的潜水 电动推进器两体合一。
又,在所述憎水防护层上且对应进水口位置处设置有滤网,进而 避免吸入水中的杂物;且在该憎水防护层上设置有握环,且该握环为 连接于所述控制器,通过该握环可手动对控制器进行开关和调速,并 且在该所述憎水防护层上亦设置有天线,且该天线为与所述控制器连 接,从而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亦可通过一遥控装置进行 控制。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可快速实现水域遇险人 员的解救,避免常规人划动与水浪搏击的束缚,并且还可以充当遥控 救生和无线呼救的装置,甚至可以在水域中进行锻炼,以及充当娱乐 工具,其在具体应用中极具实用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的憎水防护层和潜水 电动推进器组合之俯视剖视图2为图1所述结构的侧视剖面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的憎水防护层、潜水 电动推进器和浮体组合之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来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域电动 救生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既可作为救生装置,也亦可充 当娱乐工具于水域中使用。
参照图1和图2中所示,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包括一憎水防护 层IO和设置于该憎水防护层10内的潜水电动推进器,其中,所述憎 水防护层10内注入有浮体填充物208,以使得使用于水域时该潜水 电动推进器为浮于水面以及对所述潜水电动推进器作发泡密封防水 处理;所述潜水电动推进器包括一窝壳20,连接设置于该窝壳20上 且一端穿设憎水防护层10的导流管200,套设于导流管200上的中 空蓄电池201,与该中空蓄电池201电性连接且设置于窝壳20内的 控制器(图中未示)以及电性连接于该控制器且亦设置于窝壳20内 的电动机(图中未示),并且在所述电动机的电机轴203上设置有同 轴的离心桨叶204以及在窝壳20上且与离心桨叶204同轴向位置处设置有进水口 (图中未示),以更好的从该进水口吸进水流。
所述控制器为用以集中控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转速以及开和 关,进而亦用以对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的推进速度进行调速,并且 该控制器可具有无线发射呼救信号和开关信号灯209的功能;所述导
流管200为连接设置于窝壳20的侧壁上且其设置位置为高于所述进 水口,以使得经过离心桨叶204高速旋转后增压的水可以导流管200 出射出从而产生推动力,并且实际运用中,该所述导流管200可为2 根;以及所述憎水防护层10为防水材料制成,且该潜水电动推进器 包含的各个组成部件本身亦有防水处理,并且该潜水电动推进器还通 过填充于憎水防护层10中的浮体填充物进行发泡密封防水处理,从 而保证了在水域中使用时各组成部件的正常运行。
又,结合图3和图4中所示之潜水电动推进器结构,在所述憎水 防护层10上且对应进水口位置处设置有滤网205,进而避免吸入水 中的杂物;在该所述憎水防护层10上设置有握环206,该握环206 为连接于所述控制器,通过该握环206可手动对控制器进行开/关和 调速,从而去控制水域电动救生装置的运动与否以及往前的推进速 度;以及所述憎水防护层10上还设置有信号灯209,且该信号灯209 为与控制器相连。
另,在该所述憎水防护层10上亦设置有天线207,且该天线207 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亦可 通过一遥控装置(图中未示)进行控制。
通过上述结构,当中空蓄电池201向所述电动机供电后,即,该电动机开始旋转,进而其上所设之电机轴203便会带动同轴设置的离 心桨叶204在窝壳20内高速旋转,从而在窝壳20内产生水压差,即 而实现通过设置有滤网205的进水口处吸入低压水(水域中的水)(见 图4中箭头A所示方向),且该吸入的低压水在窝壳20内经过高速 旋转的离心桨叶204增压,进而增压后的水被迫使排入导流管200中 射向尾部(见图4中箭头B所示方向),在此为利用喷射的水流产生 的反作用力,从而产生推动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和人前 进的推动力。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还可包括一浮体30, 且该浮体30为装设于憎水防护层10外且与该憎水防护层10结合成 一体,并且其亦可与憎水防护层IO两体合一,即如前述,该浮体30 亦为于憎水防护层10中;又,该浮体30既可为充气浮体,也可为发 泡浮体。
另,上述浮体30在实际应用中,其可为常规的救生圈、救生衣、 救生板等,且该浮体30可为常规的充气浮体,发泡浮体或者其他的 轻质材料,相对应的其形状也还可以是三角翼、发展型或者其他形状。
参照图4中所示,工作时,即当所述控制器处于运行状态时,电 动机在中空蓄电池201提供电力的情况下高速旋转,同时,其上设置 的电机轴203带动同轴设置的离心桨叶204亦随之同步高速旋转,进 而自设置滤网205进水口处吸入低压水,且该吸入的低压水在经过高 速旋转的离心桨叶204增压后被以高于先前压力若干倍的压力从导 流管200出射出,从而产生迅速推进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和人前进运行的动能。
当所述控制器停止工作,即当使用者不需要水域电动救生装置前
进时,则只需要通过握环206或者遥控装置将所述控制器关掉,便可 使得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停止工作。
权利要求1. 一种水域电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域电动救生装置是由浮体、憎水防护层和设置于该憎水防护层内的潜水电动推进器组合而成,其中,所述憎水防护层内注入有浮体填充物;且所述潜水电动推进器包括一窝壳、连接设置于窝壳且一端穿设憎水防护层的导流管、套设于导流管上的中空蓄电池、与该中空蓄电池连接且设置于窝壳内的控制器以及连接于该控制器且亦设置于窝壳内的电动机,并且在所述电动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同轴的离心桨叶以及在窝壳上且与离心桨叶同轴向位置处设置有进水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憎水 防护层上且对应进水口位置处设置有滤网。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憎水 防护层上设置有握环,且该握环为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憎水 防护层上设置有信号灯,且该信号灯为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憎水 防护层上设置有天线,且该天线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6. 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水域电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一遥控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域电动救生装置,由浮体、憎水防护层和设于憎水防护层内的潜水电动推进器组合而成,其中,憎水防护层内注有浮体填充物;潜水电动推进器包括窝壳,连接设于该窝壳且一端穿设憎水防护层的导流管,套于导流管的中空蓄电池,与中空蓄电池连接且设于窝壳内的控制器及连于控制器且设于窝壳内的电动机,且电动机的电机轴上设有同轴的离心桨叶及在窝壳上且与离心桨叶同轴向位置处设有进水口;通过电动机之离心桨叶高速旋转且自进水口吸入水流及对吸入的水进行增压,且迫使其排入导流管中并自该导流管中射出,从而产生前进的推动力。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需人使力划动,便可实现水域中移动和救生,既可手动操作也可以遥控操作。
文档编号B63C9/00GK201231852SQ20082012687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日
发明者峰 屈, 张殿富, 白金库 申请人:白金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