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船舶压载舱泥沙沉积及泥沙处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964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船舶压载舱泥沙沉积及泥沙处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船舶压载舱泥沙沉积及泥沙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航行于泥沙含量较大水域并在该水域进行压载的船舶,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泥 沙,这些泥沙淤积于压载舱内,造成了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船舶的载货量减少;二是 泥沙淤积于压载舱内,造成船舶构件的腐蚀加剧。此问题长期困扰航行于该水域的船舶,清 除这些泥沙,施工极其的困难,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压载舱的防泥沙淤积技术具有 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船舶在泥沙含量较大水域航行进行压载时,防止泥沙在 压载舱的淤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船舶压载舱泥沙沉积及泥 沙处理的装置,包括顶边压载舱B、底压载舱C、开放式非密肋板流水孔3、开放式非密肋板 4、冲洗总管5、喷嘴6、快速接头7、压载总管8、压载水进/排口 9、遥控蝶阀10、重力自排管 11和通海导管12、注/排管13。该装置将传统的L型压载舱A划分为顶边压载舱B和底压载舱C,不同的船型压载 舱的划分位置,根据总体性能计算,以满足沿海航行的船舶稳性和最小吃水要求为基准来 确定,含泥沙的压载水只能注入顶边压载舱B,底压载舱C只能注入不含泥沙的压载水;开 放式非密肋板4下端两角隅设置开放式非密肋板流水孔3 ;开放式非密肋板流水孔3的半 径为R150mm,以利于排泥沙,防止泥沙的淤积;冲洗总管5设在顶边压载舱B内的主甲板及 每层水平桁下,水平设置的冲洗总管5与垂直设置的冲洗总管5相互连通,在每根水平设置 的冲洗总管5与其中心线垂向成45°角下方设置一对喷嘴6,水平设置的冲洗总管5上设 置的喷嘴6的间隔为700 800mm,伸出主甲板的垂直设置的冲洗总管5上安装快速接头 7,快速接头7通过消防水龙带与附近的消防栓相连;压载总管8根据顶边压载舱B泥沙的 排放方式或者与注/排管13连接,或者与压载水进/排口 9连接,注/排管13通过遥控蝶 阀10与顶边压载舱B的尾部舱底相连,重力自排管11上端通过遥控蝶阀10与顶边压载舱 B相通,重力自排管11下端直接与底压载舱C内的通海导管12相连。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L型压载舱A划分为顶边压载舱B和底压载舱C,将传统的非 密肋板2改为开放式非密肋板4,同时开放式非密肋板流水孔3由传统的非密肋板流水孔1 半径R75mm加大为半径R150mm,以利于排泥沙,防止泥沙的淤积;再通过压载管系得简单改 动,达到了船舶压载舱泥沙沉积及泥沙处理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于现有船舶的改装,只需改动少量的船体结构和压 载管系,施工的时间短,操作流程简便,成本较小;对于新造的船舶,只需要增加较小的设计 和制造成本,即可达到防泥沙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1是传统的压载舱侧视图。图2是传统的压载舱非强横剖面图。图3是是传统的压载舱强结构横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压载舱分割侧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压载舱分割横剖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压载舱强结构横剖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泵排布管侧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泵排布管剖面图。图9是是本实用新型泵排强结构处布管剖面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重力自排布管侧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重力自排布管剖面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重力自排强结构处布管剖面图。图中1、传统的非密肋板流水孔,2、传统的非密肋板,3、开放式非密肋板流水孔, 4、开放式非密肋板,5、冲洗总管,6、喷嘴,7、快速接头,8、压载总管,9、压载水进/排口,10、 遥控蝶阀,11、重力自排管,12、通海导管,13、注/排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地阐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传统的压载舱为L型,本实用新型将其分为顶边压载舱B 和底压载舱C,见图4、图5和图6,不同的船型压载舱的划分位置,根据总体性能计算,以满 足沿海航行的船舶稳性和最小吃水要求为基准来确定,含泥沙的压载水只能注入顶边压载 舱B,底压载舱C只能注入不含泥沙的压载水;开放式非密肋板4下端两角隅设置开放式非 密肋板流水孔3 ;开放式非密肋板流水孔3的半径为R150mm,以利于排泥沙,防止泥沙的淤 积;冲洗总管5设在顶边压载舱B内的主甲板及每层水平桁下,水平设置的冲洗总管5与垂 直设置的冲洗总管5相互连通,在每根水平设置的冲洗总管5与其中心线垂向成45°角下 方设置一对喷嘴6,水平设置的冲洗总管5上设置的喷嘴6的间隔为750mm,伸出主甲板的 垂直设置的冲洗总管5上安装快速接头7,快速接头7通过消防水龙带与附近的消防栓相 连。压载总管8根据顶边压载舱B泥沙的排放方式或者与注/排管13连接,或者与压载水 进/排口 9连接,注/排管13通过遥控蝶阀10与顶边压载舱B的尾部舱底相连,重力自排 管11上端通过遥控蝶阀10与顶边压载舱B相通,重力自排管11下端直接与底压载舱C内 的通海导管12相连。
权利要求1. 一种防船舶压载舱泥沙沉积及泥沙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边压载舱(B)、 底压载舱(C)、开放式非密肋板流水孔( 、开放式非密肋板(4)、冲洗总管( 、喷嘴(6)、快 速接头(7)、压载总管(8)、压载水进/排口(9)、遥控蝶阀(10)、重力自排管(11)、通海导 管(12)和注/排管(13);该装置将传统的L型压载舱㈧划分为顶边压载舱⑶和底压 载舱(C);开放式非密肋板(4)下端两角隅设置开放式非密肋板流水孔(3);开放式非密肋 板流水孔C3)的半径为R150mm ;冲洗总管( 设在顶边压载舱(B)内的主甲板及每层水平 桁下,水平设置的冲洗总管( 与垂直设置的冲洗总管( 相互连通,在每根水平设置的冲 洗总管( 与其中心线垂向成45°角下方设置一对喷嘴(6),水平设置的冲洗总管(5)上 设置的喷嘴(6)的间隔为700 800mm,伸出主甲板的垂直设置的冲洗总管(5)上安装快 速接头(7),快速接头(7)通过消防水龙带与附近的消防栓相连;压载总管(8)根据顶边压 载舱(B)泥沙的排放方式或者与注/排管(1 连接,或者与压载水进/排口(9)连接,注 /排管(13)通过遥控蝶阀(10)与顶边压载舱⑶的尾部舱底相连,重力自排管(11)上端 通过遥控蝶阀(10)与顶边压载舱(B)相通,重力自排管(11)下端直接与底压载舱O)内 的通海导管(12)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船舶压载舱泥沙沉积及泥沙处理的装置及方法。将传统的L型压载舱划分为顶边压载舱和底压载舱,顶边压载舱结构设置排泥沙孔、优化流水孔的形状及尺寸,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于现有船舶的改装,只需改动少量的船体结构和压载管系,施工的时间短,操作流程简便,成本较小;对于新造的船舶,只需要增加较小的设计和制造成本,即可达到防泥沙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B63B43/00GK201923287SQ20102011031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6日
发明者凌乃俊, 吕志庆, 李学军, 李玉平, 王永春, 赵祖斌, 赵金文, 邱铁卫, 邹文生 申请人: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远洋运输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