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垃圾清除收集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886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面垃圾清除收集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环保机具,涉及一种能清除收集水面垃圾的水面垃圾清除收集船。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面垃圾清除收集方法,多采用一般的船只人工打捞和机械打捞船。因船 上设置打捞设备,效率不高,繁重和易造成二次污染。随着环境的日趋恶化,及水资源的保 护需要一种方便、高效节能环保的水面垃圾清除收集船。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打捞船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面垃圾清除收集船。该水面 垃圾清除收集船,船上无打捞设备,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安全高效,节能环保,能自动清除收 集水面垃圾漂浮物。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的水面垃圾清除收集船 为叉形船头,当船前行时用于围拢水面垃圾漂浮物,船体两侧为密封浮舱,使船体能浮于水 面。船体中间为垃圾收集舱,收集不同种类的水面垃圾漂浮物。舱底前端设置有可上下调 节的下潜吃口,下潜时用于收集不同深度的水面垃圾漂浮物,提起时防止舱内收集物倒出, 舱后设置有网板舱门,关闭时用于阻档收集物,打开后卸出收集物。船体甲板上装有辘轳, 观察口,驾驶室和雨阳棚。摇动辘轳可上下调节下潜吃口。观察口用于观察舱内收集物情 况,雨阳棚用于船员遮阳挡雨。船后两侧设有机舱,内装推进装置,推船行动。船底后方螺 旋桨外围设有防护栏罩,以防螺旋桨被渔网杂物缠绕。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有取代人工打捞和 不在船上配装打捞设备的特点,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节能环保并减少了二次 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图2是
图1的I-I剖面图图3是
图1的II-II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1、叉形船头2、密封浮舱3、垃圾收集舱4、下潜吃口 5、网板舱门6、甲 板7、辘轳8、观察口 9、机舱10推进装置11、防护栏罩12、驾驶室13、雨阳棚如图所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设计为叉形船头(1)船体两侧为密封浮舱(2)船 体中间为垃圾收集舱C3)舱底前端设置有下潜吃口(4)舱后设置网板舱门( 船体甲板 (6)上装有辘轳(7)设有观察口⑶驾驶室(12)船尾甲板(6)后部两侧设有机舱(9)内装有推进装置(10)船顶设有雨阳棚(13)。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设计的船体两侧为密封浮舱(2)使船浮于水面,船头为叉形 船头(1)设置于船尾的推进装置(10)推船前行,当水面有垃圾漂浮物需要清除时,叉形船 头(1)就将垃圾漂浮物围推至垃圾收集舱(3)中被关闭的网板舱门( 阻挡堆集于舱中, 摇动甲板(6)上的辘轳(7)可上下调节设置于垃圾收集舱C3)前端的下潜吃口 G),下潜时 收集不同深度的漂浮物,提起时可防止舱内收集物倒出。当垃圾漂浮物收集到一定量时,将 船开到垃圾漂浮物中转场(中转码头),打开网板舱门(5)卸出收集物,从而达到清除收集 水面垃圾漂浮物的目的。
权利要求1. 一种水面垃圾清除收集船,其特征在于该船设计为叉形船头,船体两侧为密封浮 舱,中间为垃圾收集舱,舱底前端设置有下潜吃口,舱后设计有网板舱门,船体甲板上设有 辘轳,观察口、驾驶室和雨阳棚,船尾甲板上两侧设计有机舱,内有推进装置,船底后方螺旋 桨外围设有防护栏罩。
专利摘要一种水面垃圾清除收集船,设计为叉形船头,船体两侧是密封浮舱,中间是垃圾收集舱,舱底前端设置有下潜吃口,舱后装有网板舱门,船体甲板上设有辘轳,观察口,驾驶室和雨阳棚,船尾后部两侧设有机舱,内装有推进装置,船底后方螺旋桨外围设有防护栏罩。通过该设计和装罩,该水面垃圾清除收集船在前行时就能有效的清除收集水面垃圾漂浮物。
文档编号B63B35/32GK201882236SQ20102061481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9日
发明者简乐嘉 申请人:简乐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