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拔叉活塞式液压舵机的推舵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拔叉活塞式液压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船舶使用的液压舵推舵机构均是采用原704研究所和长航设计院设计的柱塞油缸往复拔叉式推舵机构以及活塞油缸摆缸式推舵机构。要增加它的扭矩力,主要是通过增大推舵油缸缸径、舵柄半径和增加推舵油缸数量来实现,直接导致舵机的生产成本增高,且占用空间体积加大,也不利于节约生产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投入成本小、节能的拔叉活塞式液压舵机的推舵机构。本发明包括舵柄、滑块及柱塞,所述柱塞的中部连接立销,所述立销与舵柄及滑块配合,在柱塞的两端分别设置左缸体和右缸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缸体后端固定连接左后缸体,在所述右缸体后端固定连接右后缸体,在柱塞的两端对称地分别固定连接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在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上分别固定连接至少一组活塞,所述左活塞杆穿置在左缸体和左后缸体之间的通孔内,所述右活塞杆穿置在右缸体和右后缸体之间的通孔内,所述各组活塞分别相应地布置在所述左后缸体和右后缸体内。本发明在柱塞油缸缸体后部串联活塞油缸,以此达到增加推舵油缸的数量的效果,从而很小成本投入,达到增加推舵油缸的数量的目的,可使舵机的扭矩力成倍数增大。 本发明加工和装配方便,既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又能节省舵机的安装空间,有很好的经济实用价值。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便于维修和制造,适宜在船舶推舵机构上广泛使用,也适宜对现有液压舵机的升级改造。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向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向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发明设有一根柱塞2,在柱塞的中部连接有立销1。在柱塞2左侧外设置左缸体4,在柱塞2右侧外设置右缸体5。在左缸体4后端固定串接一只左后缸体6,在柱塞2左端固定连接左活塞杆8,在左活塞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左活塞9,左活塞杆8穿置在设置于左缸体4和左后缸体6之间的通孔10内,左活塞9布置在左后缸体6内。在左缸体4和左后缸体6之间的通孔10 内设置密封圈11。对称地,在右缸体5的后端固定连接右后缸体7,在柱塞2的右端固定连接右活塞杆,在右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右活塞,右活塞杆穿置在设置于右缸体和右后缸体之间的通孔内,右活塞布置在右后缸体内。在右缸体和右后缸体之间的通孔内也设置密封圈。通过连接左缸体、右缸件、左后缸体和右后缸体内的进出油通道,达到拔叉柱塞油缸和活塞油缸的双重作用力,推动和拉动柱塞2移动,由柱塞2上的销轴1推动滑块12带动舵柄3发生转动,从而使舵杆轴转动。例二
本发明的活塞油缸结构可串联式重叠布置。如图3所示,在左缸体4后端串接一只左后缸体6,在柱塞2左端连接一根左活塞杆8,在左活塞杆8上分别固定连接两组左活塞9、 9',左活塞杆8穿置在设置于左缸体4和左后缸体6之间的通孔10内,两组左活塞9、9' 分别对应地配合在左后缸体6内。对称地,在右缸体5的后端也连接一只右后缸体7,同样设有一根只右活塞杆和两组右活塞。例三
本发明还可将用于成对布置的机构上。如图4、5所示,在例一的基础上,设有两根柱塞 2,2',两只销轴1、1'分别推动滑块12、12'带动一只对称的舵柄3发生转动,从而使舵杆轴转动。
权利要求
1.拔叉活塞式液压舵机的推舵机构,包括舵柄、滑块及柱塞,所述柱塞的中部连接立销,所述立销与舵柄及滑块配合,在柱塞的两端分别设置左缸体和右缸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缸体后端固定连接左后缸体,在所述右缸体后端固定连接右后缸体,在柱塞的两端对称地分别固定连接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在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上分别固定连接至少一组活塞,所述左活塞杆穿置在左缸体和左后缸体之间的通孔内,所述右活塞杆穿置在右缸体和右后缸体之间的通孔内,所述各组活塞分别相应地布置在所述左后缸体和右后缸体内。
全文摘要
拔叉活塞式液压舵机的推舵机构,涉及船用拔叉活塞式液压舵机技术领域。包括舵柄、滑块、柱塞和立销,柱塞的两端分别设置左缸体和右缸体;在左缸体后端固定连接左后缸体,在右缸体后端固定连接右后缸体,在柱塞的两端对称地分别固定连接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在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上分别固定连接至少一组活塞,左活塞杆穿置在左缸体和左后缸体之间的通孔内,右活塞杆穿置在右缸体和右后缸体之间的通孔内,各组活塞分别相应地布置在左后缸体和右后缸体内。本发明可达到增加推舵油缸的数量的效果,从而很小成本投入,达到增加推舵油缸的数量的目的,可使舵机的扭矩力成倍数增大,又能节省舵机的安装空间。
文档编号B63H25/22GK102514699SQ20121000651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薛伟功 申请人:江苏吉信远望船舶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