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327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平台姿态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船舶的压载水系统都是通过压载水泵从海水箱或江水箱内吸取压载水,通过压载水管系及阀将压载水泵入各压载舱。再根据平台的姿态,通过压载水调拨泵来调拨各压载舱的压载水,或将部分压载水排出舷外来控制船舶的姿态,以适应各种装载情况,保持适当的排水量、吃水及纵倾和横倾,保持船舶一定的航行性能,此种方法结构复杂、成本高且耗能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且不需设置专用压载水泵及压载水管系的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包括通海阀、透气阀及用于控制所述透气阀开启与关闭的遥控单元;所述通海阀与所述平台固定连接;所述透气阀与所述平台固定连接;所述遥控单元通过控制所述透气阀开启与关闭能够实现控制所述通海阀吸水与排水,进而实现控制所述平台水下姿态。进一步地,所述通海阀包括第一提升机构、第二提升机构、用于防止海水进入所述平台中压载舱的密封机构及用于海水进入的进水机构;所述第一提升机构靠近其顶端部位处与所述平台的甲板固定连接,底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机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底端与所述密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机构与所述进水机构底部相接触;所述进水机构顶部与所述第二提升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进水机构底部与所述平台的底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包括操纵手轮、第一管轴及第一连接部件;所述操纵手轮与所述第一管轴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轴靠近其顶端部位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平台的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轴底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机构顶端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包括第二管轴、螺纹杆及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管轴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管轴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管轴的底端与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所述密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进水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操纵手轮通过依次控制所述第一管轴、所述第二管轴及所述螺纹杆的升降进而控制所述密封机构与所述进水机构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机构包括阀盘、不锈钢块及第一密封垫圈;所述第一密封垫圈、所述不锈钢块均呈圆环型,且分别与所述阀盘底部圆形边框相适配;所述不锈钢块与所述进水机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阀盘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垫圈与所述不锈钢块相接触;所述阀盘顶部与所述螺纹杆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机构包括空心圆柱筒、圆环形阀座及第三连接部件;所述空心圆柱筒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海水进入与排出的通孔;所述空心圆柱筒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螺纹杆外壁活动连接;所述空心圆柱筒的底部与所述圆环形阀座固定连接;所述圆环形阀座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与所述平台的底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透气阀包括液压蝶阀、第三腹板、第一透气管、第二透气管、第四连接部件、第五连接部件及用于防止外界残渣进入所述透气管的钢丝网;所述液压蝶阀底部通过所述第四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透气管一端、所述第二透气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透气管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腹板与所述平台的甲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腹板与所述第一透气管之间通过加强筋进行紧固;所述第二透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连接部件与所述钢丝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透气管是直管,所述第二透气管是中间部位呈90°的弯管。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一法兰、第一法兰垫片及第一腹板;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垫片及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平台的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环形支架、带有内螺纹的圆筒;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环形支架一侧与所述空心圆柱筒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环形支架另一侧与所述空心圆柱筒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外壁与所述环形支架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内壁通过其内螺纹与所述螺纹杆外螺纹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依次穿过所述圆筒、所述环形支架与所述阀盘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包括:第四螺栓、第五螺栓、第二腹板及第二密封垫圈;所述第二腹板上表面与所述平台的底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螺栓依次穿过所述阀座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垫圈与所述第二腹板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螺栓依次穿过所述阀座另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垫圈与所述第二腹板下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件包括:第六螺栓、第七螺栓、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二法兰及第二法兰垫片;所述第二法兰垫片与所述液压蝶阀底部贴合面相接触;所述第二法兰置于所述第二法兰垫片外部,且一侧与所述第一透气管一端相通,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透气管一端相通;所述第六螺栓穿过所述第二法兰上部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七螺栓穿过所述第二法兰下部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五连接部件包括:第八螺栓、第九螺栓、第三螺母、第四螺母及第三法兰;所述第三法兰中心部位与所述第二透气管另一端相通,且所述钢丝网置于二者之间;所述第八螺栓穿过所述第三法兰上部与所述第三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九螺栓穿过所述第三法兰下部与所述第四螺母螺纹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轴底端与所述第二管轴顶端通过万向节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管轴、所述第二管轴通过所述万向节能够实现二者处于同一竖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遥控单元包括计算机、信息采集器、电磁阀箱、液压动力泵站、液压阀及电磁阀;所述计算机通过第一光缆与所述信息采集器连接;所述信息采集器通过第二光缆与所述电磁阀箱连接;所述电磁阀箱通过第一油管与所述液压阀连接;所述电磁阀箱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液压动力泵站连接;所述电磁阀箱分别通过电缆、第三光缆与所述电磁阀连接。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通过通海阀与平台固定连接。透气阀也与平台固定连接。实现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旋转操纵手轮打开通海阀,并通过遥控单元打开压载舱中透气阀,压载舱自然进水;平台上浮起来后,关闭液压阀,开启电磁阀用压缩空气吹排压载舱内的海水,并手动关闭通海阀,防止外部海水进入压载舱。本发明通过控制压载舱内压载水的注入和排出来控制平台的姿态,且不需设置专用压载水泵及压载水管系,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节约能源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中通海阀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中第一提升机构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中进水机构、密封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中第一连接部件SO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中透气阀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中压控单元结构框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中压控单元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包括:通海阀、透气阀及用于控制透气阀开启与关闭的遥控单元。其中,通海阀与平台(船体)固定连接。透气阀也与平台(船体)固定连接。同时,遥控单元通过控制透气阀开启与关闭能够实现控制通海阀吸水与排水,进而实现控制所述平台姿态。本实施例中,通海阀包括:第一提升机构、第二提升机构、用于防止海水进入平台中压载舱Si的密封机构及用于海水进入的进水机构。其中,第一提升机构靠近其顶端部位处与平台的甲板I固定连接,底端与第二提升机构顶端活动连接。第二提升机构底端与密封机构固定连接。密封机构与进水机构底部相接触。进水机构顶部与第二提升机构活动连接;且进水机构底部与平台的底板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提升机构包括:操纵手轮3、第一管轴101及第一连接部件S0。其中,操纵手轮3与第一管轴101顶端固定连接。第一管轴101靠近其顶端部位处通过第一连接部件与平台的甲板I固定连接;且第一管轴101底端与第二提升机构顶端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提升机构包括:第二管轴102、螺纹杆4及第二连接部件。其中,第二管轴102的顶端与第一管轴101的底端活动连接。第二管轴102的底端与螺纹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螺纹杆4的底端与密封机构固定连接。
且螺纹杆4的外壁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与进水机构活动连接。同时,操纵手轮(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依次控制101第一管轴、第二管轴102及螺纹杆4的升降进而控制密封机构与进水机构相接触。本实施例中,密封机构包括:阀盘5、不锈钢块6及第一密封垫圈201。其中,第一密封垫圈201、不锈钢块6均呈圆环型,且分别与阀盘5底部圆形边框相适配(内径相适配)。不锈钢块6与进水机构底部固定连接。阀盘5底部通过第一密封垫圈201与不锈钢块6相接触(第一密封垫圈201置于阀盘5与不锈钢块二者之间)。实际工作过程中,阀盘5通过不锈钢块6紧压进水机构底部,且阀盘5与不锈钢块6 二者之间增设第一密封垫圈201能够很好的将海水隔离于压载舱SI外部。同时,阀盘5顶部与螺纹杆4底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进水机构包括:空心圆柱筒7、圆环形阀座8及第三连接部件。其中,空心圆柱筒7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海水进入与排出的通孔9。空心圆柱筒7的顶部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与螺纹杆4外壁活动连接。同时,空心圆柱筒7的底部与圆环形阀座8固定连接,且环形阀座8通过第三连接部件与平台的底板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操纵手轮3通过旋转依次带动第一管轴101、第二管轴102旋转,进而带动螺纹杆4并通过其外壁的螺纹机构与第二连接部件实现升降运作。本实施例中,透气阀包括:液压蝶阀10、第三腹板403、第一透气管301、第二透气管302、第四连接部件、第五连接部件及用于防止外界残渣进入透气管301-302的钢丝网11。其中,液压蝶阀10底部通过第四连接部件分别与第一透气管301 —端、第二透气管302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透气管301另一端通过第三腹板403与平台的甲板I固定连接,且第三腹板403与第一透气管301之间通过加强筋18进行紧固。第二透气管302的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部件与钢丝网11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透气管301是直管。优选地,第二透气管302是中间部位呈90°的弯管,可避免透气阀组件在水下被淤泥及杂物堵塞。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各组成及其对应连接关系如下所述:(I)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螺栓801、第一法兰601、第一法兰垫片701及第一腹板401。其中,第一螺栓801依次穿过第一法兰601、第一法兰垫片701及第一腹板401与平台的甲板I固定连接。(2)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螺栓802、第三螺栓803、环形支架13、带有内螺纹的圆筒12 (与螺纹杆4外螺纹相适配)。其中,第二螺栓802穿过环形支架13—侧与空心圆柱筒7顶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三螺栓803穿过环形支架13另一侧与空心圆柱筒7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圆筒12外壁与环形支架13内壁固定连接。圆筒12内壁通过其内螺纹与螺纹杆4外螺纹活动连接。螺纹杆4依次穿过圆筒12、环形支架13与阀盘5顶部固定连接。(3)第三连接部件包括:第四螺栓804、第五螺栓805、第二腹板402及第二密封垫圈202。其中,第二腹板402上表面与平台的底板2下表面固定连接。第四螺栓804依次穿过阀座8 一侧、第二密封垫圈202与第二腹板402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第五螺栓805依次穿过阀座8另一侧、第二密封垫圈202与第二腹板402下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4)第四连接部件包括:第六螺栓806、第七螺栓807、第一螺母501、第二螺母502、第二法兰602及第二法兰垫片702。其中,第二法兰垫片702与液压蝶阀10底部贴合面相接触。第二法兰602置于第二法兰垫片702外部,且一侧与第一透气管301 —端相通,另一侧与第二透气管602 —端相通。同时,第六螺栓806穿过第二法兰602上部与第一螺母501螺纹连接。第七螺栓807穿过第二法兰602下部与第二螺母502螺纹连接。(5)第五连接部件包括:第八螺栓808、第九螺栓809、第三螺母503、第四螺母504及第三法兰603。其中,第三法兰603中心部位与第二透气管302另一端相通,且钢丝网11置于二者之间。同时,第八螺栓808穿过第三法兰603上部与第三螺母503螺纹连接。第九螺栓809穿过第三法兰603下部与第四螺母504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为防止螺纹杆4在升降过程中环形支架13松动,可于环形支架13侧面与螺纹杆4外壁之间增设环形紧固件14,进紧固件14套于螺纹杆4外壁,且两侧面分别与环形支架13侧面固定连接以实现环形支架13与螺纹杆4之间稳定牢固。优选地,第一管轴101底端与第二管轴102顶端可通过万向节16活动连接。即第一管轴101、第二管轴102通过万向节16能够实现二者处于同一竖直线上。优选的,密封垫圈201-202可选用加强型聚四氟乙烯或镍铬合金。本实施例中,遥控单元包括:计算机(控制终端)、信息采集器(中央处理器)、电磁阀箱、液压动力泵站(泵站的两组并联伺服泵组提供流量为14.5L/min,压力为12MPa的压力油)、液压阀及电磁阀。其中,计算机通过第一光缆3001与信息采集器连接。信息采集器通过第二光缆3002与电磁阀箱连接。电磁阀箱通过第一油管2001与液压阀连接。电磁阀箱通过第二油管2002与液压动力泵站连接。电磁阀箱还分别通过电缆1001、第三光缆3001与电磁阀连接。实际工作过程中,信息采集器通过实施采集液压阀、电磁阀工作状态并将采集信息传输至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输出控制指令进而通过液压阀控制液压蝶阀10开启与关闭,通过电磁阀控制压载舱SI内压缩空气系统排气操作。其中,遥控单元基于全集成自动化概念,选用西门子I/O输入/输出模块和SIMATIC S7-300控制器构建SIMATIC DP分布式I/O系统。将PLC上连接I/O模块安装在电磁阀箱内,实现对液压阀和电磁阀状态反馈信号的采集,并按照遥控指令输出相应的开/关阀门的信号。同时,现场的I/O模块通过PR0FIBUS总线系统,经第二光缆3002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并使用SIMATIC NET和相应的通讯功能,可以极为方便地完成SIMATIC系统中模块与中央处理器之间的必要数据交换。最终,中央处理器通过工业以太网和TCP/IP协议同安装在控制台上的计算机连接,从而与管理层进行通讯,将采集的实时监控数据发送给计算机。同时,计算机运用SIMATIC提供的组态软件根据实船的布置绘制模拟图,将隶属于同一系统的阀门开/关状态和遥控按钮都制作在同一界面上,为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人机界面。连接于该以太网上的计算机都可以互相通讯,进行数据交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平台内可设置多个压载舱SI(以平台自己结构划分,呈对称式分布),如为8个压载舱SI时,可将8个通海阀、8个透气阀分布设置于每个压载舱内,并均有遥控单元控制其透气阀的开启与关闭。其中,平台下潜时,手动旋转操纵手轮打开通海阀,并通过遥控单元打开各压载舱SI中的透气阀,压载舱SI自然进水;平台上浮起来后,关闭液压阀,开启电磁阀用压缩空气吹排压载舱SI内的海水,并手动关闭通海阀,防止外部海水进入压载舱SI。同理,当某压载舱SI需进水时,开启相应压载舱SI中的液控蝶阀10,同时开启相应压载舱SI的通海阀,水通过通海阀自流进入压载舱SI,空气由舱顶的液控蝶阀10排出。当某压载舱SI需排水时,关闭相应舱顶部的液控蝶阀10,开启电磁阀,向该压载舱SI通入压缩空气,压载水由相应舱的通海阀排出。本发明通过控制压载舱Si内压载水的注入和排出来控制平台的姿态(下潜和上浮),且不需设置专用压载水泵及压载水管系,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节约能源的特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通过通海阀与平台固定连接。透气阀也与平台固定连接。实现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旋转操纵手轮打开通海阀,并通过遥控单元打开压载舱中透气阀,压载舱自然进水;平台上浮起来后,关闭液压阀,开启电磁阀用压缩空气吹排压载舱内的海水,并手动关闭通海阀,防止外部海水进入压载舱。本发明通过控制压载舱内压载水的注入和排出来控制平台的姿态,且不需设置专用压载水泵及压载水管系,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节约能源的特点。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海阀、透气阀及用于控制所述透气阀开启与关闭的遥控单元;所述通海阀与所述平台固定连接;所述透气阀与所述平台固定连接;所述遥控单元通过控制所述透气阀开启与关闭能够实现控制所述通海阀吸水与排水,进而实现控制所述平台水下姿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海阀包括第一提升机构、第二提升机构、用于防止海水进入所述平台中压载舱的密封机构及用于海水进入的进水机构;所述第一提升机构靠近其顶端部位处与所述平台的甲板固定连接,底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机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底端与所述密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机构与所述进水机构底部相接触;所述进水机构顶部与所述第二提升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进水机构底部与所述平台的底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包括操纵手轮、第一管轴及第一连接部件;所述操纵手轮与所述第一管轴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轴靠近其顶端部位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平台的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轴底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机构顶端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包括第二管轴、螺纹杆及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管轴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管轴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管轴的底端与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所述密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进水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操纵手轮通过依次控制所述第一管轴、所述第二管轴及所述螺纹杆的升降进而控制所述密封机构与所述进水机构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包括阀盘、不锈钢块及第一密封垫圈;所述第一密封垫圈、所述不锈钢块均呈圆环型,且分别与所述阀盘底部圆形边框相适配;所述不锈钢块与所述进水机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阀盘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垫圈与所述不锈钢块相接触;所述阀盘顶部与所述螺纹杆底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机构包括空心圆柱筒、圆环形阀座及第三连接部件;所述空心圆柱筒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海水进入与排出的通孔;所述空心圆柱筒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螺纹杆外壁活动连接;所述空心圆柱筒的底部与所述圆环形阀座固定连接;所述圆环形阀座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与所述平台的底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阀包括液压蝶阀、第三腹板、第一透气管、第二透气管、第四连接部件、第五连接部件及用于防止外界残渣进入所述透气管的钢丝网;所述液压蝶阀底部通过所述第四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透气管一端、所述第二透气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透气管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腹板与所述平台的甲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腹板与所述第一透气管之间通过加强筋进行紧固;所述第二透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连接部件与所述钢丝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透气管是直管,所述第二透气管是中间部位呈90°的弯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一法兰、第一法兰垫片及第一腹板;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垫片及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平台的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环形支架、带有内螺纹的圆筒;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环形支架一侧与所述空心圆柱筒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环形支架另一侧与所述空心圆柱筒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外壁与所述环形支架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内壁通过其内螺纹与所述螺纹杆外螺纹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依次穿过所述圆筒、所述环形支架与所述阀盘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包括:第四螺栓、第五螺栓、第二腹板及第二密封垫圈;所述第二腹板上表面与所述平台的底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螺栓依次穿过所述阀座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垫圈与所述第二腹板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螺栓依次穿过所述阀座另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垫圈与所述第二腹板下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件包括:第六螺栓、第七螺栓、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二法兰及第二法兰垫片;所述第二法兰垫片与所述液压蝶阀底部贴合面相接触;所述第二法兰置于所述第二法兰垫片外部,且一侧与所述第一透气管一端相通,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透气管一端相通;所述第六螺栓穿过所述第二法兰上部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七螺栓穿过所述第二法兰下部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五连接部件包括:第八螺栓、第九螺 栓、第三螺母、第四螺母及第三法兰;所述第三法兰中心部位与所述第二透气管另一端相通,且所述钢丝网置于二者之间;所述第八螺栓穿过所述第三法兰上部与所述第三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九螺栓穿过所述第三法兰下部与所述第四螺母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轴底端与所述第二管轴顶端通过万向节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管轴、所述第二管轴通过所述万向节能够实现二者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单元包括计算机、信息采集器、电磁阀箱、液压动力泵站、液压阀及电磁阀;所述计算机通过第一光缆与所述信息采集器连接;所述信息采集器通过第二光缆与所述电磁阀箱连接;所述电磁阀箱通过第一油管与所述液压阀连接;所述电磁阀箱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液压动力泵站连接;所述电磁阀箱分别通过电缆、第三光缆与所述电磁阀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水下平台姿态的压载水系统,属于水下平台姿态控制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通海阀、透气阀及用于控制透气阀开启与关闭的遥控单元。通海阀与平台固定连接。透气阀也与平台固定连接。同时,遥控单元通过控制透气阀开启与关闭能够实现控制通海阀吸水与排水,进而实现控制平台姿态。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旋转操纵手轮打开通海阀,并通过遥控单元打开压载舱中透气阀,压载舱自然进水;平台上浮起来后,关闭液压阀,开启电磁阀用压缩空气吹排压载舱内的海水,并手动关闭通海阀,防止外部海水进入压载舱。本发明通过控制压载舱内压载水的注入和排出来控制平台的姿态,且不需设置专用压载水泵及压载水管系,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节约能源的特点。
文档编号B63G8/22GK103192968SQ2013101081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严俊, 王立洲, 李胜, 孟宪敏 申请人:武汉武船海洋工程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