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水域引航道布置方法

文档序号:4124346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宽水域引航道布置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宽水域引航道布置方法。本发明为船闸引航道横向分为出闸航道、右岸主停泊段、中间停泊段、左岸停泊段;左岸停泊段前方是辅导航墙,一直向前延伸至闸首;右岸停泊段前方是主导航墙,一直向前延伸至闸首;进闸船舶可选择停靠在右岸主停泊段、中间停泊段或左岸停泊段;出闸航道在中间停泊段、右岸停泊段之间。本发明克服了闸时间较长,与导航墙擦碰严重,船舶过闸安全性和效率均不高,待闸能力很低,且引航道宽阔的水域却没被充分利用等缺陷。本发明船舶采用曲线进闸、直线出闸方式过闸,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宽水域充分利用,可以尽可能多的停泊待闸船舶;待闸区船舶停泊方式满足先到先行的调度原则,便于船闸运行管理。
【专利说明】宽水域引航道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所涉及是一种宽水域引航道布置技术,具体说是宽水域引航道布置方法。【背景技术】
[0002]船闸包括由上下闸首、闸室、上下游引航道、锚地等几部分,引航道由导航段、调顺段、停泊段和制动段等组成,其平面布置应保证通航期内过闸船舶、船队畅通无阻,安全行驶。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尺度一般根据过闸船型设置,对于标准设计的船闸,引航道长度通常为过闸船舶或船队长度的3.5?4倍,宽度通常为过闸船舶或船队宽度的4.5?5.5倍。当曲线导航墙具备导航与调顺功能时,可采用曲线进闸、直线出闸方式过闸,其引航道直线段长度应大于等于导航段长度与停泊段长度之和。近年来,随着水运行业的迅速发展,过闸船舶吨位逐步向大型化发展,上世纪七、八年代兴建的中小型船闸已不能满足船舶安全、高效过闸要求,尤其是引航道长度明显不足。然而受货运、社会影响等因素制约,这些船闸目前还不能关闭,因此只能且必须进行改造。受防洪堤防、道路交通、移民征迁等因素制约,船闸上游引航道长度往往无法增加,而现有宽度往往超过标准较多。
[0003]在本发明之前,宽水域引航道内导航墙普遍采用小圆弧挡墙后接一列靠船墩,船舶直线进闸、曲线出闸,过闸时间较长,与导航墙擦碰现象较严重,靠近闸首的60?80m靠船墩不能停靠船舶。引航道水域虽然偏宽,但船舶过闸安全性和效率均不高,待闸能力很低,且引航道宽阔的水域却没被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适用于宽水域的引航道布置方法。
[0005]宽水域引航道布置方法,主要包括:
[0006](I)船闸引航道横向分为出闸航道、右岸主停泊段、中间停泊段、左岸停泊段;
[0007](2)左岸停泊段前方是辅导航墙,一直向前延伸至闸首;
[0008](3)右岸停泊段前方是主导航墙,一直向前延伸至闸首;
[0009](4)进闸船舶可选择停靠在右岸主停泊段、中间停泊段或左岸停泊段;
[0010](5)出闸航道在中间停泊段、右岸停泊段之间。
[0011]所述在引航道长度受限制时,通过布置主、辅导航墙和中间靠船墩,在宽水域引航道内形成右岸、中间和左岸三个停泊段。
[0012]所述主导航墙的曲率小于辅导航墙。
[0013]所述中间停泊段上设置中间靠船墩。
[0014]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每个闸次的进闸船舶停泊在闸前最近位置,船舶采用曲线进闸、直线出闸方式过闸,提高船舶过闸效率和安全性;引航道宽水域充分利用,可以尽可能多的停泊待闸船舶;待闸区船舶停泊方式满足先到先行的调度原则,便于船闸运行管理。[0015]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效果将在下面继续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本发明布置示意图。
[0017]图中各标号对应部位如下:
[0018]闸室1、闸首2、主导航墙3、辅导航墙4、右岸停泊段5、中间停泊段6、左岸停泊段7、进闸船舶8、出闸航道9、中间靠船墩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
[0020]闸室1、闸首2、主导航墙3、辅导航墙4、右岸停泊段5、中间停泊段6、左岸停泊段7构成船闸引航道。左岸停泊段7前方是一个曲线即辅导航墙4,一直向前延伸到闸首2,右岸停泊段5前方也是一个曲线即主导航墙3,但比左岸停泊段7前方的辅导航墙4曲率小得多,也一直向前延伸到闸首2,闸首2前面是闸室1,中间停泊段6在右岸停泊段5、左岸停泊段7之间,进闸船舶8就停靠在中间停泊段6,出闸航道9在中间停泊段6、右岸停泊段5之间;船闸引航道横向分为出闸航道9、右岸主停泊段5、中间停泊段6、左岸停泊段7冲间停泊段6上设置中间靠船墩10。
[0021]本发明应用过程说明:
[0022]船舶进出闸采取的是曲线进闸、直线出闸方式,进闸船舶8调顺后沿主导航墙3曲线进闸,主导航墙3和辅导航墙4均具备调顺功能,调顺段可大幅缩短;出闸船舶经出闸航道9直线出闸。
[0023]与闸首2相连的主导航墙3、辅导航墙4采用的圆弧曲线曲率满足船舶进闸调顺功能。根据进闸船舶8靠泊时的横向位距和船型尺度,按照《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计算调顺段长度,并据此确定右岸停泊段5、中间停泊段6和左岸停泊段7内进闸船舶8的靠泊起始位置。
[0024]右岸停泊段5停靠需要随到随过闸的危险品船舶,中间停泊段6主要靠泊过闸船队,左岸停泊段7主要停靠小吨位船舶,按此计算停泊段的水域宽度。船闸引航道水域宽度由右岸停泊段5、中间停泊段6、左岸停泊段7、出闸航道9和中间靠船墩10组成。
[0025]中间停泊区6的长度按照不少于两个闸次的进闸船舶8的数量计算,并兼顾引航道口门处航道转弯半径满足船舶航行要求。
[0026]对达不到船舶或船队长度3.5?4倍长度的引航道,通过本发明布置,能够保证船舶安全、高效地过闸,并且高性价比地利用引航道宽水域,大幅度提高船舶待闸停靠能力。
[0027]与闸首2相连的主导航墙3、辅导航墙4采用适合船舶曲线进闸的的圆弧曲线,停泊段位置根据满足设计船型安全、高效进闸调顺要求的最大横向位距确定,使主导航墙3、辅导航墙4具备导航与调顺功能,船舶进出闸采用曲线进闸、直线出闸方式。
[0028]主导航墙3、辅导航墙4均采用弧线形布置,可缩短船舶进闸调顺段长度,节省工程投资。
[0029]各停泊段之间的间距根据设计船型进出闸要求而定,停泊段长度按船闸每闸次的船舶数量确定,兼顾引航道口门船舶航行转弯半径要求。根据过闸船舶、船队的尺度安排待 闸船舶或船队停泊位置,合理调度进、出闸船舶。
【权利要求】
1.宽水域引航道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船闸引航道横向分为出闸航道、右岸主停泊段、中间停泊段、左岸停泊段; (2)左岸停泊段前方是辅导航墙,一直向前到延伸至闸首; (3)右岸停泊段前方是主导航墙,一直向前到延伸至闸首; (4)进闸船舶可选择停靠在右岸主停泊段、中间停泊段或左岸停泊段; (5)出闸航道在中间停泊段、右岸停泊段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水域引航道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引航道长度受限制时,通过布置主、辅导航墙和中间靠船墩,在宽水域引航道内形成右岸、中间和左岸三个停泊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水域引航道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导航墙的曲率小于辅导航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水域引航道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间停泊段上设置中间靠船墩。
【文档编号】E02C1/10GK103924569SQ201410184240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朱庆华, 徐兵, 袁兴安, 康立荣, 杨俊敬 申请人: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