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4307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我国水资源短缺一方面由于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匀,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被污染的面积大,水利水电作为我国生活用水的源头,承担着很大责任,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作为保护水资源的最简单方法,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目前市场上的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品牌各式各样,但其功能比较的单一,价格昂贵,质量差,且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在水中浸泡,会出现配件老化损坏而不能继续使用的情况,这样不仅没有发挥自身价值反而对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因此不能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包括上置气体室、机体、连接杆、吸气阀、氮气离气装置、送气管道、过滤室、吸气泵和进气阀,所述机体的上方安装有上置气体室,所述上置气体室的中心处安装有送气管道,所述送气管道的上方安装有吸气阀,所述吸气阀的下方安装有氮气离气装置,所述氮气离气装置的下方安装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的下方安装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的下方安装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的下方安装有进氮嘴,所述机体的中心处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心处安装有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上置气泡室的中心处安装有氮气泡。

优选的,所述吸气阀的输出端和氮气离气装置的输入端均与进气阀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下方安装有下置球室,所述下置球室的中心处安装有氮气密度感应器,所述氮气密度感应器上方安装有感应头。

优选的,所述上置气泡室的下方安装有气膜,所述气膜的下方安装有空白室。

本实用新型中,在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上设置有不同功能的气体室,并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但可以保证浮体不会沉没而且还可以自由的调节机体与水面的高度,同时还在机体内部设置有气体密度感应器,当球室内的气体密度过小时,可以通过送气管道自由的产生气体,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且在设备的中心处安装有通过固定装置连接的连接杆,可以将若干个设备进行连接来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活动,同时,在机体表面有一层能自我清洁的高分子膜,在长久使用后,仍然像崭新一样,满足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的下置球室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置气泡室、2,机体、3,气膜、4,空白室、5,固定装置、6,连接杆、7,下置球室、8,吸气阀、9,氮气离气装置、10,氮气泡、11,送气管道、12,过滤室、13,吸气泵、14,进气阀、15,进氮嘴、16,感应头、17,氮气密度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包括上置气体室1、机体2、连接杆6、吸气阀8、氮气离气装置9、送气管道11、过滤室12、吸气泵13和进气阀14,机体2的上方安装有上置气体室1,上置气体室1的中心处安装有送气管道11,送气管道11的上方安装有吸气阀8,吸气阀8的下方安装有氮气离气装置9,氮气离气装置9的下方安装有过滤室12,过滤室12的下方安装有吸气泵13,吸气泵13的下方安装有进气阀14,进气阀14的下方安装有进氮嘴15,机体2的中心处设置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中心处安装有固定装置5,上置气泡室1的中心处安装有氮气泡10,吸气阀8的输出端和氮气离气装置9的输入端均与进气阀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连接杆6的下方安装有下置球室7,下置球室7的中心处安装有氮气密度感应器17,所述氮气密度感应器17上方安装有感应头16,上置气泡室1的下方安装有气膜3,气膜3的下方安装有空白室4。

工作原理:当使用该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时,将机体2由连接杆6上的固定装置5连接所需要数量的机体2,并放入水中,机体2漂浮在水面上,当水面平静无波时,机体2内的上置气泡室1中的氮气泡10发挥作用,保证机体实现自身作用,当水面有波动时,下置球室7内氮气密度感应器17向上方的感应头16发出信号,吸气阀8开始工作,空气进入后沿着送气管道11进入氮气离气装置9,在这里空气被分离,氮气经过过滤室12再次被过滤,再在吸气泵13的作用下进入进气阀14,最后通过进氮嘴15进入下置球室7,机体2质量变大,不易被水波冲走,至此设备完整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