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和船舶检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102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和船舶检修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检修设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和船舶检修系统。



背景技术:

为控制船舶的空船重量,目前大部分船型都会使用玻璃钢格栅作为检修或通道平台的铺设材料,玻璃钢格栅采用格栅扣固定。为了方便人员上下,通往上下层之间的梯口处的格栅一般会空出来,会产生人员跌落的危险,存在安全隐患。

常规做法是直接将格栅放置在入口处封堵,且不进行固定,人员上下的时候能移开通行即可。但经过实践证明,大部分的人移开格栅之后,不会将其复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若用格栅扣固定,则不利于人员上下方便。

为了满足此类格栅平台通道口的安全性以及人员上下的便利性,可设计一种可翻转的格栅盖。一般可旋转结构需具备可转动的轴及轴套结构,由于玻璃钢格栅无法焊接,且为扁平结构,不满足旋转的条件,设计安装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亟需一种更为简易方便的可翻转的格栅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的一般可旋转结构需具备可转动的轴及轴套结构,由于玻璃钢格栅无法焊接,且为扁平结构,不满足旋转的条件,设计安装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包括用于遮盖通道口的格栅盖本体,与格栅通道固定连接的第一角钢,与格栅盖本体相连接的第二角钢,所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连接有可将格栅盖本体绕其与格栅通道的连接点旋转的铰链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铰链结构包括与第一角钢向连接的第一扁钢、与所述第二角钢相连接的第二扁钢、以及设置在连接在第一扁钢和第二扁钢之间的带孔销,所述第一扁钢或第二扁钢在外力作用下以带孔销为转轴转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扁钢和所述第二扁钢上的内侧分别对应开设有交差对接的销孔,所述带孔销安装在所述销孔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带孔销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开口销,所述带孔销通过开口销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扁钢自所述第一角钢的一侧伸出且呈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圆弧形结构的顶部高于格栅通道,以防止格栅盖本体打开或关闭的时候与所述格栅通道碰撞。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扁钢和所述第一角钢焊接,所述第二扁钢和所述第二角钢焊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二扁钢焊接在第二角钢上或者所述第二扁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角钢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格栅盖本体的下部边缘还设置有位置感应器和报警装置,当格栅盖本体掀起没有放下时,位置感应器传送信号给报警装置进行报警以提醒过往人员留意通道口切勿跌落。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船舶检修系统,具有格栅通道,所述格栅通道上对应通道口的位置连接有用于遮挡通道口的格栅盖本体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和船舶检修系统,通过铰链结构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格栅通道上的格栅盖本体,覆盖在通道口上,以防止人员在格栅通道行走时跌落通道口,当人员需要进入通道口时,只需要旋转格栅盖本体使其相对于格栅通道稳定连接,即可顺利进入通道口,且自进入通道口后将格栅盖本体反向旋转至通道口上即可,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在厂内或铁舾厂家制作均可;安装灵活性好,可根据实际需求安装在任一方向。安装方便,现场调节容易;成本低,核心部件铰链结构为普通国标五金件,采购方便;通用性好,适用于所有上下通道或者检修的开孔;重量轻,翻转容易,安全性高,人员上下后可容易、快捷地将其关闭;型式美观,不破坏平台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铰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在吊机筒体内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3的C处的细节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在升降基础检修平台的二层直梯入口处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在升降基础检修平台的二层直梯入口处的平面图;

图7是图6中D处的细节放大图。

其中,1、第一角钢;2、第二角钢;3、第一扁钢;4、第二扁钢;5、格栅盖本体;6、带孔销;7、开口销;8、第三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包括用于遮盖通道口的格栅盖本体5,与格栅通道固定连接的第一角钢1,与格栅盖本体5相连接的第二角钢2,所述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2之间连接有可将格栅盖本体5绕其与格栅通道的连接点旋转的铰链结构。所述铰链结构包括与第一角钢1向连接的第一扁钢3、与所述第二角钢2相连接的第二扁钢4、以及设置在连接在第一扁钢3和第二扁钢4之间的带孔销6,所述第一扁钢3或第二扁钢4在外力作用下以带孔销6为转轴转动。

通过铰链结构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格栅通道上的格栅盖本体5,覆盖在通道口上,以防止人员在格栅通道行走时跌落通道口,当人员需要进入通道口时,只需要旋转格栅盖本体5使其相对于格栅通道稳定连接,即可顺利进入通道口,且自进入通道口后将格栅盖本体5反向旋转至通道口上即可,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在厂内或铁舾厂家制作均可;安装灵活性好,可根据实际需求安装在任一方向。安装方便,现场调节容易;成本低,核心部件铰链结构为普通国标五金件,采购方便;通用性好,适用于所有上下通道或者检修的开孔;重量轻,翻转容易,安全性高,人员上下后可容易、快捷地将其关闭;型式美观,不破坏平台的完整性。

具体实施时,所述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包括两套铰链结构;所述第一扁钢3、第二扁钢4以及带孔销6的结构,保证了格栅盖本体5旋转后完全覆盖在对应的通道口上,提高了格栅盖本体5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反复旋转的耐用性。所述第一扁钢3和所述第二扁钢4上的内侧分别对应开设有交差对接的销孔,所述带孔销6安装在所述销孔内。

为了防止所述带孔销6在反复使用中自销孔脱出,保证带孔销6运行的稳定性,所述带孔销6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开口销7,所述带孔销6通过开口销7固定。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角钢1为L型结构,且其L型结构的长边与第一扁钢3连接,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切割,第一角钢1的朝向由格栅盖本体5的翻转反向决定。所述第一扁钢3自所述第一角钢1的一侧伸出且呈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圆弧形结构的顶部高于格栅通道,以防止格栅盖本体5打开或关闭的时候与所述格栅通道碰撞。

所述第一扁钢3和所述第一角钢1焊接,所述第二扁钢4和所述第二角钢2焊接。所述第二扁钢4焊接在第二角钢2上或者所述第二扁钢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角钢2上。

所述格栅盖本体5的下部边缘还设置有位置感应器和报警装置,当格栅盖本体5掀起没有放下时,位置感应器传送信号给报警装置进行报警以提醒过往人员留意通道口切勿跌落。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船舶检修系统,具有格栅通道,所述格栅通道上对应通道口的位置连接有用于遮挡通道口的格栅盖本体5板。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在吊机筒体内的应用,由于吊机筒体内较为狭窄,人员攀爬到上层平台后站立空间较小,如果在作业情况下非常不安全。采用此格栅盖本体5型式,人员可站在格栅平台上进行操作。采用4根角钢格栅盖本体5平台构架,根据筒体的大小确定格栅盖本体5可翻转的角度,从而确定第一角钢1的位置。此处受筒体空间局限,格栅盖本体5的尺寸为600×600mm可满足要求。调整第三角钢8的位置使格栅盖本体5的边界超过下方踏步边缘约50mm,以便于人员上下。第一角钢1采用100×63×8不等边角钢,将长边放在与铰链结构焊接的位置,便于铰链结构上下调整。带孔销6采用规格,通过带孔销6连接扁钢1和扁钢2,两端用开口销7(规格2×8)固定。

如图5-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在升降基础检修平台的二层直梯入口处的应用,格栅盖本体5安装于升降基础检修平台的二层直梯入口处,格栅盖本体5的安装不能影响到相邻格栅通道的安装。格栅盖本体5采用40×100(格栅网孔)的规格,将铰链结构中的第二扁钢4置于相邻格栅通道的空隙中,铰链结构通过格栅空隙转动,这样既不影响格栅盖本体5旋转,也不会影响相邻格栅通道的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翻转的格栅盖组件和船舶检修系,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铰链结构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格栅通道上的格栅盖本体,覆盖在通道口上,以防止人员在格栅通道行走时跌落通道口,当人员需要进入通道口时,只需要旋转格栅盖本体使其相对于格栅通道稳定连接,即可顺利进入通道口,且自进入通道口后将格栅盖本体反向旋转;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在厂内或铁舾厂家制作均可;

2、安装灵活性好,可根据实际需求安装在任一方向,安装方便,现场调节容易;

3、成本低,核心部件铰链结构为普通国标五金件,采购方便;

4、通用性好,适用于所有上下通道或者检修的开孔;

5、重量轻,翻转容易,安全性高,人员上下后可容易、快捷地将其关闭;

6、型式美观,不破坏平台的完整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