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1759发布日期:2018-11-24 10:32阅读:8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在船体的船尾安装的船外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在覆盖发动机的罩构件的内部收容有燃料箱、反冲起动器的船外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船外机,其在罩构件的内部收容燃料箱时,在罩构件与壳体构件的连结部上形成空气取入口,通过从该空气取入口取入的空气(外部气体)来对燃料箱进行冷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1-11391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这种船外机在罩构件的内部收容成为比较高温的点火线圈、燃料泵等发热构件,因此希望通过从空气取入口取入的空气也对这些发热构件进行冷却。然而,在罩构件的内部收容有燃料箱、反冲起动器等的船外机中,可能从空气取入口取入的空气滞留而无法对燃料箱、发热构件进行有效地冷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罩构件的内部的空气的滞留而对在罩构件的内部收容的构件进行有效地冷却的船外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方案。

第一方案涉及一种船外机(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船外机10),其具备:

发动机(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6);

燃料箱(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燃料箱25);

由所述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螺旋桨17);

将所述螺旋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壳体构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壳体构件18)

用于通过手动使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转动而起动的反冲起动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反冲起动器29);以及

安装于所述壳体构件且覆盖所述发动机、所述燃料箱及所述反冲起动器的罩构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罩构件19),其中,

所述反冲起动器具备反冲罩(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反冲罩34),

在所述反冲罩上设有空气通过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空气通过孔34c)。

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的船外机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反冲罩具备覆盖所述燃料箱的上方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设置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延伸设置部34b),

在所述延伸设置部上设有所述空气通过孔。

第三方案在第二方案的船外机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延伸设置部以能够供一端与所述反冲起动器的起动器卷轴(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起动器卷轴31)连接的绳索(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绳索32)穿过的方式形成为筒状,

所述空气通过孔设置于所述延伸设置部的与所述燃料箱对置的对置面和上表面。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由于取入到罩构件的内部的空气通过反冲罩的空气通过孔向发动机(化油器)供给,因此能够抑制反冲罩引起的空气的滞留而对在罩构件的内部收容的构件进行有效地冷却。

根据第二方案,反冲罩具备覆盖燃料箱的上方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设置部,且在该延伸设置部上设有空气通过孔,因此能够抑制反冲罩的延伸设置部引起的空气的滞留而对在罩构件的内部收容的构件进行有效地冷却。

根据第三方案,反冲罩的延伸设置部以能够供一端与反冲起动器的起动器卷轴连接的绳索穿过的方式形成为筒状,且空气通过孔设置于延伸设置部的与燃料箱对置的对置面和上表面,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反冲罩的延伸设置部引起的空气的滞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船外机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船外机的内部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船外机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船外机的反冲罩上形成的空气通过孔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船外机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的内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船外机的一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沿着附图标记的朝向观察,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以船体的船头为前方,在附图中将前方表示为fr,将后方表示为rr,将左侧表示为l,将右侧表示为r,将上方表示为u,并将下方表示为d。

如图1所示,船外机10具备:船外机主体11;经由冲击缓冲件(未图示)而安装于船外机主体11的上下一对的装配框架12;以及将装配框架12相对于船体(未图示)支承为绕转轴13及俯仰轴14转动自如的支承单元15。

如图1及图2所示,船外机主体11具备:在上部支承发动机16且在下部将螺旋桨17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壳体构件18;以及安装于壳体构件18的上部且覆盖发动机16的上方的罩构件19。

壳体构件18具备支承发动机16的下壳体20、从下壳体20向下方延伸出的延伸壳体21、以及在延伸壳体21的下部设置的齿轮壳体22。

如图2及图3所示,下壳体20具备:安装发动机16和其他构件的各种安装部;以及向由下壳体20和罩构件19覆盖的内部空间s取入空气的空气取入口20a~20c。本实施方式的下壳体20具有在前端部的下表面形成的第一空气取入口20a、在发动机安装位置的前方且下表面形成的第二空气取入口20b、以及在发动机安装位置的一侧且下表面形成的第三空气取入口20c。

如图1所示,在下壳体20的左侧面部设有向前方延伸出的转向手柄23。当将转向手柄23向左右方向操作时,船外机主体11绕转轴13转动而将船体转向。另外,转向手柄23具备能够进行转动操作的节气门操纵把手23a,当对节气门操纵把手23a进行转动操作时,发动机16的转速被变更。

如图2所示,在下壳体20的右侧面部设有能够向前后方向进行转动操作的变速杆24。变速杆24是用于切换螺旋桨17的旋转方向的操作件,在图2所示的中立位置时,对螺旋桨17的动力传递被切断,当从中立位置向前方操作时,螺旋桨17正转而能够使船体前进,当从中立位置向后方操作时,螺旋桨17反转而能够使船体后退。

延伸壳体21是从下壳体20向下方延伸出的筒形状的壳体,在其内侧内装有将发动机16的动力向齿轮壳体22传递的动力传递轴(未图示),另一方面,在其外侧安装有前述的装配框架12。

在齿轮壳体22中内装有变速齿轮机构(未图示),该变速齿轮机构将螺旋桨17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将从延伸壳体21输入的动力向螺旋桨17传递。变速齿轮机构根据前述的变速杆的操作而在使螺旋桨17正转的前进状态、切断向螺旋桨17的动力传递的中立状态及使螺旋桨17反转的后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2所示,在由下壳体20和罩构件19覆盖的内部空间s中配置有发动机16、贮存发动机16的燃料的燃料箱25、将燃料箱25内的燃料向发动机16的化油器26供给的燃料泵27、向发动机16的火花塞(未图示)供给高电压的点火线圈28、以及通过手动使发动机16起动的反冲起动器29。

具体而言,在内部空间s的中央部配置有发动机16,在发动机16的前方配置有燃料箱25,在发动机16的右侧方配置有燃料泵27及化油器26的吸气口26a,在发动机16的后方配置有点火线圈28,且在发动机16的上方配置有反冲起动器29。

发动机16例如是气缸横向配置且曲轴纵向配置的单气缸的四冲程发动机,通过火花塞的放电而使从化油器26向气缸内供给的混合气爆发,通过其爆发力来使曲轴旋转。需要说明的是,船外机10具备通过水冷或空冷对发动机16进行冷却的发动机冷却机构,但发动机冷却机构的图示及说明省略。

燃料箱25具备加油口(未图示),该加油口经由在罩构件19上形成的开口部19a而向外部突出,并由盖25a开闭。从加油口加入的燃料贮存于燃料箱25,并经由燃料泵27向发动机16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动机16的前方配置燃料箱25时,在发动机16与燃料箱25之间配置遮挡发动机16的热的绝缘体30,并且在燃料箱25的后表面与绝缘体30之间、燃料箱25的前表面及左右侧面与罩构件19之间确保空气的流路。由此,通过从空气取入口20a~20c取入到内部空间s的空气来对燃料箱25进行冷却,从而抑制贮存于燃料箱25的燃料的温度上升。

燃料泵27及点火线圈28是成为比较高温的发热构件。燃料泵27及点火线圈28的发热不仅使内部空间s的温度上升,还成为燃料泵27及点火线圈28的劣化、故障的原因,因此优选通过从空气取入口20a~20c取入到内部空间s的空气对燃料泵27及点火线圈28进行冷却。

如图1及图2所示,反冲起动器29具备:经由单向离合器(未图示)与发动机16的曲轴连结的起动器卷轴31;与起动器卷轴31连接且通过弹簧(未图示)的作用力而卷绕于起动器卷轴31的绳索32;在绳索32的前端部设置的起动器把手33;以及覆盖起动器卷轴31的反冲罩34。并且,当抓住向罩构件19的外部露出的起动器把手33而拉拽绳索32时,曲轴与起动器卷轴31一起旋转,将发动机16起动。

反冲罩34具备覆盖起动器卷轴31的反冲罩主体34a和从反冲罩主体34a向前方延伸出的延伸设置部34b。延伸设置部34b以能够供绳索32穿过的方式形成为筒状,其前端部经由在罩构件19上形成的开口部19b而向外部露出,并且将起动器把手33卡止。

如图2及图4所示,反冲罩34的延伸设置部34b覆盖燃料箱25的上方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从第一空气取入口20a、第二空气取入口20b取入到内部空间s的空气存在与延伸设置部34b碰撞而滞留的可能性。因此,在延伸设置部34b上设有允许空气的通过的空气通过孔34c。具体而言,在与燃料箱25对置的延伸设置部34b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形成有由多个并列的狭缝孔构成的空气通过孔34c。

接着,参照附图,来说明从空气取入口20a~20c取入到内部空间s的空气的流动。

如图5所示,在船外机10的内部空间s中,根据由化油器26对空气的吸入而从三个空气取入口20a~20c取入空气。从第一空气取入口20a取入的空气(f1、f2)通过燃料箱25与罩构件19之间的空间而对燃料箱25进行冷却后,向内部空间s的中间部流动。其一部分的空气(f1)向燃料箱25与反冲罩34的延伸设置部34b的间隙进入,剩余的空气(f2)不向燃料箱25与反冲罩34的延伸设置部34b的间隙进入而向内部空间s的中间部流动。进入到燃料箱25与反冲罩34的延伸设置部34b的间隙的空气(f1)经由空气通过孔34c向内部空间s的中间部流动。以往进入到燃料箱25与反冲罩34的延伸设置部34b的间隙的空气(f1)在该间隙滞留,但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延伸设置部34b上设有空气通过孔34c,因此进入到该间隙的空气(f1)对燃料箱25进行冷却后,不滞留而通过空气通过孔34c向内部空间s的中间部流动。

从第二空气取入口20b取入的空气(f3)通过燃料箱25与绝缘体30之间的空间而对燃料箱25进行冷却后,向内部空间s的中间部流动。

从第一空气取入口20a及第二空气取入口20b取入并朝向内部空间s的中间部流动的一部分的空气(f4)通过反冲罩34的后侧而对点火线圈28进行冷却后被化油器26吸入,剩余的空气通过反冲罩34的前侧而被化油器26吸入。另外,从第三空气取入口20c取入的空气(f5)对在第三空气取入口20c的附近配置的燃料泵27进行冷却后被化油器26吸入。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船外机10,取入到罩构件19的内部的空气通过反冲罩34的空气通过孔34c而向发动机16的化油器26供给,因此能够抑制反冲罩34引起的空气的滞留而对在罩构件19的内部收容的构件进行有效地冷却。

另外,反冲罩34具备覆盖燃料箱25的上方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设置部34b,且在该延伸设置部34b上设有空气通过孔34c,因此能够抑制反冲罩34的延伸设置部34b引起的空气的滞留而对在罩构件19的内部收容的构件进行有效地冷却。

另外,反冲罩34的延伸设置部34b以能够供一端与反冲起动器29的起动器卷轴31连接的绳索32穿过的方式形成为筒状,且空气通过孔34c设置于延伸设置部34b的与燃料箱25对置的对置面和上表面,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反冲罩34的延伸设置部34b引起的空气的滞留。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进行变更、改良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通过孔34c由多个排列的狭缝孔构成,但不限于此,空气通过孔34c也可以由一个以上的开口、网眼、冲孔等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是基于2016年3月3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6-072049)的申请,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而授引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0船外机

16发动机

17螺旋桨

18壳体构件

19罩构件

25燃料箱

29反冲起动器

31起动器卷轴

32绳索

34反冲罩

34b延伸设置部

34c空气通过孔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船外机,其具备:

发动机;

燃料箱;

由所述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

将所述螺旋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壳体构件;

用于通过手动使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转动而起动的反冲起动器;以及

安装于所述壳体构件且覆盖所述发动机、所述燃料箱及所述反冲起动器的罩构件,其中,

所述反冲起动器具备反冲罩,

所述反冲罩具备覆盖所述燃料箱的上方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设置部,

在所述延伸设置部上设有空气通过孔

所述延伸设置部以能够供绳索穿过的方式形成为筒状,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所述反冲起动器的起动器卷轴连接,

所述空气通过孔设置于所述延伸设置部的与所述燃料箱对置的对置面和上表面。

2.(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其中,

所述燃料箱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方,

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燃料箱之间配置有遮挡所述发动机的热的绝缘体,

在所述燃料箱的后表面与所述绝缘体之间设有空气流路,

在所述燃料箱的前表面及左右侧面与所述罩构件之间设有其他的空气流路。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外机,其中,

在由所述壳体构件和所述罩构件覆盖的内部空间还设有将所述燃料箱内的燃料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的燃料泵和向所述发动机的火花塞供给高电压的点火线圈,

在所述壳体构件上设有向所述内部空间取入空气的空气取入口,

通过从该空气取入口取入到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来对所述燃料泵及所述点火线圈进行冷却。

4.(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船外机,其中,

所述空气通过孔由并列配置的多个狭缝孔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