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3689发布日期:2018-07-10 21:2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救生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了遥控救生圈。



背景技术:

传统救生圈通过圆形的充气或泡沫材质提供浮力,本身并不具备动力,也无法对其进行控制和交互通讯,是一种纯被动的救生器材。在遇到险情发生的时候首先需要人力将救生圈抛向遇险者,这首先就无法保证准确角度和足够的距离。在救生圈落水后,需要遇险者自行游泳接近救生圈,而遇险者往往已经精疲力竭或者根本不会游泳,或者由于风浪水流的关系,遇险者根本无法接近救生圈,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传统的救生方法几乎无效。而在距离较远,能见度较低,或者救援时间特别急迫的情况下,传统的抛投救生圈方法也几乎无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功能单一的缺点,提供了遥控救生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遥控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救生圈本体上设有抱柱槽,抱柱槽内安装有伸缩抱柱,伸缩抱柱包括弹簧、锁定连杆控件和抱柱外壳,抱柱外壳固定在弹簧上并由弹簧带动向抱柱槽的槽口外伸出,锁定连杆控件包括固定在抱柱外壳上的杆轨道和铰接在抱柱槽上的杆件或固定在抱柱槽上的杆轨道和铰接在抱柱外壳上的杆件,杆轨道上包括相互连通的直轨道和第一锁定轨道,直轨道沿抱柱槽的方向设置,直轨道远离杆件铰接位的一端定义为外端,第一锁定轨道由直轨道的外端弯折并延伸形成与直轨道的方向呈100°~170°的轨道,杆件的自由端在直轨道和回折轨道内滑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回转轨道,回转轨道的一端连接有与第一锁定轨道连接的第二锁定轨道,第一锁定轨道和第二锁定轨道镜像设置,回转轨道的另一端与直轨道连通。

作为优选,弹簧伸出抱柱槽的外端固定有安装块,弹簧通过安装块与抱柱外壳连接;抱柱外壳为一端开口的筒状体,抱柱外壳的开口端套设在安装块和弹簧外,抱柱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向内的凹陷。

作为优选,救生圈本体设有开口,开口处安装有安全固定装置,安全固定装置为自紧式安全带,自紧式安全带包括发条弹簧座、旋转轴、皮带和锁扣头,发条弹簧座和锁扣头分别安装在位于开口两侧的救生圈本体上,旋转轴固定在发条弹簧座上,皮带的一端固定在旋转轴上,皮带的另一端安装有锁扣头配合的锁扣件。

作为优选,救生圈本体设有开口,开口处安装有安全固定装置,安全固定装置为自动旋转固定机构,自动旋转固定机构包括伺服电机、转轴、挡板和挡板锁件,转轴和挡板锁件分别安装在位于开口两侧的救生圈本体上,转轴与伺服电机连接并由其带动运转,挡板安装在转轴并由转轴转动至挡板锁件处配合锁定。

作为优选,挡板锁件上设有斜切面,斜切面朝向转动挡板设置,斜切面上设有锁定槽,挡板在旋转的过程中与斜切面接触并滑入锁定槽中。

作为优选,位于开口处的救生圈本体内设有水道,水道内安装有推进器。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救生圈本体配合的弹射装置,弹射装置安装在船体或岸堤上,船体或岸堤上安装有发射架,弹射装置为高压弹簧发射装置并安装在发射架上,高压弹簧发射装置包括高压弹簧和伸缩锁定板,伸缩锁定板插入压缩后的高压弹簧中并对其长度进行限位,还包括套设在高压弹簧外的发射舱,高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船体或岸堤上,高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发射舱上,发射舱与救生圈本体接触并通过高压弹簧施加的力推动救生圈本体弹射出去。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救生圈本体配合的弹射装置,弹射装置安装在船体或岸堤上,船体或岸堤上安装有发射架,弹射装置为高压空气发射装置并安装在发射架上,高压空气发射装置包括发射舱和与发射舱连接并检测发射舱内气压的压力传感器,发射舱内填充有高压气体,发射舱的一端与救生圈本体接触,发射舱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孔,出气孔中安装有活塞,活塞连接有移动块并通过移动块的带动脱离出气孔。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救生圈本体配合的弹射装置,弹射装置安装在船体或岸堤上,船体或岸堤上安装有发射架,弹射装置为固体火箭助推发射装置并安装在发射架上,弹固体火箭助推发射装置包括发射舱,发射舱内填充有固体火箭燃料,发射舱的一端与救生圈本体接触,发射舱的另一端安装有点火器并通过点火器点燃固体火箭燃料。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申请使用简便,智能化程度高,采用遥控(单手控制),无需培训即可操作;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可替代任何使用救生圈的位置;航行速度快,可以达到每小时18公里左右,可以快速抵达遇难者身边,操作灵活,可以原地掉头;随时待命,常备充电,并可太阳能免维护充电;可以弹射抛投,增加抛投距离,准确性和营救速度;整体软性材料并采用喷水推进器,对人体无伤害;电子设备舱(含电池)为模块化设计,可以快速取出更换;具有语音对话功能,能和遇险者沟通,便于施救;具有自紧式安全带,可以帮助施救;具有按压式抱柱,方便遇险者抓持;安装有可见光和红外线视频系统,可以在恶劣条件下观察遇险者,便于救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a

图3是伸缩抱柱伸长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侧剖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自紧式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弹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弹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弹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救生圈本体、2—伸缩抱柱、3—安全固定装置、4—推进器、5—发射架、6—高压弹簧、7—伸缩锁定板、8—发射舱、9—压力传感器、11—抱柱槽、12—开口、13—水道、21—弹簧、22—锁定连杆控件、23—抱柱外壳、24—安装块、221—杆轨道、222—杆件、223—回转轨道、224—第二锁定轨道、231—凹陷、2211—直轨道、2212—第一锁定轨道、31—发条弹簧座、32—旋转轴、33—皮带、34—锁扣头、35—锁扣件、31’—伺服电机、32’—转轴、33’—挡板、34’—挡板锁件、341’—斜切面、342’—锁定槽、81—出气孔、82—活塞、83—移动块、84—固体火箭燃料、85—点火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遥控救生圈,如图所示,包括救生圈本体1,救生圈本体1上设有抱柱槽11,抱柱槽11内安装有伸缩抱柱2,救生圈本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有多个伸缩抱柱2,上下两个伸缩抱柱2同轴设置,伸缩抱柱2包括弹簧21、锁定连杆控件22和抱柱外壳23,抱柱外壳23固定在弹簧21上并由弹簧21带动向抱柱槽11的槽口外伸出,锁定连杆控件22包括固定在抱柱外壳23上的杆轨道221和铰接在抱柱槽11上的杆件222或固定在抱柱槽11上的杆轨道221和铰接在抱柱外壳23上的杆件222,杆轨道221上包括相互连通的直轨道2211和第一锁定轨道2212,直轨道2211沿抱柱槽11的方向设置,直轨道2211远离杆件222铰接位的一端定义为外端,第一锁定轨道2212由直轨道2211的外端弯折并延伸形成与直轨道2211的方向呈135°的轨道,杆件222的自由端在直轨道2211和回折轨道2212内滑动。杆件222的自由端上安装有滑块,杆件222的滑块在直轨道2211和回折轨道2212内滑动。

还包括回转轨道223,回转轨道223的一端连接有与第一锁定轨道2212连接的第二锁定轨道224,第一锁定轨道2212和第二锁定轨道224镜像设置,回转轨道223的另一端与直轨道2211连通。

由直轨道2211、第一锁定轨道2212、第二锁定轨道224和回转轨道223形成一个环形轨道。当弹簧21在伸长状态时,杆件222的自由端位于直轨道2211靠近杆件222铰接位的一端上;当弹簧21压缩时,杆件222的自由端沿直轨道2211逐渐到达直轨道2211的外端,此时释放对弹簧21的压紧作用时,杆件222的自由端滑入第一锁定轨道2212中,由于第一锁定轨道2212和第二锁定轨道224镜像设置,因此当松开对弹簧21的压紧时,杆件222的自由端卡在第一锁定轨道2212和第二锁定轨道224所形成的凹陷中无法继续滑动,此时的伸缩抱柱2呈回缩状态,当需要将伸缩抱柱2伸长时,只需再次按下伸缩抱柱2并时杆件222的自由端到达直轨道2211或回转轨道22中,杆件222便可沿着回转轨道22回到直轨道2211或直接回到直轨道2211中,实现伸缩抱柱2的伸长并方便溺水者抓靠。

弹簧21伸出抱柱槽11的外端固定有安装块24,一个伸缩抱柱2由两个弹簧21组成,两个弹簧21通过安装块24与抱柱外壳23连接;抱柱外壳23为一端开口的筒状体,抱柱外壳23的开口端套设在安装块24和弹簧21外,抱柱外壳23的侧壁上设有向内的凹陷231,凹陷231方便溺水者手指的抓握,防止滑脱造成二次溺水。

救生圈本体1设有开口12,开口12处安装有安全固定装置3,安全固定装置3为自紧式安全带,自紧式安全带包括发条弹簧座31、旋转轴32、皮带33和锁扣头34,发条弹簧座31和锁扣头34分别安装在位于开口12两侧的救生圈本体1上,旋转轴32固定在发条弹簧座31上,皮带33的一端固定在旋转轴32上,皮带33的另一端安装有锁扣头34配合的锁扣件35。

通过安全固定装置3固定位于救生圈本体1中的溺水者,防止溺水者二次溺水。

位于开口12处的救生圈本体1内设有水道13,水道13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水道13水道13内安装有推进器4。水道13包括一个贯穿救生圈本体1的竖直孔和与竖直孔连通的水平孔,水平孔的一端与竖直孔连通,另一端向外延伸出救生圈本体1外,竖直孔的上下两端均为进水口,水平孔的两端孔口处均安装有过滤网,推进器4安装在水平孔中并靠近竖直孔设置。

还包括与救生圈本体1配合的弹射装置,弹射装置安装在船体或岸堤上,船体或岸堤上安装有发射架5,弹射装置为高压弹簧发射装置并安装在发射架5上,高压弹簧发射装置包括高压弹簧6和伸缩锁定板7,伸缩锁定板7插入压缩后的高压弹簧6中并对其长度进行限位,还包括套设在高压弹簧6外的发射舱8,高压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船体或岸堤上,高压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发射舱8上,发射舱8与救生圈本体1接触并通过高压弹簧6施加的力推动救生圈本体1弹射出去。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救生圈本体1设有开口12,开口12处安装有安全固定装置3,安全固定装置3为自动旋转固定机构,自动旋转固定机构包括伺服电机31’、转轴32’、挡板33’和挡板锁件34’,转轴32’和挡板锁件34’分别安装在位于开口12两侧的救生圈本体1上,转轴32’与伺服电机31’连接并由其带动运转,挡板33’安装在转轴32’并由转轴32’转动至挡板锁件34’处配合锁定。救生圈本体1开口端的内侧面上设有凹槽,转轴32’和挡板33’均安装在凹槽中。

挡板锁件34’设有斜切面341’,斜切面341’朝向转动挡板33’设置,斜切面341’上设有锁定槽342’,挡板33’在旋转的过程中与斜切面341’接触并滑入锁定槽342’中。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还包括与救生圈本体1配合的弹射装置,弹射装置安装在船体或岸堤上,船体或岸堤上安装有发射架5,弹射装置为高压空气发射装置并安装在发射架5上,高压空气发射装置包括发射舱8和与发射舱8连接并检测发射舱8内气压的压力传感器9,发射舱8内填充有高压气体,发射舱8的一端与救生圈本体1接触,发射舱8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孔81,出气孔81中安装有活塞82,活塞82连接有移动块83并通过移动块83的带动脱离出气孔81,当活塞82脱离出气孔81时,高压气体向外排出并形成反推力推动救生圈本体1弹射出去。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还包括与救生圈本体1配合的弹射装置,弹射装置安装在船体或岸堤上,船体或岸堤上安装有发射架5,弹射装置为固体火箭助推发射装置并安装在发射架5上,弹固体火箭助推发射装置包括发射舱8,发射舱8内填充有固体火箭燃料84,发射舱8的一端与救生圈本体1接触,发射舱8的另一端安装有点火器85并通过点火器85点燃固体火箭燃料84,当点火器85点燃固体火箭燃料84时,固体火箭燃料84的反推力推动救生圈本体1弹射出去。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