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飞行甲板航母的无人驾驶气垫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918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飞行甲板航母的无人驾驶气垫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飞行甲板航母的无人驾驶气垫平台。



背景技术:

航母是现代海军最有威慑力、作战效能最高的武器平台,其主战武器是战斗机。传统航母均依赖飞行甲板起降战斗机,由于起飞和降落跑道的数量和长度所限,起降飞机十分困难,即使是运用最现代化的电磁弹射技术,短时间内出动和回收飞机的数量仍然有限,也不能大量设置自卫武器,航母本身抗攻击能力薄弱。甲板以上仅能设置一两个小舰岛,大量设施及人员生活只能在下层仓室内。

申请人设计了一种无飞行甲板航母,需要设计一种无人驾驶气垫平台用于战斗机的起降,相当于将海面作为战斗机跑道,彻底解决战斗机起降问题,可以同时大批量放飞或回收战斗机,大大提升航母的作战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飞行甲板航母的无人驾驶气垫平台,用于战斗机的起降,彻底解决战斗机起降问题,可以同时大批量放飞或回收战斗机,大大提升航母的作战能力。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飞行甲板航母的无人驾驶气垫平台,包括气垫船、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战斗机捕捉器、战斗机固定器和战斗机导向定位器;所述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固定在气垫船顶部;所述战斗机捕捉器和战斗机导向定位器安装在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上;所述战斗机固定器安装在气垫船内,战斗机固定器的顶部穿过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与本实用新型的配套使用的战斗机的起落架包括一个前起落架和两个纵列双轮桥形后起落架;所述战斗机导向定位器设有三个,三个战斗机导向定位器分别与战斗机的三个起落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战斗机固定器设有两个,两个战斗机固定器分别位于与战斗机的两个纵列双轮桥形后起落架对应的两个战斗机导向定位器的一侧。

所述气垫船包括船舱和设置在船舱两侧的气垫裙;所述船舱内设有气垫引擎、推进与航向调整引擎和自动驾驶与控制系统;所述气垫引擎与气垫裙联接;所述推进与航向调整引擎的主喷口设置在船舱的尾部;所述推进与航向调整引擎的副喷口设置在船舱两侧。

所述气垫船的船舱底部设有对潜搜索声呐。

所述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上设有位置识别器、通讯天线和对空警戒雷达。

所述战斗机捕捉器包括捕捉轴、滑槽、驱动螺杆、驱动螺母、滑块和驱动电机;所述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上设有两条捕捉轴滑槽,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块滑块;所述捕捉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滑块上;所述驱动螺母固定在其中一个滑块的底部;所述驱动螺杆与驱动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螺杆转动;与本实用新型的配套使用的战斗机的尾椎部位设有绞盘,绞盘上设有回收索,回收索的外端部固定连接有能与捕捉轴相配合的捕捉钩。

所述战斗机固定器包括升降液压缸、翻转液压缸和压块;所述升降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气垫船内,升降液压缸的伸缩杆朝上设置,升降液压缸的伸缩杆的上端部与压块的中部铰接;所述翻转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升降液压缸的伸缩杆上,翻转液压缸的伸缩杆的外端部与压块的一端铰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用于战斗机的起降,将海面作为战斗机跑道,彻底解决了战斗机起降问题,使航母能够取消飞行甲板,并可以同时大批量放飞或回收战斗机,大大提升了航母的作战能力。

(2)本实用新型使得航母无需大面积甲板即可实现所有作战功能,为航母隐身和伪装设计创造了条件。

(4)本实用新型的战斗机固定器与战斗机的纵列双轮桥形后起落架配合,可使战斗机被稳定固定。

(5)本实用新型的气垫船的船舱底部设有对潜搜索声呐,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上设置对空警戒雷达,当一定数量的无人驾驶气垫平台同时出动时,可以先组网,从而实现对航母的严密警戒保护,大大扩展了航母的警戒范围。

(6)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通用互换,有利于出现战损时维持战力。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搭载战斗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气垫船 1、船舱 1-1、气垫裙 1-2、气垫引擎 1-3、推进与航向调整引擎 1-4、主喷口 1-4-1、副喷口 1-4-2、自动驾驶与控制系统 1-5、对潜搜索声呐 1-6、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 2、位置识别器 2-1、通讯天线 2-2、对空警戒雷达 2-3、战斗机捕捉器 3、捕捉轴 3-1、滑槽 3-2、驱动螺杆 3-3、驱动螺母 3-4、滑块 3-5、战斗机固定器 4、升降液压缸 4-1、翻转液压缸 4-2、压块 4-3、战斗机导向定位器 5、战斗机 6、前起落架 6-1、两个纵列双轮桥形后起落架 6-2、回收索 6-3、捕捉钩 6-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无人驾驶气垫平台用于无飞行甲板航母,包括气垫船1、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2、战斗机捕捉器3、战斗机固定器4和战斗机导向定位器5。

气垫船1包括船舱1-1和设置在船舱1-1两侧的气垫裙1-2。船舱1-1内设有气垫引擎1-3、推进与航向调整引擎1-4和自动驾驶与控制系统1-5。气垫引擎1-3与气垫裙1-2联接。推进与航向调整引擎1-4的主喷口1-4-1设置在船舱1-1的尾部。推进与航向调整引擎1-4的副喷口1-4-2设置在船舱1-1两侧。气垫船1的船舱1-1底部设有对潜搜索声呐1-6。

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2固定在气垫船1顶部。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2上设有位置识别器2-1、通讯天线2-2和对空警戒雷达2-3。

战斗机捕捉器3和战斗机导向定位器5安装在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2上。战斗机固定器4安装在气垫船1内,战斗机固定器4的顶部穿过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2。与本实施例的无人驾驶气垫平台配套使用的战斗机6的起落架包括一个前起落架6-1和两个纵列双轮桥形后起落架6-2。战斗机导向定位器5设有三个,三个战斗机导向定位器5分别与战斗机6的三个起落架的位置相对应。战斗机固定器4设有两个,两个战斗机固定器4分别位于与战斗机6的两个纵列双轮桥形后起落架6-2对应的两个战斗机导向定位器5的一侧。

战斗机捕捉器3包括捕捉轴3-1、滑槽3-2、驱动螺杆3-3、驱动螺母3-4、滑块3-5和驱动电机。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2上设有两条捕捉轴滑槽3-2,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块滑块3-5。捕捉轴3-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滑块3-5上。驱动螺母3-4固定在其中一个滑块3-5的底部。驱动螺杆3-3与驱动螺母3-4螺纹连接。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螺杆3-3转动。与本实施例的无人驾驶气垫平台配套使用的战斗机6的尾椎部位设有绞盘,绞盘上设有回收索6-3,回收索6-3的外端部固定连接有能与捕捉轴3-1相配合的捕捉钩6-4。

战斗机固定器4包括升降液压缸4-1、翻转液压缸4-2和压块4-3。升降液压缸4-1的缸体固定在气垫船1内,升降液压缸4-1的伸缩杆朝上设置,升降液压缸4-1的伸缩杆的上端部与压块4-3的中部铰接。翻转液压缸4-2的缸体铰接在升降液压缸4-1的伸缩杆上,翻转液压缸4-2的伸缩杆的外端部与压块4-3的一端铰接。

本实施例的无人驾驶气垫平台的原理是:战斗机6起飞前由战斗机固定器4稳定固定在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2上,由推进与航向调整引擎1-4驱动从而移动到海面上适合起飞的位置;由推进与航向调整引擎1-4和战斗机6的引擎动力合成获得起飞初速;战斗机固定器4松开,战斗机6起飞,无人驾驶气垫平台自行返回航母或在周围游弋担负警戒任务。

当战斗机6回收时,战斗机6与无人驾驶气垫平台的建立通讯,无人驾驶气垫平台自动与战斗机6保持同航向运动,战斗机6放出回收索6-3及其捕捉钩6-4,钩住捕捉轴3-1,无人驾驶气垫平台获得与战斗机6同步航速。战斗机6逐渐减小动力降低速度,并启动绞盘逐渐回收回收索6-3,同时驱动螺杆3-3转动使捕捉轴3-1逐渐向后运动,最终战斗机6处于无人驾驶气垫平台上方,两者同步航行。

随后,战斗机固定器4的压块4-3升起,并向内翻转使战斗机6的机轮落入战斗机导向定位器5中,压块4-3压住战斗机6的纵列双轮桥形后起落架6-2实现可靠固定,战斗机6关闭引擎。战斗机6回收成功后,无人驾驶气垫平台自动驶向航母,进入对应坞舱7。

由于战斗机放飞和回收平台2上安装了对空警戒雷达2-3,并且船舱1-1底部设有对潜搜索声呐1-6,当一定数量的无人驾驶气垫平台同时出动时,可以先组网,从而实现对航母的严密警戒保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