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8271阅读:18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大型集装船的高航速特点,其外板线型一般变化较快,相对于线型变化不剧烈的油船及散货船,工厂为简化工艺通常更愿意用角钢或球扁钢等压轧的型材作为扶强材,在线型变化区域,压轧的型材更容易通过火工矫正成线型所需的形状。

之前国内建造的集装箱船采用贯穿孔形式,在水密舱壁处全部采用全包头的水密补板形式,水密补板处通常有扶强材,并且在疲劳敏感区域还要有背肘板。全包头的水密补板通常分成两块补板安装,该形式的补板以及肋板上的通孔通常与扶强材及背肘板干涉,需要开孔或抠槽,且这些开孔区域在压载舱内为了满足PSPC的要求,给工厂带来了不少打磨的工作量。

在此背景下,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实施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对传统贯穿孔及补板形式进行改进,设计一种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纵骨贯穿孔及补板形式,即满足纵骨疲劳强度,又可以有效简化船厂工艺,提高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所述球扁钢贯穿孔开设于肋板或舱壁板上,球扁钢贯穿所述球扁钢贯穿孔,其中,所述球扁钢贯穿孔在所述球扁钢的球头的最外缘处形成倒圆,所述倒圆为四分之一圆弧;

所述补板为半包头补板,所述半包头补板与所述球扁钢平行设置,所述半包头补板与所述肋板或所述舱壁板搭接,所述半包头补板具有一圆弧端,所述圆弧端与所述倒圆相匹配,所述圆弧端的内侧与所述球头的外侧相接。

上述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其中,所述倒圆靠近所述球头的一端至所述球头的端部的距离为10mm。

上述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其中,所述倒圆的半径为35mm。

上述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其中,所述圆弧端的外径为35mm。

上述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其中,所述半包头补板与所述肋板或所述舱壁板搭接的宽度为50mm。

上述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其中,所述圆弧端的端部至所述球头的端部的距离为25mm。

上述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其中,所述球扁钢贯穿孔在所述球扁钢的腹板与面板的直角相交处形成角部倒圆。

上述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其中,所述角部倒圆的半径为2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补板与扶强材及背肘板完全没有干涉,扶强材及背肘板不需要开孔或抠槽,满足PSPC的要求,并且由于只包一半的面板,补板可以只采用一块补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的球扁钢贯穿孔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的水密补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的非水密补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的图1至图3中DET-1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1、球扁钢贯穿孔;11、倒圆;12、角部倒圆;2、球扁钢;21、球头;3、半包头补板;31、圆弧端;a、倒圆靠近球头的一端至球头的端部的距离;b、半包头补板与肋板或舱壁板搭接的宽度;c、圆弧端的端部至球头的端部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的球扁钢贯穿孔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的水密补板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的非水密补板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其中,球扁钢贯穿孔1开设于肋板或舱壁板上,球扁钢2贯穿球扁钢贯穿孔1,球扁钢贯穿孔1在球扁钢2的球头21的最外缘处形成倒圆11。倒圆11为四分之一圆弧。球扁钢2的球头21的端部为圆弧状,能有效减少端部的应力集中问题,因此球扁钢贯穿孔1在球头21处设计成倒圆11的形式。

此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补板为半包头补板3,半包头补板3与球扁钢2平行设置,半包头补板3与肋板或舱壁板搭接,半包头补板3具有一圆弧端31,圆弧端31与倒圆11相匹配,圆弧端31的内侧与球头21的外侧相接。因此半包头补板3与扶强材及背肘板完全没有干涉,扶强材及背肘板不需要开孔或抠槽。并且半包头补板3只包一半的球扁钢2的面板,因此半包头补板3可以只采用单块补板。

此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倒圆11靠近球头21的一端至球头21的端部的距离a为10mm。

此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倒圆11的半径为35mm。

此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圆弧端31的外径为35mm。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3所示,半包头补板3与肋板或舱壁板搭接的宽度b为50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因球扁钢2的面板较窄,因此圆弧端31的端部至球头21的端部的距离c取为25mm。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的球扁钢贯穿孔及补板结构的图1至图3中DET-1处的放大图,请参见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球扁钢贯穿孔1在球扁钢2的腹板与面板的直角相交处形成角部倒圆1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角部倒圆12的半径为2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半包头水密补板3可替换为非水密补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