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雾潜水全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981阅读:1406来源:国知局
防雾潜水全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全面罩领域,尤指一种防雾潜水全面罩。



背景技术:

传统潜水呼吸器根据呼吸模式主要分为咬嘴呼吸和全面罩呼吸两种方式。采用全面罩呼吸方式,面罩在结构上有一个独立的空间,由于面罩紧贴潜水员的面部,潜水员的口和鼻可以在这个独立的空间内自由呼吸,并能够提供呼气及吸气通道,从而可以提高水下呼吸的舒适性,对潜水活动的安全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市面上现有的全面罩产品大都为双呼气管道潜水全面罩,主要全依赖管顶双呼气管道出入气。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420418683.8”,名称为“一种具有双气路通道结构的潜水全面罩”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双气路通道结构的潜水全面罩,该潜水面罩与众不同的是:在其面罩的脸颊的部位分别设有气阀孔,两个气阀孔均装有吸阀片,管头柱为双向同心呼气管道,管头柱顶部设有阀门片,避免潜水员呼吸过程中使面罩内的镜片产生雾气,影响水下观看的效果。

但是,这种双呼气管道潜水全面罩因为管头柱为双向同心呼气管道,造成排气行程较长,二氧化碳容易在全面罩的内部累积使镜面内表面产生雾气,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短排气行程、有效防止雾化的单吸气管道入气,两侧气阀排气的潜水全面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雾潜水全面罩,包括面罩及固定连接在面罩上方的吸气管,所述面罩包括外框、镜面外壳和硅胶面套,所述硅胶面套的边缘套接在镜面外壳的边缘,所述硅胶面套的表面紧贴镜面外壳的内表面,并与镜面外壳内表面之间形成吸气腔和呼气腔,所述呼气腔与鼻部位置对应,所述吸气腔与吸气管连通,所述硅胶面套的吸气腔两侧设有吸气孔,所述吸气孔装有吸气阀片,所述外框上两侧设有排气孔,所述镜面外壳两侧设有与排气孔位置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外表面装有排气阀片,所述凹槽表面设有第一气阀保护盖,所述排气阀片、吸气阀片皆为单向气阀片,所述镜面外壳两侧与硅胶面套两侧之间型成呼气管道,所述呼气管道的一端与呼气腔连通,另一端与排气孔连通。

其中,所述凹槽侧壁设有第一L型槽,所述第一气阀保护盖设有第一卡勾,所述第一气阀保护盖通过第一卡勾扣接在第一L型槽中。

其中,所述面罩还包括套边压件,所述硅胶面套通过套边压件压合固定在镜面外壳的内表面,所述外框与已嵌套入硅胶面套的镜面外壳扣合,并在外框下方使用四方螺母与螺丝收紧固定。

其中,所述镜面外壳的对应口腔位置处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外表面依序装有排水阀片、套环和第二气阀保护盖,所述排水阀片为单向气阀片。

其中,所述套环侧壁设有第二L型槽,所述第二气阀保护盖设有第二卡勾,所述第二气阀保护盖通过第二卡勾扣接在第二L型槽中。

其中,所述吸气管包括管身、浮子、管身防水垫、管顶配件、管顶盖,所述浮子装在管身内,所述管身防水垫通过管顶配件压合在管身上方,所述管顶盖与管身扣合。

其中,所述镜面外壳上方设有与吸气腔连通的接口,所述接口表面设有第三卡勾,并外套有橡胶O型圈,所述吸气管接近接口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面罩通过第三卡勾扣接在固定孔上,与吸气管固定连通。

其中,所述接口内设有导风槽,所述硅胶面套正上方设有导风片,所述导风槽与导风片的共同作用是将气体引入吸气腔。

其中,还包括编织橡筋头带,所述外框两侧设有绑带孔,所述编织橡筋头带穿过绑带孔与外框绑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首先在硅胶面套的吸气腔两侧设有吸气孔,吸气孔装有单向吸气阀片,空气只能从吸气孔进入到呼气腔内;其次,在外框上两侧设有排气孔,并装有单向排气阀片,在镜面外壳两侧与硅胶面套两侧之间型成呼气管道,呼气管道的一端与呼气腔连通,另一端与排气孔连通,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污浊空气只能从呼气腔进入到呼气管道,最后从排气孔排出;这样单管道的设计,能减短排气行程,可以将二氧化碳及污浊空气更快排出全面罩,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在全面罩内部的累积,从而减少雾气的产生;同时这种单向的设计还避免了水流进入面罩造成安全隐患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吸气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吸气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的呼气示意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吸气管;11-管身;12-浮子;13-管身防水垫;14-管顶配件;15-管顶盖;2-面罩;21-硅胶面套;211-吸气阀片;212-导风片;22-镜面外壳;221-排水阀片;222-套环;223-导风槽;224-凹槽;23-外框;231-排气阀片;232-四方螺母;233-螺丝;234-呼气管道;235-绑带孔;236-排气孔;24-套边压件;251-第一气阀保护盖;252-第二气阀保护盖;26-接口;27-橡胶O型圈;3-编织橡筋头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防雾潜水全面罩,包括面罩2及固定连接在面罩2上方的吸气管1,所述面罩2包括外框23、镜面外壳22和硅胶面套21,所述硅胶面套21的边缘套接在镜面外壳22的边缘,所述硅胶面套21的表面紧贴镜面外壳22的内表面,并与镜面外壳22内表面之间形成吸气腔和呼气腔,所述呼气腔与鼻部位置对应,所述吸气腔与吸气管1连通,所述硅胶面套21的吸气腔两侧设有吸气孔,所述吸气孔装有吸气阀片211,所述外框23上两侧设有排气孔236,所述镜面外壳22两侧设有与排气孔236位置对应的凹槽224,所述凹槽224底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外表面装有排气阀片231,所述凹槽224表面设有第一气阀保护盖251,所述排气阀片231、吸气阀片211皆为单向气阀片,所述镜面外壳22两侧与硅胶面套21两侧之间型成呼气管道234,所述呼气管道234的一端与呼气腔连通,另一端与排气孔236连通。

相较于市面上现有的双呼气管道潜水全面罩,本实用新型为防雾潜水全面罩,通过在硅胶面套21、镜面外壳22的两侧设有单向气阀片,使得吸气、排气只能从固定方向的孔进出,令排气行程减短,可以将二氧化碳及污浊空气更快排出全面罩,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在全面罩内部的累积,减少雾气的产生,同时这种单向的设计还避免了水流进入面罩2造成安全隐患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单呼气管道入气设计,更附带另一个独有的功能,潜水员可以只用双手按着全面罩外框23上的第一气阀保护盖251呼气,便能轻易地把全面罩内的积水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24侧壁设有第一L型槽,所述第一气阀保护盖251设有第一卡勾,所述第一气阀保护盖252通过第一卡勾扣接在第一L型槽中;第一气阀保护盖251因为是可拆卸的,方便清洗排气孔236、凹槽224和排气阀片231。

本实施例中,所述面罩2还包括套边压件24,所述硅胶面套21通过套边压件24压合固定在镜面外壳22的内表面,所述外框23与已嵌套入硅胶面套21的镜面外壳22扣合,并在外框23下方使用四方螺母232与螺丝233收紧固定,通过硅胶面套21的设置,使得面罩2与潜水员脸部进行贴合,避免水流流入面罩2以造成安全隐患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镜面外壳22的对应口腔位置处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外表面依序装有排水阀片221、套环222和第二气阀保护盖252,所述排水阀片221为单向气阀片,潜水员可以在水中通过排水孔排出积水,同时外面的水并不能通过排水孔进入到面罩2里面,给潜水员带来极大便利,减少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环222侧壁设有第二L型槽,所述第二气阀保护盖252设有第二卡勾,所述第二气阀保护盖252通过第二卡勾扣接在第二L型槽中,第二气阀保护盖252因为是可拆卸的,方便清洗排水孔和排水阀片221。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气管1包括管身11、浮子12、管身防水垫13、管顶配件14、管顶盖15,所述浮子12装在管身11内,所述管身防水垫13通过管顶配件14压合在管身11上方,所述管顶盖15与管身11扣合,通过在吸气管1设有管身防水垫13和管顶配件14,空气只可以由外面经过管身防水垫13进入吸气管1,不能排出,以达到安全及方便排水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镜面外壳22上方设有与吸气腔连通的接口26,所述接口26表面设有第三卡勾,并外套有橡胶O型圈27,所述吸气管1接近接口26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面罩2通过第三卡勾扣接在固定孔上,与吸气管1固定连通,这样的卡扣结构使得吸气管1可以随时拆卸、安装,方便潜水员清洁吸气管1。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口26内设有导风槽223,所述硅胶面套21正上方设有导风片212,所述导风槽223与导风片212的共同作用是将气体引入吸气腔,空气从吸气管1进入面罩2,经过导风槽223与导风片212的设置,使得每次吸入的空气可以由上到下均匀地分布在面罩2内部,令潜水员不但可以舒适畅快地呼吸,更能减少镜面外壳22雾气的产生。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编织橡筋头带3,所述外框23两侧设有绑带孔235,所述编织橡筋头带3穿过绑带孔235与外框23绑接在一起,潜水员可以通过调节编织橡筋头带3,使得面罩2与潜水员的脸部贴合。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气原理是:

当潜水员下潜在吸气时,空气依次通过管身防水垫13、管顶配件14进入到吸气管1中,接着空气途经接口26、导风槽223进入了吸气腔,在导风片212的作用下,空气由上到下均匀地分布在面罩2内部,最后,空气推动吸气阀片211,从吸气孔进入呼气腔,提供空气供潜水员吸入。

当下潜深度较深时,水位没过管顶盖15时,浮子12上浮至管身防水垫13,通过顶压管身防水垫13防止水进入吸气管1中。

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呼气原理是:

当潜水员在呼气时,呼出的空气从呼气腔出来,进入外框23两侧内部的呼气管道234,传送至外框23上两侧的排气孔236,并推动排气阀片231,将呼出的空气排出。

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原理是:

当潜水员排出面罩2内的积水时,只需将双手掌心紧按住外框23上两侧的第一气阀保护盖251,然后用力呼气,积水就推动排水阀片221,并从排水孔出来。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