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1098发布日期:2018-09-18 22:4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外出旅游人数的逐年攀升,户外活动安全问题已然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加之地震、洪水、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单靠传统的直升机或救生船实行远距离救援仍然无法缓解事故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问题。目前市场上最多的水上救生产品大多为救生衣,救生圈,这些对旅行的人来说携带不方便。根据以上情况,有必要设计一款携带方便,安全稳定的救生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安全稳定的救生包。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救生包,包括包体以及设于包体内的压力储气瓶、充气装置和缝在包体后幅夹层内的防水气囊;压力储气瓶与充气装置可拆卸连接;充气装置与防水气囊密封连接;充气装置内设有水敏感元件、弹簧和顶针;顶针的尾部卡在水敏感元件内;弹簧设于水敏感元件和顶针之间。

进一步的,水敏感元件设于充气装置的壳体内侧壁上,并且一端冒出充气装置的壳体外表面;顶针尾部设有凸台,并且顶针的轴心正对压力储气瓶的瓶口;水敏感元件卡在凸台上;弹簧的一端与顶针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水敏感元件遇水会软化。

进一步的,还包括拉杆;拉杆铰接在充气装置内的拉杆固定座上;拉杆一端设有刺针,另一端设有拉绳;拉绳与拉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压力储气瓶与充气装置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包体的一侧的下方设有进水孔。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将救生器材放置在背包内,更加方便携带。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敏感元件和拉杆双重激发储气瓶充气,安全性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包体1、压力储气瓶2、充气装置3、水敏感元件3-1、弹簧3-2、顶针3-3、拉杆3-4、拉杆固定座上3-5、刺针3-4-1、拉绳3-4-2、防水气囊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救生包,包括包体1以及设于包体1内的压力储气瓶2、充气装置3和缝在包体1后幅夹层内的防水气囊4。包体1的一侧的下方设有进水孔。

压力储气瓶2与充气装置3螺纹连接,充气装置3与防水气囊4密封连接。

充气装置3内设有水敏感元件3-1、弹簧3-2和顶针3-3,水敏感元件3-1遇水会软化。水敏感元件3-1设于充气装置3的壳体内侧壁上,并且一端冒出充气装置3的壳体外表面。顶针3-3尾部设有凸台,并且顶针3-3的轴心正对压力储气瓶2的瓶口。水敏感元件3-1卡在凸台上,弹簧3-2设于水敏感元件3-1和顶针3-3之间并且弹簧3-2的一端与顶针3-3固定连接。

充气装置3内还设有拉杆3-4,拉杆3-4铰接在拉杆固定座上3-5,拉杆3-4一端设有刺针3-4-1,另一端设有拉绳3-4-2,拉绳3-4-2与拉杆3-4固定连接。

具体使用时,当使用者不慎落水时,水先从包体1的一侧的下方的进水孔流进,此时水敏感元件3-1与水接触,并发生软化,此时水敏感元件3-1卡着顶针3-3尾部凸台的力小于弹簧3-2的弹力,弹簧3-2推动顶针3-3扎破压力储气瓶2瓶口的膜片,压力储气瓶内的CO2迅速充满防水气囊4,实现救生。

当使用者不慎落水时,还可以拉动拉杆3-4尾部的拉绳3-4-2,由于拉杆3-4与拉杆固定座3-5铰接,用力拉动拉绳3-4-2,拉杆3-4另一端会旋转,刺针3-4-1扎破压力储气瓶2瓶口的膜片,压力储气瓶内的CO2迅速充满防水气囊4,实现救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