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运输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9182发布日期:2019-04-29 13:2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运输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运输船。



背景技术:

存在两种向客户供应天然气的一般方法。一种方法是通过天然气管道向客户直接供应天然气。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油罐车向客户供应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rualgas,lng)。后一种方法常用于向缺乏与其直接连接的天然气管道的偏远地区供应天然气。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有必要将独立的固定式储罐安装在偏远地区并定期为储槽装入lng。

对于液化气,尤其lng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lng是在燃烧期间排放较少空气污染物的对生态环境友好的燃料。因此,如果lng在各种领域(如汽车、船舶等)中用作主要燃料,那么将能够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如碳排放和细粉尘。

为了拓展和推广lng作为燃料的用途,有必要增加对于以lng为燃料的汽车的需要,或向缺乏气体供应基础设施的偏远地区或岛区提供小型lng配送设施。作为一种向缺乏气体供应基础设施的岛区供应lng的方式,可以考虑在岛区建造新的气体供应基础设施或者使用lng油仓航天飞机运输lng罐式集装箱。

目前不存在专用于运载lng罐式集装箱的船。另外,为了以船运送这些罐式集装箱,包含港口起重机、正面吊运机等的货物装卸设施不仅需要安装在进行罐式集装箱的装载的港口处,而且需要安装在进行罐式集装箱的卸载的港口处。这导致运输过程复杂、成本高以及运输可靠性降低。

另外,为了建造新的气体供应基础设施,如气体管道网络,需要克服当地居民的反对意见。此外,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港口和港口周围已被其它设施占用,建造新的气体供应基础设施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此外为了装载/卸载普通集装箱,需要用于装卸此类集装箱的港口设施或必备空间。因此,需要能够在任何港口进行集装箱的装载/卸载的专用船,而不管这种港口设施和必备空间的位置如何。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已设想本发明的实施例克服会本领域中的此类问题,且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船,所述集装箱运输船在其甲板上具有装载集装箱的货舱及停止向船运载集装箱/从船中运载集装箱的外部运送工具的装载卸载空间,且包含在外部运送工具和货舱之间移动集装箱以进行集装箱的装载/卸载的起重机,由此可以使用现有港口设施向岛区经济有效地供应lng,而不需要在港口建造新的独立集装箱装卸设施。

使用普通集装箱船运输lng罐式集装箱的问题是不可能向缺乏能够装载/卸载lng罐式集装箱的港口设施的区域供应lng。另外,这种普通集装箱船由于其特殊的船体结构而无法在如内陆河或沿海水域的浅水水域航行,并且由于高建造成本而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船,其允许使用lng罐式集装箱进行小型lng配送业务,可以甚至将lng运输到缺乏相关端口设施的需求来源(如岛区),可以在如内陆河或沿海水域的浅水水域航行,并且可以相当低的成本建造。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船,其包含:装载一或多个集装箱的货舱;外部运送工具直接进入以装载/卸载所述集装箱的装载卸载空间,所述货舱及所述装载卸载空间形成在船的甲板上;以及起重机,其在船的纵向方向、横向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移动集装箱以将集装箱装载到已进入装载卸载空间的外部运送工具上,或从已进入装载卸载空间的外部运送工具卸载集装箱。

优选地,集装箱运输船具有驳船型(bargetype)甲板及水下船体以形成扁平船体并在其水下船体上具备至少一个推进器来推进船体。

优选地,装载在货舱中的至少一个集装箱是存储液化气的罐式集装箱,其中所述集装箱运输船更包括:发电单元,其发电以供应给推进器;及燃料供应管线,其连接于所述发电单元与货舱中的至少一个罐式集装箱之间以便将液化气燃料从至少一个罐式集装箱运送到发电单元,所述发电单元及所述燃料供应管线设置在甲板上。

优选地,燃料供应管线连接到装载在货舱中的存储液化气的至少一个所述罐式集装箱,且连接到所述燃料供应管线的至少一个所述罐式集装箱属于最靠近右舷或最靠近左舷的一列罐式集装箱及最靠近船尾的一排罐式集装箱。

优选地,燃料供应管线可拆卸地连接到罐式集装箱,以便在不可能将液化气从连接到燃料供应管线的一个罐式集装箱供应到发电单元时再连接到另一罐式集装箱。

优选地,集装箱运输船更包含:打开/关闭入口通道的门单元,所述外部运送工具通过所述入口通道进入船内;引导单元,其将所述外部运送工具引向装载卸载空间;定位单元,其校正所述外部运送工具的横向位置;以及停止模块,其将外部运送工具的位置限定在所述外部运送工具的移动方向上。

优选地,定位单元更包含:位置感测单元,其检测外部运送工具的横向位置;以及驱动单元,其基于由位置感测单元检测到的外部运送工具的位置而横向移动所述外部运送工具。

优选地,引导单元包含:按压单元,其迫使一对引导模块横向突出;及支撑台阶,其支撑所述按压单元,其中所述按压单元在其一端处耦合到每一个引导模块并在其另一端处耦合述支撑台阶以调整面对彼此的所述一对引导模块之间的横向距离。

优选地,集装箱运输船更包含:导轨,其平行于装载卸载空间形成于船的相应的相对端处,引导起重机在船的纵向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导轨形成在船的外壁的上端处或船的甲板上。

优选地,起重机包含:集装箱支座,其对应于集装箱的上表面形成,用以托住所述集装箱;左右立柱,其耦合到形成在船的相应的相对端处的导轨,所述右立柱及所述左立柱可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桥架,其连接于左右立柱的上端之间以便由所述右立柱及所述左立柱支撑,所述桥架可连同所述右立柱及所述左立柱一起移动;水平可移动部件,其耦合到所述桥架以在右立柱与左立柱之间移动集装箱支座;以及垂直可移动部件,其耦合到所述水平可移动部件以垂直移动集装箱支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船,其具有驳船型甲板及水下船体以形成扁平船体,所述集装箱运输船包括:至少一个推进器,其形成于水下船体上以推进所述船体;发电单元,其在甲板上形成于船尾处以发电以供应给所述推进器;货舱,其在甲板上相比所述发电单元设置得更靠近船首及允许存储液化气的一或多个罐式集装箱装载于其中;及装载卸载空间,其在甲板上相比所述货舱设置得更靠近船首及允许外部运送工具进入以装载/卸载罐式集装箱;以及燃料供应管线,其连接于发电单元与至少一个罐式集装箱之间以将液化气燃料从至少一个罐式集装箱运送到发电单元。

优选地,集装箱运输船更包含:领航室,其设置在装载卸载空间右侧或左侧以驾驶船。

优选地,集装箱运输船更包含: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其被配置成可折叠的,以使得外部运送工具通过所述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从船外部进入装载卸载空间。

优选地,集装箱运输船更包含:起重机,其在已进入装载卸载空间的外部运送工具与货舱之间移动罐式集装箱以进行罐式集装箱的装载/卸载。

优选地,发电单元包含:汽化器,再汽化通过燃料供应管线从罐式集装箱供应的液化气;以及发电模块,由所述汽化器再汽化的液化气供应燃料。

优选地,燃料供应管线连接到装载在货舱中的至少一个罐式集装箱,其中连接到燃料供应管线的至少一个罐式集装箱属于最靠近右舷或最靠近左舷的一列罐式集装箱及最靠近船尾的一排罐式集装箱。

优选地,燃料供应管线可拆卸地连接到罐式集装箱,以便在不可能将液化气从连接到燃料供应管线的一个罐式集装箱供应到发电单元时再连接到另一罐式集装箱。

优选地,发电单元被包住。

优选地,通过货舱将发电单元与装载卸载空间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船,其包含:装载多个集装箱的货舱;外部运送工具进入及停止以装载/卸载集装箱的特定装载卸载空间,所述货舱及所述装载卸载空间形成在船的甲板上;过道,所述过道包含:打开/关闭外部运送工具的入口通道的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引导单元,其包含至少一对引导模块,所述至少一对引导模块相对于外部运送工具的移动方向设置在装载卸载空间的相应横向端处以将外部运送工具引向装载卸载空间;定位单元,其包含在其横向方向上形成在相应引导模块内部的多个滚珠轴承,所述多个滚珠轴承可横向旋转以校正外部运送工具的横向位置;及停止模块,其设置在装载卸载空间的一个纵向端处以限定外部运送工具的纵向位置;以及起重机,其耦合到平行于装载卸载空间形成于船的相应的相对端处的导轨以便在导轨上移动且包含集装箱支座,所述集装箱支座对应于集装箱的上表面形成,以托住所述集装箱而使得通过起重机使集装箱在导轨的垂直方向上及纵向方向及横向方向上移动。

优选地,定位单元被配置成允许外部运送工具的前后左右驱动轮接触相应滚珠轴承。

优选地,定位单元更包含:位置感测单元,其经由外部运送工具的车轮所按压的滚珠轴承检测外部运送工具的横向位置;及驱动单元,其横向驱动滚珠轴承以使外部运送工具基于由位置感测单元检测到的外部运送工具的位置横向移动。

优选地,引导单元更包含:按压单元,其在一端处耦合到所述一对引导模块中的每一个引导模块并迫使所述引导模块横向突出,以调整面对彼此的所述一对引导模块之间的横向距离;以及支撑台阶,其耦合到按压单元的另一端以支撑按压单元。

优选地,停止模块更包含:接收凹槽,其接收外部运送工具的一个纵向驱动轮;接收感测单元,其检测到接收凹槽接收纵向驱动轮;以及限制模块,其响应于指示接收凹槽接收纵向驱动轮的信号而将纵向驱动轮限制在接收凹槽上,所述信号从接收感测单元传输。

优选地,起重机包含:左右立柱,其耦合到形成在船的相应的相对端处的导轨,所述右立柱及所述左立柱可在导轨上移动;桥架,其连接于右立柱及所左立柱的上端之间以便由所述右立柱及所述左立柱支撑,所述桥架可连同所述右立柱及所述左立柱一起移动;水平可移动部件,其耦合到所述桥架以在右立柱与左立柱之间移动集装箱支座;以及垂直可移动部件,其耦合到水平可移动部件以垂直移动集装箱支座。

优选地,起重机更包含液压缸,其耦合到水平可移动部件并利用垂直可移动部件从内部驱动以在垂直方向上引导集装箱支座。

优选地,导轨在其相应的相对侧表面上形成有从所述导轨朝内凹入的一对辅助凹槽,且左右立柱中的每一个在其下端处形成有接触导轨的上表面的主滚轮及插入到相应的辅助凹槽中以沿着所述辅助凹槽移动的一对辅助滚轮。

优选地,辅助凹槽在其敞开的外侧处形成有突出的台阶,从而防止辅助滚轮与辅助凹槽分离。

优选地,接触导轨的主滚轮的外圆周表面具有凹曲度或凸曲度,且导轨的上表面具有对应于主滚轮的外圆周表面的曲度的凸曲度或凹曲度。

优选地,起重机耦合到形成在船的外壁内侧的甲板上并且可以在船的纵向方向上移动。

优选地,起重机更包含控制室,其耦合到左右立柱中任一个以控制起重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船,其包含:装载多个集装箱的货舱;外部运送工具进入以装载/卸载集装箱的特定装载卸载空间,所述货舱及所述装载卸载空间形成在船的甲板上;起重机,其在船的纵向方向、横向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移动集装箱以将所述集装箱装载到已进入装载卸载空间的外部运送工具中,或从已进入装载卸载空间的外部运送工具卸载所述集装箱;以及过道,其允许外部运送工具进入,其中起重机耦合到平行于装载卸载空间形成于船的相应的相对端处的导轨并且包含集装箱支座,所述集装箱支座对应于集装箱的上表面形成,以托住集装箱,且所述过道包含:打开/关闭外部运送工具的入口通道的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引导单元,其包含至少一对引导模块,所述至少一对引导模块相对于外部运送工具的移动方向设置在装载卸载空间的相应横向端处以将外部运送工具引向装载卸载空间;定位单元,其包含在其横向方向上形成在相应引导模块内部的多个滚珠轴承,所述多个滚珠轴承可横向旋转以校正外部运送工具的横向位置;以及停止模块,其设置在装载卸载空间的一个纵向端处以限定外部运送工具的纵向位置。

本发明的以上以及其它方面、特征以及优点从结合附图对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

除非在本文中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技术或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都具有与本发明所涉及的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应进一步理解,术语(例如常用词典中所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以及相关技术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在理想化或过分形式化的意义上进行解释,除非在本文中这样明确定义。

有利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船,其包含允许集装箱装载于其中的货舱且因此可用作专用集装箱船。

另外,除了货舱以外,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运输船包含外部运送工具进入以运输待装载到船中或从船卸载的集装箱的装载卸载空间及将集装箱移进货舱/从货舱移出的起重机,以便可利用现有港口设施而不需要在港口建造独立的集装箱装卸设施,从而降低与给岛区或偏远地区的输送相关的经济负担。确切地说,集装箱运输船可向缺乏lng供应基础设施(如气体管道)的区域输送lng。

另外,集装箱运输船可使用引导单元引导外部运送工具进入装载卸载空间中,同时使用定位单元调整外部运送工具的横向位置。此外,集装箱运输船可使用停止模块引导外部运送工具停在装载卸载空间中的适当位置。因此,在集装箱装载操作期间,起重机的集装箱支座可快速地将集装箱托起在外部运送工具上,并且在集装箱卸载操作期间,可稳定地将集装箱放置在外部运送工具上的预定位置处。

另外,可以通过被配置成按压外部运送工具的相应相对侧面的一对引导模块经由调整其间的横向距离将外部运送工具锁定在其横向方向上的适当位置,并且可以通过被配置限制外部运送工具的驱动轮而将所述外部运送工具锁定在其移动方向上的适当位置,以使得可以甚至在船摇晃时防止外部运送工具相对于船移动,从而允许快速及稳定的装载/卸载操作。

另外,起重机的被配置成托住集装箱的集装箱支座的平面内行为可能与由耦合到水平可移动部件的液压缸垂直引导并与垂直可移动部件整体驱动的水平可移动部件相同,以使得可以甚至在船摇晃时维持集装箱相对于船的位置。因此,快速及稳定的装载/卸载操作是可能的。

另外,起重机的左右立柱各自在其下端处形成有插入到形成在导轨的相应相对侧表面上的辅助凹槽中的辅助滚轮,以使得起重机的纵向可移动部件可以在船的纵向方向上移动而即使在船颠簸及横摇时也不会与导轨分离。

此外,另外的控制室耦合到起重机一侧,以便可以准确及可靠地驱动或控制起重机,同时可以适当校正或补充起重机的控制操作。

另外,起重机直接耦合到甲板上的导轨,以使得本发明可适于应对各种船结构,而集装箱装载/卸载操作可稳定地在形成于甲板上的特定装载卸载空间中执行。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运输船具有驳船型船体且因此,虽然以降低的成本建造但仍可以通过浅水水域运载lng罐式集装箱。

因此,本发明适用于小型lng配送业务且因此可有利地拓展和推广lng作为燃料的用途,从而提供对环境污染(如碳排放及细粉尘)或全球燃料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引入可持续的对生态环境友好的燃料。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运输船可以甚至将lng输送到在岛区运转的柴油发电厂,以使得可以促进使用lng作为燃料发电,同时提供适用于在各岛上的发电规模的高效lng配送。

另外,与其中使用独立的固定式lng罐来存储供应给需求来源的lng同时缩短供应lng所需的时间的常规方法相比,根据本发明,lng罐式集装箱本身可用作需求来源处的lng储罐,以使得由集装箱运输船运输的新lng罐式集装箱可替代又会回到船上的空的lng罐式集装箱,而不需要提向需求来源提供独立的固定式lng罐,从而减少蒸发气体(boil-offgas,bog)的产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运输船是使用一些lng罐式集装箱作为燃料箱而自推进的,并且不需要泵来进行燃料供应,从而提供在空间及能效方面的优势。

换句话说,有可能将各种装备有效地排列在船的有限空间内,从而克服在维持空间方面的困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部分平面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图4是示出在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定位单元调整之前的部分平面图。

图5是示出在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定位单元调整之后的部分平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引导单元的示范性修改的部分平面图。

图7是示出在操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停止模块之前的部分截面视图。

图8是示出在操作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停止模块之后的部分截面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起重机的部分透视图。

图10是集装箱运输船的部分透视图,其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起重机。

图1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起重机的部分侧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左右立柱与导轨之间的耦合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左右立柱与导轨之间的耦合的截面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左右立柱与导轨的示范性修改的截面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透视图。

图1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正视图。

图1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后视图。

图18及图1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侧视图。

图2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底面透视图。

图21是说明应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罐式集装箱装载/卸载方法的局部侧视图。

图22是说明应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罐式集装箱装载/卸载方法的局部正视图。

图2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燃料供应管线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以上以及其它方面、特征以及优点从结合附图对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应注意,贯穿本说明书,相同组件将由相同附图标记指示。

应理解,尽管术语“一个表面”、“另一表面”、“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与另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另外,为了便于描述,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纵向方向”、“横向方向”以及“垂直方向”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x轴、y轴、z轴。

此外,术语“集装箱运输船”还可被简称为“运输船”或“船”。

此外,将省略可能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主题的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图1到图1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

如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术语“集装箱”(t)被定义为包含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标准的lng罐式集装箱和各种其它类型的集装箱(t)。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部分平面图,且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包含:装载多个集装箱(t)的货舱(s)及外部运送工具(v)进入以装载/卸载所述集装箱(t)的特定装载卸载空间(l),其中货舱及装载卸载空间形成在船的甲板上。

另外,集装箱运输船更包含:打开/关闭外部运送工具(v)的入口通道的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引导单元(12),其包含至少一对引导模块(12a),所述至少一对引导模块(12a)相对于外部运送工具(v)的移动方向设置在装载卸载空间的相应横向端处以引导外部运送工具(v)进入装载卸载空间(l)中;定位单元(13),其包含多个滚珠轴承(13a),所述滚珠轴承(13a)在所述定位单元(13)的横向方向上形成在相应引导模块(12a)内部且可横向旋转以校正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

另外,集装箱运输船更包含:过道(10),其包含停止模块(14),所述停止模块(14)设置在装载卸载空间(l)的一个纵向端处以将外部运送工具(v)的位置限定在其移动方向上;以及起重机(20),其耦合到平行于装载卸载空间(l)形成在船的相应的相对端处的导轨以在导轨上移动,从而将集装箱(t)装载到已进入装载卸载空间(l)的外部运送工具(v)中,或将集装箱(t)从已进入装载卸载空间(l)的外部运送工具(v)/卸载,其中所述起重机包含对应于集装箱(t)的上表面形成的集装箱支座(26)以便在导轨(31)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及垂直方向上移动集装箱(t)。

参考图1及图2,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装载集装箱(t)的货舱(s)和外部运送工具(v)停止的特定装载卸载空间(l)形成在甲板上。

在货舱(s)中,多个集装箱(t)可以三维方式按船的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及垂直方向装载,如图1中所示。

另外,货舱(s)中可具备按对应于集装箱(t)的长度的规则纵向间隔排列的集装箱绑扎桥(32),其中集装箱绑扎桥(32)中的每一个对应于船的宽度。因此,可以使用预定扣件(未图示)通过将每一集装箱(t)耦合到集装箱绑扎桥(32)中的对应一者来稳定装载多个集装箱(t)。

此外,可标准化集装箱且可模块化货舱(s),以使得集装箱(t)可装载在预定位置处。

如图2及图3中所示,装载卸载空间(l)为外部运送工具(v)进入以从船中运载装载于货舱(s)中的集装箱(t)或将待装载于货舱(s)中的集装箱(t)运载到船中的空间。此处,外部运送工具(v)是指用于运载集装箱(t)的工具(如牵引车)且可包含无人驾驶车辆。

优选地,装载卸载空间(l)沿下文所描述的可重复关闭的杆(11)的打开/关闭方向上形成在货舱(s)的末端处。通过这种方式,外部运送工具(v)可以沿着缩短的路线通过可重复关闭的门进入装载卸载空间(l),同时可有效利用货舱(s)而不会浪费空间。

尽管集装箱运输船在图2及图3中被示出为包含一个装载卸载空间(l),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此,且取决于船的大小和工作效率,集装箱运输船可包含多个装载卸载空间(l)。为便于解释,集装箱运输船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包含一个装载卸载空间(l)。

外部运送工具(v)需要在装载卸载空间(l)中停在适当位置。这也与工作效率相关联,是因为下文所描述的起重机(20)的集装箱支座(26)可以在集装箱装载操作期间快速耦合到外部运送工具(v)上的集装箱(t)。另外,在集装箱卸载操作期间,如果外部运送工具(v)没有停在适当位置,那么集装箱(t)不仅不会快速装载到外部运送工具(v)上,而且集装箱(t)可能相对于外部运送工具(v)移位,从而引起严重事故,如集装箱(t)坠落。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及安全性,有必要使外部运送工具(v)在装载卸载空间(l)中停在适当位置,这可以通过包含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引导单元(12)、定位单元(13)以及停止模块(14)的过道(10)实现。

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打开/关闭入口通道,外部运送工具(v)通过所述入口通道进入装载卸载空间(l)。当运输船停泊在港口时,如图2及图3中所示出,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将运输船的甲板连接到港口,以使得外部运送工具(v)可进入装载卸载空间(l)。在装载/卸载操作完成且运输船离开港口时,如图1中所示,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枢转以关闭入口通道。

尽管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优选地形成在船的船尾以在运输船停泊在岛区的小港口时便于外部运送工具(v)进入,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此且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可形成在船一侧。

如图2中所示,引导单元(12)包含至少一对引导模块(12a),其相对于从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进入的外部运送工具(v)的移动方向设置在装载卸载空间的相应的横向相对端处。通过这种方式,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可由一对引导模块(12a)引导,以使得外部运送工具(v)可进入具有指定宽度的装载卸载空间(l)。优选地,一对引导模块(12a)之间的距离,即其宽度,对应于或略大于外部运送工具(v)的宽度。

尽管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主要是通过引导单元(12)的引导而受限,但由于船的颠簸和摇晃或驾驶大型外部运送工具(v)的困难,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中心无法与装载卸载空间(l)的横向中心精确重合。

因此,通过多个定位单元(13)的滚珠轴承(13a)的横向旋转对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进行二次校正,其中滚珠轴承(13a)在其横向方向上形成在相应引导模块(12a)内部以便横向旋转,如图2中所示。以这种方式,通过定位单元(13)校正位置,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中心可与装载卸载空间(l)的横向中心精确重合。

如图3中所示,定位单元(13)可被配置成使得外部运送工具(v)的前后左右驱动轮(r)接触相应的滚珠轴承(13a)且可形成为覆盖每一个驱动轮(r)的整个接触表面。因此,定位单元(13)可由连续形成为覆盖相应的前后左右驱动轮(r)的整个接触表面的独立部件构成。将在下文进一步描述定位单元(13)的操作的细节。

停止模块(14)被配置成引导外部运送工具(v)将在其移动方向上停下的位置且被设置在装载卸载空间(l)的一个纵向端处以将外部运送工具(v)的位置限定在其移动方向上。也就是说,外部运送工具(v)在到达停止模块(14)时可能不再移动,以使得外部运送工具(v)的纵向位置,即外部运送工具在其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可能受到限制,同时允许外部运送工具(v)停在装载卸载空间(l)的纵向方向上的指定位置处。

停止模块(14)可从甲板突出以限定外部运送工具(v)的驱动轮(r)且可对应于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方向连续或不连续地形成。

一旦使用起重机(20)通过过道(10)的组件将外部运送工具(v)放置在特定装载卸载空间(l)中的适当位置,即执行装载或卸载操作以将集装箱(t)从外部运送工具(v)移进货舱(s)中或将集装箱(t)从货舱(s)中移动到外部运送工具(v)上。

起重机(20)耦合到平行于装载卸载空间(l)形成在船的相应端处的导轨(31)并且可作为整体沿着导轨(31)在船的纵向方向上移动。此处,为了将船的甲板作为货舱(s)的利用最大化,导轨(31)可形成在船的外壁(w)的上端处,如图1及图2中所示。替代地,取决于船的结构,导轨(31)可直接形成在船的甲板(d)上。

另外,可通过驱动形成在起重机(20)的下端处以接触每一个导轨(31)的主要滚筒(21a)实现起重机(20)沿着导轨(31)的移动。

为了移动集装箱(t),起重机(20)包括对应于集装箱(t)的上表面形成且将集装箱附接到起重机的集装箱支座(26)。因此,起重机可在导轨(31)的垂直方上,在纵向方向上以及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移动集装箱(t)。通过这种方式,利用船中所形成的起重机(20),可以实现将集装箱(t)装载或卸载到货舱(s)中,且可通过停在装载卸载空间(l)中的外部运送工具(v)将待装载或卸载的集装箱(t)运输到船中或从船中运走。

因此,使用现有港口设施实现集装箱(t)的装载/卸载而不需要建造独立的集装箱装卸港口设施,从而降低与给岛区的输送相关的经济负担。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专用集装箱运输船,其包含装载集装箱(t)的货舱(s)。

接下来,将参考图4到图8详细描述过道(10)的引导单元(12)、定位单元(13)以及停止模块(14)且将为清楚起见而省略重复描述。

图4及图5分别是示出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定位单元(13)调整之前及之后的部分平面图,将参考所述图描述用于校正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的原理的第一实施例。

在此实施例中,定位单元(13)包含位置感测单元(13b)及驱动单元(13c)。参考图4,当外部运送工具(v)的驱动轮(r)接触滚珠轴承(13a)时,位置感测单元(13b)通过驱动轮所按压的滚珠轴承(13a)感测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位置感测单元(13b)设置在滚珠轴承(13a)下方以通过检测其由滚珠轴承所按压的区域来感测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

将由位置感测单元(13b)感测到的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传输到驱动单元(13c),所述驱动单元(13c)又基于外部运送工具的所感测横向位置横向驱动滚珠轴承(13a)。由于滚珠轴承(13a)被横向驱动,滚珠轴承(13a)上的外部运送工具(v)的驱动轮(r)以横向方式移动,以使得外部运送工具(v)可横向移动,如图5中所示。

当定位单元(13)如图中所示出不连续地形成时,定位单元(13)的相应独立部件的滚珠轴承(13a)可由相应驱动单元(13c)独立驱动,以使得即使在外部运送工具(v)相对于横向中心轴倾斜时,仍可以校正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以便外部运送工具(v)与横向中心轴重合。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引导单元(12)的示范性修改的部分平面图,将参考所述部分平面图描述用于校正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的原理的示范性修改。

在此实施例中,除了至少一对引导模块(12a)之外,引导单元(12)更包含按压单元(12b)及支撑台阶(12c),以通过调整面对彼此的一对引导模块(12a)之间的横向距离来校正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

按压单元(12b)的一端耦合到一对引导模块(12a)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以迫使所述一对引导模块(12a)沿横向方向朝内突出。另外,按压单元(12b)的另一端耦合到支撑台阶(12c)以便由所述支撑台阶(12c)支撑。

通过这种方式,可调整所述一对引导模块(12a)之间的横向距离,使得可校正驱动轮(r)接触相应滚珠轴承(13a)的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此外,根据此实施例,不仅可以校正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而且可以通过在其两侧被按压而由引导模块(12a)将外部运送工具(v)沿横向方向锁定在适当位置。

此外,引导单元(12)还可包含另外的滚珠轴承(未图示),其耦合到外部运送工具(v)的驱动轮的侧表面以允许由引导单元(12)将外部运送工具(v)横向锁定在适当位置从而朝向停止模块(14)移动,且被配置成在停止模块(14)的方向上旋转以将对接触表面的摩擦降至最低,使得可由引导单元(12)横向锁定在适当位置的外部运送工具可颠倒以搁置在下文所描述的停止模块(14)上。

图7及图8为说明操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停止模块(14)之前及之后的部分截面视图,将参考所述部分截面视图描述被配置成锁定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部运送工具(v)的移动方向的停止模块(14)。

在此实施例中,停止模块(14)更包含接收凹槽(14a)、接收感测单元(未图示)以及用以锁定外部运送工具(v)的移动方向(即外部运送工具的纵向方向)的限制模块(14b)。

在此实施例中,接收凹槽(14a)在外部运送工具(v)的移动方向上从停止模块(14)朝内凹入,以接收外部运送工具(v)的纵向驱动轮(r)中的任一个。通过接收感测单元检测接收凹槽(14a)对纵向驱动轮(r)的接收。

尽管图中未图示,但接收感测单元可以按钮形式提供,所述接收感测单元形成在接收凹槽内部以通过与驱动轮(r)接触而检测驱动轮(r)在接收凹槽中的存在。然而,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此且接收感测单元可以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其它适合的形式提供。

在感测到接收凹槽(14a)接收驱动轮(r)后,接收感测单元将指示所述接收的信号传输到限制模块(14b),所述限制模块(14b)又响应于所述信号将驱动轮(r)限制于接收凹槽(14a)上。

限制模块(14b)形成在接收凹槽(14a)的敞开外侧处且可配置成从接收凹槽(14a)朝内横向突出且耦合到驱动轮(r)以在接收到信号后限制驱动轮(r)。然而,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此且限制模块(14b)可以各种其它方式实施。

如上文所描述,可以通过定位单元(13)或引导单元(12)将外部运送工具(v)放置在特定装载卸载空间(l)中的适当位置,以使得可实现快速及可靠的装载/卸载操作。

另外,外部运送工具(v)的横向位置及纵向位置可由引导单元(12)及停止模块(14)锁定,以使得即使在船颠簸及摇晃时,外部运送工具(v)仍不会相对于船移动,从而允许顺利的装载/卸载操作。此外,由于外部运送工具(v)可固定在船中的适当位置,船可利用装载于其上的外部运送工具(v)在海上航行,以使得将集装箱(t)运载到船/从船中运走的外部运送工具(v)还可与集装箱(t)一起被供应给岛区。

接下来,将参考图9、图10以及图11详细描述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起重机(20),且为清楚起见,将省略重复描述。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起重机(20)的局部透视图,图10是说明形成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起重机一侧处的控制室的局部透视图,且图11是起重机的侧视图。

参考图9,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起重机(20)包含左右立柱(21)、桥架(22)、水平可移动部件(23)、垂直可移动部件(24)以及液压缸(25)。

在此实施例中,左右立柱(21)耦合到形成在船的相应的相对端处的导轨(31)且通过操作接触每一个导轨(31)的上表面的主要滚筒(21a)而在导轨(31)的纵向方向上移动。

在此实施例中,桥架(22)连接于左右立柱(21)的上端之间以便由左右立柱(21)支撑且连同左右立柱(21)一起在导轨(31)的纵向方向上移动。

由于左右立柱(21)以及桥架(22)作为整体在导轨(31)的纵向方向上移动,与桥架(22)单独移动时相比,所需构件的数量(如立柱的数量)可减少。另外,由于桥架(22)由右立柱及及左立柱(21)直接支撑,可防止对构件的损害,如屈曲(buckling)。

尽管起重机包含一对左右立柱(21)及一个桥架(22),但为了稳定支撑集装箱支座(26),起重机可包含第一对左右立柱(21')、沿导轨(31)的纵向方向与第一对左右立柱(21')间隔开的第二对左右立柱(21")以及一对桥架,即连接于第一对左右立柱(21')之间的第一桥架(22')及连接于第二对左右立柱(21")之间的第二桥架(22")。

参考图10,起重机还可包含控制室(cr),其形成在左右立柱(21)中的任一个上以独立地控制起重机。控制室(cr)可以是无人驾驶的,以直接控制或操作起重机,或可配备有独立自动控制装置。

在此实施例中,水平可移动部件(23)耦合到桥架(22)以便在左右立柱(21)的横向方向上沿桥架(22)驱动,以在左右立柱(21)之间,即在左右立柱(21)的横向方向上移动集装箱支座(26)。起重机可包含单个或多个水平可移动部件(23)。在起重机包含多个水平可移动部件(23)时,水平可移动部件(23)可通过板(23a)彼此连接以一体移动。

在此实施例中,垂直可移动部件(24)耦合到水平可移动部件(23)以使集装箱支座(26)相对于与水平可移动部件(23)耦合的桥架(22)上下移动。

参考图11,液压缸(25)在其一端处耦合到桥架(22)以便以物理方式紧固到所述桥架(22),并且在其另一端处耦合到托住集装箱(t)的集装箱支座(26)。因此,当上下驱动托住集装箱(t)的集装箱支座(26)以将集装箱(t)装载到外部运送工具(v)/从外部运送工具(v)卸载,液压缸可将集装箱(t)的摆动降至最低,从而使由于在装载/卸载操作期间的侧向移动引起的对集装箱(t)的损害降至最低,同时确保装载/卸载稳定性。

也就是说,液压缸(25)在其末端处分别耦合到水平可移动部件(23)及集装箱支座(26),且与垂直可移动部件(24)一起被一体驱动,以引导集装箱支座(26)的垂直运动。因此,船的摇晃可通过水平可移动部件(23)传递到集装箱支座(26),使得集装箱支座(26)可易于耦合到集装箱(t)而即使在船摇晃时也不会相对于船摆动。

另外,液压缸(25)可以通过板(23a)耦合到水平可移动部件(23)且起重机可包含单一或多个液压缸。当起重机包含多个液压缸时,多个液压缸中的每一个可耦合到板(23a)的四个拐角中的对应一个拐角。

图12及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左右立柱(21)与导轨(31)之间的耦合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且图1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左右立柱(21)与导轨(31)的修改的截面视图,现将参考所述截面视图详细描述左右立柱(21)与导轨(31)之间的耦合。

参考图12,通过邻接导轨(31)的上表面的主要滚筒(21a)实现左右立柱(21)的移动。主要滚筒(21a)形成在船上且因此由于船的横摇和颠簸而处于与导轨(31)分离的风险下。

为了防止主要滚筒(21a)的分离,导轨(31)在其相应相对侧处形成有从导轨朝内凹入的辅助凹槽(31a),且左右立柱(21)中的每一个在其下端处形成有配置成插入到相应辅助凹槽(31a)中及沿着相应辅助凹槽(31a)移动的一对辅助滚筒(21b)。

由于一对辅助滚筒(21b)插入到相应的辅助凹槽(31a)中,即使在船横摇及颠簸时,可以通过辅助滚筒(21b)支撑来防止左右立柱(21)摆动,从而防止形成在左右立柱(21)中的每一个的下端处的主要滚筒(21a)的分离。

此外,导轨(31)的辅助凹槽(31a)可在其敞开外侧处形成有突出台阶(31b)从而防止辅助滚筒(21b)分离,使得左右立柱(21)可更稳固地耦合到导轨(31)。

此外,主要滚筒(21a)与导轨(31)之间的接触表面可形成为不均匀的而非平坦的,以限定主要滚筒(21a)的移动方向,从而进一步防止主要滚筒(21a)的分离。

也就是说,邻接导轨(31)的主要滚筒(21a)的外圆周表面可具有凹曲度或凸曲度,而导轨(31)的上表面的凸曲度或凹曲度对应于主要滚筒(21a)的外圆周表面的曲度,如图14中所示。

接下来,将参考图15到图2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船,其可将液化气罐式集装箱运输到缺乏用于供应液化气的基础设施的需求来源(如岛区),同时能够在如内陆河或沿海水域的浅水水域航行。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是对根据上文所阐述的第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修改且其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具有驳船型船体,适于运载lng罐式集装箱且由lng供应燃料。将上述差异排除在外,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的其它组件可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形状或功能,且因此将由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元件符号和相同的名称来指示,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应理解,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描述也可适用于第二实施例,尽管其被省略。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集装箱”被定义为包含根据iso标准的lng罐式集装箱(t)及各种其它类型的集装箱。另外,尽管例如在以下实施例中将使用lng罐式集装箱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多种其它液化气体。应理解,以下实施例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且可以多种其它形式来体现。

参考图15到图23,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具有驳船型船体。也就是说,船体的甲板(d)和水下船体(u)是平坦的且面积较大。

在此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船在水下船体(u)上具备至少一个推进器(p),所述至少一个推进器(p)由马达驱动且产生推力以供推进船体。优选地,集装箱运输船总共具备四个推进器,各自用于右舷船首和船尾及左舷船首及船尾中的每一者,如图20中所示。然而,应理解,推进器的数量和位置不限于此。

参考图15,根据此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在甲板(d)上具备装载一或多个集装箱(t)的货舱(s)、其中设置外部运送工具(v)以装载/卸载集装箱(t)的装载卸载空间(l)、控制船的领航室(h)以及产生电力以供应给推进器(p)的发电单元(g)。

尽管货舱(s)中所装载的集装箱(t)可包含lng罐式集装箱(t)及存储其它类型的货物的集装箱,在下文中,术语“集装箱”(t)或“罐式集装箱”(t)将被定义为指代lng罐式集装箱(t)且货舱(s)将被描述为装载有此类lng罐式集装箱(t)。

在此实施例中,发电单元(g)设置在船尾处的甲板(d)上且装载卸载空间(l)及领航室(h)设置在船首处的甲板上。另外,货舱(s)可设置在设置在船尾处的发电单元(g)与设置在船尾处的装载卸载空间(l)及领航室(h)之间。因此,货舱(s)将船尾处的发电单元(g)与船首处的装载卸载空间(l)及领航室(h)分隔。

尽管船首处的装载卸载空间(l)及领航室(h)可以分别设置在左舷侧及右舷侧处或设置在右舷侧及左舷侧处,但装载卸载空间(l)及领航室(h)在图15中分别被示出为设置在左舷侧和右舷侧处。

如果领航室(h)设置在船尾处,那么由于下文所描述的货舱(s)中的集装箱(t)或起重机(20)而难以确保用于控制船的能见度,而集装箱(t)在货舱(s)中堆叠的高度可能受到限制。根据此实施例,由于领航室(h)设置在船首处,很容易确保可视性,而集装箱(t)在货舱(s)中堆叠的高度受到较少限制。

另外,由于领航室(h)设置在船尾处且发电单元(g)设置在船首处而使得货舱(s)将领航室(h)与发电单元(g)分隔,有可能防止来自发电单元(g)的噪声或汽化物质对领航室(h)造成影响。

此外,由于装载卸载空间(l)连同领航室(h)设置在船首处,货舱(s)可扩大,而外部运送工具(v)可易于沿着缩短的路线从船外部(例如从陆地)进入货舱(s)。此外,由于领航室(h)与装载卸载空间(l)设置在相同一侧,很容易使船靠近港口锚位旁边。

尽管根据此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在图15中被示出为包含一个装载卸载空间(l),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此,且取决于船的大小或工作效率,集装箱运输船可包含多个装载卸载空间。

在此实施例中,货舱(s)允许集装箱(t)装载于其中,设置在设置有领航室(h)及装载卸载空间(l)的船首及设置有发电单元(g)的船尾之间,并且占据甲板(d)的大部分面积,如图15及图19中所示。

货舱(s)被配置成使得集装箱(t)可沿着船的纵向方向、横向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以三维方式装载于其中。另外,可使货舱(s)模块化,使得大量集装箱(t)可按规则的行及列排列在货舱(s)中且即使在船横摇及颠簸时也可以安全地固定。

举例来说,货舱可具备排架(未图示)和/或柱架(未图示)以形成由多个小室组成的矩阵结构,每一小室允许集装箱(t)安全地装载于其中。

在此实施例中,排架和柱架可为如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集装箱绑扎桥且本文中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18是集装箱(t)从货舱(s)中移除的船的侧视图。参考图18,设置五个排架以将货舱(s)分成四排。

图19是图18的船的侧视图,其中由五个排架形成的货舱(s)的小室全部装载有集装箱(t)。参考图19,集装箱(t)装载在每一小室内部的两列中。然而,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此且集装箱(t)的数量和排架及柱架的数量和形状可根据船的大小变化。

如图15到图22中所示,根据此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更包含起重机(20),其形成在所述集装箱运输船的甲板(d)上且适于托住集装箱(t)并在船的纵向方向、横向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移动集装箱(t)。

如图15中所示,起重机(20)可包含集装箱支座(26),所述集装箱支座(26)可分别沿着形成在甲板(d)上的相应右舷侧和左舷侧处的纵向导轨(31)及横向导轨(未由附图元件符号指示)在船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移动,可以上下移动,且被配置成托住集装箱(t)。

在此实施例中,起重机(20)可为龙门起重机。替代地,起重机(20)可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起重机相同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接下来,将参考图21及图22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起重机(20)的操作。当外部运送工具(v)进入装载卸载空间(l)时,起重机(20)沿着纵向导轨(31)移动到待装载于外部运送工具(v)的集装箱(t)所属的一排集装箱,且集装箱支座(26)随后沿着横向导轨移动到集装箱(t)所属的一列集装箱。随后,向下移动集装箱支座(26)以托住集装箱(t)。随后,使托住集装箱(t)的集装箱支座(26)沿着横向轨道及纵向轨道(31)移动以使集装箱(t)移动到装载卸载空间(l),且接着将集装箱(t)放置在设置在装载卸载空间(l)中的外部运送工具(v)上。

当运载集装箱(t)的外部运送工具(v)进入装载卸载空间(l)时,起重机(20)移动到装载卸载空间(l)且集装箱支座(26)将集装箱(t)托在外部运送工具(v)上。随后,集装箱支座(26)移动到货舱(s)中待装载集装箱(t)的特定位置且将集装箱(t)放置在特定位置处。

此处,从货舱(s)装载到外部运送工具(v)上的集装箱(t)及从外部运送工具(v)装载到货舱(s)中的集装箱(t)可以是存储待供应给需求来源的lng的集装箱(t)或在耗尽其中的lng之后从需求来源返回的空集装箱(t)。

另外,根据此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船更包含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其被配置成可折叠的,以允许外部运送工具(v)经其进入/离开。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可枢转地设置在船的装载卸载空间(l)的末端处,即设置在船首处,且被配置成通过枢转折叠或展开。

当船停泊在港口时,如图21中所示出,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打开以将船连接到港口从而允许外部运送工具(v)进入/离开,且当船在海上航行时,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保持折叠,如图16中所示出。

当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连接于船与港口之间时,外部运送工具(v)可沿着可重复关闭的门单元(11)进入船的装载卸载空间(l)。此处,进入装载卸载空间(l)的外部运送工具(v)可运载装满lng的集装箱(t)或空集装箱(t)或可能不会运载任何集装箱(t)。当运载集装箱(t)的外部运送工具(v)进入装载卸载空间(l),起重机可在将先前的集装箱(t)从外部运送工具(v)移动到货舱(s)之后将另一集装箱(t)从货舱(s)中装载到外部运送工具(v)上。

可以通过外部运送工具(v)中的门单元将装满lng的集装箱(t)输送到需求来源,如偏远地区。此处,需求来源可包含将lng供应到由lng供电的车辆的lng加油站、安装在周边区域中的lng卫星基地以及由lng供电的发电厂。由外部运送工具(v)运输的集装箱(t)可以卸载在需求来源处以用作储集器,且其lng耗尽的空集装箱(t)可以通过外部运送工具返回集装箱运输船。

在此实施例中,发电单元(g)用以产生电力以供应给推进器(p),使得推进器(p)由电力驱动以使得集装箱运输船是自推进的。

发电单元(g)可使用装载于货舱(s)中的lng罐式集装箱(t)中的lng作为燃料来产生电力,其中集装箱运输船还可包含连接于发电单元(g)与装载于货舱(s)中的多个lng罐式集装箱(t)中的至少一者之间的燃料供应管线(fl),如图23中所示。也就是说,集装箱(t)中的lng是通过燃料供应管线(fl)作为燃料供应给发电单元(g)。

燃料供应管线(fl)可以双管形式提供,所述双管由lng所流经的内管和包住内管的外管组成以防止从罐式集装箱(t)供应的lng泄漏到发电单元(g)。

发电单元(g)还可包含汽化器(vp),其再汽化通过燃料供应管线(fl)供应的lng;以及发电模块,其使用由汽化器(vp)再汽化的lng作为燃料来发电。

发电模块还可由通过天然气的燃烧驱动的发电发动机和将发电发动机的驱动力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机构成。替代地,发电模块可由天然气所驱动的燃气轮机和将燃气轮机的力矩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机构成,或可为燃料电池。在此实施例中,发电模块将被描述可由发电发动机及发电机构成。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此实施例中,汽化器(vp)可为使用大气压作为热源的鳍类热交换器,使得发电单元(g)的大小且因此甲板(d)上的发电单元(g)的覆盖面积可减小,从而提高空间效率。

如上文所描述,发电单元(g)设置在船尾处的甲板(d)上,且在图中,汽化器(vp)及电源模块被示出为分别设置在右舷侧及左舷侧处。

燃料供应管线(fl)可将发电单元(g)连接到货舱(s)中的最靠近船尾的罐式集装箱(t)中的任一个或两个或大于两个,优选两个罐式集装箱(t)。更优选地,燃料供应管线(fl)将发电单元(g)连接到最靠近船尾的罐式集装箱(t)当中的最靠近右舷的罐式集装箱(t)。

另外,燃料供应管线(fl)可具有与罐式集装箱(t)的可拆卸的连接,当连接到燃料供应管线的罐式集装箱(t)中的lng在船操作期间耗尽时,货舱(s)中的另一罐式集装箱可易于通过燃料供应管线(fl)连接到发电单元(g)以将lng供应给发电单元(g)。

具体地说,燃料供应管线(fl)可再连接到属于一列罐式集装箱的紧挨着其lng耗尽的前一个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或在与前一个罐式集装箱(t)脱离之后再连接到刚好在前一个罐式集装箱(t)上方或下方的一排罐式集装箱。

如上文所描述,燃料供应管线(fl)可将一个罐式集装箱(t)连接到发电单元(g),以便将一个罐式集装箱(t)中的lng作为燃料供应给发电单元(g)。替代地,燃料供应管线(fl)还可包含从主要燃料供应管线(fl)分叉的辅助电源线或连接于发电单元(g)与至少两个罐式集装箱之间的独立辅助电源线,如图23中所示,以使得至少一个、优选两个罐式集装箱可连接到发电单元(g)从而为发电单元(g)供以燃料。

此处,连接到主要燃料供应管线的一个罐式集装箱(t)可用作主要燃料供应罐且连接到辅助燃料供应管线的另一罐式集装箱(t)可用作辅助燃料供应罐,以使得在不可能将lng从主要燃料供应罐供应到发电单元(g)时,如当主要燃料供应罐的lng耗尽时,可将辅助燃料供应罐中的lng供应给发电单元(g)。

在此实施例中,lng罐式集装箱(t)具有约8巴到12巴的设计压力、约14巴到20巴的最大压力以及约4巴到8巴的操作压力。举例来说,lng罐式集装箱(t)可具有约10巴的设计压力、约16巴或约18巴的最大压力以及约6巴的操作压力。

另外,在此实施例中,发电单元(g)所需的燃料供应压力低于上文所阐述的罐式集装箱的操作压力。

举例来说,当发电单元(g)的电源模块包含发电发动机时,发电发动机所需要的燃料供应压力可在约3巴到8巴的范围内。举例来说,燃料供应压力可为约4巴、约3.5巴或约3巴。

根据此实施例,提供发电单元(g),使得在使用罐式集装箱(t)运载lng时,集装箱运输船可以使用罐式集装箱(t)中的lng自推进,且提供燃料供应管线(fl)以将发电单元(g)连接到既定用于向发电单元(g)供应lng的罐式集装箱(t),以便可实现对发电单元(g)的lng供应而无需用于将lng从罐式集装箱(t)供应到发电单元(g)的独立输送装置或压力装置,如泵。

另外,由于发电单元(g)和罐式集装箱(t)是在低压下操作,有可能以相较于使用在高压下操作的常规船舶发动机系统时更低的成本建立机载燃料供应系统。此外,由于罐式集装箱(t)装载于甲板(d)上,即开放空间中,而非装载于船体内,且发电单元(g)也设置于甲板(d)上,在发电单元(g)与货舱(s)之间不需要任何独立保护壁。

另外,发电单元(g)可由壳体包封从而进行更安全操作。

此处,壳体可配置成独立地密封汽化器(vp)及发电模块,可配置成共同密封汽化器(vp)及发电模块,或可配置成仅密封发电模块。

尽管本文中已描述一些实施例,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出于说明目的提供且并不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发明,且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改变、更改和等效实施例。

本发明的范围应由随附权利要求和其等效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