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6092发布日期:2019-04-29 12:5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水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水推进器。



背景技术:

推进器主要是用来推动船舶、船艇前进的,将任何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通过旋转叶片产生推力。推进器在船舶、航空等领域应用的较为广泛,包括螺旋桨推进器、电动船用推进器、航空推进器、喷水推进器等等,水下作业的推进器需要承受一定的水压,现有水下推进器性能大多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现有的水下推进器大多在水下密封性较差,并且水的阻力也降低推进器的推力,有许多是采用在导管内填塞防水胶来做密封,但长久使用后,防水胶的防水性能会急剧下降,电机容易进水烧坏。因此,目前水下推进器的防水性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深水推进器,推进器的电机防水密封性好,电机不易烧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深水推进器,包括导管、电机、螺旋桨体和导叶,所述导管包括动力导管和从动导管,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动力导管的底部,电机通过磁轭与螺旋桨体连接,所述导叶设于所述从动导管的内部,所述电机包括电机端盖、电机底座和用于防水的灌封铁芯,所述灌封铁芯螺纹连接于所述电机底座,所述螺旋桨体螺纹连接于所述电机端盖,所述动力导管经轴承连接于所述从动导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螺旋桨体设置有四片螺旋桨叶,所述螺旋桨的毂径比为0.55~0.6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灌封铁芯做了灌封防水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机内部设有的驱动电路板采用防水密封胶封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管、电机端盖和螺旋桨体的外表面均涂有防腐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机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进水的湿度传感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机底座固定于动力导管的底部,电机底座与电机端盖经灌封铁芯密闭灌封将电机内部的电路板包裹起来,由于是螺纹连接,具有很好的密封性,电机的内部不易进水烧坏电机,而且灌封铁芯是不锈钢金属制成的,在深水也不易腐蚀生锈,能长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中,1-动力导管,2-从动导管,3-螺旋桨体,4-导叶,5-螺旋桨叶,6-电机端盖,7-电机底座,8-灌封铁芯,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看图1至2,一种深水推进器,包括导管、电机、螺旋桨体3和导叶4,所述导管包括动力导管1和从动导管2,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动力导管1的底部,电机通过磁轭与螺旋桨体3连接,所述导叶4设于所述从动导管2的内部,所述电机包括电机端盖6、电机底座7和用于防水的灌封铁芯8,所述灌封铁芯8螺纹连接于所述电机底座7,所述螺旋桨体3螺纹连接于所述电机端盖6,所述动力导管1经轴承9连接于所述从动导管2。

在本实施例中,轴承9采用的超薄轴承9可以进一步减小部件的轴向尺寸,使结构更加紧凑;灌封铁芯8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于电机端盖6和电机底座7,结构紧凑,连接可靠,降低了深水推进器的结构复杂程度,减少了推进器整体的重量,灌封铁芯8这样的连接方式也减小了推进器的密封难度,无需向传统的密封方式那样要在电机与壳体之间填充大量的封装胶;螺旋桨体3的端部的形状为子弹头形状,推进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大大减小水的阻力;在装配电机时,可以在螺旋桨体3和电机之间添加用于防水的封装胶进一步加强防水效果,从动导管2内部设置的导叶4可以使推进器的动力部分推出的水流二次加速,并且水流从喷管的尾部喷出,使推进器的效率增加。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输出连接部位形成在电机转子的外轮廓面上,被驱动件螺旋桨固定在电机转子的外轮廓面上。

螺旋桨体3设置有四片螺旋桨叶5,螺旋桨的毂径比为0.55~0.64。

经科学研究,四片毂径比为0.55~0.64的螺旋桨叶5带来的动力效率高。

灌封铁芯8做了灌封防水处理。

由于推进器长期在深水使用,不锈钢金属材质做的灌封铁芯8不易生锈,能长久使用。

电机内部设有的驱动电路板采用防水密封胶封装。

电机万一进水后,为了防止驱动电路被水浸湿造成短路损坏。

导管、电机端盖6和螺旋桨体3的外表面均涂有防腐层。

防止推进器长期不用时被空气腐蚀。

电机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进水的湿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与手机终端无线连接,当电机进水时,湿度传感器感应到水会将信号传至手机终端提醒用户采取措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