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块化船舶助浮适航设施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98971发布日期:2018-08-19 03:12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船舶设计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模块化船舶助浮适航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运行业中,随着船舶大型化、货物标准化,船舶的载重吨位不断上涨,船舶吃水深度也不断增加。然而现有港口的港池和航道水深有限,继续浚深成本较高,吃水深度无法满足时,船舶只能趁潮进港或中途转驳,不仅增加港口装卸压力,降低总体装卸效率,还会导致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双重损失。同时,在很多季节性河流中,枯水期的水位下降经常导致很多船舶无法停靠,经济效益大打折扣。另外,一些突发工况下港口的正常靠泊设备或通航辅助设施发生破坏,船舶无法正常靠泊,也会对港口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现在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既能帮助船舶进港时减少吃水、安全进港,减少船舶等待时间及充分利用港口装卸能力,又能实现快速便捷的拆装、成本低廉、可循环再回收利用的船舶助浮适航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形式合理、拆装快速方便、成本经济实用、实用条件广泛、可反复循环使用的新型模块化船舶助浮适航设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模块化船舶助浮适航结构设施,包括浮舱结构1、气囊平衡结构2和柔性管状锁链结构3。所述的气囊平衡结构2通过气囊固定搭扣19连接在柔性管状锁链结构3上,柔性管状锁链结构3通过柔性管状锁链20与锁链固定底座15相连,固定在浮舱结构1上,并且供电线缆11从柔性管状锁链20管道中引出,用于与供电设备相连。

所述的浮舱结构1包括浮舱4、电子充气泵5、浮舱夹层13、自动气阀7、电控排气孔16、电子水泵8、电控水阀9。所述的浮舱4内设有浮舱夹层13,带有压缩空气的电子充气泵5设置在浮舱夹层13内部,浮舱夹层13预设自动气阀7和电控排气孔16,压缩气体管道6两端分别连接电子充气泵5与自动气阀7。所述的浮舱4内部还设置有电子水泵8和电控水阀9。

所述的气囊平衡结构2包括两个气囊17、气囊阀门18。所述的气囊17端部设有埋入式的气囊阀门18,气囊阀门18与配套的充气设备相连,实现快速充气;气囊17侧面各设置有上下两个气囊固定搭扣19,实现与柔性管状锁链20相连接,气囊17通过柔性管状锁链20固定在船舷两侧后可进行快速充气维持船舶两侧稳定性。通过气囊平衡结构2实现水舱与船体轴向相对稳定。

所述的柔性管状锁链结构3包括柔性管状锁链20、锁链固定底座15。所述的锁链固定底座15设置在浮舱4上方左右两端;所述的柔性管状锁链20一端与船舷连接,另一端与锁链固定底座15相连,柔性管状锁链20用于引出供电线缆11,即供电线缆11一端绕在位于浮舱夹层13内部两侧的电缆卷轴10上,与浮舱4内部微控室14相联通,另一端穿过柔性管状锁链20,并在端部设有插头12,与供电设备相连。

上述新型模块化船舶助浮适航结构设施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际运用时,先将柔性管状锁链20固定于位于船体两侧的两艘拖轮上,并插上插头12对设施进行供电。然后由拖轮将该设施拖到指定下水位置进行下水操作,下水过程中,自动气阀7、电控水阀9和电控排气孔16均打开,电子水泵8开始将水吸入浮舱4,浮舱4开始下降。待浮舱4下沉到指定位置后,关闭自动气阀7、电控水阀9和电控排气孔16;拖轮同时启动将该设施拖至指定起浮位置后,将柔性管状锁链20上端与船舷相连,并将供电线缆11拉出适量长度,使插头12能插入船体插座中实现设施供电;柔性管状锁链20与船舷相连后,气囊平衡结构2中与气囊阀门18配套的充气设备对气囊17充气,使船舶两侧稳定性更好,减少侧翻风险。最后,同时打开电控水阀9、自动气阀7,采用电子充气泵5进行充气排水,待水排尽后,关闭电控水阀9、自动气阀7和电子充气泵5;浮舱4上浮,从下方抬起船身,减少船舶吃水,便于船舶进港。

不同吨级的船舶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助浮适航设施与船体相连后,同时进行起浮操作。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模块化船舶助浮适航设施,其结构简单,拆装快速,它针对船舶进港时港池水深不够,吃水不能满足等现实问题,通过驳船牵引,在船首、船中、船尾等多定点绑定此设施,控制起浮,实现船体提升、减少干舷吃水;通过平衡气囊实现水舱与船体实现轴向相对稳定,将整个助浮设施连接为一体,提高了船舶的稳定性,降低船舶侧翻的风险;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制作工艺简单,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及不同尺度的进港船舶,可实现灵活快速地组装并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船舶进港等待时间,提高装卸效率,节约成本,适应性良好。同时这种船舶助浮适航设施便于拆卸组装,一次使用后能够方便地进行回收,循环使用,减少材料浪费,避免重复投资,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较为看好,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图中:1浮舱结构;2气囊平衡结构;3柔性管状锁链结构;4浮舱;5电子充气泵;6压缩气体管道;7自动气阀;8电子水泵;9电控水阀;10电缆卷轴;11供电线缆;12插头;13浮舱夹层;14微控室;15锁链固定底座;16电控排气孔;17气囊;18埋入式气囊阀门;19气囊固定搭扣;20柔性管状锁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模块化新型船舶助浮适航设施。它由浮舱结构1和气囊平衡结构2和柔性管状锁链结构3三部分组成。气囊平衡结构2通过气囊固定搭扣19连接在柔性管状锁链结构3上,柔性管状锁链结构3通过柔性管状锁链20与锁链固定底座15相连,固定在浮舱结构1上,并且供电线缆11从柔性管状锁链20中的管道中引出,与供电设备相连实现功能。

实际运用时,先将设施的柔性管状锁链20固定于位于船体两侧的两艘拖轮上并插上插头12对设施进行供电,然后由拖轮将该设施拖到指定下水位置进行下水操作。下水过程中,自动气阀7、电控水阀9和电控排气孔16均打开,电子水泵8开始吸水入浮舱4,随着水体进入浮舱4开始下降。待浮舱4下沉到指定位置后,关闭自动气阀7、电控水阀9和电控排气孔16,拖轮同时启动将该设施拖至指定起浮位置,将柔性管状锁链20上端与船舷相连,并将供电线缆11拉出适量长度,使插头12能插入船体插座中实现设施供电。气囊平衡结构2包括左右两个气囊17;气囊17上端设置有埋入式气囊阀门18,埋入式气囊阀门18配套有专门的充气设备,可以移动至船体中对气囊17进行快速充气。气囊17侧面各设置有上下两个气囊固定搭扣19,实现与柔性管状锁链20相连。待柔性管状锁链20与船舷相连后,对气囊17充气,气囊17可使船舶两侧稳定性更好,减少侧翻风险。最后打开电控水阀9,同时打开自动气阀7运用电子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水,待水排尽,关闭电控水阀9、自动气阀7和电子充气泵5。浮舱舱上浮,从下方抬起船身,从而减少船舶吃水,便于船舶进港。不同吨级的船舶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助浮适航设施与船体相连后,同时进行起浮操作。

本实用模块化新型船舶助浮适航设施,结构简单实用,适用条件广泛,由于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因此能够便捷地进行拆装,大大减少船舶等待时间,降低时间成本;采用浮舱和气囊的组合结构,船体吃水减少的同时保证了船舶的泊稳条件;标准化的尺寸,还能根据来船的吨级灵活进行设施的组合投放,设施配件兼容,互补性良好,降低了重复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