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器及其可调压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8289发布日期:2018-06-19 14:0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下工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潜器及其可调压载系统。



背景技术:

深潜器是指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深水潜水装置,可以用于水下考察、勘探、试验和救生等任务。深潜器在潜入水底时,通常还依托可升降的平台,深潜器连接平台,与平台一起潜入至目标水域。

深潜器在设计过程中,会尽量的使其重心和浮心在同一竖直线上,以保证下潜或上浮的过程中,深潜器不会发生翻转。但是,当深潜器的工作人员在水下作业时,不可避免的会使其重心发生改变,导致浮心和重心不在同一竖直线上。在紧急状态下,例如升降平台发生故障,深潜器需要紧急上浮时,此时会断开深潜器和升降平台的连接,使深潜器紧急上浮。

若深潜器的重心和浮心不在同一竖直线上,则在深潜器上浮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翻转,对位于深潜器中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并且,即使深潜器上浮至水面,翻转后的深潜器也使得外界难以对深潜器内的工作人员进行救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的深潜器在水下作业过程中,重心会发生改变,导致紧急上浮时的深潜器有可能发生翻转,导致救援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潜器的可调压载系统,所述深潜器具有工作舱,包括:可调压载舱,所述可调压载舱适于固定设置在工作舱的底部,且所述可调压载舱内设有可活动的压载;设置于所述可调压载舱的底面的多个拉力/压力传感器,多个所述拉力/压力传感器沿所述可调压载舱的周向均匀分布;控制器,适于根据所述拉力/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拉力或压力,控制压载运动并改变压载的位置,以使所述深潜器的浮心和重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可选的,所述可调压载舱包括压载腔,所述压载适于在压载腔内流入或流出以改变所述压载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可调压载舱内设有导轨,所述压载适于沿所述导轨滑移以改变所述压载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压载腔为多个,所述压载适于在各个所述压载腔之间流动以改变所述压载的位置。

可选的,多个沿所述工作舱周向分布的压载腔形成压载腔组,所述压载腔组至少为两组,相邻两组所述压载腔组中的其中一组固定设置在另一组的外围。

可选的,所述可调压载舱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压载的存储腔,所述存储腔连通所述压载腔。

可选的,所述存储腔可分离的设置在所述压载腔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可调压载舱内设有多根交错分布的所述导轨,每一所述导轨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压载。

可选的,所述可调压载舱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工作舱底部的压载区块,每一所述压载区块内设有所述导轨和所述压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深潜器,包括工作舱,还包括以上所述的可调压载系统,所述可调压载系统设置于所述工作舱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深潜器的可调压载系统,使深潜器在其底部设置可调压载舱,且在可调压载舱的底面设置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拉/压力传感器。当工作人员在深潜器的工作舱中走动、以及仪器设备使用时,压载舱的重心位置会发生改变,此时,多个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拉力或压力会发生变化。利用控制器控制可调压载舱中压载的运动,改变压载的位置,能够使深潜器的浮心和重心始终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从而能够避免在深潜器单独上浮时,发生翻转,防止对位于深潜器中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避免救援的困难。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压载舱包括多个压载腔,液体介质作为压载能够流入压载腔或流出压载腔,且多个压载腔沿工作舱的周向均匀的设置在工作舱的底面。使得压载能够根据需要分布在可调压载舱的多个位置,从而能够更精确的调整深潜器的重心位置。另外,使周向分布的压载腔和周向分布的传感器对应设置,则能够根据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拉力或压力,更好的对传感器对应位置处的压载腔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深潜器连接平台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深潜器中可调压载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可调压载系统在A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深潜器中可调压载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一种深潜器200,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300上,所述升降平台300适于带动所述深潜器200一起潜入至目标水域,以使深潜器200中的工作人员能够在目标水域进行水下考察、勘探、试验和救生等任务。

其中,所述深潜器200包括工作舱201和可调压载系统100,所述工作舱201适于为工作人员提供活动空间,所述可调压载系统100设置在所述工作舱201和升降平台300之间,用于调节深潜器200的重心。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压载系统100包括可调压载舱100a和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所述可调压载舱100a设置于所述工作舱201的底部,其内部设有可活动的压载,通过压载在可调压载舱100a内的运动,以改变深潜器200的重心位置。所述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设置在可调压载舱100a的底面,位于所述可调压载舱100a和升降平台300之间,用于检测可调压载舱100a和升降平台300之间的拉力或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深潜器200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设计成:使深潜器200的重力接近其浮力。因此,当深潜器200随同升降平台300一起潜入至水底时,深潜器200不会对升降平台300产生太大的作用力,不易损坏升降平台300,从而能够降低升降平台300的制造费用。另外,使深潜器200的重力接近其浮力,也能够更容易的控制深潜器200的下潜或上浮。

当深潜器200随同升降平台300一同潜入至目标水域时,深潜器200的浮力大小、浮心位置由于只和其外形有关,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工作人员在工作舱201中的进出、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均会使深潜器200的重力发生改变。若深潜器200浮力大于重力,则深潜器200与升降平台300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拉力;若深潜器200浮力小于重力,则深潜器200与升降平台300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压力。

其中,所述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是既能检测拉力、又能检测压力的传感器。也就是说,无论深潜器200、升降平台300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拉力,还是压力,均能够被所述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所检测。

具体的,所述可调压载系统100包括多个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多个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沿周向均匀的分布于可调压载舱100a的底面。

另外,工作人员在工作舱201内的走动、以及仪器设备的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使深潜器200重心位置发生改变,导致浮心和重心不在同一竖直线上。在紧急状态下,深潜器200断开与升降平台300的连接而上浮时,若深潜器200的浮心和重心不在同一竖直线上,则有可能导致深潜器200发生翻转,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影响救援。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压载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器根据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所检测到的拉力或压力,控制可调压载舱100a内的压载运动,以实现深潜器200重心位置的调节,保证深潜器200的浮心和重心始终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具体的,所述控制器能够获取沿周向分布的多个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所检测得到的拉力值或压力值,并对各个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所检测得到的拉力值或压力值进行比较:若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检测到了压力,且某一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检测到的压力值最大时,则说明深潜器200的重心向该拉力/压力传感器所在位置偏移;若所有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均检测到了拉力,且某一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检测到的拉力值最小时,则说明深潜器200的重心向该拉力/压力传感器所在位置偏移。

此时,控制器通过控制可调压载舱100a内的压载运动,减少重心偏移方向上的压载的量,以使所述深潜器200的浮心和重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从而避免在深潜器200上浮时,发生翻转,以避免对位于深潜器200中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避免救援的困难。

一般情况下,所述深潜器200的浮心位于深潜器200的中心位置,当浮心和重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浮心和重心的连线穿过可调压载舱100a底面的中心位置。此时,多个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均检测到相同的拉力或压力,也就是所述升降平台300受到来自深潜器200的均匀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可调压载舱100a和升降平台300之间布置的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越多,则越能精确的检测深潜器200的重心偏移位置,更好的控制压载运动,调节深潜器200的重心。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压载舱100a的底面固定设有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以检测拉力或压力。

在其他变形例中,若深潜器200的重力始终大于浮力,则升降平台300始终受到深潜器200的压力作用,此时,可以在可调压载舱100a的底面设置压力传感器,以检测压力;若深潜器200的重力始终小于浮力,则升降平台300始终受到深潜器200的拉力作用,此时,可以在可调压载舱100a的底面设置拉力传感器,以检测拉力。

参照图2、图3,所述可调压载舱100a包括压载腔10、存储腔20和流量泵(图中未示出),所述压载腔10连通所述存储腔20。其中,所述存储腔20中具有可流动的液体介质(例如水、水银等)作为压载,控制器能够控制流量泵将压载从存储腔20泵入至压载腔10,或将压载从存储腔20泵入至压载腔10,从而调节可调压载舱100a的重心位置,即能够实现所述深潜器200的重心位置的调节,使深潜器200的浮心和重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其中,所述压载为水银,水银的密度比较大,适量水银的流动即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变深潜器200的重心位置。相较于压载为水的情况,水银的使用量相对更少,使可调压载舱100a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小,从而不会使深潜器200显得十分庞大;同时,也能够节约材料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压载舱100a内设有压载腔组,所述压载腔组包括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压载腔10。具体的,所述压载腔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压载腔组10a、第二压载腔组10b和第三压载腔组10c。

使压载腔组内的多个压载腔10沿可调压载舱100a的周向分布,通过控制多个压载腔10内的压载的量,能够精确的调整深潜器200的重心位置。另外,还能够使压载腔10的位置和周向分布的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的位置相对应,根据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所检测到的拉力或压力,更好的对传感器对应位置处的压载腔10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流量泵能够将存储腔20中的压载泵入至可调压载舱100a内的任意一个压载腔10中,也能够将任意一个压载腔10中的压力介质泵入至存储腔20内,从而能够快速的调节压载腔10内的压载的量,快速调节可调压载舱100a中压载的分布,快速调节深潜器200的重心位置。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压载腔组10a位于可调压载舱100a的中心位置,第一压载腔组10a中压载腔10内压载的变化,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深潜器200的重心位置,适于对深潜器200的重心位置进行微调。

所述第三压载腔组10c位于可调压载舱100a的边缘位置,第三压载腔组10c中压载腔10内压载的变化,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变深潜器200的重心位置,适于对深潜器200的重心位置进行粗调。

所述第二压载腔组10b位于第一压载腔组10a、第三压载腔组10c之间,其对深潜器200的重心位置的影响介于第一压载腔组10a和第三压载腔组10c之间。当深潜器200的重心位置发生改变时,依次对第三压载腔组10c、第二压载腔组10c、第一压载腔组10a中压载腔10内的压载进行调节,能够逐渐使深潜器200的浮心和重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其中,所述第三压载腔组10c中压载腔10的数量大于第二压载腔组10b中压载腔10的数量,所述第二压载腔组10b中压载腔10的数量大于第一压载腔组10a中压载腔10的数量。以使各个压载腔10的容积均能够较为接近,更好的控制压载运动,更精确的调节深潜器200的重心。

具体的,所述第二压载腔组10b中压载腔10的数量与所述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因此,当某一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检测到的压力值最大时,可以将对应位置处压载腔10中的压载排出;当所有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均检测到的压力,且某一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检测到的压力值最小时,可以将压载排入至对应位置处的压载腔10中。以实现深潜器200重心位置的快速调节。

同样的,当所有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均检测到的拉力,且某一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检测到的拉力值最小时,可以将对应位置处压载腔10中的压载排出;某一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检测到的拉力值最大时,可以将压载排入至对应位置处的压载腔10中。

需要说明的是,可调压载舱100a中压载腔组的数量不受限制,在其他变形例中,压载腔组的数量可以更少(例如一组),也可以更多(例如四组),不影响本技术方案的实施。

另外所述压载腔组内压载腔10的分布形式除了沿周向分布以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分布形式。例如,当可调压载舱100a的外形为四方体结构时,所述压载腔10的分布可以采用九宫格的分布形式。

本实施例中,流量泵控制压载在压载腔10、存储腔20之间流动实现深潜器200重心位置的调节。此外,还可以使流量泵控制压载直接在压载腔10之间进行流动,从而能够更为快速的调节深潜器200重心位置;此时,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存储腔20。

其中,所述存储腔20可分离的设置在压载腔10的底部,所述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设置在存储腔20的底面。在特殊情况下,所述深潜器200需要紧急上浮时,控制压载腔10与存储腔20分离,以减轻深潜器200的重量,使深潜器200快速上浮。

参照图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深潜器200,包括工作舱201和以上所述的可调压载系统100,所述可调压载系统100设置于所述工作舱201的底部。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可调压载舱100a内设有导轨30,导轨30上设有压载40,所述压载40适于沿导轨30滑移以改变所述压载40的位置,从而实现深潜器200重心位置的调节。

其中,所述压载40可以是带有芯片的金属块,控制器根据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的拉力或压力检测结果,控制压载40沿导轨移动至具体位置,以使深潜器的浮心和重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具体的,若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检测到了压力,且某一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检测到的压力值最大时,则控制压载40沿导轨滑移,使压载40远离对应该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所在位置;若所有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均检测到了拉力,且某一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检测到的拉力值最小时,同样的,控制压载40沿导轨滑移,使压载40远离对应该拉力/压力传感器100b所在位置,以使所述深潜器的浮心和重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为使所述可调压载舱100a能够更好的调节深潜器的重心位置,可选的,在所述可调压载舱100a内设置多根交错分布的导轨30,且在每根导轨30上设置至少两个压载40。

所述导轨30交错分布,也就是导轨30沿不同的方向延伸,压载40能够沿不同的方向运动,以使压载40能够分布在可调压载舱100a中的多个位置,从而更好的调节深潜器的重心位置。在每一导轨30上设置至少两个压载40,能够使同一导轨30上的压载40沿同一方向运动,或不同的方向运动,从而更好的调节深潜器的重心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压载舱100a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工作舱201底部的压载区块50,每一所述压载区块50内设有导轨30和压载40。此时,每一压载区块50都是一个微小的重心调节系统,因而可以通过控制器对每一压载区块50内的压载40进行单独控制,使控制方式更为简单。

具体的,所述压载区块50共有九个,呈九宫格的形状排列。

在其他变形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压载区块50,使所述压载40能够在任意一根导轨30上移动,从而使可调压载舱100a具有更大的重心调节范围。另外,所述导轨30的外边界除了采用矩形形状,还可以是圆形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可调压载舱100a的形状进行具体设置。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