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救生圈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1726发布日期:2018-10-16 22:3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救生圈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救生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调式救生圈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救生圈固定装置一般为三个挂钩,分别挂住救生圈三个方位,朝上取下救生圈,因此也容易被无关人员取下把玩,影响正常使用,而且只适合一种规格的救生圈。

现有专利号为zl201611181121.6,名称为“一种可调节救生圈固定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其设置固定的纵板和活动的横板,并在纵板和横板上分别设置固定板和两个支撑板,利用上下移动横板,以使固定板和支撑板配合夹紧不同规格的救生圈,尽管其可以通过移动横板,以保持两个支撑板与固定板间距相同,但两个支撑板间距固定,因此无法十分稳定固定救生圈,同时其支持的救生圈规格也有限,且不存在保险机构,导致依然可以随意取用救生圈,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更加稳定固定救生圈,同时能适配更多规格的救生圈,且具有保险机构,能避免随意取下把玩的可调式救生圈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调式救生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后侧面设有圆形调节槽,调节槽轴线与底座后侧面垂直,还包括贴合固定在底座后侧面上的座板,所述的调节槽槽底和座板上分别设有与调节槽同轴设置的前轴槽和后轴槽,还包括外壁带锯齿的圆柱形调节柱,调节柱前端和后端分别同轴设有前转轴和后转轴,所述的前转轴和后转轴分别活动嵌在前轴槽和后轴槽内,且调节柱前后两端面分别抵在调节槽槽底和座板上,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三道杆孔,杆孔两端分别位于底座外壁上,且杆孔中部一侧孔壁与调节槽槽壁连通,三道杆孔以调节槽轴线为轴呈等角度分布,并相互交叉错位设置,还包括后端分别穿设在三道杆孔内的三根架杆,架杆后端杆壁设有沿架杆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齿槽,且三根架杆通过齿槽与调节柱上的锯齿啮合,并使三根架杆呈联动结构,所述的调节柱后端面同轴设有环形扭槽,还包括嵌在扭槽内的扭簧,扭簧两端分别与扭槽槽底和座板连接,所述的前转轴前端和调节槽槽底分别设有前连接槽和连接孔,还包括后端固定有推块的连接杆,连接杆活动穿设在连接孔内,且连接杆前端固定有外壁带锯齿的圆柱形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孔靠近前转轴的一端孔壁加深设有后连接槽,前连接槽槽壁和后连接槽槽壁分别具有沿周向分布有若干齿槽;

所述的架杆前端弯折形成u形内弯钩,且内弯钩内侧具有u形内钩部,所述的三根架杆的内钩部均朝向底座设置,且所述的扭簧扭动调节柱,使调节柱旋转,并通过锯齿与齿槽配合使架杆朝向底座移动,并使架杆前端与底座距离为最小;

或所述的架杆前端弯折形成u形外弯钩,且外弯钩内侧具有u形外钩部,所述的三根架杆的外钩部均反向底座设置,且所述的扭簧扭动调节柱,使调节柱旋转,并通过锯齿与齿槽配合使架杆反向底座移动,并使架杆前端与底座距离为最大;

且能后拉推块,使连接块与前连接槽分离,且能将救生圈上任意一侧外壁置于任意一个内钩部内侧,并通过救生圈移动对应的架杆,使架杆反向底座移动,且通过锯齿与齿槽配合,使三根架杆前端均反向底座移动,且能释放架杆,并使扭簧带动调节柱旋转,并使架杆朝向底座移动,并将救生圈外壁分别置于三个内钩部内侧;或者将救生圈任意一侧内壁置于任意一个外钩部内侧,并通过救生圈移动对应的架杆,使架杆朝向底座移动,且通过锯齿与齿槽配合,使三根架杆前端均朝向底座移动,且能释放架杆,并使扭簧带动调节柱旋转,并使架杆反向底座移动,并将救生圈内壁分别置于三个外钩部内侧;且能推动推块,使连接块通过锯齿与前连接槽和后连接槽上的齿槽啮合,并使所述的调节柱与底座相对固定。

由于三道杆孔以调节槽轴线为轴呈等角度分布,因此使得三根架杆以调节槽轴线为轴呈等角度分布,且无论如何调节,均可以保证三根架杆前端间距相同,因此能更加稳定固定救生圈,且格外适合安装在天花板上,使安装后的救生圈轴线呈竖向设置,且由于三根架杆呈联动结构,因此安装和取用时,只需要握住救生圈,并移动一根架杆,即可使三根架杆前端间距扩大或缩小,之后即可取出救生圈,因此更加方便安装和取用,且之后通过扭簧能使架杆自动复位,另外安装救生圈后,下压推动推块,即可使调节柱与底座相对固定,以避免随意取用救生圈,需要后拉推块即可取用,因此使用更加安全。

在上述的一种可调式救生圈固定装置中,所述的架杆靠近后端为方杆状结构,靠近前端为圆杆状结构。

因此结构更加稳定,方杆状架杆不仅能稳定调节架杆,同时圆杆状架杆能适配更多救生圈。

在上述的一种可调式救生圈固定装置中,所述的推块上设有文字或图形操作标识,所述的架杆上设有指示移动方向的箭头标识。

因此通过标识方便进行操作。

在上述的一种可调式救生圈固定装置中,所述的连接杆和推块为一体结构,且所述的连接块可拆卸固定在连接杆前端。

因此方便装配本固定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可调式救生圈固定装置中,所述的底座为与调节槽同轴设置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的座板突出底座的部分设有若干安装孔。

因此方便安装本固定装置。

一种用于可调式救生圈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救生圈方法和取用救生圈方法,

安装救生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握住救生圈,将救生圈上任意一侧外壁置于任意一个内钩部内侧,并通过救生圈移动对应的架杆,使架杆反向底座移动,且通过锯齿与齿槽配合,使三根架杆前端均反向底座移动,释放架杆,并使扭簧带动调节柱旋转,并使架杆朝向底座移动,并将救生圈外壁分别置于三个内钩部内侧;

或者握住救生圈,将救生圈任意一侧内壁置于任意一个外钩部内侧,并通过救生圈移动对应的架杆,使架杆朝向底座移动,且通过锯齿与齿槽配合,使三根架杆前端均朝向底座移动,释放架杆,并使扭簧带动调节柱旋转,并使架杆反向底座移动,并将救生圈内壁分别置于三个外钩部内侧;

步骤二,推动推块,使连接块通过锯齿与前连接槽和后连接槽上的齿槽啮合,并使所述的调节柱与底座相对固定;

取用救生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后拉推块,使连接块与前连接槽分离;

步骤二,握住救生圈,使救生圈任意一侧外壁抵住内钩部内侧,并反向底座沿对应架杆长度方向移动救生圈,使三根架杆前端距离增大,并从底座上拆卸救生圈;

或者握住救生圈,使救生圈任意一侧外壁抵住外钩部内侧,并朝向底座沿对应架杆长度方向移动救生圈,使三根架杆前端距离缩小,并从底座上拆卸救生圈。

通过上述方法,即可使用本固定装置,以安装或取用救生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无论如何调节,均可以保证三根架杆前端间距相同,因此能更加稳定固定救生圈,且格外适合安装在天花板上,使安装后的救生圈轴线呈竖向设置;

2、且由于三根架杆呈联动结构,因此安装和取用时,只需要握住救生圈,并移动一根架杆,即可使三根架杆前端间距扩大或缩小,之后即可取出救生圈,因此更加方便安装和取用,且之后通过扭簧能使架杆自动复位;

3、安装救生圈后,下压推动推块,即可使调节柱与底座相对固定,以避免随意取用救生圈把玩,需要后拉推块即可取用,因此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固定装置安装救生圈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对应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底座、调节柱和架杆局部配合视图。

图5是本固定装置另一种结构安装救生圈后的主视图。

图6是图5对应的架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11、调节槽;12、前轴槽;13、杆孔;14、连接孔;15、后连接槽;

2、座板;21、后轴槽;22、安装孔;

3、调节柱;31、前转轴;32、后转轴;33、扭槽;34、前连接槽;

4、架杆;41、内弯钩;42、内钩部;43、外弯钩;44、外钩部;

5、连接杆;51、推块;52、连接块;

6、救生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发明一种可调式救生圈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后侧面设有圆形调节槽11,调节槽11轴线与底座1后侧面垂直,还包括贴合固定在底座1后侧面上的座板2,调节槽11槽底和座板2上分别设有与调节槽11同轴设置的前轴槽12和后轴槽21,还包括外壁带锯齿的圆柱形调节柱3,调节柱3前端和后端分别同轴设有前转轴31和后转轴32,前转轴31和后转轴32分别活动嵌在前轴槽12和后轴槽21内,且调节柱3前后两端面分别抵在调节槽11槽底和座板2上,底座1上设有三道杆孔13,杆孔13两端分别位于底座1外壁上,且杆孔13中部一侧孔壁与调节槽11槽壁连通,三道杆孔13以调节槽11轴线为轴呈等角度分布,并相互交叉错位设置,还包括后端分别穿设在三道杆孔13内的三根架杆4,架杆4后端杆壁设有沿架杆4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齿槽,且三根架杆4通过齿槽与调节柱3上的锯齿啮合,并使三根架杆4呈联动结构,调节柱3后端面同轴设有环形扭槽33,还包括嵌在扭槽33内的扭簧,扭簧两端分别与扭槽33槽底和座板2连接,前转轴31前端和调节槽11槽底分别设有前连接槽34和连接孔14,还包括后端固定有推块51的连接杆5,连接杆5活动穿设在连接孔14内,且连接杆5前端固定有外壁带锯齿的圆柱形连接块52,连接孔14靠近前转轴31的一端孔壁加深设有后连接槽15,前连接槽34槽壁和后连接槽15槽壁分别具有沿周向分布有若干齿槽;

架杆4前端弯折形成u形内弯钩41,且内弯钩41内侧具有u形内钩部42,三根架杆4的内钩部42均朝向底座1设置,且扭簧扭动调节柱3,使调节柱3旋转,并通过锯齿与齿槽配合使架杆4朝向底座1移动,并使架杆4前端与底座1距离为最小;

或架杆4前端弯折形成u形外弯钩43,且外弯钩43内侧具有u形外钩部44,三根架杆4的外钩部44均反向底座1设置,且扭簧扭动调节柱3,使调节柱3旋转,并通过锯齿与齿槽配合使架杆4反向底座1移动,并使架杆4前端与底座1距离为最大;

且能后拉推块51,使连接块52与前连接槽34分离,且能将救生圈6上任意一侧外壁置于任意一个内钩部42内侧,并通过救生圈6移动对应的架杆4,使架杆4反向底座1移动,且通过锯齿与齿槽配合,使三根架杆4前端均反向底座1移动,且能释放架杆4,并使扭簧带动调节柱3旋转,并使架杆4朝向底座1移动,并将救生圈6外壁分别置于三个内钩部42内侧;或者将救生圈6任意一侧内壁置于任意一个外钩部44内侧,并通过救生圈6移动对应的架杆4,使架杆4朝向底座1移动,且通过锯齿与齿槽配合,使三根架杆4前端均朝向底座1移动,且能释放架杆4,并使扭簧带动调节柱3旋转,并使架杆4反向底座1移动,并将救生圈6内壁分别置于三个外钩部44内侧;且能推动推块51,使连接块52通过锯齿与前连接槽34和后连接槽15上的齿槽啮合,并使调节柱3与底座1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架杆4靠近后端为方杆状结构,靠近前端为圆杆状结构。推块51上设有文字或图形操作标识,架杆4上设有指示移动方向的箭头标识。连接杆5和推块51为一体结构,且连接块52可拆卸固定在连接杆5前端。底座1为与调节槽11同轴设置的圆柱形结构,座板2突出底座1的部分设有若干安装孔22。

由于三道杆孔13以调节槽11轴线为轴呈等角度分布,因此使得三根架杆4以调节槽11轴线为轴呈等角度分布,且无论如何调节,均可以保证三根架杆4前端间距相同,因此能更加稳定固定救生圈6,且格外适合安装在天花板上,使安装后的救生圈6轴线呈竖向设置,且由于三根架杆4呈联动结构,因此安装和取用时,只需要握住救生圈6,并移动一根架杆4,即可使三根架杆4前端间距扩大或缩小,之后即可取出救生圈6,因此更加方便安装和取用,且之后通过扭簧能使架杆4自动复位,另外安装救生圈6后,下压推动推块51,即可使调节柱3与底座1相对固定,以避免随意取用救生圈6,需要后拉推块51即可取用,因此使用更加安全。

一种用于可调式救生圈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安装救生圈6方法和取用救生圈6方法,

安装救生圈6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握住救生圈6,将救生圈6上任意一侧外壁置于任意一个内钩部42内侧,并通过救生圈6移动对应的架杆4,使架杆4反向底座1移动,且通过锯齿与齿槽配合,使三根架杆4前端均反向底座1移动,释放架杆4,并使扭簧带动调节柱3旋转,并使架杆4朝向底座1移动,并将救生圈6外壁分别置于三个内钩部42内侧;

或者握住救生圈6,将救生圈6任意一侧内壁置于任意一个外钩部44内侧,并通过救生圈6移动对应的架杆4,使架杆4朝向底座1移动,且通过锯齿与齿槽配合,使三根架杆4前端均朝向底座1移动,释放架杆4,并使扭簧带动调节柱3旋转,并使架杆4反向底座1移动,并将救生圈6内壁分别置于三个外钩部44内侧;

步骤二,推动推块51,使连接块52通过锯齿与前连接槽34和后连接槽15上的齿槽啮合,并使调节柱3与底座1相对固定;

取用救生圈6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后拉推块51,使连接块52与前连接槽34分离;

步骤二,握住救生圈6,使救生圈6任意一侧外壁抵住内钩部42内侧,并反向底座1沿对应架杆4长度方向移动救生圈6,使三根架杆4前端距离增大,并从底座1上拆卸救生圈6;

或者握住救生圈6,使救生圈6任意一侧外壁抵住外钩部44内侧,并朝向底座1沿对应架杆4长度方向移动救生圈6,使三根架杆4前端距离缩小,并从底座1上拆卸救生圈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座1、调节槽11、前轴槽12、杆孔13、连接孔14、后连接槽15、座板2、后轴槽21、安装孔22、调节柱3、前转轴31、后转轴32、扭槽33、前连接槽34、架杆4、内弯钩41、内钩部42、外弯钩43、外钩部44、连接杆5、推块51、连接块52、救生圈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