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艇机械式两地操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0078发布日期:2019-01-19 00:1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船艇机械式两地操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艇方向控制辅助操作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船艇机械式两地操作系统。



背景技术:

船艇行驶方向控制,由装有方向盘的方向机构与动力装置进行配合,通过调节动力装置的转动角度,从而实现船艇的前进或后退过程的方向控制。现有船艇的方向转盘通常设置在驾驶舱中,因此,大多只能在驾驶舱固定位置进行方向操作和控制。

对于特殊种类的船艇,例如游艇、钓鱼艇、拖船等,在行驶中仅能在驾驶舱内操控,无法实时掌握船艇外情况,尤其是对于部分需要靠岸或码头的船艇,易发生碰撞的危险,导致船损等财产损失。

基于此需求,出现了可以切换的两地船艇行驶操作系统,船艇两地操作系统共用一套动力装置,却可以在船艇的前、后或者上、下位置等两处进行行驶方向控制,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及时切换操作系统,方便使用和掌握船艇外的情况,但由于现有的两地操作系统采用液压方式,一方面,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另一方,维护、保养较为麻烦,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艇机械式两地操作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船艇机械式两地操作系统,包括切换机构、切换执行机构和两套方向调节机构,所述方向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钢缆、伸缩装置和活动滑轨,伸缩装置包括套筒和活塞杆,套筒固定安装,所述第一钢缆与伸缩装置配合用以控制活塞杆伸缩移动,第一钢缆的另一端与船艇的方向机构配合,所述活动滑轨的一端与活塞杆连接,活动滑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切换柄、第二钢缆,第二钢缆的一端与切换柄配合,第二钢缆的另一端与切换执行机构连接;所述切换执行机构包括固定架、切换模块,切换模块设在固定架上,固定架上安装方向曲柄,方向曲柄与船艇的动力装置连接,用以调整动力装置的方向,通过切换柄拉动第二钢缆,使切换模块与两套活动滑轨中的一套配合,用以完成船艇上的两套方向机构控制切换。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固定架套设在两套活动滑轨上,两套活动滑轨上均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切换模块上的定位销配合。

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两套滚轮,两套滚轮分别设在两套活动滑轨下侧,滚轮与活动滑轨形成滑动接触。

所述方向曲柄位于两套活动滑轨之间,方向曲柄的上端与固定架连接。

所述切换模块包括位于固定架纵向两侧的侧板,固定架上带有纵向的套管,套管内穿设有滑杆,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固定,所述定位销一端与侧板固定,另一端伸入固定架。

两块侧板中的一块侧板上设有竖向杆,竖向杆上安装调节板,调节板纵向设置,调节板在竖向杆的外周开设滑孔,调节板在竖向杆的一侧设有与外部固定的第一旋转轴,调节板在相对竖向杆的纵向内侧设置与第二钢缆端部连接的固定点,拉动第二钢缆通过调节板以第一旋转轴转动,使侧板向内或向外动作并带动定位销伸入或脱离活动滑轨的定位孔。

所述切换机构设有切换面板,切换面板上开有横向滑槽,横向滑槽两端设有连通的定位卡槽,所述切换柄纵向穿设在切换面板的横向滑槽内,定位卡槽外侧设有船艇两套方向机构的对应标识。

所述对应标识为上、下或前、后船艇两地操作方式。

所述切换面板上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与切换柄铰接安装,切换柄在第二旋转轴两侧设置手柄和滑动卡板,滑动卡板上开有条形口,条形口内穿设第二钢缆,第二钢缆上位于滑动卡板的两侧分别设置防脱缓冲装置,所述防脱缓冲装置包括活动环、弹簧和固定环,固定环与第二钢缆固定,活动环设在滑动卡板与固定环之间,弹簧设在活动环与固定环之间。

所述第一钢缆、第二钢缆外周均设有护套,第二钢缆与切换柄、切换执行机构配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相对于液压式的船艇两地操作系统,本发明为技术原理与之不同的机械式控制措施,其成本仅为液压式的1/5,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有利于船艇两地操作方式的普及和使用。

2、本发明方便使用,通过切换机构可快速使切换执行机构与两套方向调节机构中的一套形成配合,切换机构以及切换执行机构采用机械传动和动作方式,方便进行维护、保养,降低人力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所述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切换执行机构和方向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种状态参考图;

图5是图3中所述固定架和切换模块的放大图;

图6是图5的右视图;

图7是图3中所述切换执行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切换机构,11-切换柄,111-手柄,112-滑动卡板,113-条形口,12-第二钢缆,13-切换面板,131-横向滑槽,132-定位卡槽,14-支架,15-第二旋转轴,16-防脱缓冲装置,161-活动环,162-弹簧,163-固定环,17-支撑架,18-连接套,2-切换执行机构,21-固定架,211-套管,212-滚轮,22-切换模块,221-滑杆,222-侧板,223-定位销,23-调节板,231-滑孔,24-竖向杆,25-第一旋转轴,3-方向调节机构,31-套筒,32-活塞杆,33-活动滑轨,331-定位孔,34-第一钢缆,4-方向曲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船艇机械式两地操作系统,包括切换机构1、切换执行机构2和两套方向调节机构3。

两套方向调节机构3分别对应于船艇上的两地方向机构,通常为通过方向盘等部件来控制和调节船艇行驶的方向,由于设置两套方向盘,因此,一套可以设在驾驶舱内为前操作,另一套可以设在船外为后操作,或者将两套方向盘分别设置在驾驶舱或船艇上部,构成上、下操作。

如图3、图4所示,方向调节机构3包括第一钢缆34、伸缩装置和活动滑轨33,其中,第一钢缆34、伸缩装置采用现有的即可,由于需要进行两地操作系统切换,对应设置两套并在伸缩装置上安装活动滑轨33。由于船艇的动力装置,例如发动机等通常设置在船尾,因此,方向调节机构3为了与动力装置配合,也相应的设置在船尾。

伸缩装置中的套筒31固定安装在,第一钢缆34的一端与伸缩装置连接,用以带动活塞杆32的伸缩移动,第一钢缆34的另一端与船艇上的方向机构配合,活动滑轨33的一端分别与活塞杆32连接,活动滑轨3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如图1、图2所示,切换机构1包括切换柄11、第二钢缆12,第二钢缆12的一端与切换柄11配合,第二钢缆12的另一端与切换执行机构2连接;切换执行机构2包括固定架21、切换模块22,切换模块22设在固定架21上,固定架21上安装方向曲柄4,方向曲柄4与船艇的动力装置连接,用以调整动力装置的方向,通过切换柄11拉动第二钢缆12,使切换模块22与两套活动滑轨中的一套配合,用以完成船艇上的两套方向机构控制切换。

本实施例中,第一钢缆34、第二钢缆12采用不锈钢钢缆,具有较好的硬度和防腐性能,第一钢缆34、第二钢缆12的直径为2cm。根据船艇使用的实际需要,第一钢缆34、第二钢缆12的直径可在1~3cm之间进行选配。

其中为图示方便,图1、图2、图3、图4中第二钢缆12为同一根,即在图1所示左侧、图2所示右侧的第二钢缆12端部与图3、图4所示左侧第二钢缆12端部为连接。

具体而言,以图1、图3所示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图1中的右侧对应前操作,左侧对应后操作;图3中的上侧方向调节机构3对应前操作系统,下侧方向调节机构3对应后操作系统。

如图1所示,当船艇两地操作系统位于前操作系统时,可以通过驾驶舱内的方向盘进行船艇行驶方向控制和调节。如图3所示,此时,切换执行机构2与上侧方向调节机构3配合,即切换模块22与上侧活动滑轨33连接,通过驾驶舱内的方向盘拉动第一钢缆34移动,带动活动滑轨33和固定架21左右移动,同时,固定架21下侧的方向曲柄4滑动或旋转,从而对动力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完成船艇行驶方向的控制。由于切换模块22与下侧活动滑轨33为分离状态,即下侧方向调节机构3对应的后操作系统为暂停使用状态。

当需要将前操作系统切换至后操作系统时,将切换柄11旋转至图1所示的左侧,上侧、下侧活动滑轨33回位,切换柄11带动第二钢缆12动作使切换模块22与下侧活动滑轨33连接,此时,切换模块22与上侧活动滑轨33为分离状态,即下侧方向调节机构3对应的后操作系统可以使用,后操作系统对应的方向盘设在行驶舱后部外侧时,可以在船艇外对行驶方向进行调节和控制,而上侧方向调节机构3对应的前操作系统为暂停使用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切换机构1以及切换执行机构2各部件,优选采用金属防腐材料制成,以保证使用的质量和安全,减轻维护、保养成本。

如图5、图6所示,固定架21套设在两套活动滑轨上,两套活动滑轨上均开设有定位孔331,定位孔331与切换模块22上的定位销223配合。固定架21上设有两套滚轮212,两套滚轮212分别设在两套活动滑轨下侧,滚轮212与活动滑轨形成滑动接触。方向曲柄4位于两套活动滑轨之间,方向曲柄4的上端与固定架21连接。

本实施例中方向曲柄4下端与船体通过转轴铰接,船体外的转轴与动力装置配合完成角度调节。同时,为了保证方向调节的精度和准确性,固定架21与活动滑轨33之间应设置润滑油,保证活动滑轨33、方向曲柄4与方向盘动作的一致性。

如图6、图7所示,切换模块22包括位于固定架21纵向两侧的侧板222,固定架21上带有纵向的套管211,套管211内穿设有滑杆221,滑杆221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222固定,定位销223一端与侧板222固定,另一端伸入固定架21。

侧板222与滑杆221作为切换模块22的框架,为定位销223动作提供支撑和定位,同时,采用对称的结构可以保证两地操作系统的准确切换,避免卡住影响操作系统使用。

如图6、图7所示,两块侧板222中的一块侧板222上设有竖向杆24,竖向杆24上安装调节板23,调节板23纵向设置,调节板23在竖向杆24的外周开设滑孔231,调节板23在竖向杆24的一侧设有与外部固定的第一旋转轴25,调节板23在相对竖向杆24的纵向内侧设置与第二钢缆12端部连接的固定点,拉动第二钢缆12通过调节板23以第一旋转轴25转动,使侧板222向内或向外动作并带动定位销223伸入或脱离活动滑轨的定位孔331。

如图1所示,切换机构1设有切换面板13,切换面板13上开有横向滑槽131,横向滑槽131两端设有连通的定位卡槽132,切换柄11纵向穿设在切换面板13的横向滑槽131内,定位卡槽132外侧设有船艇两套方向机构的对应标识。该对应标识为上、下或前、后船艇两地操作方式,通过对应标识明确目前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方便使用。

如图2所示,切换面板13上设置有支架14,支架14上设置第二旋转轴15,第二旋转轴15与切换柄11铰接,切换柄11在第二旋转轴15两侧设置手柄111和滑动卡板112,滑动卡板112上开有条形口113,条形口113内穿设第二钢缆12,第二钢缆12上位于滑动卡板112的两侧分别设置防脱缓冲装置16。

防脱缓冲装置16包括活动环161、弹簧162和固定环163,固定环163与第二钢缆12固定,活动环161设在滑动卡板112与固定环163之间,弹簧162设在活动环161与固定环163之间。该防脱缓冲装置16也可在定位销223商设置,以减轻定位销223与固定架21的碰撞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如图1、图3所示,为了保护第一钢缆34、第二钢缆12的使用质量,尤其是针对船艇长期在潮湿或海水腐蚀环境下使用,在第一钢缆34、第二钢缆12外周均设有护套,第二钢缆12与切换柄11、切换执行机构2配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架17,支撑架17上固定安装连接套18,连接套18穿设在第二钢缆12外周。通过连接套18对第二钢缆12形成稳定夹持,并保证拉动顺畅。

相对于液压式的船艇两地操作系统,本发明为技术原理与之不同的机械式技术方案,其成本仅为液压式的1/5,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有利于船艇两地操作方式的普及和使用。

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