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圈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262发布日期:2019-01-15 22:4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生圈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器具,具体涉及一种救生圈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救生衣( life jacket)又称救生背心,是一种救护生命的服装,设计类似背心,采用尼龙面料或氯丁橡胶(NEOPRENE),浮力材料或可充气的材料,反光材料等制作而成。一般使用年限为5-7年,是船上、飞机上的救生设备之一。一般为背心式,用泡沫塑料或软木等制成。穿在身上具有足够浮力,使落水者头部能露出水面。

均是水上救生设备,但是他们使用的时候都仅仅是提供浮力,很多时候被救者都精疲力尽不能够再借助救生衣或救生圈来进行游动,所以能够带动被救者移动的救生设备得以研制。

中国公开专利号CN105184888A,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动力救生衣公开一种动力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以及用于提供动力的涵道推进器,在救生衣本体内设置有防水仓,在防水仓内设有与涵道推进器连接的动力电池,涵道推进器安装于救生衣本体的任一位置上,在救生衣本体上设有用于控制涵道推进器启动的手动开关和/或齿咬开关,在救生衣本体内设有用于控制防倒立的防倒立装置,该救生衣本体的内部设有固有浮力材料,固有浮力材料前后厚度基本相同,且主要集中在救生衣本体的胸部以下,救生衣本体为开襟式背心结构,开襟处设有拉链,开襟处的下端设有插扣。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足够的推动力前进协助人员快速脱离危险或者救助,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但是其不足之处设备与救生衣是一体的造成了设备难以再利用或是短时间内间隔使用且携带体积与救生衣体积相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救生圈不能随意移动,现有智能救生衣移动设备与救生衣绑定的情况设计了能够随意切换救生圈的一种救生圈驱动装置。

一种救生圈驱动装置,包括:救生圈,推进装置遥控器,用于控制捆绑式推进装置,与捆绑式推进装置通讯连接;若干个捆绑式推进装置,安装在救生圈上以便推动救生圈,与推进装置遥控器通讯连接,捆绑式推进装置之间通过捆绑式推进装置同步线电连接;捆绑式推进装置同步线,用于为捆绑式推进装置之间提供同步通讯减少无线信号干扰。

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只需要把捆绑式推进装置捆绑至容易规格的救生圈上,并使得成组安防的捆绑式推进装置对称设置在救生圈的两边,使得装置进气液口方向一致即可,并用捆绑式推进装置同步线使得左右两个捆绑式推进装置数据同步,打开推进装置遥控器进行匹配,等待频段匹配完成即可把救生圈丢入水利,并由施救者操控推进装置遥控器,控制救生圈驶向待救者。

作为优选,所述的捆绑式推进装置包括:捆绑带,用于把推进结构与救生圈固定,与推进结构固定连接;推进结构,用于吸入气体或水来进行推动,底部安装有流线型防水舱,内部安装有防水电机、入口转叶以及增流转叶,与捆绑带固定连接;流线型防水舱,用于安置控制装置,安装在推进结构,与遥控器通讯连接,与防水电机电连接;防水电机,设置在推进结构中心增流转叶之间,与流线型防水舱电连接,转轴与入口转叶以及增流转叶固定连接;入口转叶,安装在推进结构气流或流体进入口,中心转轴与防水电机转轴固定连接;若干增流转叶,安装在入口转叶后方,中心转轴与防水电机转轴固定连接。

使用入口转叶和增流转叶的组合,能够使得气液通过推进结构来提供向后的推动力,根据左右两侧捆绑式推进装置中推进结构产生的动力不同来达到转向的目的极端情况下可以考虑单侧推动来达到小幅度转动调向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推进结构包括:中段狭窄的推进管道,内部安装有内置动力管道,前端入口处安装有入口转叶;内置动力管道,安装在推进管道内,与推进管道形成增流结构,内部安装有增流转叶。

内置动力管道提供动力并和推进管道形成环形结构,通过内置动力管道的导流作用带动环形结构内的气液在虹吸作用下共同从尾部喷出,提供了比单纯的用转叶带动气液往尾部喷出更多的作用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流线型防水舱包括:动力电池,为电机转动提供动力,与无线充电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以及控制器单片机电连接;无线充电模块,用于为动力电池无线充电,与动力电池以及控制单片机电连接;控制单片机, 由动力电池降压供电,与电机驱动模块以及接受天线电连接;电机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防水电机转动,由动力电池供电,控制端与控制单片机电连接,输出端与防水电机电连接;接受天线,设置在塑料外壳与推进结构相邻面,与控制单片机电连接;塑料外壳,用于安装动力电池、无线充电模块、控制单片机、电机驱动模块以及接受天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救生圈驱动装置还包括:引航灯,设置在捆绑式推进装置顶部,与捆绑式推进装置电连接。

引航灯设置的方向与流线型防水舱对称设置,引航灯的设置可以在昏暗环境下提供救生圈位置提示,同事方便施救者与待救者确定救生圈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救生圈驱动装置还包括:底部舵叶,设置在塑料外壳底部,与舵叶控制电机传动连接;舵叶控制电机,安装在塑料外壳内侧底部,与舵叶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与底部舵叶传动连接;舵叶电机驱动模块,设置在塑料外壳内,控制端与控制单片机电连接,输出端与舵叶控制电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容易选择救生圈安装,安装救生圈以后可以由人控制救生圈进行搜救,能够辅助体力不足的待救者回归施救者处,且装置体积小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 救生圈捆绑两个捆绑式推进装置示意图;

图2 救生圈捆绑两个捆绑式推进装置剖视图;

图3 捆绑式推进装置剖视图;

图中:1、入口转叶,2、增流转叶,3、推进管道,4、内置动力管道,5、防水电机,6、流线型防水舱,7、底部舵叶,8、捆绑带,9、救生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一种救生圈9驱动装置,包括:救生圈9,推进装置遥控器,用于控制捆绑式推进装置,与捆绑式推进装置通讯连接;若干个捆绑式推进装置,安装在救生圈9上以便推动救生圈9,与推进装置遥控器通讯连接,捆绑式推进装置之间通过捆绑式推进装置同步线电连接;捆绑式推进装置同步线,用于为捆绑式推进装置之间提供同步通讯减少无线信号干扰。

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只需要把捆绑式推进装置捆绑至容易规格的救生圈9上,并使得成组安防的捆绑式推进装置对称设置在救生圈9的两边,使得装置进气液口方向一致即可,并用捆绑式推进装置同步线使得左右两个捆绑式推进装置数据同步,打开推进装置遥控器进行匹配,等待频段匹配完成即可把救生圈9丢入水利,并由施救者操控推进装置遥控器,控制救生圈9驶向待救者。

所述的捆绑式推进装置包括:捆绑带8,用于把推进结构与救生圈9固定,与推进结构固定连接;推进结构,用于吸入气体或水来进行推动,底部安装有流线型防水舱6,内部安装有防水电机5、入口转叶1以及增流转叶2,与捆绑带8固定连接;流线型防水舱6,用于安置控制装置,安装在推进结构,与遥控器通讯连接,与防水电机5电连接;防水电机5,设置在推进结构中心增流转叶2之间,与流线型防水舱6电连接,转轴与入口转叶1以及增流转叶2固定连接;入口转叶1,安装在推进结构气流或流体进入口,中心转轴与防水电机5转轴固定连接;若干增流转叶2,安装在入口转叶1后方,中心转轴与防水电机5转轴固定连接。

使用入口转叶1和增流转叶2的组合,能够使得气液通过推进结构来提供向后的推动力,根据左右两侧捆绑式推进装置中推进结构产生的动力不同来达到转向的目的极端情况下可以考虑单侧推动来达到小幅度转动调向的目的。

所述的推进结构包括:中段狭窄的推进管道3,内部安装有内置动力管道4,前端入口处安装有入口转叶1;内置动力管道4,安装在推进管道3内,与推进管道3形成增流结构,内部安装有增流转叶2。

内置动力管道4提供动力并和推进管道3形成环形结构,通过内置动力管道4的导流作用带动环形结构内的气液在虹吸作用下共同从尾部喷出,提供了比单纯的用转叶带动气液往尾部喷出更多的作用力。

所述的流线型防水舱6包括:动力电池,为电机转动提供动力,与无线充电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以及控制器单片机电连接;无线充电模块,用于为动力电池无线充电,与动力电池以及控制单片机电连接;控制单片机, 由动力电池降压供电,与电机驱动模块以及接受天线电连接;电机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防水电机5转动,由动力电池供电,控制端与控制单片机电连接,输出端与防水电机5电连接;接受天线,设置在塑料外壳与推进结构相邻面,与控制单片机电连接;塑料外壳,用于安装动力电池、无线充电模块、控制单片机、电机驱动模块以及接受天线。

所述的一种救生圈9驱动装置还包括:引航灯,设置在捆绑式推进装置顶部,与捆绑式推进装置电连接。

引航灯设置的方向与流线型防水舱6对称设置,引航灯的设置可以在昏暗环境下提供救生圈9位置提示,同事方便施救者与待救者确定救生圈9位置。

所述的一种救生圈9驱动装置还包括:底部舵叶7,设置在塑料外壳底部,与舵叶控制电机传动连接;舵叶控制电机,安装在塑料外壳内侧底部,与舵叶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与底部舵叶7传动连接;舵叶电机驱动模块,设置在塑料外壳内,控制端与控制单片机电连接,输出端与舵叶控制电机电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