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器的头部角度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1532发布日期:2019-01-29 18:21阅读:1083来源:国知局
推进器的头部角度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推进器,具体指一种船用推进器的头部角度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船用推进器已广泛应用于游艇、水上作业船(如割草船)等小型船体上,是一种驱动船体前进的动力装置。推进器通常包括有立管、位于立管底部的电机及叶片和位于立管上端的推进器头部,推进器头部的壳体内安装有控制器,壳体的前端安装有控制用的把手,立管一般是通过悬挂架固定在船体上,船体的前进、后退或转向则通过转动把手来实现。

由于受船体大小和所处河道的深浅变化等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调节推进器叶片与水面间的角度,这使得操控人员握持的把手的角度也将发生相应改变。并因不同的操控人员使用习惯的不同和身高条件等因素,这就需要对所握持的把手的角度也作相应的调节,以获得较好的使用舒适度。为此,人们设计出推进器的把手调节装置,如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2244055U的《小船推进器的握柄调节装置》中就公开了这样的装置,该装置用滑片上的凸粒卡入到分度片上的分度孔中的方式来实现握柄角度的有级调节,从而来满足操控人员的使用要求。该方案结构虽然简单,但定位牢固度仍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定位牢固的推进器的头部角度调节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推进器的头部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前端安装有把手、后端位于推进器的立管的上端部位处的头部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包覆在所述立管外的竖壳体,在该竖壳体的上端部支撑有一主轴,所述头部壳体的后端开有套在该主轴上而使头部壳体相对于竖壳体转动的轴孔,在该主轴上还安装有能容纳在该头部壳体的轴孔中的棘轮,所述轴孔的侧壁上开有与该轴孔相贯穿的径向孔,在该径向孔中通过销轴铰接有一棘爪,同时在所述的销轴上安装有使所述的棘爪的端部始终具有与该棘轮相啮合趋势而能阻止把手下压时头部壳体转动的扭簧。

为了便于操作棘爪,所述的棘爪上安装有外露于径向孔的拨动杆。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竖壳体内安装有支承所述主轴的轴套,在该轴套的两侧分别延伸出带有竖向穿孔的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所述立管的上端插入到该第一支承部的竖向穿孔中,在所述第二支承部的竖向穿孔中插设有与所述立管相平行分布的加强杆,以提高竖壳体的强度,也有利于立管的平稳直立。

在上述各方案中,较好的是,所述主轴上还安装有位于所述棘轮两侧且与所述头部壳体的轴孔适配的轴承,以使头部壳体能相对于立管灵活转动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头部壳体内安装有串接在推进器的电机的电源回路中的磁控开关的磁感应触头,磁控开关的磁铁吸附在磁感应触头所对应的头部壳体的外表面上,在紧急状态下,可以拉动磁铁,可以让电机马上停止工作,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克服扭簧的作用力,使棘爪的端部远离棘轮,即可以使头部壳体相对于竖壳体转动,带动把手向下转动至合适角度上。而一旦需要定位时,则只要通过棘爪与棘轮的啮合和扭簧的作用使头部壳体相对于竖壳体定位;把手需要上调时,直接拉动把手即可。并且由于棘轮棘爪结构,可以使得该定位牢固,不会因对把手施加额外的力让其发生向下转动,同时由于把手与头部壳体一起转动,不影响把手对船体速度等的调控,也便于整体的安装和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推进器头部上盖后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3为推进器头部上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悬挂架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去掉悬挂架本体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5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船用推进器包括有位于立管1底部的电机2、位于立管1上端的推进器头部3和安装用的悬挂架4,其中推进器头部3又包含有头部壳体31、安装在头部壳体内的控制器和安装在头部壳体前端的控制用的把手32,头部壳体又由上盖 311和底盖312组合而成,为了能在使用过程中按需调节把手32相对立管1的角度,本实施例中,设计有推进器的头部角度调节结构5,即,把手32和头部壳体31一起能相对于立管1转动,为此在上述立管1外包覆有竖壳体6,该竖壳体又由前壳体61、后壳体62和装饰壳体63组合而成,头部角度调节结构5包括支撑在前、后壳体组合后的上端部的主轴51以及下述的轴孔52、棘轮53、径向孔54和棘爪55,轴孔52开在头部壳体31的后端上,使头部壳体能套在主轴51上而使头部壳体31能相对于竖壳体6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轴孔52开在上盖311的后端部。棘轮53安装在主轴51上,并能容纳在轴孔52中,且轴孔52的侧壁上开有与该轴孔相贯穿的径向孔54,在该径向孔54中通过销轴铰接有所述棘爪55,在该销轴上安装有扭簧56,该扭簧56能使棘爪55的端部始终具有与该棘轮53相啮合的趋势,在此状态下,即便用力下压把手32,也不能使把手32和头部壳体31转动。而需要让把手32和头部壳体31相对立管1转动时,需要克服扭簧56的作用下,施力于棘爪55,让棘爪55的端部离开棘轮53。为了操作方便,本实施例中的棘爪55上安装有外露于径向孔的拨动杆57,如图2所示,顺时针扳动拨动杆57,就可以解除棘爪55对棘轮53的阻挡,一旦把手32向下转动调节到位,则松开拨动杆57,在扭簧56的作用下,棘爪55的端部又重新抵住棘轮53,使把手32和头部壳体31保持在所需的位置上,此时,即便操控人员将胳膊放置在把手32上,把手32 也不会转动,可以供胳膊休息。反之,当需要将把手32上调时,只要顺时针转动把手 32即可。

为了使上述转动灵活,在主轴51上还安装有位于棘轮53两侧且与头部壳体的轴孔适配的轴承58。同时为了提高主轴51的稳定性和竖壳体的强度,在竖壳体内设有轴套 59,用以支撑主轴51,在该轴套59的两侧分别延伸出带有竖向穿孔的第一支承部591 和第二支承部592,立管1的上端插入到该第一支承部591的竖向穿孔中,在第二支承部592的竖向穿孔中插设有与立管1相平行分布的加强杆7,该加强杆7的下端连接电机2的壳体。

另外,在头部壳体上还安装有急停开关,以便在紧急状态下能马上让电机停止工作,该急停开关采用磁感应开关,磁感应开关的磁感应触头串接在推进器的电机的电源回路中,磁控开关的磁铁8吸附在磁感应触头所对应的头部壳体的外表面上,本实施例中,磁铁10吸附在头部壳体的下盖312上,使用时,用安全绳系在操控人员身上,当磁铁 10离开把手32时,电机停止工作,可减少次生伤害。

上述悬挂架4又包含有悬挂架本体41、用来支撑立管1的支撑架42和将悬挂架本体固定在船体上的夹持机构43,其中悬挂架本体41和夹持机构43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展开说明。支撑架42通过轴9转动地夹设于悬挂架本体41的两侧壁之间,支撑架42在邻近竖壳体的部位上开有供立管穿过的通孔421,该竖壳体6的侧面上开有供该支撑架的通孔部位插入的凹部64,该凹部6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通孔421相对应的供立管穿设的安装孔65,并在通孔421和立管1之间设置有耐磨衬套。支撑架42 上设置有一能受驱动件驱动而上下移动的定位横杆4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42上具有与定位横杆相平行的隔板422,在隔板下方的支撑架的两侧分别开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长孔423,定位横杆44的两端插设在该导向长孔中423,驱动件包括有转动地支撑在隔板422下方的支撑架两侧壁上的转轴45和固定在该转轴上的压板46,转轴45一端外露于支撑架42的侧壁成手柄状而成为操作端,压板46则位于定位横杆44的上方并能随转轴45旋转而能驱动定位横杆44下移,定位横杆44上固定有穿过隔板422的直立杆47,在该直立杆上套有压簧48,该压簧48的下端与隔板422相抵,上端与固定于直立杆47上的垫片49相抵,该压簧48能使定位横杆44始终具有上移的趋势。

为了能平稳地移动定位横杆44,上述压板46上开有供所述直立杆穿过的U形槽 461。相对应上述导向长孔,在悬挂架本体41的两侧壁上对应开设有供上述定位横杆卡入的多个定位槽411,本实施例中有五个定位槽411,将定位横杆44卡设于不同位置的定位槽411内,即可实现推进器倾斜角度的调节。

使用时,施力于转轴的操作端,使压板向下转动,直接推动定位横杆和直立杆下移,压簧被压缩,当定位横杆向下运动脱离定位槽时,可向下施力于把手,让支撑架绕轴转动调节推进器的倾斜角度,在调节到适合的角度时,松开转轴的操作端,在压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推动直立杆和定位横杆向上移动,使定位横杆卡入相应的定位槽内,使支撑架与悬挂架本体进行可靠定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