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及水面辅助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3131发布日期:2019-04-09 22:14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及水面辅助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推进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下及水面辅助推进器,更具体是涉及一种矢量推进的水下及水面辅助推进器。



背景技术:

辅助推进器实际上是一种潜水器,分为带脐带缆和不带脐带缆两种。本实用新型属于不带脐带缆的推进装置。辅助推进器可以牵引潜水员游动,实现水下观光、摄影等功能。目前,辅助推进器的螺旋桨多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或采用复杂的机构实现倾转,倾转使用电机驱动,马力小且不能有效在某一角度位置固定。因此,使用起来不方便也不灵活。

专利号为CN101513926B、名称为“用于水下推进器的倾转旋翼矢量推进装置”的专利,公开的水下推进器的缺点是推进器不能实现左右方向的倾转,无法解决转弯的问题;专利号为CN106741791A、名称为“全回转式的水下推进器”的专利,公开的水下推进器的缺点是使用电机驱动倾转,不能有效的固定于某一角度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主要针对优化矢量推进以及推进装置在某一倾转角度位置固定的问题,实现灵活方便的全回转推进以及有效的实现推进装置在某一角度位置的固定,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灵活、性能可靠的水下及水面辅助推进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下及水面辅助推进器,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主舱室,所述主舱室外壳呈流线型,在主舱室前方安装有摄像头;所述主舱室上方安装有两个把手,所述把手位于主舱室流线型外壳中后部,并对称分布,且把手的角度与来流方向呈一定夹角;在主舱室内部中间位置还安装有一块电池,用于对推进器进行供电;

连接翼,所述连接翼外壳呈流线型分布,且连接翼对称设置在主舱室的两侧;所述连接翼与主舱室水平方向呈夹角α设置,使两侧连接翼呈“倒V字型”分布;

矢量推进机构,所述矢量推进机构固定连接在各连接翼的外端,且矢量推进机构低于主舱室;所述主舱室与两组矢量推进机构内安装有一套液压循环系统,液压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主舱室内的一电机、一双向液压齿轮泵、一套液压锁和若干软油管,还包括设置在矢量推进机构内的双向液压马达;所述矢量推进机构包括圆柱形外壳,在圆柱形外壳前侧设置有LED灯,在圆柱形外壳内设置有套三节式矢量倾转装置,在圆柱形外壳后侧依次设置有波形管及导管螺旋桨;

所述三节式矢量倾转装置整体呈变截面管道状,由三节管道组成,第一节管道固定在圆柱形外壳内部前侧,每两节管道之间的连接面呈圆形,并与管道横截面呈一夹角β;在管道外壳的连接处设有凸缘,并通过“C型圈”在外部扣住,且第二节管道及第三节管道的内侧一端分布有内啮合齿轮,内啮合齿轮与管道一体成型,并分别通过一个双向液压马达进行驱动;所述第三节管道的另一端与导管螺旋桨连接,且导管螺旋桨中轴处分布有驱动电机;所述波形管呈圆台型壳体状,开口较大一端密封连接在圆柱形外壳后侧,开口较小一端密封连接于导管螺旋桨中轴处驱动电机上;

波浪能推进机构,所述波浪能推进机构固定设置在主舱室的正下方;所述波浪能推进机构由竖直连接杆、水平连接杆、前翼及尾翼组成,所述竖直连接杆位于主舱室正下方,竖直连接杆的一端与主舱室连接,竖直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前翼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杆与竖直连接杆垂直设置,水平连接杆的一端与前翼连接,水平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后翼连接;

浮力模块,所述浮力模块呈空腔结构壳体状,且所述浮力模块固定设置在主舱室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主舱室横向宽度与纵向长度比值为0.8~1.2,且主舱室高度为横向宽度的1/4~1/3。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大小为25°~35°。

进一步地,所述矢量推进机构的长度与主舱室保持一致,矢量推进机构的圆柱形外壳直径为主舱室高度的1/2~2/3。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β大小为15°~22.5°。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螺旋桨包括螺旋桨以及设置在螺旋桨外周的导管。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连接杆和水平连接杆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竖直连接杆长度为主舱室纵向长度的0.8~1倍,水平连接杆长度为竖直连接杆长度的0.5~0.8倍。

进一步地,所述前翼呈弓形,翼展为主舱室横向宽度的2.5~3倍,纵向最大拱起距离为翼展的1/10~1/8。

进一步地,所述尾翼翼展为前翼的1/2~2/3,所述尾翼由两片梯形薄板左右对称分布组成,两薄板较宽一侧连接于水平连接杆上,且较宽一侧长度为前翼弓形最大拱起距离的1/2~2/3。

进一步地,所述浮力模块横向宽度为主舱室横向宽度的1.2~1.5倍,纵向长度为主舱室纵向长度的0.4~0.6倍,且整体形状与主舱室及连接翼贴合,厚度为主舱室的1/4~1/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水下及水面辅助推进器,使用的三节式倾转装置,能够进行360°全回转推进,结构简单而紧凑,增强了复杂环境下辅助推进器的可控性和适应能力,操作方便灵活,提高了潜水员的操纵能力,且使用一套液压循环系统进行三节式倾转装置的倾转驱动;同时,波浪能推进机构,推进器在水中前进时,它能够提供一定的推力和浮力,起到节约电池电量,增加续航时间的作用;此外,通过安装浮力模块可以实现水下航行及水面航行两种状态;

(2)本实用新型水下及水面辅助推进器,其中,液压循环系统中双向液压齿轮泵,可进行正向和反向的运转,提高了推进装置转向的灵活性;同时,双向液压马达,结构简单、体积小且重量轻,耐冲击和惯性小,相对于使用电机倾转,双向液压马达更便于启动、制动、调速和换向,且转矩较大,运行平稳;此外,液压锁,在停止倾转时,可防止油液回流,使得螺旋桨固定于某一角度位置;避免螺旋桨倾转角度不准确带来的转向不灵敏等问题,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提高了潜水员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水下及水面辅助推进器,其中,导管设置在螺旋桨的外处,可以起到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效果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力模块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波浪能推进机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节式倾转装置向下倾转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节式倾转装置内部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节式倾转装置连接面连接方式纵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循环系统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循环系统的液压锁(局部)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

本实施例水下及水面辅助推进器,如图1所示,包括主舱室1,在主舱室1的两侧对称设置连接翼3,连接翼3与主舱室1水平方向呈夹角α设置,夹角α大小为25°~35°,使两侧连接翼呈“倒V字型”分布,且在各连接翼3的外端固定连接矢量推进机构2,且矢量推进机构2低于主舱室1,避免或减少螺旋桨尾流对潜水员的干扰;在主舱室1的正下方固定设置波浪能推进机构4,在主舱室的正上方固定设置浮力模块5,浮力模块5呈空腔结构壳体状,浮力模块5通过其后侧的固定模块与主舱室1固定在一起,当加装浮力模块5时,辅助推进器浮力增大,可实现在水面航行,厚度为主舱室1的1/4~1/3;浮力模块5横向宽度为主舱室1横向宽度的1.2~1.5倍,纵向长度为主舱室1纵向长度的0.4~0.6倍。

如图2所示,主舱室1外壳呈流线型,能够有效减小航行阻力;主舱室横向宽度与纵向长度比值为0.8~1.2,且主舱室高度为横向宽度的1/4~1/3;在主舱室1前方安装有摄像头1-3,可以为潜水员提供摄像功能;主舱室上方安装有两个把手1-8,把手1-8位于主舱室流线型外壳中后部,并对称分布,且把手1-8的角度与来流方向呈一定夹角,方便潜水员抓握。把手截面形状为:a,圆形;b,椭圆形;c,正多边形。把手表面为:a,光滑表面;b,颗粒状凸点均匀分布;c,条纹状表面;d,方格状表面。

参照图2、8、9,所述主舱室1内安装有一块为辅助推进器提供电能的电池1-2,电池1-2位于主舱室中间靠前位置,电池1-2后侧安装有电机1-4和双向液压齿轮泵1-5,所述电机1-4为双向液压齿轮泵1-5提供动力;同时,双向液压齿轮泵1-5连接有液压锁1-6,液压锁1-6能够在双向液压齿轮泵1-5停止转动时,防止软油管1-7内的油液回流,保证矢量推进机构2有效、准确转向。所述电机1-4、双向液压齿轮泵1-5和液压锁1-6是液压循环系统的主舱室部分。

参照图2、5、6、7,矢量推进机构2包括圆柱形外壳2-2,圆柱形外壳2-2前侧安装有半球形LED灯2-1,半球形LED灯2-1提供的光线照射区域大,可以为水下工作及游玩提供较明亮的光线,并且半球形的设计能够起到减小阻力的作用;在圆柱形外壳2-1内设置有套三节式矢量倾转装置2-3,在圆柱形外壳2-2后侧依次设置有波形管2-4及导管螺旋桨2-5;矢量推进机构2的长度与主舱室1保持一致,矢量推进机构2的圆柱形外壳2-2直径为主舱室1高度的1/2~2/3。

矢量推进机构2内部安装有三节式倾转装置2-3,三节式倾转装置2-3包括第一节管道2-3-1、第二节管道2-3-2、第三节管道2-3-3,第一节管道2-3-1、第二节管道2-3-2、第三节管道2-3-3沿三节式倾转装置管道轴向串联连接。第一节管道2-3-1固定于矢量推进机构2的圆柱形外壳2-2内部,第二节管道2-3-2、第三节管道2-3-3可以沿连接面2-3-7进行转动,连接面2-3-7为圆形,并与管道横截面呈一夹角β,夹角β大小为15°~22.5°;三节式倾转装置2-3之间通过两瓣“C型圈”2-3-8扣住,两瓣“C型圈”之间留有空隙用以允许管道转动,两瓣“C型圈”2-3-8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三节式倾转装置2-3的第一节管道2-3-1、第二节管道2-3-2一端安装有双向液压马达2-3-4,双向液压马达2-3-4上安装有驱动齿轮2-3-6;第二节管道2-3-2、第三节管道2-3-3一端分布有内啮合齿轮2-3-5,且第二节管道2-3-2、第三节管道2-3-3与所加装的内啮合齿轮2-3-5一体成型;第三节管道2-3-3与导管螺旋桨2-5固定连接,双向液压马达2-3-4通过驱动内啮合齿轮2-3-5转动使导管螺旋桨2-5进行不同方向的转向;导管螺旋桨2-5包括螺旋桨2-5-1以及设置在螺旋桨2-5-1外周的导管2-5-2,可以起到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的作用;导管螺旋桨2-5通过驱动电机2-5-3进行驱动旋转,驱动电机2-5-3由电池1-2提供电力;波形管2-4呈圆台型壳体状,开口较大一端密封连接在圆柱形外壳2-2后侧,开口较小一端密封连接于导管螺旋桨中轴处驱动电机2-5-3上,使得矢量推进机构2形成密闭空间。

波形管2-4的材料属性可以为:

a,软体弹性材料,如聚乙烯塑料、橡塑料或橡胶材料;

b,金属材料与软体材料混合,在易弯曲处使用软体材料,抗强度处使用金属框架,金属材料如钢材、铝合金、碳纤维材料等。

参照图1、3、4,波浪能推进机构4包括竖直连接杆4-1、水平连接杆4-2、前翼4-3、尾翼4-4;竖直连接杆4-1一端与主舱室1底部连接,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竖直连接杆4-1另一端连接在前翼4-3上部;前翼4-3与尾翼4-4前后排列,中间通过水平连接杆4-2进行连接固定。竖直连接杆4-1和水平连接杆4-2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竖直连接杆4-1长度为主舱室纵向长度的0.8~1倍,水平连接杆4-2长度为竖直连接杆长度的0.5~0.8倍。前翼4-3呈弓形,翼展为主舱室横向宽度的2.5~3倍,纵向最大拱起距离为翼展的1/10~1/8;尾翼4-4翼展为前翼4-3的1/2~2/3,尾翼4-4由两片梯形薄板左右对称分布组成,两薄板较宽一侧连接于水平连接杆上,且较宽一侧长度为前翼弓形最大拱起距离的1/2~2/3。

前翼4-3与尾翼4-4呈薄板状,皆属于仿生装置,具有良好的水动力性能。所述波浪能推进机构4可以提高潜水员操纵的舒适度,产生向前的动力,节省推进器电池1-2的电量,增加辅助推进器的续航能力。前翼4-3与尾翼4-4所使用的材料,强度大而刚度小,具有较好的弹性及韧度、耐腐蚀性。可选择材料有:a,橡胶材料;b,覆有一层橡胶膜的弹簧钢片。

当辅助推进器在水面航行时,受到波浪的作用,垂荡运动时,由于波峰来临,使得辅助推进器向上运动并带动竖直连接杆4-1,这样使得前翼4-3与尾翼4-4表面受到波浪的作用而向下弯曲,水流和前翼4-3与尾翼4-4表面形成一定攻角,进而使得前翼4-3与尾翼4-4受到水动升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向前的驱动力,波谷来临时亦然。纵摇运动时,假设辅助推进器逆时针环绕,前翼4-3在波浪的作用下向下弯曲,前翼4-3表面与水流形成一定攻角后就会在水动升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向前的驱动力,尾翼4-4亦然。横摇运动时,假设辅助推进器顺时针倾斜,左翼在波浪的作用下向下弯曲,这样水流就会与左翼表面形成一定的攻角,左翼受到水动升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向前的驱动力,右翼亦然。综上述分析,辅助推进器不论在垂荡、纵摇、横摇情况下,均能产生向前的驱动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