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型橡胶护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0391发布日期:2019-11-12 21:56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M型橡胶护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型橡胶护舷。



背景技术:

橡胶护舷固定在码头,种类很多。有鼓型,适合于外海码头停靠大型船舶;有锥型护舷,适合停靠大型船舶,倾斜靠泊,性能基本不降低;有拱型护舷,锚固性好,广泛的应用于船舶,码头,船坞等场所;有圆筒护舷,安装维修方便,特别适于老码头改造。为增强对船舶的保护,现有技术中的这些护舷一般要求停靠船舶时变形大,对停靠船舶的反力小,护舷变形一般为50-70%。

但在停靠船体重、船身坚固、用于矿石等运输的大型船只、特殊结构船型或者码头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要求护舷的反力大、变形小,以达到缩短船舶停靠线程,减少对码头空间占用量,船舶安全停靠的目的。

申请号为90213373.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拱型橡胶护舷材》,该技术是为港口码头防护系统提供一种改进的拱型橡胶护舷材。它是把底部内埋补强板的拱型橡胶体的内轮廓线设计成二段,上段为M形,下段为斜线。外轮廓线设计成上段为垂线,使橡胶斜体厚度减薄,内斜体间距增大,这样与原技术比:结构合理,制造容易,节省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压缩头部应力集中现象得到改善,吸能量与反力和高度的比值提高了23.5%,抗破坏,使用寿命长。该护舷材适用于中、小型码头及船舶。因此该项技术提供的护舷反力低、变形大。

申请号为8721042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船舶靠岸用M型橡胶护舷装置》,该技术是为船舶与码头结构之间提供一种M型橡胶护舷装置。它由补强钢板和橡胶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体外上端面沿中心线长度方向有一个直通的凹槽,内平面沿长度方向至少有三个直通的凹槽。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与现有技术比:节省原材料10%,允许变形量提高10%,吸能量提高10%,反力低20%,耐腐、耐磨使用寿命长,可用于中、小码头及船舶。因此该项技术提供的护舷反力低、变形大。

申请号为201721139612.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M型橡胶护舷》,该技术公开了一种M型橡胶护舷,包括M型护舷本体,所述M型护舷本体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横向导流槽,所述M型护舷本体上位于横向导流槽两侧对称开设有竖向导流槽,所述M型护舷本体底部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凹槽内部底板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M型护舷本体一侧表壁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架,且固定架通过转轴连接有柱状护舷。本技术中,首先M型橡胶护舷与固定板为橡胶新材料制成的一体化结构,可以一次浇筑成形,成本较低,其次M型橡胶护舷和固定板的设置,使得该护舷夹持固定在船泊边缘,在通过固定板上的固定螺栓进行固定,相比于传统的外绑式,固定的更加的稳定。因此该项技术提供的护舷固定在船体上,且其特点是反力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橡胶护舷的特点是反力低、变形大,但在停靠船体重、船身坚固、用于矿石等运输的大型船只或者码头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现有技术中的橡胶护舷不难满足要求,因此为缩短船舶停靠线程、减少对码头空间的占用量,亟需研发一种反力大、变形小的护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型橡胶护舷,使其具有反力大、变形小的特点,在停靠船型大、船体重、船身坚固、用于矿石等运输的大型船只或者码头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达到缩短船舶停靠线程、减少对码头空间的占用量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M型橡胶护舷,其包括橡胶主体和固定结构,所述橡胶主体采用双拱形结构,每个拱形结构的两个支脚均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码头。

优化的,所述固定结构为双法兰盘,所述双法兰盘包括大法兰盘和小法兰盘,大法兰盘将双拱形结构位于外侧的支脚固定在码头,小法兰盘将双拱形结构位于内侧的支脚固定在码头。

优化的,大法兰盘均匀设置4-6个安装组件,小法兰盘均匀设置1-3个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孔。

优化的,所述安装孔设置为椭圆形。

优化的,双拱形结构底部位于外侧的支脚最外端构成上段圆弧形、下段圆弧形、中段直线形结构,安装组件设置在上段和下段。

优化的,所述双拱形结构为实心结构,所述实心结构由外部顶端接触面、外部侧面、内部侧面和底面构成;所述外部侧面包括外侧面和内侧面;外部顶端接触面和底面是平面型、侧面是垂线型,内部侧面采用对称抛物线型。

优化的,双拱形结构处于同一高度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对应位置分别构成圆形,双拱形结构处于同一高度的内部侧面对应位置构成圆形。

优化的,双拱形结构外部顶端接触面构成圆环形。

优化的,双拱形结构外侧面最底端构成圆形,该圆形直径为2-3m。

优化的,实心结构的厚度为0.15-0.35m,外部顶端接触面至底面的高度为0.5-1.2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拱形结构处于同一高度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对应位置分别构成圆形是指两个拱形结构的外侧面处于同一高度的位置构成圆形、两个拱形结构的内侧面处于同一高度的位置构成圆形。双拱形结构处于同一高度的内部侧面对应位置构成圆形是指两个拱形结构的内部侧面中靠近外侧的同一高度的位置构成圆形、两个拱形结构的内部侧面中靠近内侧的同一高度的位置构成圆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型橡胶护舷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将每个拱形结构的两个支脚固定在码头,使得M型护舷不再是单体结构,而是并列的双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压缩反力大,压缩变形小,即在将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船舶产生较大的反力,使船舶在较小的位移下实现安全靠泊,保证船舶,码头不受损坏。本实用新型在停靠船型大、船体重、船身坚固、用于矿石等运输的大型船只、或特殊船型或者码头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达到缩短船舶停靠线程、减少对码头空间的占用量、实现船舶稳定停靠的效果。

2、通过双法兰盘将护舷固定在码头,实现了每个拱形结构的两个支脚均固定在码头,且保证了固定的安全性、稳固性。

3、大法兰盘均匀设置4-6个安装组件,小法兰盘均匀设置1-3个,进一步增强了护舷固定的安全性、稳固性。安装组件安装孔呈椭圆型,有利于制品的安装。

4、双拱形结构底部位于外侧的支脚最外端构成上段圆弧形、下段圆弧形、中段直线形结构,上下段圆弧形与护舷整体圆台型结构想一致,中段直线形结构与码头水平路面和底面相一致,便于安装。

5、外部顶端接触面采用平面型,有利于降低接触面压,减少变形;底面采用平面型,便于安装,增强固定性能,减少形变。侧面采用直线型的作用是有利于控制制品的壁厚,确保制品在高度中间部位最先开始变形。内部侧面采用对称抛物线型,而不是圆弧形或直线型,使制品在最小的变形下有最大的吸能。

6、双拱形结构处于同一高度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对应位置分别构成圆形,双拱形结构处于同一高度的内部侧面对应位置构成圆形。双拱形结构外部顶端接触面构成圆环形,使得双拱形结构整体呈圆台型。外侧面、底面、外部顶端接触面构成外部大的圆台型;内侧面构成空心的圆台型的侧面。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实心、圆台、对称、并列双体结构,在有限空间内增大了护舷的体积和重量,使其在与大型船舶接触时具有提高反力和减少形变的双效果。

7、本实用新型通过科学设置护舷的直径、厚度、高度,使得变形控制在45%以下,反力达到2000KN,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型橡胶护舷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型橡胶护舷的侧视图。

1、双拱形结构;2、拱形结构的支脚;3、大法兰盘;4、小法兰盘;5、安装孔;6、外部顶端接触面;7、内侧面;8、底面;9、外侧面;10、内部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为:一种M型橡胶护舷,其包括橡胶主体和固定结构,所述橡胶主体采用双拱形结构,每个拱形结构的两个支脚均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码头。

其中,所述固定结构为双法兰盘,所述双法兰盘包括大法兰盘和小法兰盘,大法兰盘将双拱形结构位于外侧的支脚固定在码头,小法兰盘将双拱形结构位于内侧的支脚固定在码头。

其中,大法兰盘均匀设置6个安装组件,小法兰盘均匀设置1个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孔。

其中,所述安装孔设置为椭圆形。

其中,双拱形结构底部位于外侧的支脚最外端构成上段圆弧形、下段圆弧形、中段直线形结构,安装组件设置在上段和下段。

其中,所述双拱形结构为实心结构,所述实心结构由外部顶端接触面、外部侧面、内部侧面和底面构成;所述外部侧面包括外侧面和内侧面;外部顶端接触面和底面是平面型、侧面是垂线型,内部侧面采用对称抛物线型。

其中,双拱形结构处于同一高度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对应位置分别构成圆形,双拱形结构处于同一高度的内部侧面对应位置构成圆形。

其中,双拱形结构外部顶端接触面构成圆环形。

其中,双拱形结构外侧面最底端构成圆形,该圆形直径为2-3m。

其中,实心结构的厚度为0.15-0.35m,外部顶端接触面至底面的高度为0.5-1.2m。

采用护舷力学性能试验机,根据行业标准HG/T 2866-2016检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舷的变形和反力。检测结果为:双拱形结构外侧面最底端构成的圆形直径为2.6m,实心结构的厚度为0.25m,外部顶端接触面至底面的高度为0.8m时,变形在45%以下,反力达到1600KN;双拱形结构外侧面最底端构成的圆形直径为3m,实心结构的厚度为0.35m,外部顶端接触面至底面的高度为1.2m时,变形在45%以下,反力达到2000KN。

本实施方式在停靠船型大、船体重、船身坚固、用于矿石等运输的大型船只、或特殊船型或者码头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达到缩短船舶停靠线程、减少对码头空间的占用量、实现船舶稳定停靠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