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牵引的无人救生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2033发布日期:2019-07-24 09:4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牵引的无人救生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救生艇,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牵引的无人救生艇。



背景技术:

目前船用无人救生艇在回收时是通过船上的吊艇设备的吊艇钢丝绳吊上船的,在吊之前需要将吊艇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到无人救生艇上,现有的办法只能通过船上的人员上到无人艇去进行固定,由此不仅给无人救生艇的固定牵引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也使操作人员在登上无人救生艇时存在很大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方便无人救生艇固定牵引及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性的方便牵引的无人救生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为,一种方便牵引的无人救生艇,其包括无人救生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气动升降杆、气泵、电机、牵引钢丝绳、牵引卷筒、艏缆、艏缆卷筒和吊钩装置;气动升降杆垂直设置在无人救生艇的中部,气泵与气动升降杆连接,气泵用于将气动升降杆的伸出和缩回,吊钩装置固定安装在气动升降杆一侧的无人救生艇上,吊钩装置用于无人救生艇与吊艇钢丝的连接;牵引卷筒安装在吊钩装置下方的无人救生艇中,电机与牵引卷筒连接,电机用于带动牵引卷筒的转动,牵引钢丝绳一端绕卷在牵引卷筒上,牵引钢丝绳另一端向上穿过吊钩装置后套装在气动升降杆顶部,艏缆卷筒固定安装在无人救生艇的艇艏,艏缆一端绕卷在艏缆卷筒上,艏缆另一端套装在气动升降杆顶部;

吊钩装置包括吊钩和吊钩座;吊钩可在吊钩座中插拔;吊钩为长柱形,吊钩两端为圆弧形,在吊钩中下部设有一限位卡槽。

在上述方便牵引的无人救生艇中,吊钩座为液压吊钩座或电动吊钩座;其中液压吊钩座包括第一钩座套、油缸杆、拉簧推杆件、油缸座、第一止动舌、第一限位板、拉簧、固定盘、连接杆和螺母;第一钩座套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凹孔,在每一凹孔外侧的第一钩座套上设有一油缸座,在油缸座中分别设有一油缸杆,连接杆设置在油缸杆内,连接杆的后端从油缸杆中伸出,拉簧推杆件套装在连接杆后端并通过螺母固定在油缸杆后端,在油缸座上设有与拉簧推杆件对应的固定盘,在拉簧推杆件和固定盘之间环形设有若干拉簧;油缸杆前端与设置在凹孔内的限位板后侧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板前侧与一第一止动舌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一止动舌的前端伸入到第一钩座套内,第一止动舌的前端的前上部为弧形,第一止动舌前端可对应插入到吊钩的限位卡槽中;在油缸座与油缸杆之间设有一有杆油腔,在油缸座上设有一与有杆油腔连通的进油通孔;

电动吊钩座包括第二钩座套、拉式电磁铁装置、传动弯折件、第二止动舌、第二限位板、拉杆、护套、连接螺栓、弹簧、挡圈和连接块;

第二钩座套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凹孔,在每一凹孔外侧的钩座套上设有一护套,拉杆设置在护套中,护套后端与拉杆之间固定设有一挡圈;拉杆前端与设置在凹孔内的第二限位板后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板前侧与一第二止动舌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二止动舌的前端伸入到第二钩座套内,第二止动舌的前端的前上部为弧形,第二止动舌前端可对应插入到吊钩的限位卡槽中;拉杆后端穿过挡圈伸出护套,拉杆后端设有一垂直的第一腰形孔;传动弯折件为L形折弯,连接块固定连接在护套下方的第二钩座套上,传动弯折件的折弯处转动连接在连接块上,传动弯折件的上端头通过螺栓与拉杆后端的第一腰形孔连接;传动弯折件的下端头设有一水平的第二腰形孔,传动弯折件的下端头的第二腰形孔通过螺栓与垂直设置的拉式电磁铁装置连接。

在上述方便牵引的无人救生艇中,为避免吊钩插入吊钩座过多,在限位卡槽上方的吊钩上设有一圆锥形凸起。

在上述方便牵引的无人救生艇的液压吊钩座中,在液压吊钩座的第一钩座套上端设有一第一导入套,第一导入套的上端口向外扩开。

在上述方便牵引的无人救生艇的电动吊钩座中,在电动吊钩座的第二钩座套上端设有一第二导入套,第二导入套的上端口向外扩开。

在上述方便牵引的无人救生艇的液压吊钩座中,在液压吊钩座的第一钩座套的下端内部设置有一第一导轮。

在上述方便牵引的无人救生艇的电动吊钩座中,在电动吊钩座的第二钩座套的下端内部设置有一第二导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能方便将船上吊取无人救生艇的钢丝绳牵引固定到无人机救生艇上,从而方便无人救生艇的吊取,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在吊取无人救生艇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液压吊钩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吊钩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吊钩座的传动弯折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被牵引前的工作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被牵引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方便牵引的无人救生艇,其包括无人救生艇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气动升降杆2、气泵3、电机4、牵引钢丝绳5、牵引卷筒6、艏缆7、艏缆卷筒8和吊钩装置9;气动升降杆2垂直设置在无人救生艇1的中部,气泵3与气动升降杆2连接,气泵3用于将气动升降杆2的伸出和缩回,吊钩装置9固定安装在气动升降杆2一侧的无人救生艇1上,吊钩装置9用于无人救生艇1与吊艇钢丝的连接;牵引卷筒6安装在吊钩装置9下方的无人救生艇1中,电机4与牵引卷筒6连接,电机4用于带动牵引卷筒6的转动,牵引钢丝绳5一端绕卷在牵引卷筒6上,牵引钢丝绳5另一端向上穿过吊钩装置9后套装在气动升降杆2顶部,艏缆卷筒9固定安装在无人救生艇1的艇艏,艏缆7一端绕卷在艏缆卷筒9上,艏缆7另一端套装在气动升降杆2顶部;

吊钩装置9包括吊钩9.1和吊钩座9.2;吊钩9.1可在吊钩座9.2中插拔;吊钩9.1为长柱形,吊钩9.1两端为圆弧形,在吊钩9.1中下部设有一限位卡槽9.1.1;在限位卡槽9.1.1上方的吊钩9.1上设有一圆锥形凸起9.1.2;

吊钩座9.2为9.21液压吊钩座或电动吊钩座9.22;

其中液压吊钩座9.21包括第一钩座套9.21.1、油缸杆9.21.2、拉簧推杆件9.21.3、油缸座9.21.4、第一止动舌9.21.5、第一限位板9.21.6、拉簧9.21.7、固定盘9.21.8、连接杆9.21.9、螺母9.21.10、第一导入套9.21.11和第一导轮9.21.12;第一钩座套9.21.1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凹孔9.21.1.1,在每一凹孔9.21.1.1外侧的第一钩座套9.21.1上设有一油缸座9.21.4,在油缸座9.21.4中分别设有一油缸杆9.21.2,连接杆9.21.9设置在油缸杆9.21.2内,连接杆9.21.9的后端从油缸杆9.21.2中伸出,拉簧推杆件9.21.3套装在连接杆9.21.9后端并通过螺母9.21.10固定在油缸杆9.21.2后端,在油缸座9.21.1上设有与拉簧推杆件9.21.3对应的固定盘9.21.8,在拉簧推杆件9.21.3和固定盘9.21.8之间环形设有若干拉簧9.21.7;油缸杆9.21.2前端与设置在凹孔9.21.1.1内的第一限位板9.21.6后侧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板9.21.6前侧与一第一止动舌9.21.5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一止动舌9.21.5的前端伸入到第一钩座套9.21.1内,第一止动舌9.21.5的前端的前上部为弧形,第一止动舌9.21.5前端可对应插入到吊钩9.1的限位卡槽9.1.1中;在油缸座9.21.4与油缸杆9.21.2之间设有一有杆油腔9.21.13,在油缸座9.21.4上设有一与有杆油腔9.21.13连通的进油通孔9.21.4.1;第一导入套9.21.11设置在第一钩座套9.21.1上端,第一导入套9.21.11的上端口向外扩开;第一导轮9.21.12设置在第一钩座套9.21.1下端内部;

电动吊钩座9.22包括第二钩座套9.22.1、拉式电磁铁装置9.22.2、传动弯折件9.22.3、第二止动舌9.22.4、第二限位板9.22.5、拉杆9.22.6、护套9.22.7、连接螺栓9.22.8、弹簧9.22.9、挡圈9.22.10、连接块9.22.11、第二导入套9.22.12和第二导轮9.22.13;

第二钩座套9.22.1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凹孔9.22.1.1,在每一凹孔9.22.1.1外侧的钩第二座套9.22.1上设有一护套9.22.7,拉杆9.22.6设置在护套9.22.7中,护套9.22.7后端与拉杆9.22.6之间固定设有一挡圈9.22.10;拉杆9.22.6前端与设置在凹孔9.22.1.1内的第二限位板9.22.5后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板9.22.5前侧与一第二止动舌9.22.4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二止动舌9.22.4的前端伸入到第二钩座套9.22.1内,第二止动舌9.22.4的前端的前上部为弧形,第二止动舌9.22.4前端可对应插入到吊钩9.1的限位卡槽9.1.1中;拉杆9.22.6后端穿过挡圈9.22.10伸出护套9.22.7,拉杆9.22.6后端设有一垂直的第一腰形孔9.22.6.1;传动弯折件9.22.3为L形折弯,连接块9.22.11固定连接在护套9.22.7下方的第二钩座套9.22.1上,传动弯折件9.22.2的折弯处转动连接在连接块9.22.11上,传动弯折件9.22.3的上端头通过螺栓9.22.8与拉杆9.22.6后端的第一腰形孔9.22.6.1连接;传动弯折件9.22.3的下端头设有一水平的第二腰形孔9.22.3.1,传动弯折件9.22.3下端头的第二腰形孔9.22.3.1通过螺栓9.22.8与垂直设置的拉式电磁铁装置9.22.2连接;第二导入套9.22.12设置在钩座套9.22.1上端,第二导入套9.22.12的上端口向外扩开;第二导轮9.22.13设置在在钩座套9.22.1下端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4、气泵3、吊钩座9.2与无人救生艇1的遥控控制装置连接,吊钩9.1上端与吊机12的的吊艇钢丝13固定连接;当无人救生艇1被遥控开到船边后,通过遥控控制气泵3使气动升降杆2向上伸出,气动升降杆2的顶端伸至与船上工作人员相对应的高度,同时控制电机4转动使牵引钢丝绳5从牵引卷筒6放出,气动升降杆2向上伸出时也带动艏缆7从艏缆卷筒8中放出,此时船上的操作人员在船甲板11上通过用钩杆10勾住艏缆后,分别将牵引钢丝绳5与艏缆7套装在气动升降杆2顶端的绳端取下,然后操作人员将牵引钢丝绳5的绳端固定在吊钩9.1下端,将艏缆7的绳端固定在船的栏杆上以防止在吊取无人救生艇1发生自转;然后通过遥控控制气泵3使气动升降杆2向下缩回,再通过遥控控制电机4转动,由牵引卷筒6收卷牵引钢丝绳5,牵引钢丝绳5由此牵引吊钩9.1插入到对应的吊钩座9.2中锁紧,最后通过吊机12将无人救生艇1吊到船上。

液压吊钩座9.21的工作原理为:

液压吊钩座9.21的油缸座9.21.4上的进油通孔9.21.4.1与输油装置连通,输油装置与无人救生艇1的遥控装置连接;当吊钩9.1插入到对应的液压吊钩座9.21中时,吊钩9.1与第一止动舌9.21.5接触时,吊钩9.1将第一止动舌9.21.5向外挤推,第一止动舌9.21.5通过第一限位板9.21.6推动油缸杆9.21.2和连接杆9.21.9,连接杆9.21.9带动拉簧推杆件9.21.3,拉簧推杆件9.21.3拉动拉簧9.21.7;当吊钩9.1的限位卡槽9.1.1移到第一止动舌9.21.5的位置时,在拉簧9.21.7的作用下,拉簧9.21.7通过拉动拉簧推杆件9.21.3后,由油缸杆9.21.2和连接杆9.21.9推动第一限位板9.21.6,第一限位板9.21.6推动第一止动舌9.21.5,第一动止动舌9.21.5前端对应插入到吊钩9.1的限位卡槽9.1.1中;即可吊取无人救生艇1;

当将无人救生艇1吊放到海上后,通过无人救生艇1的遥控装置控制输油装置向进油通孔9.21.4.1输入液压油,液压油进入有杆油腔9.21.13后推动油缸杆9.21.2向外移动,油缸杆9.21.2通过连接杆9.21.9带动拉簧推杆件9.21.3,拉簧推杆件9.21.3拉动拉簧9.21.7;同时由油缸杆9.21.2和连接杆9.21.9拉动第一限位板9.21.6,第一限位板9.21.6拉动第一止动舌9.21.5前端从吊钩9.1的限位卡槽9.1.1拔出,然后通过吊艇钢丝13将吊钩9.1从液压吊钩座9.21中取出;当吊钩9.1从液压吊钩座9.21中取出后,输油装置停止向进油通孔9.21.4.1输入液压油,在拉簧9.21.7的作用下,拉簧9.21.7通过拉动拉簧推杆件9.21.3后,由油缸杆9.21.2和连接杆9.21.9推动第一限位板9.21.6,第一限位板9.21.6推动第一止动舌9.21.5前端伸入钩座套9.21.1内,同时油缸杆9.21.2将有杆油腔9.21.13中的液压油排出。

电动吊钩座9.22的工作原理为:

电动吊钩座9.22的拉式电磁铁装置9.22.2与无人救生艇1的遥控装置连接;当吊钩9.1插入到电动吊钩座9.22中时,吊钩9.1与第二止动舌9.22.4接触时,吊钩9.1将第二止动舌9.22.4向外挤推,第二止动舌9.22.4通过第二限位板9.22.5推动拉杆9.22.6并压缩弹簧9.22.9,当吊钩9.1的限位卡槽9.1.1移到第二止动舌9.22.4的位置时,在弹簧9.22.9的作用下,弹簧9.22.9通过第二限位板9.22.5推动第二止动舌9.22.4,使第二止动舌9.22.4前端对应插入到吊钩9.1的限位卡槽9.1.1中;即可吊取无人救生艇1;

当将无人救生艇1吊放到海上后,通过无人救生艇1的遥控装置控制拉式电磁铁装置9.22.2工作,拉式电磁铁装置9.22.2垂直向下拉动传动弯折件9.22.3的下端头,传动弯折件9.22.3转动后通过传动弯折件9.22.3的上端头拉动拉杆9.22.6,拉杆9.22.6拉动限位板9.22.5通过第二限位板9.22.5拉动第二止动舌9.22.4,使第二止动舌9.22.4前端从吊钩9.1的限位卡槽9.1.1拔出;然后通过吊艇钢丝13将吊钩9.1从电动吊钩座9.22中取出;当吊钩9.1从电动吊钩座9.22中取出后,使拉式电磁铁装置9.22.2停止工作,在弹簧9.22.9的作用下,弹簧9.22.9通过第二限位板9.22.5推动第二止动舌9.22.4,使第二止动舌9.22.4前端伸入钩座套9.22.1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