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码头系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36926发布日期:2020-01-18 04:36阅读:1791来源:国知局
船体码头系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船体停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船体码头系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fpso主要是通过使用单点系统将加装油气加工处理设备的储油轮系泊于一点,利用风标效应来降低环境因素对储油轮产生的动态载荷,以规避这些环境载荷给船体结构带来的破坏力,使之能在恶劣的海况下仍然能正常作业。但是这种细长型的fpso单点系统价格昂贵,需要经常维修保养,存在潜在的损坏而造成停工的风险,船型结构对波浪作用的动态响应较大,尤其是波浪引起的横摇和垂荡运动较为严重,甲板单位面积载荷也难以太大。而圆筒型结构在水面上水动力完全对称,对于风浪的的方向不敏感,不像船型fpso抵御艏向载荷能力远大于横向,因此不需要根据来流方向调整平台的艏向,因而没有必要安装单点系泊系统,降低了设计、建造和维护成本。在相同储油量的条件下,圆筒型fpso具有更大的水线面面积,因而具有更强的抗倾覆能力和工作甲板承载能力。虽然圆筒型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诸多优点,但在建造阶段系泊确异常困难,需要开发一套经济适用的系泊工装及一整套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体码头系泊新方法。圆筒型fpso船体是圆形结构,按照传统船体和半潜平台的系泊方法,把船体直接通过缆绳固定在岸边船体会沿着岸线滚动,很难绑扎牢固。同时由于船体外侧有大量的阳极和系泊眼板突出在船壳以外,一旦发生滚动不但会破坏阳极和系泊点,同时会因为挤压作用导致外板的撕裂变形。以往类似项目建造过程中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通常会在船体外侧通过焊接增加钢桁架结构工装,使圆筒型结构变成一个平面,然后通过缆绳系泊。由于圆筒型fpso直径达到近90米,在码头系泊过程中岸吊吊装半径够不到外舷需要做180度转向,这样的话就需要在船体两舷各焊接一个钢桁架,交船前船体需要二次进坞割除刚钢架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体码头系泊方法,该船体码头系泊方法有效限制了船体在停靠过程中的滚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体码头系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驳船吊装至船坞内,且驳船的左右船舷均预先设置有橡胶护舷,两个橡胶护舷分别靠近船坞的内壁和船体的舷侧;

s2:向船坞内放水,同时调整船体和驳船的压载,使船体和驳船起浮时纵横倾均达到预计的要求;

s3:船体与驳船通过缆绳连接到一起;

s4:船体与驳船相抵后,解开缆绳并利用船坞的拖钩将驳船和船体一起拖至舾装码头,系缆停靠。

进一步,所述船体为圆桶型fpso。

进一步,所述圆筒型fpso直径为80m~90m。

进一步,所述驳船的左橡胶护舷平行于船坞的内壁,所述驳船的右橡胶护舷与船体的外周面相贴合。

进一步,步骤s3中,船体与驳船通过多根缆绳连接到一起。

进一步,所述缆绳的最大受力为100.0t。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船体在停靠过程中,与驳船一侧的橡胶护舷相抵靠,驳船另一侧的橡胶护舷与船坞岸边相抵靠,有效限制了船体在停靠过程中的滚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驳船和船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驳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1-驳船;2-船体;3-船坞;11-橡胶护舷;21-揽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船体码头系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驳船1吊装至船坞3内,且驳船1的左右船舷均预先设置有橡胶护舷11,两个橡胶护舷11分别靠近船坞3的内壁和船体2的舷侧;

s2:向船坞3内放水,同时调整船体2和驳船1的压载,使船体2和驳船1起浮时纵横倾均达到预计的要求;

s3:船体2与驳船1通过缆绳连接到一起;

s4:船体2与驳船1相抵后,解开缆绳并利用船坞3的拖钩将驳船和船体2一起拖至舾装码头,系缆停靠。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制作一个弧形驳船1,驳船1的左右船舷均预先设置有橡胶护舷11,吊装至船坞3内,向船坞3内放水,使其漂浮在船体与船坞3中间,通过调整船体2和驳船1内水仓水量的多少进而调节压载,使船体2起浮时纵横倾均达到所需要的要求,船体2与驳船1通过缆绳连接到一起,调整驳船1和船体2之间缆绳使之稳定连接,在船体2逐渐靠近船坞3的过程中,驳船1一侧的橡胶护舷11与船坞3相抵靠,驳船1另一侧的橡胶护舷11与船体2相抵靠,解开缆绳并利用船坞3的拖钩将驳船和船体2一起拖至舾装码头,系缆停靠,有效限制了船体2在停靠过程中的滚动。

驳船1的左右橡胶护舷分别与船坞的内壁和船体2的形状相贴合,进一步,驳船1的左侧的橡胶护舷为直线形且与船坞相贴合,驳船1右侧的橡胶护舷为弧形且与船体2相贴合。

具体的,缆绳穿过船体2的揽桩孔与驳船1相连。

另外驳船1与船体之间通过缆绳连接而不需要焊接,船体2转向后仍然可以使用原驳船1以进行隔离,不需要制作两套工装,省时省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具体的,船体2为圆桶型fpso,便实现与船体2随着风浪流等外部环境变化协同运动。

具体的,驳船1底部具有压载舱,通过向压载舱底部进行放水和灌水进而调节驳船1的平衡。

具体的,圆筒型fpso直径为80m~90m。

具体的,步骤s3中,船体2与驳船1通过多根缆绳连接到一起。

具体的,缆绳的最大受力为100.0t。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