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监测心率的溺水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5711发布日期:2020-02-14 16:53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监测心率的溺水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监测心率的溺水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puffer救生手环是一种游泳时可佩戴上手腕上的救生装置。如果游泳者不慎溺水,可通过打开救生手环上的开关使气囊弹出,从而产生浮力将人体拉至水面。然而现有救生装置的动作方式为手动打开,使用者在发生溺水时往往会由于慌乱乃至意识丧失而无法操作;此外,现有救生装置佩戴位置为使用者的手腕,气囊弹出后最高点为使用者佩戴手环的手臂,使用者需自行借助气囊完成在水面的漂浮,如遇险人员体力不支或已经陷入昏迷状态,则气囊的救生效果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监测心率的溺水救生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监测心率的溺水救生装置,包括弹性带,弹性带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搭扣及心率带电极;弹性带的中部设置有芯片室;芯片室的一侧设置有储气腔和电源开关、另一侧设置有蜂鸣器和销警开关;

储气腔内设置有二氧化碳压缩气瓶;二氧化碳压缩气瓶的瓶口通过电磁阀连接有气囊;气囊为双体气囊,包括两个呈球形的囊体以及连接两个囊体的输气管,两个囊体分别位于弹性带的左部和右部;

芯片室内设置有单片机及电池;单片机与电池、电源开关、蜂鸣器、销警开关、心率带电极以及电磁阀通过导线相连。

进一步地,二氧化碳压缩气瓶与电磁阀之间通过螺纹相接。

进一步地,弹性带上还设置有储囊腔;储囊腔与气囊相配合;气囊放置于储囊腔中。

进一步地,弹性带的面料为防水面料。

本实用新型可对使用者的心率进行实时监测,一旦使用者的心率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发出警报并弹出救生气囊,从而将使用者拖出水面,并引起周围人员的注意,达到救生的目的;具备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本装置气囊的位置为胸部,可以保证使用者的头部位于水面以上,采用双气囊结构,不会对面部造成冲击,有较好的稳定性,设有销警按键,能够最大可能的减少误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搭扣;2、心率带电极;3、储气腔;4、电磁阀;5、二氧化碳压缩气瓶;6、储囊腔;7、气囊;8、芯片室;9、单片机;10、弹性带;11、电源开关;12、销警开关;13、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所示的一种可监测心率的溺水救生装置,包括弹性带10,弹性带10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搭扣1及心率带电极2;弹性带通过腋下环绕在人体的胸前,并通过搭扣固定住。通过弹性带可以将心率带电极紧贴人体胸前皮肤,心率带电极可以检测到人体心率。其中,心率带电极来自于现有技术心率带中的电机,其检测心率的原理、方法与现有技术中心率带的使用原理、方法相同。

弹性带的中部设置有芯片室8;芯片室的一侧设置有储气腔3和电源开关11、另一侧设置有蜂鸣器13和销警开关12;其中电源开关用于整个装置的开闭;蜂鸣器用于发出警报向周围人求救;如果是因为故障或其他非致命原因引起的蜂鸣器警报,可以通过销警开关手动将蜂鸣器关闭。

储气腔3内设置有二氧化碳压缩气瓶5;在本实用新型中选用的是12g规格的二氧化碳压缩气瓶,二氧化碳压缩气瓶5与电磁阀4之间通过螺纹相接。螺纹相接便于更换二氧化碳压缩气瓶。二氧化碳压缩气瓶5的瓶口通过电磁阀4连接有气囊7,通过电磁阀控制可以往气囊中充气,从而使气囊膨胀产生浮力带动人体至水面上。

气囊7为双体气囊,包括两个呈球形的囊体以及连接两个囊体的输气管,两个囊体分别位于弹性带的左部和右部;在设计过程中,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单气囊和双气囊两种形式的气囊,但在实际应用时发现,单气囊在膨胀过程中容易对人体的口鼻部位造成冲击,从而引起意外呛水,或是对口鼻造成遮挡,不利于人体呼吸,对于昏迷人员来说容易造成窒息;而双气囊的两个囊体膨胀后分别位于人体的两颊处,避开了口鼻位置,并且有助于使溺水人呈仰姿,避免意外呛水或窒息。弹性带上还设置有储囊腔6;储囊腔与气囊相配合;气囊放置于储囊腔中,在充气状态下,气囊会从储囊腔中膨胀弹出;在不充气状态下可以隔离二氧化碳压缩气瓶与人体皮肤,防止低温的气瓶对人体造成不适。

芯片室8内设置有单片机9及电池;单片机9与电池、电源开关11、蜂鸣器13、销警开关12、心率带电极2以及电磁阀4通过导线相连,使单片机能够控制各元件工作。

弹性带的面料为防水面料,有效隔离上述电器元件,保护电路,保证装置能够正常运作、发挥作用。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原理为:

使用者将本装置通过腋下环胸一周,在胸前将搭扣1系好,使电极2紧密贴合胸前皮肤(其佩戴方法与目前市面上心率带的使用方法相同),并在储气腔中装入二氧化碳压缩气瓶,按动电源开关11即可使整个设备开始正常工作(设备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此时,心率带工作,开始采集使用者的心动电流波动幅度,并将结果传输给位于芯片室8中的单片机9,如心率处于正常范围内,则电路无动作;如心率超出预设值,则首先蜂鸣器报警并进行振动(此时的报警蜂鸣音采用平缓音),如使用者未发生危险,心率增加仅仅是由于运动导致,或是系统出现测量不准等现象,则可按下销警开关12,则系统会记录此时心率,如之后心率继续向异常方向变化(即如上次为心率过高报警,则只检测是否继续增高,反之亦然),则二次报警,否则,则继续监测。如使用者在报警5s之内没有进行销警操作,则5s之后单片机9控制电磁阀4打开,二氧化碳充入气囊7使气囊打开,并使蜂鸣器13以短促音连续报警,完成救生动作。同时,不管救生气囊7是否打开,使用者均可按销警按键12使蜂鸣器9停止工作。使用者也可通过长按销警按键12(3s以上)来手动打开救生气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

a、当游泳者发生溺水时,其初期会发生心率加速的情况,而之后心率会迅速下降,乃至趋近与零,本设备可对使用者的心率进行实时监测,一旦使用者的心率超出正常范围(过高或过低),则设备就会发出警报并弹出救生气囊,从而将使用者拖出水面,并引起周围人员的注意,达到救生的目的;

b、现有救生装置的动作方式为手动打开,但使用者在发生溺水时往往会由于慌乱乃至意识丧失而无法操作,本装置可以自动动作,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保证使用者的安全;也可以在需要时手动打开,具备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

c、现有救生装置佩戴位置为使用者的手腕,气囊弹出后最高点为使用者佩戴手环的手臂,使用者需自行借助气囊完成在水面的漂浮;本装置气囊的位置为胸部,可以保证使用者的头部位于水面以上,这一功能在使用者体力耗尽或意识丧失时格外重要;本装置采用双气囊结构,有较好的稳定性,不会冲击面部,即使使用者出现丧失意识等极端情况仍然能够达到急救的作用;

d、设有销警按键,能够最大可能的减少误报。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