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4002发布日期:2020-11-27 10:0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救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救生设备。



背景技术:

救生气囊在水上救援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水上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救生气囊将有效地提高救援成功率。

现有的救生气囊通常储存在专门的用品库内,以保证其功能正常,这样,在发生突发水上事故时难以第一时间获取到救生气囊,给救援带来不便。另外,也有的救生气囊充气后放置在现场,这样不仅占据大量空间,而且气囊长期暴露在外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救生设备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救生设备,包括:第一防护壳,第一防护壳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的连接部;第二防护壳,第二防护壳与第一防护壳可拆卸地拼接,第一防护壳与第二防护壳之间形成容纳腔;气囊,气囊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与气囊连接,以向气囊内充气。

进一步地,充气装置与水接触后工作,以对气囊进行充气。

进一步地,救生设备包括呼救装置,呼救装置与气囊连接,呼救装置包括:定位部件,定位部件用于获取救生设备的位置;通讯部件,通讯部件与定位部件通讯连接,以将定位部件获取的位置信号向外界发送;供电部件,供电部件与定位部件和通讯部件均电连接,以向定位部件和通讯部件供电;其中,供电部件与水接触后启动。

进一步地,供电部件包括:电池;入水检测部分,入水检测部分上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电极,以在两个电极均与水接触时使两个电极之间导通;控制电路部分,控制电路部分与电池和入水检测部分的两个电极均电连接,以在控制电路部分检测到两个电极之间接通时,控制电池启动。

进一步地,呼救装置包括警示灯,供电部件与警示灯电连接,以在供电部件启动时,使警示灯以预定频率闪烁。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壳远离第二防护壳的一端设有排水孔。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壳内部远离第二防护壳的一面设有用于对充气装置和呼救装置进行支撑的支撑凸缘,支撑凸缘朝向第二防护壳突出设置。

进一步地,充气装置的壳体上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设置于充气装置远离第一防护壳的一端;呼救装置具有外壳,定位部件、通讯部件、供电部件均位于外壳内部;外壳上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进水口设置于外壳远离第一防护壳的一端。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壳上具有第一开口和环绕第一开口设置的第一卡接部;第二防护壳上具有第二开口和环绕第二开口设置的第二卡接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接,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壳上设有把手;和/或,连接部的至少部分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上设有连接孔,板状结构与第一防护壳的主体部分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各个加强筋与连接部和第一防护壳的主体部分均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救生设备包括:第一防护壳,第一防护壳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的连接部;第二防护壳,第二防护壳与第一防护壳可拆卸地拼接,第一防护壳与第二防护壳之间形成容纳腔;气囊,气囊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与气囊连接,以向气囊内充气。在使用时,通过第一防护壳上的连接部将第一防护壳固定在支撑基体上,例如船只甲板周围,以便于发生紧急事故时可以及时地取到救生设备。当出现水上事故时,将第二防护壳从第一防护壳上取下,取出容纳腔内的气囊和充气装置,使用充气装置对气囊进行充气,便可进行使用。这样,便可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地获取到救生气囊,有效地提高了救生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设备的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设备的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设备的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设备的实施例的呼救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第三视角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设备的实施例的呼救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第四视角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防护壳;11、连接部;12、排水孔;13、支撑凸缘;2、第二防护壳;21、把手;3、气囊;4、充气装置;41、第一进水口;5、呼救装置;51、定位部件;52、通讯部件;53、供电部件;531、电池;532、入水检测部分;533、控制电路部分;54、第二进水口;55、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救生设备,包括:第一防护壳1,第一防护壳1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的连接部11;第二防护壳2,第二防护壳2与第一防护壳1可拆卸地拼接,第一防护壳1与第二防护壳2之间形成容纳腔;气囊3,气囊3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4,充气装置4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4与气囊3连接,以向气囊3内充气。

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设备包括:第一防护壳1,第一防护壳1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的连接部11;第二防护壳2,第二防护壳2与第一防护壳1可拆卸地拼接,以在第一防护壳1与第二防护壳2之间形成容纳腔;气囊3,气囊3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4,充气装置4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4与气囊3连接,以向气囊3内充气。在使用时,通过第一防护壳1上的连接部11将第一防护壳1固定在支撑基体上,例如船只甲板周围,以便于发生紧急事故时可以及时地取到救生设备。当出现水上事故时,将第二防护壳2从第一防护壳1上取下,取出容纳腔内的气囊3和充气装置4,使用充气装置4对气囊3进行充气,便可进行使用。这样,便可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地获取到救生气囊,有效地提高了救生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为了使救生设备使用更方便,充气装置4与水接触后工作,以对气囊进行充气。这样,只需要将气囊和充气装置4从容纳腔内取出后投入水中即可自动充气,避免了人工充气工序,节省了救援时间。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可实现入水自动对气囊充气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充气装置4包括水溶片、刺针、弹性件、压缩气瓶,当充气装置4入水后,水溶片溶解,从而对刺针进行避让,通过弹性件驱动刺针将压缩气瓶刺破,从而实现对气囊的自动充气。

为了能够帮助救援人员准确地定位落水者的位置,救生设备包括呼救装置5,呼救装置5与气囊3连接,呼救装置5包括:定位部件51,定位部件51用于获取救生设备的位置;通讯部件52,通讯部件52与定位部件51通讯连接,以将定位部件51获取的位置信号向外界发送;供电部件53,供电部件53与定位部件51和通讯部件52均电连接,以向定位部件51和通讯部件52供电;其中,供电部件53与水接触后启动。

供电部件53包括:电池531;入水检测部分532,入水检测部分532上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电极,以在两个电极均与水接触时使两个电极之间导通;控制电路部分533,控制电路部分533与电池531和入水检测部分532的两个电极均电连接,以在控制电路部分533检测到两个电极之间接通时,控制电池531启动。这样,当呼救装置5未入水前,电路未接通,漏电很小,可有效地节省电源,保持长时间有效。在本实施例中,电池531包括cr26500锂锰电池,优选地,cr26500锂锰电池为两节,以保证充足的电量和较大的驱动电流

另外,为了可以在黑暗中或大雾天更方便地确定落水者的具体位置,呼救装置5包括警示灯55,供电部件53与警示灯55电连接,以在供电部件53启动时,使警示灯55以预定频率闪烁。优选地,警示灯55的闪烁频率为60hz。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壳1远离第二防护壳2的一端设有排水孔12。在使用时,将第一防护壳1通过连接部11与支撑基体连接,并使第一防护壳1的带有排水孔12的一端朝下,这样,即使部分水通过第一防护壳1与第二防护壳2之间的缝隙进入容纳腔内,也可通过第一防护壳1上的排水孔12将水排出,从而避免因容纳腔内积水导致充气装置4和呼救装置5误启动。

为了提高防水效果,第一防护壳1内部远离第二防护壳2的一面设有用于对充气装置4和呼救装置5进行支撑的支撑凸缘13,支撑凸缘13朝向第二防护壳2突出设置。支撑凸缘13可将充气装置4和呼救装置5撑起,减小浸水而误启动的风险。优选地,支撑凸缘13为环形凸缘,其可在保证支撑效果的同时避免对排水孔12排水造成干扰。

在此基础上,充气装置4的壳体上具有第一进水口41,第一进水口41设置于充气装置4远离第一防护壳1的一端;呼救装置5具有外壳,定位部件51、通讯部件52、供电部件53均位于外壳内部;外壳上设有第二进水口54,第二进水口54设置于外壳远离第一防护壳1的一端。通过使第一进水口41和第二进水口54远离第一防护壳1,从而可有效地避免储存过程中充气装置4和呼救装置5进水的风险。

为了方便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之间的分离,并保证较好的防水效果,第一防护壳1上具有第一开口和环绕第一开口设置的第一卡接部;第二防护壳2上具有第二开口和环绕第二开口设置的第二卡接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接,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第一卡接部可以是凸起或凹陷结构,相应的,第二卡接部为凹陷或凸起结构。

为了方便将第二防护壳2取下,第一防护壳1上设有把手21;和/或,为了保证救生设备安装的稳定性,连接部11的至少部分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上设有连接孔,板状结构与第一防护壳1的主体部分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各个加强筋与连接部11和第一防护壳1的主体部分均连接。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设备包括:第一防护壳1,第一防护壳1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的连接部11;第二防护壳2,第二防护壳2与第一防护壳1可拆卸地拼接,第一防护壳1与第二防护壳2之间形成容纳腔;气囊3,气囊3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4,充气装置4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4与气囊3连接,以向气囊3内充气。在使用时,通过第一防护壳1上的连接部11将第一防护壳1固定在支撑基体上,例如船只甲板周围,以便于发生紧急事故时可以及时地取到救生设备。当出现水上事故时,将第二防护壳2从第一防护壳1上取下,取出容纳腔内的气囊3和充气装置4,使用充气装置4对气囊3进行充气,便可进行使用。这样,便可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地获取到救生气囊,有效地提高了救生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