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镇洪涝灾害的自助救援装置

文档序号:25711669发布日期:2021-07-02 19:2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城镇洪涝灾害的自助救援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城镇洪涝灾害的自助救援装置,属于水利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洪涝发生后救援刻不容缓。一般的救援方式是采用皮划艇和冲锋舟去救援,然而由于城镇地区搜救条件差、交通破坏及居民自救意识弱导致搜救困难,建立城镇洪涝灾害下的自助救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城镇洪涝灾害的自助救援装置,既可以当救生筏使用,又能够并根据地形自由组合在一起,形成逃生路网,便于洪涝灾害时逃生至救援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城镇洪涝灾害的自助救援装置,包括救援单体和壁挂装置,该救援单体包括外骨架和通过绑带固定连接在外骨架内的浮体,救援单体之间通过连接器活动连接,救援单体闲置时悬挂在壁挂装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骨架包括上下对应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以及设置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伸缩装置;所述浮体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至少两层气囊层,相邻气囊层之间相互连通,气体发生装置与顶层的气囊层并排且连通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救援单体、上框架和下框架均为长方形,所述伸缩装置为x形,上框架和下框架上相对设置有滑道,伸缩装置的两端卡在滑道内;所述浮体包括上气囊层和下气囊层,上气囊层由并排且通过安全阀连通的单气囊组成,下气囊层由并排且相互不连通的单气囊组成,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气体先流入上气囊层的各个单气囊,再由上气囊层流入下气囊层,上气囊层与下气囊层之间的通道设置安全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高压气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气罐、充气嘴、气泵和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气罐,气罐内通过活动隔板分为上层的固体存放层和下层的液体存放层,固体存放层内存放的固体与液体存放层存放的液体接触能产生大量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器设置在外骨架的四周,连接器包括弹力绳、非弹力绳、扣环和搭扣,弹力绳与非弹力绳的端部共同连接在一个搭扣上,扣环设置在所述外骨架的外侧,搭扣与扣环活动连接,非弹力绳的长度大于弹力绳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包括纵向设置在临街墙壁上的滑轨、滑动嵌设在滑轨内的滑块以及与滑块通过球铰连接的摆动杆,该摆动杆的外端连接在所述救援单体的外骨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框架内部设置踩踏板,踩踏板位于上气囊层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框架边缘铰接设置有护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当临界气压差大于2个大气压时,所述安全阀开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救援单体既可以当救生筏使用,又能够并根据地形自由组合在一起,形成逃生路网,便于洪涝灾害时逃生至救援点。闲置时利用城镇临街的建筑外墙进行悬挂,不仅节省存储空间,而且使用时更加快捷;采用多个单气囊且双层设计的浮体,配合安全阀的设计,当某一个或某些单气囊损坏时,几乎不影响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救援单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救援单体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救援单体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救援单体之间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救援单体外骨架与壁挂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上框架2、下框架3、伸缩装置4、滑道5、上气囊层6、下气囊层7、气体发生装置8、弹力绳9、非弹力绳10、扣环11、搭扣12、墙壁13、滑轨14、滑块15、摇摆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3,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包括救援单体和壁挂装置,该救援单体包括外骨架和通过绑带固定连接在外骨架内的浮体,救援单体之间通过连接器活动连接,救援单体闲置时悬挂在壁挂装置上。

所述外骨架包括上下对应的上框架1和下框架2以及设置在上框架1和下框架2之间的伸缩装置3;所述浮体包括气体发生装置7和两层气囊层,相邻气囊层之间相互连通,气体发生装置7与顶层的气囊层并排且连通设置。

所述救援单体、上框架1和下框架2均为长方形,所述伸缩装置3为x形,上框架1和下框架2上相对设置有滑道4,伸缩装置3的两端卡在滑道内4;所述浮体包括上气囊层5和下气囊层6,上气囊层5均由并排且通过安全阀连通的单气囊组成,下气囊层6由并排且相互不连通的单气囊组成,所述气体发生装置7产生的气体先流入上气囊层5的各个单气囊,再由上气囊层5流入下气囊层6,上气囊层5与下气囊层6之间的通道设置安全阀。当临界气压差大于2个大气压时,所述安全阀开启。充气时气压较大,安全阀开启,充气完成后,单气囊内气压小于充气气压,安全阀关闭。即使某个单气囊损坏也不影响整体浮力。

所述气体发生装置7为高压气罐。高压气罐能够给浮体的气囊层充气。气囊层充气后膨胀,上框架1和下框架2距离增大,伸缩装置3随之变形,变形过程中始终连接上框架1和下框架2,保持救援单体的整体性。

所述连接器设置在外骨架的四周,连接器包括弹力绳8、非弹力绳9、扣环10和搭扣11,弹力绳8与非弹力绳9的端部共同连接在一个搭扣11上,扣环10设置在所述外骨架的外侧,搭扣11与扣环10活动连接,非弹力绳9的长度大于弹力绳8的长度。相邻的救援单体通过连接器连接,当救援单体随水流发生晃动时,弹力绳8起到缓冲作用,非弹力绳9能够防止救援单体漂移距离过大。

壁挂装置包括纵向设置在临街墙壁12上的滑轨13、滑动嵌设在滑轨13内的滑块14以及与滑块14通过球铰连接的摆动杆15,该摆动杆15的外端连接在所述救援单体的外骨架。滑块14在滑轨13内能上下滑动,能够适应不同的水位。外骨架通过壁挂装置与墙壁12连接,增强救援单体组成的逃生路网的稳定性。洪水退去后,救援单体下落至最低点,随摆动杆15从水平角度摆动至竖直角度,恢复到挂在墙壁上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二:上框架1内部设置踩踏板,踩踏板位于上气囊层5的顶部。踩踏板能够防护浮体的气囊层。

具体实施方式三:上框架1边缘铰接设置有护栏。护栏给使用者安全感,而且便于落水者攀爬上救助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四:所述气体发生装置7包括气罐、充气嘴、气泵和蓄电池。本实施方式通过气泵给浮体快速充气。需要经常维护蓄电池,保持其电量,也可以结合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电。

具体实施方式五:所述气体发生装置7包括气罐,气罐内通过活动隔板分为上层的固体存放层和下层的液体存放层,固体存放层内存放的固体与液体存放层存放的液体接触能产生大量气体。本实施方式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产生气体给浮体充气。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