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板式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7117发布日期:2022-06-10 23:1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用板式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用板式冷却器。


背景技术:

2.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列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
3.首先,现有的板式冷却器,用到船舶时,会受到海浪及天气的影响,尤其遇到天气较为恶劣的情况时,冷却器会跟随船体的运动而时常处于非稳定工作状态,导致内部的换热介质会因为晃动而发生偏移流动并集聚于一侧,从而造成冷却效率降低,导致整个冷却器的性能下降,其次,现有的板式冷却器,在工作时,在对前部进行冷却时冷却水吸收的热量导致后部的油升温,继而使冷却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用板式冷却器,具备冷却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用板式冷却器,包括固定压紧板,所述固定压紧板正面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油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导油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的一端,所述固定压紧板正面的顶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法兰的一端,所述固定压紧板正面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油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油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的一端,所述固定压紧板正面的底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法兰的一端,所述固定压紧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的顶端,所述固定压紧板背面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上导杆的一端,所述上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立柱的顶端一侧,所述后立柱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下导杆的一端,所述下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压紧板背面的底端中部,所述后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的顶端,所述固定压紧板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密封垫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垫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换热器板片的一侧,所述第一换热器板片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垫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垫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换热器板片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器板片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压紧板的一侧,所述固定压紧板与活动压紧板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夹紧螺栓的外侧,所述夹紧螺栓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螺母的内侧,所述第一换热器板片与第二换热器板片的顶端均活动连接有上导杆的底端,所述第一换热器板片与第二换热器板片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下导杆的顶端。
6.精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均活动连接有减震壳的内侧顶端,
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板的顶端,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的顶端,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壳的内侧底端,所述减震壳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挡板的外侧,所述的减震壳两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的一端。
7.精选的,所述固定压紧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风壳的底端,所述进风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的外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扇叶的内侧。
8.精选的,所述第一换热器板片、第二换热器板片、活动压紧板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上导杆与下导杆位于第一换热器板片、第二换热器板片、活动压紧板的滑槽内侧,所述上导杆、下导杆与第一换热器板片、第二换热器板片、活动压紧板的滑槽相适配。
9.精选的,所述减震壳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挡板位于减震壳的固定槽内侧,所述挡板与减震壳的固定槽相适配。
10.精选的,所述进风壳的顶端开设有进风孔。
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船舶用板式冷却器,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三连接板下降,继而使弹簧进行压缩,继而防止船只晃动时导致冷却器晃动使冷却水分布不均匀使冷却器冷却效率降低,继而使冷却器冷却性能下降;
13.2、该船舶用板式冷却器,通过电机带动扇叶旋转,继而使扇叶产生的风力防止冷却水吸收热量导致已降温的油升温,继而防止冷却效率下降。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装配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减震壳处剖视爆炸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风壳处剖视爆炸示意图。
18.图中:1、进风壳;2、第一法兰;3、第二法兰;4、固定压紧板;5、减震壳;6、固定板;7、夹紧螺栓;8、活动压紧板;9、后立柱;10、第三法兰; 11、第一导油管;12、第四法兰;13、第一输水管;14、第一密封垫;15、第二密封垫;16、第一换热器板片;17、第二换热器板片;18、螺母;19、下导杆;20、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上导杆;23、第二导油管;24、第二输水管;25、弹簧;26、第三连接板;27、挡板;28、电机;29、固定杆; 30、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一种船舶用板式冷却器,包括固定压紧板4,固定压紧板4 正面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油管11的一端,第一导油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3的一端,固定压紧板4正面的顶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管13的一端,第一输水管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法兰12的一端,固定压紧板4正面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油管
23的一端,第二导油管23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2的一端,固定压紧板4正面的底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管24的一端,第二输水管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法兰10 的一端,固定压紧板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1的顶端,固定压紧板4 背面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上导杆22的一端,上导杆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立柱9的顶端一侧,后立柱9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下导杆19的一端,下导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压紧板4背面的底端中部,后立柱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0的顶端,固定压紧板4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密封垫15 的一端,第二密封垫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换热器板片16的一侧,第一换热器板片16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垫14的一端,第一密封垫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换热器板片17的一侧,第二换热器板片17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压紧板8的一侧,固定压紧板4与活动压紧板8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夹紧螺栓7的外侧,夹紧螺栓7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螺母18的内侧,第一换热器板片16与第二换热器板片17的顶端均活动连接有上导杆22的底端,第一换热器板片16与第二换热器板片17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下导杆19的顶端。
21.其中,第二连接板21与第一连接板20的外侧均活动连接有减震壳5的内侧顶端,第二连接板21与第一连接板20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板26的顶端,第三连接板2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25的顶端,弹簧2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壳5的内侧底端,减震壳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挡板27的外侧,减震壳 5的两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的一端,防止冷却器跟随船只运动导致冷却水分布不均匀,使冷却器冷却效率降低,继而使冷却器冷却性能下降。
22.其中,固定压紧板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风壳1的底端,进风壳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9的一端,固定杆2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8的外侧,电机28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扇叶30的内侧,防止前部冷却水吸收的热量导致后部的油升温。
23.其中,第一换热器板片16、第二换热器板片17、活动压紧板8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滑槽,上导杆22与下导杆19位于第一换热器板片16、第二换热器板片17、活动压紧板8的滑槽内侧,上导杆22、下导杆19与第一换热器板片 16、第二换热器板片17、活动压紧板8的滑槽相适配,便于支撑第一换热器板片16、第二换热器板片17、活动压紧板8。
24.其中,减震壳5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挡板27位于减震壳5的固定槽内侧,挡板27与减震壳5的固定槽相适配,便于使第二连接板21与第一连接板20进行固定,防止冷却器因船体晃动而脱落。
25.其中,进风壳1的顶端开设有进风孔,便于使风进入到进风壳1的内侧。
26.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第一导油管11使热油进入到第一换热器板片16 的一侧,同时通过第一输水管13使冷却水进入到第二换热器板片17的一侧,继而使热油的热量通过第一换热器板片16传输到冷却水中,继而使冷却水吸收热量使热油进行进行降温,当船只晃动时,通过第二连接板21与第一连接板20 带动第三连接板26下降,继而使弹簧25进行压缩,继而防止冷却器晃动导致冷却水分布不均匀使冷却器冷却效率降低,继而使冷却器冷却性能下降,继而通过电机28带动扇叶30旋转,继而使扇叶30产生的风力防止冷却水吸收热量导致已降温的油升温,继而防止冷却效率下降。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填充图案只是为了区别图层,不做其他任何限定。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